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律铭著名建筑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贝聿铭(Ieoh Ming Pei),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

例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玻璃金字塔以其简约的外观和优雅的线条,将传统的卢浮宫与现代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他尊重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要素。

例如,他设计的香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滨地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起伏和流动。

建筑外观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与周围的海洋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氛围。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使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将其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的外观犹如一对倒置的“V”字形,由两座巨大的钢铁框架构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也展现了贝聿铭对材料的创新运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设计不仅追求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德国柏林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结合了银行的功能需求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贝聿铭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新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和功能性的实用性。

通过赏析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对建筑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最著名建筑作品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实为卢浮宫博物馆入口,巴黎地标性建筑之一。

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5年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

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月内完成。

”并成为香港地标性建筑。

共70层,高367.4米,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其外形正如贝聿铭所形容,像是雨后春笋—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和进步的象征。

即使如今中环超高建筑林立,亦难掩其锋芒。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并考虑到香山幽雅的环境以及众多历史文物,刻意设计成与周边环境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

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

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 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 之首的作品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国总 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 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 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 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 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 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 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 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 800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 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 计方案。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 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卢浮宫
PLACE VILLE MARIE
• •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PLACE VILLE MARIE大厦,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建于1962 年。 银色的十字PLACE VILLE MARIE坐落在中央 大车站正上方,1962年开始启用,首创了地下购 物区的观念,这是贝聿铭走向国际建筑设计舞台 的开山作品。每天晚上,楼上旋转的探照灯,80 公里以外都可以看的见。来到蒙城一定要去那里 坐一坐,而且顶楼的舞厅,也是蒙城有名的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贝聿铭之著名作品
•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 工作。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 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 。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 、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 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 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 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 貌似很普通,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 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与过去设 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不 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 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 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 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 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 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 ,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 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 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 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贝聿铭之著名作品
•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 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 迪图书馆的设计和 建造。为纪念已 故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决定在波 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 -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 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 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 犊」,但当他生动地 描述了根据建 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 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 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 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 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 之相比。”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 。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 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 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 澳门科技馆
贝聿铭之著名作品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位于美 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 北临梵奈斯 大街,西临国际街,南侧是国际路 和中央公园。使馆办公楼建筑设计 和规划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原理,并 融入现代建筑风格。入口大堂的正 南居中、室内外空间的次序条理以 及庭园的巧妙运用从整体上达到了 建筑与园林之间的和谐。使馆新办 公楼分为三部分:西部办公区、东 部办公区和连接东西区的中部入口 大堂。入口大堂造型独特,其鲜明 的现代建筑造型是中国驻美国大使 馆的标志。景观设计是中国驻美国 大使馆办公楼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 部分。驻美大使馆新办公楼由国际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由中国建 筑人员施工建造。。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材料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大罗浮宫计划”
但是,贝聿铭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他认为,以简约而富现 代感的金字塔作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就像人们由古埃及文 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具有象征意义。
为了说服高傲的法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一 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随着民众对玻璃金 字塔的信心日增,反对声浪渐渐退去。
“我更希望按照原先的设计,把这里作为人们见面 交谈的地方。”根据他的建议,博物馆方面可能会 把塔下接待区的售票柜台、大卢浮宫餐厅和博物馆 书店迁移到一片空置的储物区。而博物馆馆长表示, 目前馆方并没有落实扩建工程的经费,贝聿铭的建议 仅作为参考之用。
贝聿铭简介
(Ieoh Ming Pei)(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 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 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 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 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 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 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 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 所,1990年退休。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 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金 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塑 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 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 馆参观。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 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 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本文着重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部分经典建筑作品。

一、澳门科技馆澳门科学馆占地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于2009年竣工。

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这三部分的功能分别是展览厅、天文馆和会议中心。

建筑物的外墙以银灰色的金属铝板饰面,并有玻璃幕墙的设计,主要是引入自然光线到科学馆之内,充分显示出善用天然资源,辅以深色的花岗岩,从远处眺望,外形科学味甚浓,贯彻贝氏喜爱几何图案的建筑风格。

从而体现了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展览中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由一个倾斜圆锥体及其顶部的一个斜切圆柱体所组成。

展厅地面以下建有机电房及物资储存地,至三楼有设有14个展览厅,四楼及五楼分别是观景亭及观景台。

展览中心内部还设有咖啡厅、精品店等休闲消费场所。

会议中心曾称多功能厅,以菱形为基座,划分为设备区和多功能活动区。

天文馆主体构造由一个直径为19.35 m的圆柱及半球形的屋顶组成。

馆内一楼为半圆形的电设备机房,二楼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幕影院。

裙楼是科学馆的附属配套建筑,由商店、咖啡室、售票处、办公室大厅等组成,与展览中心、天文馆、多功能厅及室外扶手电梯有走道相通。

裙楼正门入口的雨篷为钢质,呈双伞形,并以玻璃幕墙作为顶盖。

二、美国国家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贝律铭的杰作

贝律铭的杰作

贝律铭的杰作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大师的封山之作.本来贝老先生已经退隐,但苏州地方苦苦相求,加之苏州是贝先生的母亲的故乡,是贝先生小时侯成长的地方,故重启宝刀,再度出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边上,外观上,建筑风格秉承明清江南水乡的园林特色,粉墙黛瓦,馆里却是高科技设备林立.自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2002年初接受中国江苏苏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伊始,受到社会媒体、建筑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已正式揭幕开工。

随着破土尘埃落定,近两年的报道风雨似也淅沥入静。

在此期间,作者有幸两度参加专家论证会,得以了解一些情况。

今受《世界建筑》杂志社贾东东女士之邀,并征得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对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前期情况做一报道,希望以客观的事实及陈述以飨读者。

选址的风风雨雨如果说在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建筑设计生涯中,值得特别关注的诸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美国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中国北京香山饭店等建筑的话,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选址,正在兴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建筑等的选址,多和山川形胜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规模估算有关,而如上所述建筑的选址,却均在业已成熟和积淀深厚的城市环境和背景中。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谈论贝先生的这些作品时,限制和约定、格局和肌理等城市要素十分重要。

1970年代末,贝先生建议禁止在紫禁城周围一定范围内建造高层建筑,却接受在城郊建香山饭店,便是出于对历史名城的整体思考[1]。

20年后,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选址在历史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贝先生则欣然接受挑战,同时认为如果博物馆新址择于苏州新区便了无情趣。

这确实耐人寻味。

其实,关于苏州博物馆选址工作,从1999年6月开始,长达近3年方花落伊家。

其间,苏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对:人民路东侧的工人文化宫地块;人民路西侧工人文化宫对面电子市场地块;北寺塔以东、西北街以北地块;潘儒巷以北.临顿路以东地块;园林路以东、潘儒巷以北地块;齐门路以东、东北街以北地块,进行过反复比选,经审慎考虑,最后选定第六地块。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 设计以“中而新、苏而新”的 设计理念,坚守“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这座建筑最大特点, 集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 新馆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 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 城市肌理相融合。
• 建筑大师贝聿铭“封刀之作”的中国大陆苏州博物 馆新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这座被贝聿铭视为 “最心爱的小女儿”建筑物,以江南园林造景设计, 是贝聿铭在中国唯一的一座博物馆建筑,备受全球 建筑界瞩目,现已成为苏州新的景点。
苏州博物馆
• “在整体布局 上,博物馆新 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 的世界文化遗 产拙政园、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忠王府 融会贯通,成 为拙政园、忠 王府建筑风格 的延伸和现代 版的诠释。”
苏州博物馆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 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 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 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 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 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 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 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贝聿铭石材建筑集锦

贝聿铭石材建筑集锦

贝聿铭石材建筑集锦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他尤其善用石材、混凝土、玻璃与钢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所用石材:Magny和Chamesson石灰石(limestone)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二、美国国家艺廊东厢东厢艺廊的基地,北侧是宾州大道,这条大道是华府极重要的干道,是最富纪念性的大道,每一任美国总统由白宫赴国会宣誓就职时,行经的就是宾州大道,而国家每有重大庆典活动或游行时,宾州大道就是活动场所,所以全美国人无不对此大道熟悉。

南侧是华府最大的开放空间陌区,东接第三街遥望国会山庄,西侧隔着第四街与国家艺廊本馆——西厢对峙,基地呈现梯形,是陌区碓一空地,这些条件形成基地的特殊意义。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厢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厢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学,同时延续西厢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创造出虚实对应的丰富变化。

贝聿铭建筑经典设计:日本美秀美术馆(MihoMuseum)

贝聿铭建筑经典设计:日本美秀美术馆(MihoMuseum)

贝聿铭建筑经典设计:日本美秀美术馆(MihoMuseum)日本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珍藏来自于日本、中国、中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共同设计。

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因环境保护因素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实用面积为9241平方米。

1997年11月竣工。

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 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美秀美术馆由巨大的北馆和南馆构成,南馆专门展示世界古代美术品,例如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南亚和中国,北馆主要以日本美术为中心,有时也举办企划与特别展览。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

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必。

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

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

贝聿铭贝聿铭经典作品

贝聿铭贝聿铭经典作品

• 2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 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1927年 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初中就读上海青 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 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 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 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 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 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 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1939年毕业。
伊弗森美术的混泥土墙面 混入了当地花岗岩的碎石 骨材,外表经过锥击的特 殊处理,斜向的凹凸纹理, 让地方特色不留痕迹的流 露。 伊弗森美术馆中“井”字 形组织展览空间是环绕主 体空间,当人们到达美术 馆2楼,可以看到中庭却 不能穿越,人们只能环绕 这个空间,就象岭南庭园 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 对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 大限度的信息量。另外美 术馆不同的展厅角部的连 接与庭园中角部的转折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尽管贝 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 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 是它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 庭院十分接近。”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 十年,贝聿铭始终不离 一个“人”字:“我的思维 中,‘以人为本’可能是最 明显的,这也是中西方 文化的差异所在。”“我认 为建筑设计中人的比例 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 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 点。”
2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 年 人堂, 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 兰
1 重复性的细部构 造 ,形成巨大的 几何 形体 2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 使自然光线得以最 充分的利用。夜间 灯光的投射,使得 他成为卢浮宫前的 一颗钻石 3 宽广的中庭,仰视 可见地面周遭的景 观
“ 金字塔”南北剖面图 金字塔”
卢浮宫配置图
启示
• “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应用 • 从客观实际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

建筑大师贝聿铭生平及作品(二)

建筑大师贝聿铭生平及作品(二)

50年代的成就,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他的住房、办公楼、学校建筑,事务所成立与独立。

请用鼠标换页1954年台中市基督教亚州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聘请贝氏设计1954年开始做Denver市的一单Hilton Hotel Courthouse Square 的生意,贝聿铭总领,1960年完成。

(现已转手Sheraton,改名为Adams Mark Hotel )其中——Hilton Hotel 由A.Cossutta 领衔,至1960完工。

1961获奖: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Honor Award。

May D&F Department Store, Courthouse Square, 由H.Cobb 领衔,至1958完工。

1959获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Honor Award; 1996获Adams Mark Hotel现状这一年(1954),贝氏加入美国国籍1955年–贝聿铭创建自己的"I.M.Pei & Associates" .这一年开始由H.Cobb 领衔做加拿大蒙特利尔的Place Ville Marie, office complex, 1966年完成。

1956年贝氏的纽约大中央火车站办公塔楼双曲面Hyperboloid(design )设计效果图。

很超前!1956年做的芝加哥的海德公园大学花园小区University Gardens Apartments / Hyde Park,1961年完成,1964年获得URA Honor Award for Urban Renewal Design。

这一年James Freed入所,后来也成为贝氏的密切合作者。

1957年设计纽约的基普湾广场住宅楼Kips Bay Plaza, residential tower,1962年建成。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 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 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 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 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 之作。
•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 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 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 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 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 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学习交流PPT
8
晚年经历
•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 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 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 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 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 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 的精华”。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 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 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 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 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 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 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 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 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 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 「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 充满创意的结合”。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 建。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米高的钟塔和 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 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 馆。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 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亿日元 的总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 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 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 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 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 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 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 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 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 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 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 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 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 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 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 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 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 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 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 何图形的奇特美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不但不再指责 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 大的宝石”。
香山饭店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 的设计工作。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 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 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 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 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 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 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 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 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 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 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室内设计一班一组 饶鹏飞
贝律铭著名建筑作品简介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 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 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 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 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 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 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 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 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 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 宫扩建工程。
苏州博物馆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 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 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 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 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 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 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 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 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 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 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 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 一些中国园林。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 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 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 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 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 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 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 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 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 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 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 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 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 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 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 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 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 「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 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 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 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 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 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 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 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 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 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 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 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 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 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 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 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 “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 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 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