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难点疑点解析-备课素材-2019人教部编语文最新改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最新)
延安,我把你追寻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1.形近字组词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顶天立地)(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琳琅满目)(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雨后春笋)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
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延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先辈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延安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寓意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延安这个地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音频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朗读与欣赏:通过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也是我梦想中的地方。
我一直想去探寻一下这个地方的历史,感受一下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延安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曾经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延安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它见证了毛泽东等伟大政治家的辉煌历程,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者。
闪耀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在延安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
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把延安这个地方建设成了革命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延安,可以参观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的旧居,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在革命纪念馆里,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进程。
延安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有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被保留了下来,例如糖画、夹紫糯米团、板鸭等。
这些传统文化在当地民众中还有广泛的传承和流传。
在延安,可以学习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书法、民间乐器、民俗艺术等。
此外,在延安还有很多美食值得推荐。
如土豆粉、油泼面、裴家大碗菜等。
这些美食都是当地居民的珍爱之物,具有浓郁的当地特色。
来到延安,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些美食,感受一下这个地方独特的味道。
在延安,还有很多美景等着我们去探索。
如延安秋林古城、黄陵干沟、黄陵地道战以及八路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和终点等。
在这次延安之行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革命历史的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知识。
我发现延安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它有着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不会停止追寻延安的步伐,我会一直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继续寻找更多的美好回忆。
知识点:1.介绍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革命历史和延安的地位。
3.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流传。
4.当地美食的推荐和特点。
5.延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延安,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还可以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和遗址,深入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四语上24《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易考点一线资深名师梳理(原创连载)
部编版四语上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24*延安,我把你追寻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易错音:茁(zuó zhuó)壮脊(jí jǐ)梁大厦(shà xià)延(yán yàn)安一旦(dàn dān)辉煌(huāng huánɡ)春笋(sǔn shǔn) 奥(ào ao)秘茅(máo mào)屋昔(xī xì)日明媚 (mèi mìe) 土炕(kànɡkánɡ) 答案:zhuójǐshàyán dàn huánɡ sǔn ào máo xī mèi kànɡ★与延安精神有关的四字词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屈不挠★词语搭配:(叮咚)的流水(明媚)的春光(破旧)的茅屋(温热)的土坑(火红)的太阳(金色)的理想★近义词:昔日一一往昔茁壮一一繁茂犹豫一一迟疑明媚一一明净奥秘一一奥妙温热一一温暖满目琳琅一一美不胜收顶天立地一一威风凛凛★反义词:破旧一一崭新辉煌一一暗淡昔日一一今朝首壮一一柔弱明媚一一昏暗犹豫一一果断美妙一一丑陋顶天立地一一低头折节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我们”毫不犹豫丢掉的是贫穷和落后,但是不能丢掉的是延安精神。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重难点]1.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课时]1课时一、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1.读题设疑: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2.自由朗读全诗,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诗中写了诗人在追寻什么?3.指名分段朗读全文,随机正音.4.引导发现韵脚“ang”.诗歌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在于诗歌讲究韵律,你能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5.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四个方面.(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3)边讨论边交流,补充视频和图片.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镢头”象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河叮咚的流水”其实是在追寻人们在延河边度过的美好革命岁月.(引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边讨论革命的岁月是多么美好!)“枣园梨花的清香”是在追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枣园展开革命工作.(引导: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在追寻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引导:当年党中央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决策.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小结:可见,诗人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7.指导朗读诗歌第2节.(关注排比句、押韵、朗读语气越来越强烈,心情越来越激动,语调越来越高昂.)二、为什么追寻——追溯事物本源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请从文中找出答案.1.现在与昔日对比.(1)如今的延安和当时战争时期的延安有什么不同?(2)诗人是怎么描写的?(出示第3、4节)(3)从诗句里分别读懂了什么?要点一:“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说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科技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数量、种类很多.要点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4)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引读:因为延安人民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丢弃与继承对比.(1)我们继承了延安精神,我们丢弃的又是什么呢?相继出示: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破旧的茅屋”指过去贫穷的生活;“老牛破车”指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亲热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实际上指延安精神.引读:我们丢弃的是——贫穷落后,继承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指名朗读,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3.拥有与失去对比.(1)为什么一旦失去延安精神,就仿佛没有了灵魂?读诗歌第5节.(2)想象说话:如果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的延安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可能是一座座低矮的住房、一件件破旧的家具、一条条泥泞的小路……4.创设情境,朗读诗歌第3~5节,然后教师引读.小结:延安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难怪诗人要追寻延安.三、怎么追寻——升华终极主旨1.诗人怎么追寻?(1)出示诗人创作背景资料.(2)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诗人目睹了延安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变化,心情无比激动.)诗人知道使延安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延安精神.(3)体悟诗人如何追寻及追寻时的心情.(像燕子追寻春光、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出示诗歌第1节,自由读、齐读.2.我们怎么追寻?(1)今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仿照诗歌第3、4节写一写.(2)所有这些变化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要勇敢面对,不退缩,不低头;学习上要勤奋,肯吃苦;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节约粮食、纸张,不浪费一粒米、一张纸……(4)全班朗读整首诗,最后一节师生合作重复朗读.(5)总结:延安精神不但在过去发挥作用,而且在如今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将来都会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延安精神不光诗人在追寻,我们也在追寻,将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追寻,它是永不停歇的脚步,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更是中国发展必备的战略武器.拥有它,如同拥有了灵魂,能使我们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美好![教学板书]24*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怎么追寻(厘清主要事件)(追溯事物本源)(升华终极主旨)[教学反思]诗歌教学以学生自主读懂为主.教学“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版块,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自读、听同伴读中初步明白诗意,发现诗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的押韵特点.本首诗是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诗中描写到的很多事件比较陌生,课前我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内用好资料,既体现先学后教,又降低理解难度,通过抓关键事件,明白作者在追寻什么.体悟诗情是诗歌教学的重点.教学“为什么追寻——追溯事物本源”环节,我采用对比方式,通过延安的今昔比较,在一次次的对比、想象、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明白延安精神在战争年代的伟大作用以及建设年代的意义.这一环节的学习,层次分明,既让学生体会到继承延安精神的重要,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激发了学生拳拳报国之情.以读悟情、以写抒情是诗歌教学重要策略之一.教学“怎么追寻——升华终极主旨”版块时,我从诗人急切追寻延安切入,在时间轴上让学生明白延安精神鲜活的生命力,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会熠熠生辉.再延伸到我们怎么去追寻,在目睹生活变化中书写今日之繁华,体悟延安精神不但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作用,在未来建设中还将发挥作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回环朗读中,使延安精神驻扎心间,发扬光大.。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精讲
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精讲一、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2节):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的迫切心情。
这部分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二部分(第3-7节):讲述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这部分具体描述了追寻延安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地,以及延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高楼大厦、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等。
第三部分(第8、9节):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这部分强调了延安精神的灿烂辉煌,以及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无法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坚定追寻,包括追寻信念、金色的理想、温暖、明媚的春光以及光明的未来。
二、文章赏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深情且富有哲理的现代诗。
它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热爱与追求。
诗的开篇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追寻延安精神比作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这种比喻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赋予了延安精神生命力和活力,使读者直观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在描述延安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
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延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深入挖掘了这些地方所蕴含的延安精神。
延河象征着革命的源泉,枣园和杨家岭是革命领袖们指挥革命斗争、领导革命运动的地方,南泥湾则代表了大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些地点的描绘,使延安精神得以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
诗人对延安精神的深刻认识令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支柱。
诗人强调“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中不能丢失延安精神的坚定立场。
在语言表达上,这首诗同样出色。
它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和生动的语言,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延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掌握生字词及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延安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创造;4.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延安”、“脊梁”等生字词,理解其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这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和强调。
(2)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与怀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体验。
-在课文朗读与理解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表达效果,并进行仿写练习。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往往在记忆生字词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教师需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解诗题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三、明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
(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齐读)四、悟诗境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
”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
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
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萧瑟的……)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难点疑点解析(精选16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难点疑点解析(精选16篇)《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难点疑点解析篇11.读懂诗句,理解追寻延安的意思,体会什么是延安精神。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
第二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
“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
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诗的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节中“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精神要发扬。
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第五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第六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
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中心,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扬延安精神,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现代化了,生产条件现代化了,但延安精神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只有发扬延安时期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有正确的方向,才有精神的动力。
3.这首诗语言精炼,感情充沛,节奏和韵律比较鲜明,要多读,读出感情。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本诗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
整首诗共六小节,每小节四行。
第1~2小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第5~6小节,突显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六个小节内容清晰,层次清楚,首尾照应。
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本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1小节,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2小节,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枣园""杨家岭"都曾是中共中央驻地。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延安的追寻和热爱。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它代表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感受延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5.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了解延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创意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升写作水平。
6.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课文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表达美,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在突破难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者通过写作前的讨论和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构思写作内容,鼓励他们尝试使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或者了解一段历史,让你感到非常向往和自豪?”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延安精神的奥秘。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4.激发学生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和对延安精神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延安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延安的视频或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延安见证了无数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起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和伟大的精神。
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再读诗歌,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3.精读诗歌,理解内涵学习第一节。
指名读第一节,说说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追寻延安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些都是延安的象征,代表着延安的历史和精神。
学习第二节。
默读第二节,思考:为什么要追寻延安?体会作者对延安精神的向往和追寻,如“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里的“老牛破车”代表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学习第三节。
齐读第三节,说说延安精神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延安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学习第四节。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追寻延安精神?理解作者呼吁我们要“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即要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分析(最新)
延安,我把你追寻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1.形近字组词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顶天立地)(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
(琳琅满目)(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雨后春笋)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
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前解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这首诗年代较远,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来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2.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3.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预设: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教师讲解重点难理解词语。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3.教师引导:同学们再次朗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3)学习第5-6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代表的是什么,“老牛破车”又代表着什么。
(4)学习第7-8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追寻延安精神,是为了什么?
5.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会认“延、昔”等6个生字,会写“延、延”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中“追寻”的含义。
2.教学难点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揭示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指导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确认读和书写。
3.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精度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追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追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以下是一份基于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延、昔”等6个生字,会写“延、延”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中“追寻”的含义。
3.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2)布置作业:搜集有关延安的资料,了解延安的历史和现状。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说课稿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了延安的革命历史,赞扬了延安精神。
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体会到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延安的历史和延安精神,学生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在诗歌的朗读和感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延安精神的伟大。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感受其时代价值。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将延安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延安的历史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重难点分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重难点分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重难点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懂得发扬延安精神在今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重难点分析这篇文章共571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
【新】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重点难点疑点解析-备课素材-2019人教部编语文最新改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读懂诗句,理解追寻延安的意思,体会什么是延安精神。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
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
第二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
延安。
“流水”,暗含代代相传的意思。
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
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
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这里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
安精神。
诗的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
“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节中“毫不犹豫地丢掉”与“不能丢”也形
成鲜明的对照。
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精神要
发扬。
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第五节主要从反面说,即:如果
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
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第六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
安精神。
开头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
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
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
追寻
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中心,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扬延安精神,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现代化了,生产条件现代化了,但延安精神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只有发扬延安时期那种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有正确的方向,才有精神的动力。
3.这首诗语言精炼,感情充沛,节奏和韵律比较鲜明,要多读,读出感情。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4.散文诗的特点。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叫散文诗。
散文诗写起来比较自由,接近散文的写法,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形散
神聚等。
但与一般散文比,语言更注意凝炼,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具有一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