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换算关系:1km=m=103m 1dm=m=10-1m1cm=m=10-2m 1mm=m=10-3m1μm=m=10-6m 1nm=m=10-9m3、长度的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用前三看:(1)看单位和。
(2)看,以便确定测量的范围。
(3)看,以便决定刻度尺的精确值和测量结果的有效值。
用时五会:(1)会选,根据测量的要求刻度尺。
(2)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
(3)会看,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
(4)会读,要。
(5)会记,记录的数据包括、和。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是,符号。
其他单位:,。
5、换算关系:1min= s 1h= min= s6、时间的测量工具:。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2);(3)。
10、错误与误差的区别:(1)错误误差。
(填“就是”或“不是”)(2)错误可以,误差不能,但是能够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1、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1)选;(2)被判断与之间是否发生。
3、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叫参照物。
注:(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
(2)。
2、速度: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③把0到℃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速度1、物理学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有效物理量是速度,它的单位是m/s。
2、公式: v=st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公式: v=st=2πn4、速度变化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为: v=at5、方向和大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恒定不变的。
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加速度1、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1)一个匀速水平抛出的石块,从落地瞬间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先到达最高点A,又沿竖直方向继续下落,碰到竖直墙壁后静止于B,同时地面上的人看到石块继续下落并碰到墙壁,然后再向右上方滑落,接着又回到了起点。
假设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试确定石块的运动轨迹。
(2)如图所示,将石块从竖直上抛至水平位置,连接AB,同时使AB水平向右做匀速圆周运动。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只需要结果)(3)在平抛过程中,设想石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μ与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4)平抛运动的速度v是多少?怎样求?(5)假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4m/s,斜抛角为30。
2、数据处理: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斜抛运动公式可得,其中: V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4m/sV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g/10mV石块所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由质量= m*g可得其中: M为石块质量kg石块重力加速度g3、法则: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位移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进行分析。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v=AT4、推论:当石块作加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需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1m=10dm 1dm=10cm 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3-μm单位分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0.5m 一拃≈20cm;1指宽≈1cm。
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
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
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cm)0.03)2.4)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
当估读数字为0时,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则与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前言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2.力的单位3.力的作用三、力的测量1.测力计的原理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四、力的分类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五、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形变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六、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七、练习与思考正文:一、前言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力的相关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的物理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三、力的测量测力计的原理: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缩变形来测量力的工具。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其次,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最后,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四、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磁力等。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非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不能相互抵消,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
五、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形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
六、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物体,它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一定受到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
七、练习与思考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牛顿三定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总结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 参照物。
- 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 特点:-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 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 概念: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 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 实验原理。
- 根据v=(s)/(t),通过测量路程s和时间t来计算平均速度。
2. 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3. 实验步骤。
-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 根据公式v_1=(s_1)/(t_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_1。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他常用长度单位和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dmcmmum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标尺的使用方法:(1)能够放置:左侧标尺线与物体边缘对齐,标尺平行且靠近被测物体(2)能够读取:视线应垂直于标尺表面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会议记录:记录测量结果时,记下数字和单位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钟,分钟,小时,H5。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6。
测量工具:秒表。
秒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练习: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________;m=___;m=____;cm=_____;6分40秒② 以下对象的长度填写适当的单位:(1)中学生身高1700;(2)墨水瓶的高度为0.65_2;;(3)一张课桌的高度是0.82;(4)这本物理教科书的宽度是1.85英寸。
③ 在图1中,停止时间为____________s。
图2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五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然后看:选择哪个物体作为参考;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第一教师,服务教师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内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第一章随着年级的升高,物理学知识点也相对变得更加深入且复杂。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将会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点,以及进一步加深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
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原因。
力可以是推或拉,也可以是重力或者摩擦力。
2. 力量的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
牛顿定义为让具有1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毫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3. 地球的引力地球的引力是一个特殊的力,它使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
重力是按范德华力学或牛顿力学定义的,用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通用引力。
4. 运动状态运动的状态由其速度和加速度组成。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是平稳的,匀加速或非匀加速。
运动状态还可以是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
二、力和加速度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运动的变化速率。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物体每秒改变速度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运动和力的关系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
该定律表明,当施加一个力时,一个物体将加速,其加速度大小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质量和重力的关系质量和重力之间也有一种很直接的关系,称为牛顿力。
重力是质量和距离两个物体之间的通用吸引力。
当质量增加时,重力也会增加。
三、摩擦力1.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力。
这种力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并且使摩擦表面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没有摩擦力,物体将无法停下来,也无法移动。
正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车辆才能安全地行驶,跑步者才能稳定地在地面上奔跑。
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是八年级学生物理知识点中的基本部分。
关于力学和物理学的知识点还有许多深入的议题待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与力和运动相关的概念和规律,包括摩擦力和速度的定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
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