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实际教学情况看,作文教学的处境是尴尬的。
一方面,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另一方面,在作文的教学安排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文教学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致使作文教学陷人效率低下的困境。
在贯彻执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今天,我仅就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谈一点个人的浅见,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思考。
1.作文教学“无序”和语文其他模块的教学一样,作文教学也应该有一个序列,这是大多数老师的一个共识,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一般都缺少计划性,并且还带有很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说具体一点,就是对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缺少一个系统的安排,没有短期计划更无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
作文教学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
高一伊始,老师们虽然要求学生一周写周记(自由练笔),一周写大作文,但很多时候,由于批改低效,考试、年级活动冲突或学校放假等等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周一次的练笔都难以保证。
也还有的老师,把作文教学和批改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实在是到了”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时候,才临时布置一篇了事,然后用作文讲评置换作文教学。
即便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许多教师心里并不是十分明确。
到了高三,因为考试密集,有的老师甚至以月考周考中刚刚写了作文为由,堂而皇之地用考试取代平时作文训练,之后再以试卷讲评代替作文教学。
2.作文教学“无法”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策略和应试技巧等,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而作文教学的尴尬和遗憾恰恰是忽略了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只是教师单方面地操纵了作文教学。
具体表现为:首先,作文教学的形式过于公式化。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作文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利于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人文感悟能力,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水准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以新高考背景为基点,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从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字:高中作文教学;语文课堂;新高考背景引言:因新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有所转移,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但是,部分教师因高考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向议论文教学,如此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积极意义高中语文教育需要从课堂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优秀的价值品质和语文能力。
而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作文教育,能够保障高中学生的三个方面的综合提升,对于高中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具有意义: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古语云:文如其人。
语文写作中,所表达的是学生对社会百态的深刻理解以及最真切的情感价值流露。
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其实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作文的书写要求学生同时具有观察力、思考、表述能力和创新。
所以,由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发展;三是重塑学生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要通过日常中的感官、阅读积累,进而发展为较为丰富的审美价值。
学生在进行写作学习时,通过阅读名著典籍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文化底蕴,如此才能从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发展为拥有高雅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1. 引言1.1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文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情感素养和情商。
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之美。
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5神州教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唐文成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中语文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以人为本,结合语文的人文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局限,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创造,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作文进行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视。
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方法和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命题不断创新,作文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无法写好作文,在教师布置好作文题目时,出现不知道写什么,也没东西可写的现象,这代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几点问题。
首先,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没有标准的教学大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语文写作的方式是固定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忽略了作文的详细解读,只是让学生阅读范文或背诵固定的写作套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当,由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知错误,使作文教学占有很小一部分时间,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导致了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难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随着新高考的逐步实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写作思维的培养。
写作思维是指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具备的、从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关系到写作的思路、结构、主题及论点等要素。
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思维,引导学生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及归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想会更加清晰、感性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写作技巧是写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包括文体、文法、用词等方面的要点。
通过讲解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写作考核。
同时,针对不同的写作要求,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分析范文、指导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现。
第三,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作文的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面对当今社会的信息多元化和文化多元性,我们的语文教育需求更大。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在写作中,要注重对内涵的概括和把握,让学生具备文化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第四,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业负担管理的培养。
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计划,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件精创】写作教学任务梳理与建议--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小组内朗读,朗读前,要反复 揣摩其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读脚本; (学习性写作) 2、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 左右的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写作)
单 人文 单元学 元 主题 习任务
写作任务及写作类型
四
我们 的家 园
当代文 化参与
1、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实用文写作) 2、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实用文写作+新媒体写作) 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建议,可以写成建议书。(实 用文写作)
1 、写作次数个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 提要)﹔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 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 的学习和写作实战,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 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思辨 性阅 读与 表达
1、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 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2、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 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 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 驳。
整本书阅 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 参与
关于写作部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1、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 出全书内容提要; 2、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 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
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 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 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 报告。
学习提示
阅读整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 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 为主。
统编教材必修部分(高一) 写作教学任务梳理与建议
教学分析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 重难点,高中课时紧,教学任务 重,面对新的语文教材,作文教 学何去何从,下面是统编教材的 必修部分写作教学任务的梳理, 希望能对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 所启发。
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方案〔精选5篇〕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方案〔精选5篇〕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方案1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究能适应学生开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根本才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底。
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才能。
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化,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形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教学设想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根底,强化训练,夯实根底,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才能。
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应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老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才能,培养学生阅读粗浅文言文的才能。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才能。
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进步写作才能。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读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
在详细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回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来源:《天津教育·中》2023年第10期教师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写结合授课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还能借此提升其读写练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文章理解与创作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和建构能力,提升审美创造和思维运用水平,同时,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
对此,为了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本文从读写结合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创建趣味探知、分层认知、知识积累、思维培养等活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语文学科而言,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是一種相辅相成的关系。
阅读是学生输入和吸收知识的过程,需要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了解文中的基础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透彻理解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认识,提升阅读与审美欣赏能力。
写作是学生输出知识的过程,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将自身的观念意识、思想情感、生活体验以文字形成呈现出来,从而提高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了解语言运用规律、积累语言运用素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欣赏语言美感的主要途径,而写作则是语用技巧实践、思维能力锻炼、语用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
对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巧妙运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关系,科学开展读写融合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输入与输出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高中语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实际意义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巧妙融合,不仅可以利用阅读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使其自觉研究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借此培养知识积累与应用意识,从而提升其语言运用的积极性。
另外,在读写结合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加深对阅读所学知识的记忆,扎实掌握语言技巧、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结构梳理等,进而提高语言运用、思维运用和审美创造水平。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解读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作文教学解读进行说明。
背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新标准试图通过采用简洁的策略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批判思维。
核心原则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遵循以下核心原则:1. 独立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简洁明晰:强调语言的简洁明晰,避免冗长和晦涩的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简洁明晰:强调语言的简洁明晰,避免冗长和晦涩的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多样化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培养他们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多样化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培养他们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4.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关注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所需的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关注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所需的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
教学策略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些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1. 范文引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范文,了解范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范文引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范文,了解范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2. 写作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本结构等方面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要想保障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就要高度重视其应有的质量和效率。
语文教师必须在课程的准备阶段,科学制定和完善合理的教学目标,为高中学生营造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构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课堂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高。
当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也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真正做到高中语文教学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考,进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平等、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
一、阻碍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看重综合素质教育,也因此教育部门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将人文素养和语文文化知识积极融合,但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以下几点阻碍教学改革进程的因素:第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难以把握必须的教学重点,无法平衡好语文知识教学与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
因此,这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好地做好“两手抓”教学,才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思想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束缚;第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能深层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只有积极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才能更好地提升新课程改革自主、符合以及综合开发教育理念的实践,但现实是部分教师无法为学生营造与新课程改革相统一的氛围;第三,缺少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关注。
当前部分高中开设的高中语文教学选修课还存在走形式和走过场的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奠定和补充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下积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改革策略(一)积极打造综合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新课标教学改革下,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必须配备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研究
-041-2024年第7期(总第383期)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教材采取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强调大单元写作任务。
从表面上看,整套教材并没有提供系统的写作教学内容,但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1]。
新高考语文试卷增加了主观题的数量。
笔者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以写促读”在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写促读”指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理解和提高阅读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写作来思考、整理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写作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实用操作,是落实有效阅读的极佳载体。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可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2],大单元设置的一系列写作任务,是落实“以写促读”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语文实践活动。
因此,本文对“以写促读”教学策略做如下研究。
一、升级班级学习小组,构建“以写促读”学习平台近年来,班级学习小组已经成为学生的常态化学习平台,而“以写促读”对学生写作基础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就目前的课堂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学生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笔者认为,在学习小组刚刚建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希望在学习小组中达到的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教师还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这些任务和活动包括文本分析、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小组讨论等,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活动,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或阅读材料展示给学生,然后解读和分析其中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学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议论文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基于此,以下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引言目前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议论过程废话连篇,议论片面、肤浅,文章缺乏逻辑,毫无说服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想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挖掘题目的深意,增加思维的深度;让学生看书积累,读写结合,丰富论据;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理性地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面临的困境(一)论据论述不清高中生由于阅读量少,思维能力较弱,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出现论述与论点不对应、论述结构混乱等问题,甚至有很多学生直接抄袭教科书中的内容,导致习作大面积雷同。
论据也存在内容交叉的问题,或者在某一层面罗列大量论据,却不能将思考和论述引向更深处,更有甚者,选用与主旨相矛盾的论据,使得论述彼此攻讦,难以自圆其说。
(二)缺乏观察力观察力对写作而言是一个基础,一些学生对身边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力,但只有有了观察的意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身边的事物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
而一些学生看书属于囫囵吞枣型,没有得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去游玩也是走马观花型,没有体会到风景中的奥秘与神奇,这些其实如果加以强化,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主动性,改变学生懒于观察、懒于动笔、懒于动脑的不良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写作思路混乱写作思路指的是行文脉络,大多体现在写作提纲之中。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应包括论题、论点、论据;行文结构应包括前言、摘要、正文、结论。
论点作为论题的分支,论述内容应与论题对应;论据作为具体内容,应有效阐述论点。
由于高中生阅读量少,缺少论据积累,提出论点具有难度,导致行文思路混乱,作文分数不理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研究作者:刘晓迪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10期摘要: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需要创新和改变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作为教学又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还需要提升。
而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欠佳、作文批改不仔细等等许多问题。
为了有效的提升高中的作文水平,这篇文章针对上述的问题,从思维、兴趣、实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浅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问题;措施1 前言在当前,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进,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教育方法方面的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包括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课程设置等都出现了许多的变化,在这种基础上,新课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但是,就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来说,却显得十分的落后,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的作文写作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效率不高、随意性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如何科学有效的提升高中作文的教学质量、提升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2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2.1教师不够重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队伍当中,许多的认可老师认为,利用课堂时间去训练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非常浪费时间,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课堂作文教学缺少必要的研究和思考。
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就是单纯的按照课本的相关要求,将书本知识讲述完即可,所以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阅读教学中去了,而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沿用的是阅读教学。
许多老师的是坚持的是重读轻写,将作文的训练当做一项辅助性内容来对待,上述这些问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2.2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目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许多的老师的课程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章节,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而都是根据老师个人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上课,缺少循序渐进与由浅入深的系统性训练。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
一、注重写作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帮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文学素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和模仿优秀的写作风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融入文学的精神与情感,写出有内涵、有情感、有文学价值的作文。
三、注重写作过程的引导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
这包括对写作方法的教授,写作过程的指导和批评,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指导,还要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特点和潜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四、注重写作主题的选材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写作主题的选材。
作文主题的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要引导学生思考时事热点和社会话题,还要开展文学创作和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融入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体验,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感人和有价值。
“三新”背景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三新”背景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摘要:“三新”同步的时代已经到来,高中语文教师要以高效课堂作为出发点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生动、活动和高效的课堂。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高考对高中语文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契合新高考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文章分析了“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追求,并提出了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写作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引言“三新”是指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在“三新”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深入研读,把握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追求,思考怎样的课堂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明确新高考的课堂教学改革难点,形成新的思维、方法和经验,提高语文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一、“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追求(一)育有德之人立德树人是新课程的根本追求,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来看,作文命题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现了对有德之人的追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契合新高考的要求,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德育意识形态的培养。
教师要坚持将德育作为高中语文作文教育的核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意识形态教育中,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包括“友善”、“奉献”、“自强”、“自信”、“团结”、“包容”、“敬业”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高考改革对德育的重视[1]。
语文教师要树立德育理念,将培养有德之人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追求。
(二)培有用之才新高考制度提出后,高考语文作文的题材出现了实用性较强的文体,包括主持词、演讲稿和书信等,从这些新文体出现可以看出新高考制度非常注重写作的实用性。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也要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要将培养有用之才作为教学目标,增加实用类文体的教学比重,提升学生书写实用类文本的能力。
实用类的文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有着更为规范的结构[2]。
如何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作文
如何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作文摘要:作文是目前高中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分值较多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考作文解读也成了目前我们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时下的作文正逐渐向着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非常偏重。
学生在作文中所表露出来的现实观察力、人生体察感悟以及思维品质中的人文色彩是作文得到高分的重要依据。
关键字: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高考作文导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虽然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对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但是通过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成绩显示,我们高中阶段的作文教育仍然存在着很明显的不足,而作文又是学生语文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解读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考作文,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目前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的高考作文致力于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热点、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热爱生活、认真生活,并能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带着真情实感写作,努力将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作品,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结合近几年来,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作文的具体解读如下。
1.当前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高考作文大概有三种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进行写作,虽然已经给出了题目,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导致这些学生漫天想象,最终无法达到写作要求。
话题作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文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这样的写作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但是学生写作的方向必须围绕所给出的话题进行。
材料作文中不给题目,但是又是一种话题作文,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但是在实际中不难发现写作中许多学生并不能正确地解读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导致写作出现偏题、离题现象,也就是无法审清题意。
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意写作
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意写作创意写作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写作,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信息表达,它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绪为目的。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变被动写作为创意写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义;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弘扬个性,追求自由,体现进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写作的要求:“考察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基于社会情境的阅读、表达交流能力”。
从此处不难看出,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意写作不是对某些概念及其关系的抽象思辨,也不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描写,考察的是学生基于社会情境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不是简单给出精彩的故事,而需要表达具体的经验,真实的生活,需要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意写作,就是指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创意写作首先应该是真实写作,突出写作的真实性。
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中说“‘内容’需要真实,真实的内容来自充实的生活,要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就得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
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充生活经验的不二法门。
”[1]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意写作,更多的基于社会情境的,它不应和实际生活相分离,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
在写作中考虑不同的目的、对象,理性、得体地表达交流,形成准确、流畅、有效的书面沟通能力。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全体中国人民及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
2020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将这一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场所设置“一米线”。
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受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1、认识的偏差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
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
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
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
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
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
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
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
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
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
每个班分成6个组。
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
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
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
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
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
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
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
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
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
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
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
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
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
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
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
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
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
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
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