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并不能产生凝集反应,怎样才能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呢?
实验原理
间接凝集示意图:
间接凝集抑制示意图:
妊娠免疫诊断试验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明显增高。(HCG是可溶 性抗原 ) 反之,非孕妇尿中HCG含量甚微,不足以消耗掉抗HCG抗体。
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教研室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掌握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操作及结果的正确观察、判断. 熟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原理. 了解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用途.
间接凝集抑制实验
分类及概念
血清学反应: 在血清中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反应: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环境中,颗粒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反应能够产生肉眼可见的凝块。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参与反应的抗原必须是体积较大的颗粒性抗原,比如说细菌、红细胞等,都属于颗粒性抗原的范畴。 第二: 必须是相应的抗原抗体才能发生凝集反应 第三: 必须有电解质的参与 第四: 凝集块是一种肉眼能够见到的细小均匀块状物质。
试验材料
1、标本:非孕妇、待检尿 2、试剂:兔抗人HCG血清、HCG致敏的乳胶颗粒 3、器材:载玻片、滴管、玻棒
实验方法
加尿液标本 加兔抗人HCG免疫血清 加HCG致敏的乳胶颗粒 观察结果
待检尿
非孕妇尿
混匀静置2分钟
混匀静置2分钟
实验结果
火箭免疫电泳
单向扩散+电泳:将单向扩散与电泳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沉淀峰的高度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蛋白质抗原在碱性环境中,其羧基发生电离而带负电荷,在电泳时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抗体分子在电场中从正极向负极移动。

免疫学实验设计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设计PPT课件
饲料与饮水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清洁饮水,保证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动物观察
定期观察动物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03
免疫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抗原制备与纯化
抗原制备
抗原的制备是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步骤,包括提取、纯化和修 饰等过程。
抗原纯化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去除抗原中的杂质,提高抗原 的纯度和免疫原性。
免疫接种与免疫途径
免疫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鼻内等不同接种方式,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可以提高免疫效 果。
免疫接种剂量
免疫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剂量不足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 而剂量过大则可能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检测方法与试剂
01
02
03
抗体检测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等 技术检测抗体。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随机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保证 各组间动物数量和特征相似。
根据体重分组
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进行分组,确保各组间动物体重 相似。
根据性别分组
根据实验动物的性别进行分组,以排除性别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
建立与人类自身免疫性 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 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过程。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细 胞因子和抗体等指标, 了解免疫反应的特点和 变化规律。
对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试 验,评估不同药物对疾 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 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案例四:移植免疫的实验设计
抗原检测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思考题 1.试述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的概念。 2.简述凝集反应的类型、用途及实例。 3.如何判断ABO血型检测结果?
4大经典免疫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 (4)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 2.熟悉凝集反应的概念、常用凝集反应 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3.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二、实验内容 1.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2.间接凝集试验
(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 变性IgG — Ag 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 Ab 临床上用检测类风湿因子以辅助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1.材料 已知Ag:致敏乳胶(乳胶颗粒表面有变性IgG) 待测Ab:待检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
待测Ab
已知Ag
2.检测步骤: (1)取黑底纸片三片; (2)加待测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各1滴; (3)各加1滴致敏乳胶,用牙签混匀; (4)5分钟后观察结果,以黑背景观察为佳。
乳胶——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用途: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妊娠试验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四、实验操作内容
(一)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用已知血型Ab,测未知血型Ag;为定性实验。
ABO血型系统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血型Ag 血清中的血型Ab
二、免疫实验课目的 1.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三、要求 1.严肃认真。 2.多想、多看、多做。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诊断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诊断PPT课件

-
38
Flow Cell
Injector Tip
Sheath fluid
Fluorescence signals
Focused laser beam
-
39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antigen, CD) 是指在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 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 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四、补体C1q测定
补体C1的重要成分。 临床意义同C3.
五、B因子测定
B因子是旁路途径的重要成分。临床意义同C1q
-
34
第三节 免疫细胞检查
-
35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NK细胞
-
36
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37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L S-S -S-S- S-S
—IgM —IgM 和 IgM
—IgA —IgA 和 IgA
H
H
—IgE —IgE 和 IgE
—IgD —IgD 和 IgD
C
-
8
(二)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可变区 VL,VH
第五章 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薛丽
-
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检查
-
2
Ab 的发现:
1890年,Behring 和北里在德国Koch实 验室从豚鼠体内发现了第一种抗体: 白喉抗毒素,从而挽救了成千上 万的白喉患儿。从60%死亡率降到 26%。 获1901年的第一届诺贝尔奖

免疫学实验教学课件ppt

免疫学实验教学课件ppt
用途:诊断肠热症(Widal reaction) 诊断布氏菌病(Wright reaction)
2、间接凝集反应
(1)间接凝集试验 已知可溶性Ag包被载体,检测未知Ab。 例如:间接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已知Ab包被载体,检测未知可溶性Ag 例如: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验
免疫学试验注意事项
1、必须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2、实验中注意实验室秩序,禁止喧哗打闹; 3、爱惜实验器材,如发生损坏应及时报告; 4、节约实验药品; 5、实验结束后,要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 放于指定容器内;废品弃于垃圾袋内,严禁丢弃 在水槽中。 6、实验完毕,清理桌面,班长安排清洁,老师检 查后,做清洁同学方可离开。
试验报告书写格式
试验题目
1、试验主要步聚; 2、试验结果; 3、结论; 4、讨论。
血清学反应:
即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由于抗体主要 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特点: (1)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3)Ag、Ab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肉眼可见的 凝集物。
4、注意事项
(1) RBC悬液浓度 2-5%; (2) 牙签搅拌混匀时,不能使抗A和抗B血
清混合; (3)在白色背景上观察效果好。
(二)类风湿因子检测
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Ag: 变性IgG Ab: 抗变性IgG(类风湿因子)
方法:
A、取一乳胶凝集实验反应板; B、加待测血清、阳性和NS对照各一滴; C、各加一滴致敏乳胶; D、5分钟后观察结果。
乳胶凝集如细沙状。 以黑背景观察为佳。
颗粒性抗原: 凝集反应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混浊悬液,如细菌、 RBC等。

医学免疫学实验,非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非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 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
12
.
13
1、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 激活物及激活条件 : 免疫复合物是经典 激活途径的主要激 活物质。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 不能通过经典途径 激活补体
.
14
.
15
.
16
膜攻击复合物(MAC)
.
17
实验一 补体的溶血作用
原理
• SRBC(Ag)+ 溶血素( Ab) Ag-Ab(IC)
功能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
10
.
11
实验一、补体的溶血作用
• 概念 (complement)
• 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一 组与免疫相关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 用的球蛋白质。因它们能协助和补充特 异性抗体介导的免疫溶菌、溶血作用, 故称为补体。它是由30种成分组成的复 杂系统,部分成分遇热不稳定(56℃加 热30分钟即可灭活)。
3
一、固有免疫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1、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 微生物屏障
2、血脑屏障
3、血胎屏障
.
4
(二)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 NK1.1+ T细胞T细胞、 B-1细胞
(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防御素、溶菌酶、乙型溶素
.
5
实验二、吞噬现象的观察
• 识别: C1q 补体结合位点 • 活化:膜攻击复合体(MAC)形成 • 效应:溶血
.
18
实验材料
• 2%SRBC • 溶血素 • 补体 • 盐水 • 试管 • 吸管
1瓶(30ml)/列 1支(2.5ml)/2组 1支(2.5ml)/2组 1瓶(30ml)/列 3根/组(做好标记) **试管及吸管的拿捏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02
实验二: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培 养
Chapter
免疫细胞的分离方法
将细胞悬液种植在特定培养皿上 ,只有贴壁生长的细胞能够继续 繁殖,常用的有T细胞分离培养法 和B细胞分离培养法。
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和细胞表面抗 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检测 系统对细胞进行快速分选和计数 。
密度梯度离心法 贴壁筛选法 磁珠分离法 流式细胞术
培养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 ,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
01 02 03 04
生长因子
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蛋白质, 如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 。
传代培养
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需 要进行传代培养,即将细胞分散 并重新种植在新的培养器皿中。
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
增殖能力检测
通过检测细胞分裂的速率来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常用方 法有MTT法和BrdU法。
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共刺激 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提供 必要的共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 。
细胞因子作用
如白介素(IL)、干扰素(IFN)、肿 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可 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细 胞活化。
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
初始T细胞分化
在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 亚型的效应T细胞,如Th1、Th2、Th17等。
04
血清的收集和分离是在免疫反应达到高峰后进行的,通常采用离心、 沉淀等方法将免疫血清与其它成分分离,得到纯净的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的效价测定
01 02 03 04
效价测定是评估免疫血清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抗原-抗体 反应的方法进行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包括间接凝集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 验等多种,根据抗原和抗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掌握医学免疫学实验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医学免疫 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了解免疫学在医学中 的应用和价值。
实验背景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医学领
实验结果一
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中IgG 的浓度,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
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二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T细胞亚 群的比例,发现实验组中CD4+ 和CD8+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有
所不同。
实验结果三
通过斑点试验检测了细胞因子IL2的产生,发现实验组细胞培养 上清中的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
文献
作者4,文章标题4,发表年份4,刊物名称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式细胞术
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表面 或内部的抗原。
实验步骤
样本准备
采集实验动物或组织样 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
固定。
免疫染色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进 行抗体标记和抗原抗体
反应。
结果观察
通过显微镜或相关仪器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
据。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得出结论。
0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免疫 学人才,提升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国际 地位。
关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05
参考文献
文献
作者1,文章标题1,发表年份1,刊物名称1。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PPT课件
乳胶——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用途: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妊娠试验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四、实验操作内容
(一)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用已知血型Ab,测未知血型Ag;为定性实验。
ABO血型系统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血型Ag 血清中的血型b
二、免疫实验课目的 1.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三、要求 1.严肃认真。 2.多想、多看、多做。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四、Ag-Ab反应的相关知识 血清学反应——即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 由于机体绝大部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
称之为血清学反应。 1.Ag-Ab反应的基本原则 (1)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2)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类风湿因子检测(小组做)
三、凝集反应相关知识
(一)概念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
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凝集反应。
颗粒性Ag 又称凝集原 相应Ab 又称凝集素
· 颗粒性抗原: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浑浊悬
液,如细菌、RBC等。
· 可溶性抗原: 光镜下无形态,肉眼观呈澄清
4大经典免疫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 (4)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 2.熟悉凝集反应的概念、常用凝集反应 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3.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二、实验内容 1.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2.间接凝集试验
(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 变性IgG — Ag 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 Ab 临床上用检测类风湿因子以辅助诊断

免疫学实验教学课件

免疫学实验教学课件

1
6
2
5
3
4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向1-6孔内滴加1:2,1:4,1:8,1:16,1: 32,1:64稀释的抗体,每孔10微升,此时加入 的抗原液面应与琼脂板一平,不得外溢。
4.已经加样的免疫琼脂板置湿盒中37℃温箱扩散 24小时。
5.结果观察:若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出现一清晰致 密白色的沉淀线,为阳性反应。若在72小时仍未 出现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应。 根据在哪个血清稀释 度下不出现沉淀反应,确定前一个稀释度为该血 清的免疫效价。
• 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琼脂凝胶中相遇时,便出现 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这种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 的特异性复合物。如果凝胶中有多种不同抗原抗 体存在时,便依各自扩散速度的差异,在适当部 位形成独立的沉淀线,因此广泛地用于抗原成分 的分析。琼脂扩散试验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方 式和特性分为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免 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及双向火箭电泳试 验。
单核细胞:
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 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 的核。直径14-20微米。
肥大细胞: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 嗜硷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 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主要为组织细胞。
浆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 硷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 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 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
– 以微量进样器吸取生理盐水0.05毫升加入第二管。 – 用微量进样器吸入抗原稀释液0.05毫升加入各管,加时
应注意使抗原溶液缓缓由管壁流下,轻浮于血清面上, 使成一明显界面,切勿使之相混。 – 置室温中10—20分钟,观察液面有无乳白色沉淀环, 若有则为阳性。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免疫分子
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等,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的 过程。
免疫学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免疫学实验旨在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反应和调控机制,帮助阐明疾病发生 的机理,并提供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1 ELISA检测
2 流式细胞术
通过测定特定抗体或抗原 的定量反应,用于检测疾 病标志物和免疫应答水平。
通过将细胞悬浮液与荧光 标记的抗体反应,用于定 量和鉴定免疫细胞的类型 和数量。
3 免疫组化
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用于检测和 定位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 分布。
实验准备和实施步骤
1
实验设计
制定实验方案和流程,本采集
从受试者收集血液或其他生物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和储存。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医学免疫学的定义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免疫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异常状态,致力于预防和治疗 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器官
包括脾脏、淋巴结和肺等, 承担着产生、存储和激活免 疫细胞的重要功能。
免疫细胞
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负责识别、捕获和消 灭入侵的病原体。
3
试剂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标准品和控制品,确保其纯度和可靠性。
4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各项操作,包括样品处理、测量和分析等。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图形化处理。 • 分析数据,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寻找相关的趋势和规律。 • 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并进行科学解释和讨论。
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免疫学实验具有时间、资源和技术限制,未来可以发展更加高效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系 统及相关疾病。

免疫学实验 ppt课件

免疫学实验  ppt课件
11
医学课件
【实验材料】 1.ABO血型鉴定试剂盒 内含抗A 分型试剂和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一次性采血针1枚、洁净玻片2 块、75%酒精、灭菌棉签。 3.84消毒液
医学课件
12
【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1块,并标记(如图) B 2.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 A 抗 抗 1滴于标记有A、B的玻片两侧。 A B
医学课件 5
【实验结果】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 数 吞噬百分率 100%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 数
被吞噬的细菌总数 吞噬指数 观察记录的吞噬细胞总 数
医学课件
6
【实验思考】 1、在吞噬细胞中发现细菌时, 如何区别吞噬的细菌和粘附在吞噬 细胞表面的细菌? 2、简述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 念及特点。
医学课件 27
【实验结果】 将玻片对着强光源,先观察 AFP 阳性 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的白色沉淀线,然 后再观察待检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是否 也有沉淀线出现,如有沉淀线,则表示 AFP试验阳性,否则AFP试验为阴性。
医学课件
28
【注意事项】 1 .电泳时电流不宜过大,以免蛋白 变性。 2 .抗原和抗体的电极方向不能搞错。 3 .抗原和抗体的浓度要适当,抗原 太浓或太稀都不易出现沉淀线。 4 .电泳所需时间与孔间距离有关, 距离越大,电泳时间越长。
医学课件
7
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 临床意义。 2.掌握玻片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的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医学课件
8
【概述】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 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块,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 检测方法,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凝集反 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由 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 被广泛应用。

免疫实验PPT课件

免疫实验PPT课件

【主要试剂与器材】
1. 溶壁微球菌 溶壁微球菌是从空气中分离出的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对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菌落呈黄色,1个月传代1次 或冻干保存。
2. 琼脂粉(优质) 溶于1/15mol/L pH6.4PBS。 3. 溶菌酶溶菌酶标准品。 4. 新鲜鸡蛋清、唾液、人血清。 5. 无菌打孔器(孔径5mm左右)、毛细滴管。
重者数分钟内死亡 肺脏高度水肿 )
精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t
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品ppt
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免疫学实验 六
精品ppt
1
操作
1、溶菌酶测定 P.56 2、豚鼠过敏性休克 3、血脑屏障
精品ppt
2
【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约14kD,由129个氨基酸组成, 属一种碱性蛋白质。它能与细菌牢固结合,并通过水解革兰阳性菌细 胞壁中的粘肽成份,而致细菌溶解。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粘肽层的外 面含有脂多糖和脂蛋白,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溶菌酶的影响。
精品ppt
3
【结果判断】
加唾液孔和标准溶菌酶孔周围的溶壁微球 菌被溶解,可见圆形透亮区,即溶菌环。溶菌 环的大小与溶菌酶的含量成正比。
精品ppt
4
精品ppt
5
原理
注射异种蛋白——IgE(致敏状态)
再次较大剂量相同抗原注射,抗原与IgE结合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
过敏性休克 (兴奋不安、抓鼻、呃逆、竖毛、大小便失禁和痉挛性跳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经典免疫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 (4)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 2.熟悉凝集反应的概念、常用凝集反应 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3.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二、实验内容 1.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2.间接凝集试验
在白背景 上观察
凝集
不凝集
3.结果判断 凝集者:出现红色颗粒状或块状凝集物; 不凝集者:呈红色均匀混浊。
(1)若抗A凝集,抗B不凝集 —— A 型血 (2)若抗A不凝集,抗B凝集 —— B型血 (3)若抗A、抗B均凝集 —— AB型血 (4)若抗A、抗B均不凝集 —— O型血
4.注意事项 (1)适度的RBC悬液浓度,约2-5%; (2)抗A和抗B不能混用; (3)在白色背景上观察效果较好。
二、免疫实验课目的 1.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三、要求 1.严肃认真。 2.多想、多看、多做。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四、Ag-Ab反应的相关知识 血清学反应——即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 由于机体绝大部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
称之为血清学反应。 1.Ag-Ab反应的基本原则 (1)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2)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O型
A、B —
— 抗A、抗B
1.材料 已知Ab:标准血清 —— 抗A、抗B 待测Ag:红细胞血型抗原
2.操作步骤
(1)无菌操作采血(无名指尖)于NS试管→形成约 2~5%红细胞(RBC)悬液;
(2)准备1张载波片; (3)加血清(Ab)各1滴; (4)加RBC各1滴; (5)摇晃混匀; (6)结果判断(10-15分钟后)。
透明,如蛋白质、多糖抗原等。
(二)凝集反应类型
1.直接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 ——玻片法 已知Ab,测Ag,为定性实验; 用途:鉴定菌种、菌种分型、血型鉴定。 ——试管法(如肥达氏反应) 已知Ag,测Ab,为半定量实验; 用途:辅助诊断肠热症等。
2.间接凝集反应
RBC——间接血凝试验 用途:某些病毒感染和变态反应患者血 清中的相抗体量。
乳胶——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用途: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妊娠试验
(已知) (已知)
(已知) (已知)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四、实验操作内容
(一)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每人做)
用已知血型Ab,测未知血型Ag;为定性实验。
ABO血型系统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血型Ag 血清中的血型Ab
阳性者现象:呈乳白色细沙状(乳胶凝集); 阴性者现象:呈乳白色均匀混浊。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 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ABO血型鉴定 1.材料 2.操作步骤 3.结果判断(自己的血型) 4.实验讨论
二、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1.材料 2.操作步骤 3.结果判断(自己的血型) 4.实验讨论
非临床医学本科实验内容及安排
实验课内容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3 免疫标记技术
学时数 4 4 4
录像
有 有
一、免疫学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进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不得穿拖鞋。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室 秩序,按要求完成实验。 3.学生应爱护实验设备、器材等公物,厉行节约; 若损坏实验用品,要及时报告。 4.需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放于指定陶瓷缸 内;废弃的使用品仍-入垃圾桶内。 5.实验结束,清理好桌面,由班干部安排值日学生 做清洁;做完清洁,关好水电、门窗,由带教老师检 查认可后,值日学生方可离去。
思考题 1.试述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的概念。 2.简述凝集反应的类型、用途及实例。 3.如何判断ABO血型检测结果?
2. Ag-Ab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可逆性 (3)可见性
可见性 Ag-Ab比例合适,形成大分子免疫复合物。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3.影响Ag-Ab反应的因素 (1)电解质:0.85% NaCl (2)酸碱度:pH6~8 (3)温度:37℃
4.Ag-Ab反应类型:
(1)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免疫学实验
( 供临床医学本科用)
Email: lnh666"
教材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免疫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主编
朱道银,吴玉章
临床医学本科实验内容及安排
实验课内容
1 凝集反应 2 沉淀反应 3 免疫标记技术 4 免疫酶斑点试验
学时数
4 4 4 4
录像
有 有 有
(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 变性IgG — Ag 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 Ab 临床上用检测类风湿因子以辅助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1.材料 已知Ag:致敏乳胶(乳胶颗粒表面有变性IgG) 待测Ab:待检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
待测Ab
已知
2.检测步骤: (1)取黑底纸片三片; (2)加待测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各1滴; (3)各加1滴致敏乳胶,用牙签混匀; (4)5分钟后观察结果,以黑背景观察为佳。
——类风湿因子检测(小组做)
三、凝集反应相关知识
(一)概念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
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称为凝集反应。
颗粒性Ag 又称凝集原 相应Ab 又称凝集素
· 颗粒性抗原: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浑浊悬
液,如细菌、RBC等。
· 可溶性抗原: 光镜下无形态,肉眼观呈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