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评审记录
模具供应商基础状况评审记录文本
![模具供应商基础状况评审记录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07a0a23f866fb84ae45c8df8.png)
累计得分:评审人:5.2.1供方生产时的外观检查应采用全数检查方式进行(5.2.2外观检验的方法主要是目视、手感,检验的方法是在40W白炽灯光下一米,以目距30CM检查。
6供方自行验货6.1供方应根据需方的《产品生产合同》、《产品检验标准》、《样品承认书》、《产品规格书》及其它要求,按照供方自订的检验标准进行随机抽样,并将抽检结果传达给需方。
6.2需方只有收到供方品管部的抽检合格报告后,才会安排人员进行验货。
6.3供方也应比对供方做3C认证时的关键零部件清单进行检验,不得使用3C认证关键零部件清单以外的零件。
6.4 第三方抽查6.4.1需方将供方的产品导入市场后,各地质量监督机构有可能会抽查到供方为需方生产的产品部件,由于供方自行更改零部件或技术参数等,或抽查的产品存在不能满足国家标准,造成的处罚及测试费用,由供方承担。
6.4.2当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或国家管理机构抽查到产品存在不能满足国家标准或其它原因,供方应立即做出改善,保证能顺利通过权威机构的复查。
6.4.3当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或国家管理机构抽查到产品存在不能满足国家标准或更改零件等等,导致爆光或严重损害XXX品牌形象,需方将对供方罚以拾万至伍拾万元人民币(根据实际损失决定)用来维护XXX品牌形象。
6.4.4当消费者使用供方为需方生产的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问题,导致起火,危害人生安全时,供方应负全部责任。
7.指定产品需方出厂前判定7.1封样7.1.1《产品生产合同》签定后,需方应在一周内送4PCS样板给需方设计开发部进行封样,2PCS由需方留底,2PCS由供方留底。
协议之产品首批订生产前,各型号须经需方确认合格后方可生产,否则造成的损失概由供方负责。
7.1.2封样的样品不能随意更换,除非需方进行产品切换或者进行变更。
7.1.3如需方要求进行产品变更时,或者由供方进行产品变更,经需方同意后,必须重新封样,方法同7.1.1。
7.1.4产品中关键零部件也必须封样,同时,供方应保证这些关键零件与检测报告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是一致的,方法同以上成品封样。
(精益改善)模具设计评审表
![(精益改善)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2a83bfe96529647d272852ee.png)
□OK □NG □N/A
B 外观和标识
当前状态
建议/措施
1 标牌是否画入模具图?
□OK □NG □N/A 标牌没有画入模具图,最终按照我公司标牌样式制作
C 冲床匹配(含备用床台)
1 是否满足用户冲压设备和试模设备的要求?快速定位位置,大小和样式是否符合机 床要求?
2 送料高度是否和机床匹配,床台规格是(
□OK □NG □N/A □OK □NG □N/A 预成型凸模增加反侧块,防止预成型角度不合格 □OK □NG □N/A 模具主要工作镶块加工基准面、加工基准孔要表示清楚
8 修边线在模具上是否有2.5mm的修边调整量,接刀口的最小距离是否大于8mm。
□OK □NG □N/A
9 模具所有选用材质和标准件是否符合要求?
□OK □NG □N/A
□OK □NG □N/A
外导柱在下模,外导套(销子)在上模;内导柱在上模,内 导套在下模
当前状态
建议/措施
□OK □NG □N/A 3mm
□OK □NG □N/A 导向块必须设计成一边可调整,一边固定方式
□OK □NG □N/A
在1-2步距之间需要增加探测装置,识别是否有孔,无孔或 者孔位偏移即停止
□OK □NG □N/A
5 导柱直径大小,长度是否适当?
□OK □NG □N/A
6 导柱及导套固定方式是否满足要求(与压板有无干涉?) 7 导柱和导套分别放在上模还是下模,是否和约定一致? E 连续模 1 引导销伸出直边长度需要1-2个板厚? 2 导向块调整性是否良好(一边可调,一边固定)符合技术要求? 3 探测装置是否齐全?误送装置是否设计安装? 4 CUT-OFF废料是否和零件分离? 5 模具压料板上起吊螺丝优先选M16?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a5529fa8aa00b52acec7ca08.png)
17)斜顶是否有冷却.
18)滑块是否有顶针装置.
19)斜顶是否有顶针装置.
20)斜顶角度是否小于15度
21)斜顶行程是否足够.
热流道
1)热流道是否名辰认可品牌.热流道品牌:
2)热流道型号是否符合<模具技术要求>.热流道型号:
3)热电偶是否符合<模具技术要求>(J型).
28)定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定模板长X宽X厚:
29)动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动模板长X宽X厚:
30)顶针板强度是否足够,螺丝是否足够.顶针板长X宽X厚:
31)模架底板和顶针板之间是否有收紧螺丝孔.
32)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3)顶针板导柱导套型号和长度是否正确
34)支撑柱数量/直径是否足够.
35)垃圾钉数量是否足够,排布是否平衡,是否与顶针螺丝干涉.
5)斜导柱尺寸是否正确.
6)导滑块尺寸是否正确.
7)背部和底部耐磨片尺寸是否正确.
8)斜导柱角度是否小压紧面2度
9)滑块限位形式是否正确
10)大滑块是否有中心导滑块.
11)模架导柱有效长度是否比斜导柱长.
12)滑块是否有冷却水路.
13)滑块与顶杆是否干涉.
14)大滑块是否有起吊孔.
15)斜顶是否有导向铜套,尺寸是否正确.(长斜顶需用上下两个铜套)
4)热流道是否经模流分析,是否合适.附分析报告:
5)热流道图纸是否有检查.
6)定模是否有导柱导套(便于安装热流道) .
7)导柱有效长度是否比热流道喷嘴长.
8)用于热流道安装的导柱导套是否和动模复位杆干涉.
9)油路排布是否正确.
10)吊环是否和插座盒干涉.
注塑模具设计评审表
![注塑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632f85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6.png)
评审结论,
模具供应商,
零部件供应商,
采购本部,模具工程师、SQE
记录部门:
记录人:模具工程拜
记录日期:
一般粗皮纹至少5°,(图形分析时用7°
分析,不足7°的在图中指示出来,)细
皮纹3°
4
是否存在影响模具强度,产生尖角薄壁的地方?
小于30°的角及高宽比大于5的侧壁都应避免
5
外观面是否有缩水可能?
筋位大端尺寸应小于壁厚的1/3
6
产品浇口数量和位置是否合理?
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模流分析报告,结果要求压力适中,熔接痕在可接受范围内,无滞流现象,填充平衡,无明显变形、缩水。
21
油缸顶出的模具是否设计行程开关?
油缸顶出的模具箱设计复位行程开关,防止撞模。
22
油路设计是否平衡?
油路设计要求平衡,使油同时到达每个油缸,保障顶出平衡。
模具工艺
23
模具加工工艺是否合理?
要求模具加工工艺简洁,效率高,非胶位部分减少电火花加工的部位,尽量全部采用NC加工
24
模具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是否达标?
17
较大滑块、斜顶、镶块、顶块是否设计水路?
较大的滑块、镶块和顶块需要设计水路:水路直径要大于6mm。
18
热流道喷嘴周围是否设计单独的冷却水路?
热流道喷嘴周围要设计单独的冷却水路。
顶出系统
19
模具顶出是否合理?
筋位、侧壁附近均应有顶出,要求布置均匀,顶出平衡
20
大型模具是否采用油缸顶出?
大型模具采用油缸顶出
热流道系统
13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5f64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f.png)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一、引言在当今制造业中,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次评审旨在对新设计的模具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满足生产需求、质量标准和成本控制要求。
二、模具设计背景咱们这次要评审的模具是为了生产一款新型的塑料制品。
这个塑料制品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模具的设计必须要精准、高效,才能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和市场供应。
三、评审团队这次参与评审的人员可都是咱们公司的精英啊!有经验丰富的模具设计师老张,对材料和工艺了如指掌的老李,还有对生产流程把控严格的王姐。
大家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给这个模具设计把好关。
四、模具设计细节评审1、结构设计模具的整体结构看起来还算稳固,各个部件的连接也比较合理。
但是,在一些关键部位的加强筋设计上,似乎还有些薄弱。
比如说,模具的型腔底部,承受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加强筋不够厚实,可能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还有啊,模具的开合模结构,虽然设计得比较流畅,但在导向机构的精度上,还需要再提高一些。
不然,在开合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顿,影响生产效率。
2、材料选择选用的模具钢质量还不错,硬度和耐磨性都能满足要求。
不过,考虑到生产成本,是不是可以选用一些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呢?比如说,在一些非关键部位,使用一些国产的优质钢材,既能保证性能,又能降低成本。
另外,模具的表面处理材料也需要注意。
要选择那种耐磨损、耐腐蚀的涂层,这样可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还算合理,水道分布比较均匀,能够有效地降低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
但是,在进出水口的位置设计上,不太方便操作。
如果能调整一下位置,会更便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而且,冷却水道的直径是不是可以再大一些呢?这样可以加快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4、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的设计还算可靠,顶针的分布和数量都比较合适。
但是,顶针的头部形状需要优化一下,不然在顶出产品的时候,可能会在产品表面留下痕迹。
还有啊,顶出的行程和力度也需要精确计算,确保能够顺利地将产品顶出,又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坏。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f9ab615b10661ed9ad51f3f6.png)
45)是否有保护脚(支撑柱).
46)是否有油缸,安装位置是否够.
47)是否有浇口放大图.
48)油(气)路是否标示
49)水路是否有进出标示.
滑块和斜顶
1)滑块进入动模型芯中,两侧穿插面是否有斜度.
2)滑块座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
3)滑块镶件尺寸是否正确.
4)滑块压紧块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
11)浇口尺寸和形状是否准确,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浇口尺寸:
12)浇口是否经过模流分析.
13)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
14)冷却水路是否均衡.
15)顶杆排布是否平衡,合理.
16)吊装机构是否正确.
17)是否有楔紧块.
OK
18)排气槽是否足够(导套底部,流道末端,分型面).
19)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12)排气槽是否足够和正确.
13)主分型面外围是否避空.主分型面宽度:
14)模具精定位耐磨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5)模具等高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6)直径小于3mm的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15mm,直径大于3mm的顶针和扁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30mm,直径小于3mm的顶针做双节顶针.
17)扁顶针是否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4)热流道是否经模流分析,是否合适.附分析报告:
5)热流道图纸是否有检查.
6)定模是否有导柱导套(便于安装热流道) .
7)导柱有效长度是否比热流道喷嘴长.
8)用于热流道安装的导柱导套是否和动模复位杆干涉.
9)油路排布是否正确.
10)吊环是否和插座盒干涉.
三维检查清单
N.A
NG
OK
1)是否按客户提供的2D尺寸检查过3D尺寸.
模具评审会议记录
![模具评审会议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60806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a.png)
模具评审会议记录模具评审会议记录主题:模具制造厂2011年11月盘存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8日地点:渝北模具工厂205会议室主持单位(人):物流处(周光富)参加人员:林先柱、彭海泉、陈力普、伍永平、罗钢、方强、胡洪、金莉、沈品中、刘亚兰、余永萍、张正荣、唐源、陈永西、牟颖、黄琳、胡馨、汪晓莹、徐祥梅、陈丹(正蒙)、罗晓群(明天)、王青(港湘龙)、王华(科路思)、陈娜(铰链厂)王欣(长安工业)2011年11月28日下午14:00在工厂205会议室物流处组织召开了2011年11月月结工作会,会上物流处对11月盘存及结算时间节点进行了安排,并通过与会人员的.讨论提出了相关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如下:一、产品盘存时间及要求:详见附件1二、盛具盘存及要求:详见附件2三、相关要求:1、交接单据和报表要按规定的时间节点递交,对在盘存中未按时间交接单据的供应商及未按时交盘存报表的单位要进行严格考核。
2、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ERP室对各单位的数据录入进行每周两次的抽查并严格考核。
3、供应商供货必须附有三联单,若无三联单供货,车间不允许接收,从而引起的车间停线,由供应商承担责任并向其索赔。
若车间不按规定接收,将对车间进行考核。
4、计划室、ERP室统计出各单位11月库存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库存资金占用情况制定库存资金占用指标并在12月模拟试运行,根据共 1 页模具制造厂物流相关问题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试运行情况编制库存资金管理考核办法在2012月1月开始执行。
5、从2012年1月开始,品质处必须对每月的呆滞品、待处理、报废品进行处理做到月清。
该项工作由品质处牵头,制订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办法,相关单位再共同商议决定在2011年12月前完成。
6、ERP室进一步完善物资账务管理办法,在2011年12月召集相关单位进行讨论决定,于2012年1月开始执行将。
附件1:附件2:物流处 11月盛具盘存通知11.28盘存通知(2011年11月) 2011-11-28发送单位:模具工厂相关单位抄送:工厂领导批准:林先柱核稿:周光富拟稿:方强共 2 页【模具评审会议记录】。
模具评审记录
![模具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a0879d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4.png)
E. 油缸动模抽芯2顶出
模 G. 油缸顶板2级顶复位
作 M. 合模 分 析 O .油缸定模抽芯1复位
Q. 油缸动模抽芯1复位
F. 油缸顶板1级顶出 H. 设备顶针顶出 J. 设备顶针退回 L. 油缸顶板1级复位 N. 油缸定模抽芯2复位 P. 油缸动模抽芯2复位 R. 塑料注射
33 是否有顶杆布置在不平整产品面,顶杆是否设计止转,头部斜面是否防滑
34 是否有粘上模可能、顶出行程是否足够、是否需先复位、是否需二次顶出
35
是否设计微动开关、开关座和计数器,开关座是否设置在非操作侧模脚中间位置(注意注塑机 压板位置)
36 是否适合机械手取件,嵌件模导柱是否在非嵌件侧
37 用拉攀做先复位是否与注塑机模板相符,最多横向中心用上下两个拉攀
43 整个零件的支撑柱是否均匀分布,特别是注射中心区域,尽量不要与顶出孔干涉
44 上下模仁厚度是否足够,上下模板厚度是否足够,滑块锁紧块强度是否足够
45 模仁定位是否需要用锲紧块定位或两直边和两斜边,模仁及镶件厚度尾数是否为3或8
46 所有镶件和斜顶沿周是否做圆角以增加模具强度
冷却
47 水路可持续流动,水路是否均匀分布;一般不在塑件熔接的地方设置水路﹐避免影响制品强度
28
斜顶配合斜面的角度是否大于斜顶运动角度(即斜顶杆角度)2-3度,保证运动复位时不会有 碰伤
29 与斜顶座的配合是否有足够强度、耐用
30 顶针规格是否合适(尽量用大顶针和较少规格),是否兼作排气作用
31 检查模具设计的顶出,确保不会有干涉。3D模具数模的运动分析是必须的
32 是否均匀顶出(会引起脱模困难、及外观问题),官位长度为顶针直径3到5倍
电镀类零件
58 零件应尽量在非外观面上多设置几个装挂位置,以保证零件镀层的均匀
模具设计评审记录
![模具设计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038c1c651e79b89680226a8.png)
潜进胶、牛角浇口要做台阶限位顶针或顶针做低,顶出时限位,并做假水口或钩针,保证顶出平衡。 1 浇注系统 软胶产品,主流道需电火花纹;
透明产品,分流道一般选用圆形流道,浇口选用扇形浇口
装饰件类产品一般需涂装,侧浇口冲切后,需保证浇口不外漏影响外观,如不行需采用搭底进胶,侧键设计要求产品 表面高出分流道,避免侧边镀不上和裙边积油问题。
主分模面与分模线外观评估;各抽芯分模面与分模线外观;抽芯结构强度及空间分析;
分模线毛边情况及走向预测分析和预防措施;
会导致粘模情况的结构特征检查,及修改方案或预防措施;
2
模具结构 系统 抽芯机构及模仁多部分配合处的可靠性,断差风险评估,及加工方案检讨;
多级开模结构,抽芯机构动力(机械或液压)及开模顺序的可靠性评估;
冷却水路须有进出标记;
不可放置顶针位置(音腔骨位、LDS天线位、MIC骨位、天线馈点)检查;
顶出是否平衡,顶针大小是否合适,顶针应放置在壁较厚的肋、圆柱等位置,防止顶高,顶针、顶块等是否有做定位 防呆。
4 顶出系统
编号:
项目及制品名称:
序号 评审项目
细项内容
浇口位置、数量和大小是否合理,是否和客户确认的模流分析资料一致,浇口正面掏胶和背面加的波仔必须经过客户 确认,浇口的设计必须满足ID外观要求,素壳不能有水口印,电池壳使用PC+ABS料时,结合线不能产生在边沿;
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尺寸是否合理,分流道跑胶需平衡,流道末断需有冷料穴,防止产品有冷料,保证产品表面外观;
行位成型处是否有脱模角,避免拉伤产品;是否增加行位螺丝孔和反铲;
模架、模芯冷却运水是否充足,四边大行位是否增加冷却运水;
热嘴周边要单独设计冷却水路或保证有冷却水路:
模具设计评审表(开发前)
![模具设计评审表(开发前)](https://img.taocdn.com/s3/m/ef80e309227916888486d76f.png)
4.11 TOP(天侧)位置有标识出来吗?选择合理吗? 4.12 有足够的垃圾钉吗?有足够的支撑柱吗? 4.13 针板行程是否足够? 4.14 上下底板码模厚度是否合理要求? 4.15 安全锁模板设置了吗? 4.16 底部有滑块上水管接头时,是否有支撑柱保护? 5、浇口,流道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 浇口位置是否最佳,如最厚胶位处,避免变形, 应力能否充满,是否有熔接痕/困气等 流道布置是否平衡设计,以保证各腔同状态? 流道尺寸是否合适,保证充满而无浪费? 流道横断面是否最佳选择? 浇口类型合客人要求吗?是否合理? 浇口尺寸是否足够? 有浇口拉料杆、冷料井吗? 浇口是否有放大图表示出来? 浇口套是否加有防转定位? 6、顶出系统 成品肯定跟动模吗? 顶出行程足够顶出成品及浇口吗? 顶杆尺寸是否太细而导致变形? 顶杆位置排列合理吗?数量够吗?不影响外观及 装配要求? 柱位是否要用顶管? 顶管前端配合面在切除一段后够长吗? 骨位是否用方顶?是否已做镶块? 顶杆是否与其它件如支撑柱、冷却水道相接? 顶管是否与推杆孔相撞? 顶在斜面、曲面上的顶杆是否已加防转销?
模 具 设 计 评 审 表
模具编号:
序号
模具名称:
表单编号:JT/QR-073-02 日期:
序号 4.5 4.6 4.7 4.8 4.9 4.1 码模位足够吗? 偏心模码模有无问题? 吊模孔够大吗? 吊模孔是否够数,位置是否合理? 精定位4个方向设置了吗? 有撬模坑吗?
A/1
项
目
评审 再次 结果 确认
2.11 定位圈中心与K.O.孔在同一中心吗? 3、排位,镶块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 一模多腔或多个成品,其排位是否合理,最为紧 凑? 排位是否使得浇道最短? 镶块镶是否合理? 镶块是最易加工? 镶块是否利于封胶而无披锋机会? 镶块是否易于装拆?大件是否有吊孔? 长镶块(特别的大模)是否应该分几段(方便加工/ 避免变形)? 镶块厚度足够吗?是否会变形? 小镶块是否合理?有利于排气,加工,打光? 任何薄片,细针在注塑时会否变形?
模具设计评审内容
![模具设计评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416fcd3c1c708a1284a4470.png)
□否
5.模具初步設計開模方向(Concept Design)如鉸剪口,分模線,頂針位置,入水點等,是否已經手繒(sketch)準備好提供給業務部跟客戶取得設計方向上的共識?
□是
□否
B、模具結構及模圖審查(設計前請仔細閱讀客戶規格,了解客戶的特殊要求)
6.如為細水口時水口板打開行程是否足夠?
□是
□否
□是
□否
19.所有小於直徑3mm以下的頂針是否已經設計成有托?
□是
□否
20.有托頂針托位長度是否合適(如頂針及扁頂針)?並保證頂出時不會與內模料相撞
□是
□否
21.扁頂針是否已經設計了管位?
□是
□否
22.支持柱的數量是否足夠?
□是
□否
G.組裝
23.零件裝拆有否做免錯法?是否只有1個方向可裝拆模?
□是
□否
模號:__________評審日期:_______________設計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審項目
實際情況
改善方案
A.檢查成品圖
1.成品圖上有否入水點要求及分模線要求?如沒有需要跟客戶確認.
□有
□否
E.行位行程,結構
14.行位行程是否已經足夠離開成品3mm要求?
□是
□否
15.根據行位上的膠位分布,是否需要加反鎖避免因射膠壓力而爆棚?
□加
□不加
16.行位有否加彈弓或彈弓波子螺絲,彈簧長度是否合適?
□是
□否
F.頂出系統
17.頂針板彈簧長度是否合適?
□是
模具设计评审检查记录表+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精机)
![模具设计评审检查记录表+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精机)](https://img.taocdn.com/s3/m/9330fd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3.png)
动模直冷却运水是否合
型芯针是否采用快换结构
是□否□
动模是否需要挤压销
是□否□
材料
型芯材料
模架材料
型芯针材料
顶杆
模具其他设计及质量要求
动定模套板硬度
动定模镶块硬度
真空排气冷却块硬度
分流锥上刻铝料牌号
模具出的产品标记
直冷运水的接头螺纹规格
点冷运水的接头螺纹规格
滑块冷却运水管规格
定模套板侧安装铭牌要求
动模套板侧安装铭牌要求
顶杆、拉杆孔要求
真空冷却块接口螺纹规格
抽芯油管接头螺纹规格
挤压销油管接头螺纹规格
冷却水接口是否方便接管
是□否□
会签:
序号内容
确认
评审记录
产品编号
模具延长寿命评估表
模具名称
□□□□□□
顾客
□□□□□
适用机型
□□□□□□
设定寿命
目前寿命
允许继续寿命
部门
技术开发部
镶块底厚
镶块壁厚
定模是否有抽芯
是口否口
定模抽芯结构
液压口机械口
是否需要定模预顶出
是口否口
定模直冷却运水是否合理
是口否口
定模模是否需要点冷
是口否口
定模是否需要挤压销
是口否口
型芯针是否采用快换结构
是口否口
动模设计
套板底厚度
套板边框宽度
镶块底厚
镶块壁厚
动模是否有抽芯
是口否口
动模抽芯结构
液压口机械口
动模顶针印排布是否合理
产品编号
评审内容
评审结果和要求
模具总体设誉审
模具适合机型:
模具型腔数: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9ff4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2.png)
模具设计评审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具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模具设计是制造出各种复杂形状的产品所必需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模具设计评审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审目的本次模具设计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设计的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评审,发现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和可制造性。
三、评审内容1.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评审模具的整体结构、尺寸与产品的要求是否一致,评估模具的设计是否精确、合理。
2.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评审模具所用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是否满足产品的要求,评估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3.模具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评审模具零部件的设计是否满足装配和拆卸的要求,评估模具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是否合理。
4.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评审模具的使用寿命,评估模具的维修保养方案是否完善。
四、评审方法1.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模具设计进行评审,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出评审意见。
2.设计验证:通过模型的建立和虚拟仿真,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检测分析:通过对模具的材料、尺寸等方面进行检测,分析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评审结论对于模具设计的评审,要综合考虑产品的要求、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等因素。
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和可制造性。
六、建议针对本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对模具的整体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确保与产品的要求一致。
2.加强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的分析,保证模具的强度和韧性满足产品的要求。
3.对模具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装配和拆卸的便利性。
4.设计一个合理的维修保养方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七、总结模具设计是制造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模具设计评审,可以发现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提高模具的设计质量和可制造性。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f5be00aa964bcf84b8d57ba3.png)
N.A
NO
OK
50)定位环,锁模块,垃圾钉,限位柱,回针弹簧,支撑柱高度干涉0.2,吊模块,模具边锁,中托斯底部攻牙,回针单边避空0.1,若回针增加起吊牙顶针板需要做定位,模具防尘板,各个零部件刻字,模脚
51)导排气槽,尼龙开闭器排气槽,模仁吊装工艺螺丝,模仁排气,撬模槽,平衡块,模具是否需要隔热板,是否满足几台吨位信息,
14)大滑块是否有起吊孔.
15)斜顶是否有导向铜套, 尺寸是否正确.(长斜顶需用上下两个铜套)
16)斜顶滑槽靴是否标准件, 尺寸是否合适.
17)斜顶是否有冷却.
18)滑块是否有顶针装置.
19)斜顶是否有顶针装置.
20)斜顶角度是否小于15度
21)斜顶行程是否足够.
热流道
1)热流道是否名辰认可品牌.热流道品牌:
8)是否检查过模具薄铁,尖铁.
9)分型面是否便于CNC加工.
10)圆角是否便于CNC加工.
11)非胶位处,允许倒角处,是否已倒角.
12)排气槽是否足够和正确.
13)主分型面外围是否避空.主分型面宽度:
14)模具精定位耐磨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5)模具等高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
16)直径小于3mm的顶针, 配合长度是否为15mm,直径大于3mm的顶针和扁顶针, 配合长度是否为30mm,直径小于3mm的顶针做双节顶针.
17)扁顶针是否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
18)多腔模具是否布局合理.
19)圆顶杆有斜面/曲面时是否已做止转定位.
20)若有滑块时,滑块进入定模部分是否有做穿插斜度或避空.
21)顶针板上的顶针避空孔是否比顶针直径大单边0.25 mm.
模具设计评审表(新编)
![模具设计评审表(新编)](https://img.taocdn.com/s3/m/e7e26526767f5acfa0c7cd58.png)
铸造设备T 节拍 试制次数 模具承包费用 计划试模费用
T 测漏压力:
S/模
产 品
皮纹处理:
特 性
表面处理:
要 求
浸渗要求:
其他:
序号
分析步骤内容
方案确定
序号
分析步骤内容
方案确定
关键部位草图(可手绘)
1 缩水检查
11
模芯材料
2 分型线确认
12 冷却水接头是否为快换
3 镶拼方案,拆装是否方便
13
附件标准件品牌
产品难易度:A级 □、B级 □、C级 □
xxxx有限公司
模具设计评审单
模具工技术等级: 1级 □、2级 □、3级 □ 4级 □
评审日期:
编号: 版本:A/0
评审地点:
客户名称 销售代表 零件材料 毛坯重量 试制总重量
零件名称 毛坯图号 成品图号 送样时间 送样模数
模具编号 模具穴数 设计工程师 模具设计完成 模具制作完成
会签人员:
日期:
4 滑块结构
14
分型面公差更改
5 顶杠顶出方案确定
15
滑块公差更改
6 是否有加压点冷却
16
关键公差更改
7
对喷塑电镀是否有影响
17 夹具定位孔公差更改
8
进浇 口位
浇口切边是否方便
9
置设 定
加工后是否可去除浇口
18 夹具支撑凸台公差更改
19
图纸特性公差更改
10
类似的以往经验是什么20加工 Nhomakorabea量公差更改
备注:模具验证需要动、定模以及滑块等关键位置尺寸报告以及设计公差尺寸报告合格后方可开出试模申请单给生产部。尺寸报告需要附图纸,图纸中的公差需符合模具评审设计公 差要求。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276e895ca0116c175e0e4880.png)
2.20 对于制品为弧面,作分型面时四周是否先延伸5mm以上作封胶配合面; 2.21 配合面(封胶面、碰穿面、插穿面)、胶位面、避空面是否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了; 2.22 分型面上是否设计排气槽、集气槽,是否便于加工;
2.23 分型面是否作出基准角。
2.24 细长型芯防变形措施。▲
3.1 唧咀球面半径R、大头直径D、小头直径d;▲
五、冷却加热系统
5.4 在制品的局部深腔位置、易变形位置、以及筋位多的位置是否冷却充分;▲
5.5 不同区域的模温是否具有可调性、防变形、气纹;
5.6 冷却水接头离中心吊模孔距离是否足够;
5.7 水咀螺丝形式/尺寸(如NP1/4、PT1/4……);
5.8 水咀孔是否沉入模胚;
5.9 水咀结构HASCO,DME欧标及公标或其它方式;
4.5 模框中装斜契的边是否有0.5mm或1mm的间隙,斜面契是否倒45°角;▲
4.6 模框加工是否全部是R角(滑块槽、T型槽、耐磨块槽、铲鸡槽等);▲
四、模胚
4.7 模胚类型;
4.8 A、B板定位(原身啤把锁、加装啤把锁);
4.9 顶针板导向(滚珠导向、青铜套、钢套……);
4.10 其它模板上定位(定位销……);
2.14 主分模线、滑块(斜顶)分模线、镶拼线、顶块痕迹线的形状和位置是否影响 外观?是否得到客户认可?
2.15 孔的碰穿面分型位置。▲
2.16 插穿面位置,斜度,形状等。▲
2.17 非封胶面上不可有死角和R过小的角(圆角R要比刀具半径大0.5以上);
2.18 分型面上的非配合面是否作避空处理;
2.19 分模面上的配合面太大时,是否作避空处理,特别是分模面为复杂曲面时
9.1 各零件所用钢材类型与客人要求相同;
模具设计评审表-
![模具设计评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8943111950e2524de4187e24.png)
塑料原料:收缩率:产品表面要求:模腔数:客户: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评审人员:N.A项目名称:零件名:零件号:产品版本:一般要求(注:N.A=^; No=不通过;OK=®过)1)是否仔细阅读过名辰技术要求和项目资料技术要求编号:MC-HW080125-SGM3082产品是否放过收缩率,是否已镜像,产品数据是否最新版本产品版本号:08.4.33)产品注塑/油漆缺陷是否分析.附缺陷区域图:4)模具成型可行性是否分析.5)缩印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6)融接线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7)翘曲变形风险区是否已有客户确认.附风险区域图:8)分型线是否正确,客户是否批准.附客户批准记录:9)模具基准角是否正确.(动模视图右下角)10)流道大小和形式是否正确.主流道尺寸:分流道尺寸:11)浇口尺寸和形状是否准确,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浇口尺寸:12)浇口是否经过模流分析.13)分流道前端是否有冷料穴.14)冷却水路是否均衡.15)顶杆排布是否平衡,合理.16)吊装机构是否正确.17)是否有楔紧块.18)排气槽是否足够(导套底部,流道末端,分型面).19)扁顶针是否有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20)双节顶针避空高度是否大于顶出距离.21)是否有冷料井,拉料针是否是Z形或锥形倒钩.22)是否有隔水片,是否合适.23)模架尺寸是否符合客户注塑机的安装孔和格林柱尺寸.注塑机型号: 24)定位圈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定位圈尺寸:25)浇口套球头半径和进胶口直径是否正确.26)隔热板螺丝是否足够.27)底板尺寸是否正确.底板长X宽X模具总厚:28)定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定模板长X宽X厚:29)动模板强度是否足够.动模板长X宽X厚:30)顶针板强度是否足够,螺丝是否足够.顶针板长X宽X厚:31)模架底板和顶针板之间是否有收紧螺丝孔.32)导柱导套型号和xx是否正确.33 )顶针板导柱导套型号和xx是否正确34)支撑柱数量/直径是否足够.35)垃圾钉数量是否足够,排布是否平衡,是否与顶针螺丝干涉.36)水管接头沉孔尺寸是否正确,间距是否足够,接头闷头螺纹是否标准.37)冷却水路,螺丝,顶杆是否干涉.NO OK OK OK OK N.A NG OK岫有锁模块(2块)锁模块螺丝直径:41)是否有撬模槽42)产品顶出距离是否足够顶出距离:43)模具材质是否在图纸中注明.型腔材料:型芯材料:44)标准件型号是否在图纸中注明.45)是否有保护脚(支撑柱).46)是否有油缸,安装位置是否够.47)是否有浇口放大图.48)油(气)路是否标示49)水路是否有进出标示.滑块和斜顶1)滑块进入动模型芯中,两侧穿插面是否有斜度.2)滑块座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3)滑块镶件尺寸是否正确.4)滑块压紧块尺寸和形状是否正确.5)斜导柱尺寸是否正确.6)导滑块尺寸是否正确.7)背部和底部耐磨片尺寸是否正确.8)斜导柱角度是否小压紧面2度9)滑块限位形式是否正确10)大滑块是否有中心导滑块.11)模架导柱有效xx是否比斜导柱xx.12)滑块是否有冷却水路.13)滑块与顶杆是否干涉.14)大滑块是否有起吊xx.15)斜顶是否有导向铜套,尺寸是否正确.(长斜顶需用上下两个铜套)16)斜顶滑槽靴是否标准件,尺寸是否合适.17)斜顶是否有冷却.18)滑块是否有顶针装置.19)斜顶是否有顶针装置.20)斜顶角度是否小于15度21)斜顶行程是否足够.热流道1)热流道是否名辰认可品牌.热流道品牌:2)热流道型号是否符合<模具技术要求>.热流道型号: 3)热电偶是否符合<模具技术要求>(J型).4)热流道是否经模流分析,是否合适.附分析报告:5)热流道图纸是否有检查.6)定模是否有导柱导套(便于安装热流道).7)导柱有效xx是否比热流道喷嘴xx.8)用于热流道安装的导柱导套是否和动模复位杆干涉9)油路排布是否正确.10)吊环是否和插座盒干涉.三维检查清单3)是否做产品预变形.预变形量:4)是否做过拔模角处理.最小拔模角:5)是否有倒钩处理.6)模具三维造型是否符合模具结构图.7)模具所有穿插面是否有斜度,且大于2度.8)是否检查过模具xx尖铁.9)分型面是否便于CNC加工.10)圆角是否便于CN6口工.11)非胶位处,允许倒角处,是否已倒角.12)排气槽是否足够和正确.13)主分型面外围是否避空.主分型面宽度:14)模具精定位耐磨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15)模具等高块布置是否合理/足够.16)直径小于3mm的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15mm,直径大于3mm的顶针和扁顶针,配合长度是否为30mm,直径小于3mm的顶针做双节顶针.17)扁顶针是否在型芯底部做锥形导向.18)多腔模具是否布局合理.19)圆顶杆有斜面/曲面时是否已做止转定位.20)若有滑块时,滑块进入定模部分是否有做穿插斜度或避空.21)顶针板上的顶针避空孔是否比顶针直径大单边0.25 mm.22)有楔紧块时,镶块在模板(A,B板)上是否避空.23)型芯侧是否有零件号、版本号、日期章等标志.评审意见。
模具设计检查评审记录
![模具设计检查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bd46a07844769eae009ed16.png)
1、后模之内的运行机构是否存在干涉和干涉隐患 ■ 撞 2、后模与前模的运动机构是否有撞模风险 模 3、是否要设计先复位机构 风 4、圆针/司筒/扁顶针是否尽量不要做在行位底部 险 1、前后模配合间隙及行位,枕位,插穿,碰穿的配合合理性 2、后模行位与前模对插时应有足够斜度且不能蔽空或干涉 3、查看所有镶件,斜顶,行位,模肉是否存在间隙或干涉 4、模仁虎口是否做两度斜度 5、前后模插穿面拔是否有0.12mm以上须差 ■ 前 后 模 的 配 合 6、前后模插穿处非封胶面是否有避空 7、是否都刻有DW/材质/V0/日期章/项目名/环保标志/模穴号
1、顶针边上是否有薄钢 2、顶针分布是否平衡,有影响注塑时难取产品现象 3、产品是否有夹顶针或扁顶 4、圆弧面的顶针或扁顶须加定位和防滑结构 ■ 顶 出 结 构 5、司筒厚度小于0.55/S时则采用有托司筒 6、司筒顶针是否落在顶棍孔中 7、司筒针的定位采用压块的检查 8、司筒订购效长度不能超过设计长度的5mm之外 9、圆顶针和扁顶针是否在全3D上体现出来 10、顶针/司筒/斜顶/斜顶座/撑头等有是否有干涉现象 11、产品后模面骨位较多时镶出以利于散气 1、产品后模面骨位较多时镶出以利于散气 ■ 镶 2、插穿小岛是否已镶出 件 3、前模是否须镶针 设 4、较深的模内骨位是否镶出 计 ■ 1、是否有利于用机械手符时,在判断栏中划“√”,不符合时需及时修正,无需检查项目时,划“—”
模 具 设 计 检 查 记 录
项目名称: 内容 模具编号: 是否有检查的内容 注塑材料: 判定 内容 3D设计: 是否有检查的内容 判定
1、产品工艺:喷油 □ 电镀 □ 素材 □ 配色注塑 □ ■ 工 2、模具工艺:火花纹 □ 抛光 □ 省光 □ 电铸镶件 □ 艺 3、缩水率: 要 求 1、产品拔模(以减胶拔模为原则、段差小于0.1mm) 2、外观夹线是否与客户要求相同 ■ PL 3、是否有足够大的斜度与前模对擦 面 4、两面分型时,后模单边做大0.05mm 结 5、底壳电池仓内胶位是否留0.06mm在前模 构 6、PL有弧面四个角是否有按45度分型(针对电池盖) 1、行位封胶夹线要求与客户要求一致 2、行位是否漏做碰穿的现象 3、行位省模和放电是否须加工艺螺孔 4、产品胶位是否会粘行位 ■ 行 位 结 构 5、行位镶件/行位/行位座是否采用库存标准件 6、行位座是否够行程是否够及限位螺丝的检查 7、行位包胶分型夹是否隐蔽及合理(非可视) 8、行位有无倒角与前后模插穿斜度是否足够 9、四面行位包胶分型中后模是否做高0.05mm 10、四面行位包胶分型中后模是否做整个顺面过镀 11、四面行位是否有做成防呆的效果 1、斜顶封胶的是否合理性 2、斜顶铲胶与斜顶强度和顶出行程的是否合理(斜度决定 ■ 斜 顶 结 构 3、斜顶挂台的强度及转角是否倒斜角及线割避空 4、斜顶挂台设计尽量不要采用曲线或圆弧 5、多支斜顶或斜顶与顶针在空间上是否有运动干涉 6、限位柱行程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