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的解剖及临床综合征

合集下载

经典及少见脑干综合征

经典及少见脑干综合征

经典及少见脑干综合征脑干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中脑、脑桥或延髓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干梗死占脑梗死的9.0%~21.9%。

不同病因的脑干病变引起其内部的多个神经结构受损,出现具有特异性临床表现的脑干综合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了解脑干综合征相关知识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脑干梗死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对脑干梗死综合征的研究根据TOSAT病因分型分为4种类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粥样硬化为脑干综合征最重要的病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干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通常发生管径大于400μm的大中动脉。

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载脂动脉阻塞穿支开口最为常见,其次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以及混合性。

➤心源性栓塞根据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的,其中以心源性栓塞最为常见。

常见的栓塞部位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小动脉病变最常发生于脑桥,小动脉的管径多为200μm以下,且多为终末动脉,缺乏侧支循环。

基底动脉穿支病最常见于基底动脉旁正中支。

➤动脉夹层颅外椎动脉夹层是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25%〜30%。

椎动脉夹层的病因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颈部外伤或按摩、肌纤维发育不良、感染、偏头痛、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耽氣酸血症等有关。

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或眩晕,后颈部或头部疼痛;也可能是无痛的,发病前通常无明确的创伤史。

➤少见病因临床上少见病因起病表现为不同的脑干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病毒、细菌、结核、螺旋体、脑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神经-白塞病)、纤维性肌营养不良、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

经典脑干综合征经典脑干综合征中Wallenberg综合征较为常见,而其他综合征较不常见,近些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统计报道存在差异性,且对经典的脑干综合征病因的报道不尽相同,临床患病率和不同病因统计见表1,其中闭锁综合征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死率高、预后差。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后循环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脑干梗死的解剖与综合征

后循环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脑干梗死的解剖与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
延髓的血管综合征
-延髓内侧梗死(MMI)
延髓的血管综合征
脑干的血液供应-桥脑
经典的脑干供血模式 旁正中动脉 长旋动脉 短旋动脉
桥脑的血管综合征
-长旋动脉梗死
Raymond征
桥脑的血管综合征
-短旋动脉梗死
Millard征
桥脑的血管综合征
-旁正中动脉梗死
Foville征
-大脑脚幻觉
丘脑的血供:来源丰富、症状复杂
脑干的血液供应-中脑
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后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上动脉、脚间支(旁正中动脉)
中脑的血管综合征
动眼神经麻痹 上下视辐辏麻痹 其他
动眼神经交叉性锥 体束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性黑 质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性红 核综合征
•四叠体
•大脑脚幻觉 •1、生动的视幻觉 •2、失眠 •3、傍晚出现 •4、有自知力 •5、无精神异常
小脑后下动脉PICA:延髓,四脑室下部,下蚓,小 脑半球的下部及扁桃体
脑干内结构的复杂性
脑干结构损害的特征性
运动传导束 不同部位的交叉性瘫痪
感觉传导束
脑干的血液供应-延髓
经典的脑干供血模式 旁正中动脉-脊前、椎动脉 短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长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延髓的血管综合征
-延髓外侧梗死(LMI)
中脑的血管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性锥体束综合征(Weber征)
中脑的血管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性黑质综合征(Benedikt征)
中脑的血管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性红核综合征(Claude征)
中脑的血管综合征
-四叠体综合征(Parinaud征)
向上注视麻痹

常见的脑干损害综合征

常见的脑干损害综合征

桥脑损害
☻ Millard-Gubler syndrom(脑桥腹外侧综 合征)
● 1855年由法国医师Millard 报道, 其后Gubler又有相继报道
● 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其核、锥体束、脊髓丘脑束、 内侧丘系

桥脑损害
☻ Millard-Gubler syndrom(脑桥腹外侧综 合征)
● 病灶侧外展麻痹、周围性面瘫 ● 病灶对侧肢体偏瘫 ● 血管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
脑干的血液供应

中脑损害
☻ Weber综合征(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
● 1856年由英国医生Weber首先报道 ● 大脑脚综合征 ●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偏瘫
中脑损害
☻ Weber综合征(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
● 中脑大脑脚底受损 ● 肿瘤、血管病和动脉瘤

大脑脚综合征
中脑损害
☻Parinaud综合征(垂直性注视麻痹综合征)
●上丘: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上丘上半司眼球向上运动 上丘下半司眼球向下运动

中脑损害
☻ Benedikt综合征(动眼麻痹-不自主运动综 合征)
●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 ●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 ● 血管病或肿瘤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及对侧偏身
痛温觉受损+对侧偏身位置觉、振动觉、精细触觉
受损(三叉N脊束及脊髓丘脑侧束+内侧丘系)
桥脑损害

☻ 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

眩晕、呕吐、眼震、同侧上下肢共济失调
(前庭神经核及小脑下脚+脊髓小脑前束)

同侧Horner综合征(下丘脑至胸髓节段中

脑干的解剖及病损表现考核试题及答案

脑干的解剖及病损表现考核试题及答案

脑干的解剖及病损表现一、选择题1、脑干上与间脑,下与脊髓相连,包括()、()和()。

内部结构主要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构。

[单选题]*A、中脑、间脑、延髓B、中脑、脑桥、延髓√C、间脑、脑桥、延髓D、丘脑、间脑、延髓2、脑干网状结构的一些核团接受各种信息,传至丘脑,后传至大脑,维持人的意识清醒,若出现病损,可出现()[单选题]*A、感觉异常B、语言障碍C、肢体偏瘫D、意识障碍√3、脑干中轴内弥漫性分布的()和()交替排列的“网状”区域,称网状结构。

[单选题]*A、胞体纤维√B、神经核突触C、神经胞体D、神经核纤维4、()病变多见于血管病、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

[单选题]*A、脑干√B、脑桥C、中脑D、间脑5、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提示()损害。

[单选题]*A、展神经B、动眼神经√C、前庭神经核D、锥体束6、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提示()损害。

[单选题]*A、桥脑B、中脑C、丘脑D、延髓√7、延髓梗死患者常见症状不包括()[单选题]*A、眩晕B、眼肌麻痹√C、吞咽困难D、交叉性感觉障碍8、脑干的分为()、()和()。

[单选题]*A、中脑间脑延髓B、中脑脑桥延髓√C、间脑脑桥延髓D、丘脑间脑延髓9、一侧()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单选题]*A、中脑√B、延髓C、间脑D、脑桥10、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有()、()和()。

[多选题]*A、神经核√B、上下行传导束√C、网状结构√D、核团1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损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多选题]*A、眩晕恶心呕吐√B、吞咽困难√C、构音障碍√D、病灶侧共济失调√12、脑桥腹外侧核病损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多选题]*A、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B、对侧中枢性偏瘫√C、对侧偏身感觉障碍√D、周围性神经麻痹√13、脑干是维持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是除()外,所有感觉信息传至中枢的必经之路。

脑干解剖及脑干综合征

脑干解剖及脑干综合征
精品课件
临床常见现象与血管血基础
迷路动脉 是一支又细又长的动脉,它可以从基底 动脉下段发出,但多数是从小脑下前动脉发出,与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进入内耳道、居面神经 和前庭蜗神经之间,分为蜗支和前庭支分布于内耳 。由于这支动脉细又长,从功能上象是终动脉,加 上半规管的感觉又特别敏锐,所以只要通过此管的 血压和血流稍有减少,就可产生平衡障碍,引起眩 晕、恶心、呕吐。因此,迷路动脉的这些症状常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栓塞的早期信号,临床上 是很常见的。
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未支。发出后在动
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上方绕大脑脚向后行,进入海 马沟,再横过海马回后端入距状沟。在整个行程中大 脑后动脉与小脑幕裂孔关系密切,它先行于小脑幕裂 孔的内侧,不久即跨至幕上,并在颞叶底面直行。在 脑底面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平行由内走向外,中 间夹有动眼神经根纤维。由于大脑后动脉由内走向 外,动眼神经根纤维在动脉后方由后上走向前下,相 互间走行呈垂直交叉,因此当颅内压增高时,颞叶海 马回钩由幕上移至幕下,造成小脑幕裂孔疝时,大脑 后动脉可向下移位,压迫牵拉其后下方的动眼神经,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因为缩瞳孔纤维在动眼神经的 上方周边部,所以首先受压,表现瞳孔散大)。
若供应耳蜗的血流阻断可引起突发耳聋。
精品课件
脑桥动脉 是许多小支,全起自基底动脉。
分三组: (1)旁正中动脉 起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核、皮质
脑桥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以及内侧丘系的腹侧 部。 (2)短环旋动脉 自基底动脉两侧发出,绕行脑桥腹 面,从脑桥腹外侧穿入脑桥底,分布于脑桥底外侧的楔 形区,此区是旁正中动脉长环旋动脉供应区之间的地带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内侧丘系各一部分纤维、脑桥核 和脑桥小脑纤维、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根及其核的一部 分。 (3)长环旋动脉 从基底动脉两侧发出后,绕至脑桥 背面穿入脑实质。 长环旋动脉的供应区包括:V至Ⅷ对脑神经核、内侧丘 系、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小脑上脚和脑桥网状 结构。 通常所指的脑桥出血,多为精品旁课件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人体解剖学-脑干

人体解剖学-脑干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1)位置: 位置: (2)分部: 分部: 前部:由小脑上脚、 前部:由小脑上脚、上髓帆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丛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 (3)沟通: 沟通: 向上 向下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通延髓中央管
下页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图片 (2)上泌涎核: 上泌涎核: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小脑位置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纤维入面神经经副交感神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3)下泌涎核: 下泌涎核: 图片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入舌咽神经经副交感神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背核: 图片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控制颈部、 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控制颈部、胸、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上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下页

脑干解剖与临床

脑干解剖与临床

该文件内容是本人在网上收集的,整理的!其中解剖部分的内容与《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一书的相关章节一致!!前几天逛园子时,看见有战友寻找此书,现将其贴出共享!!!第一小节后循环血管区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后循环的血管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是从胸腔内的双侧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进入颅内后合并为一根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最终延续为双侧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Artery,PCA)。

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所供应的脑组织,总体上包括了大脑半球的后半部(双侧枕叶及颞叶的内、下侧面)、间脑、脑干及小脑。

在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首先搞清楚后循环的血管解剖及其所支配区域的大脑结构的解剖,是最关键的步骤。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诊断,依赖于对后循环脑血管及其支配区的脑组织解剖结构的熟悉。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主要包括3个方位:①嘴尾位:也可以说为脑组织的矢状位。

即确定病变于延髓、脑桥、中脑、丘脑、大脑半球的后部或小脑的位置;②背腹侧位:即判断病变是位于脑干的顶盖、被盖、还是基底部;是小脑的上部还是下部,或多部位并存;②内外侧位:在脑干,就要确定病变是位于其内侧(中线附近)还是外侧,是单侧还是双侧,或两者均存在。

病变在小脑时,就应明确其定位是在小脑内侧(蚓部)还是外侧(半球),或两者均有。

位于丘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的病变,应明确其病变是位于左侧还是右侧,或双侧均有;在单侧时,就要明确其病变是位于内侧还是外侧,最好明确具体位置。

有了上述3个方位的立体定位后,再确定病变区的供养血管就很容易了。

而确定病变血管,是搞清脑缺血的病理及脑缺血发生机制的第一步。

另外,在作出定位诊断时,应本着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就某一脑神经核团(如脑干的10对脑神经核团)而言,是局限在某一部位,但其上下传导通路及其与周围结构相连系的旁路,则涉及到了大脑的多个部位。

脑干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脑干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脑干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脑干是人类大脑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它与脊髓相连,位于颅骨的底部。

脑干分为三部分: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是控制身体许多关键功能的主要中枢。

它包含许多核团以及神经纤维,这些核团和神经纤维对于控制呼吸、心跳、血压、消化、睡眠和觉醒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中脑是脑干最上面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如黑质、红核和脑桥。

它是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控制的中心,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桥脑是中脑和延髓之间的部分,它包含了许多神经核团,如橄榄体、腹侧被盖核和腹外侧被盖核。

桥脑控制着人体的吞咽、呼吸、心跳和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以及眼球的运动和面部肌肉的控制。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方一部分,它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之一。

延髓包含了许多神经核团,如基底神经节、上升网状结构和下降网状结构等,这些核团控制着许多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消化和咳嗽等。

总之,脑干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控制着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

由于其重要性,对脑干的研究和理解对于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ppt课件

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ppt课件

脑干损伤的
临床表现
1
中脑 脑桥 延髓
是脊髓在颅内的延续,共有10 对颅神经(Ⅲ ~ Ⅻ )位于此处
2
一、脑干解剖及功能
中脑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核团,与调控眼 球运动(外展除外)、瞳孔的收缩及调节、大 脑的清醒程度有关;
桥脑含有运动、感觉、面部副交感神经支配 及眼外展的神经核团;
延髓则分布着有关吞咽、舌运动、说话及某 些内脏神经的运动核团,延髓尚控制呼吸、心 跳、随意肌运动及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受损时,出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陈-施呼吸; 当脑桥中下部的长吸中枢受损时,可出
现抽泣样呼吸. 当延髓的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则发
生呼吸停止。
8
不同呼吸类型提示脑干对应损伤部位 强调:病情进展可致症状变化,临床即呈现不同呼吸 类型的改变!
平静呼吸伴叹息、哈欠 潮式呼吸
持续规则过度换气 长吸样呼吸 丛集性呼吸
6
二、脑干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3.锥体束征 包括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
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等。如脑干一 侧性损伤则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包括 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及病理反射阳性。严重损伤处于急性 休克期时,全部反射可消失,病情稳 定后才可出现。
7
二、脑干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4.生命体征变化 (1)呼吸功能紊乱: 当中脑下端和脑桥上端的呼吸调节中枢
共济失调性呼吸
9
二、脑干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5.生命体征变化
(2)心血管功能紊乱:当延髓损伤严重时,表 现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较高位的脑干损伤时出 现的呼吸循环紊乱常先有一兴奋期,此时脉搏缓 慢有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样呼吸, 以后转入衰竭,最终心跳呼吸停止。

脑干(解剖)

脑干(解剖)

薄束核和楔束核
gracile nucleus and cuneate nucleus 位于延髓背侧,是颈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神经 通路的中继性核团。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红核 Red nucleus
呈圆柱状,平上丘平面,富于血管,对 肢体远端的精细活动有重要调控作用。
脑干背侧面观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 Ⅱ 嗅三角 视交叉

Ⅳ Ⅴ
脚间窝
下丘下方 脑桥基底 延髓脑桥沟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橄榄前方 橄榄后沟
第四脑室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
前髓帆
后髓帆
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经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有不少在脑干内交叉 到对侧。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成 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背、腹 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4.脑干网状结构复杂。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2、长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脑干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
位置 脑N核、境界明确的非脑N核 和上、下行纤维束以外的区域。 结构 神经纤维交织成网,胞体散 落其中,有多群核团。 主要传出纤维和功能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调节 觉醒睡眠周期 固有束和网状脊髓束,调 节躯体和内脏运动

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脑干(brain stem)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脑干综合征

脑干综合征

Fovil综合征(横断面局部解剖)
二、桥脑常见综合征
2、密拉-古布勒(MillardGubler)综合征 即桥脑基底外侧 综合征。
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 表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眼球外展不
能。(面神经外、展神经受损)。 对侧---肢体偏瘫。
病因:炎症和肿瘤常见
Millard-Gubler综合征(横断面局部解剖)
桥脑中部横切面
侧综合征。
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和被盖部 表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
头部向健侧轻度扭转(面神经、外展神经、内侧 纵束受损)。
对侧---中枢性偏瘫,感觉障碍。 (锥体 束,内侧丘系受损)。 病因:多见于血管病
二、桥脑常见综合征
3、雷蒙德-塞斯塔(RaymondCestan)综合征, 即桥盖综合征。
病灶位于桥盖部,外展神经和面神经之上。 表现: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面部感觉障碍,
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结合臂,三叉神经,外 展神经及内侧纵束)。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病因:小脑上动脉受累,桥脑背盖部肿瘤。
Benedikt综合征(横断面局部解剖)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3、克劳德(Claude)综合症 即 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症,临床 少见。
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半身共济失调。
Claude综合征(横断面局部解剖)
二、桥脑常见综合征
桥脑下部横切面
病因:本组综合症多由神经根损伤所致,核区病灶引起者罕见。
谢谢!
前外侧沟有舌下神经
底面观
侧面观
脑干复杂的结构决定了临床上几乎所 有综合征都是由于局部病变破坏了某些区 以及特定的神经核和传导束所致。

脑干解剖

脑干解剖

脑干的临床应用解剖脑干(brain stem)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位于颅底内面的斜坡上,上方以视束为界,下方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续。

脑桥和延髓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称为第四脑室。

第Ⅲ~Ⅻ对脑神经附着于脑干。

一、脑干的外形(一)脑干的腹侧面1.延髓(medulla oblongata)长约3cm,是脊髓到脑的过渡部,上端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下接脊髓并与脊髓的沟、裂相连。

延髓腹侧面正中线上的纵裂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裂的两侧各有一条纵行隆起,称锥体(pyramid),它是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构成。

在锥体下端绝大多数纤维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交叉后的纤维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

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是橄榄(olive),两者之间隔以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舌下神经由此沟出脑,在橄榄外侧的后外侧沟中,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着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三者根丝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2.脑桥(pons)位于脑干的中部,其腹侧面膨隆称脑桥基底部(basilar part of pons),是由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组成,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basilar sulcus),容纳基底动脉。

基底部向两侧逐渐缩细,移行为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在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脑桥下缘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与延髓分界,沟内自内向外排列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pontocerebellar trigone),前庭蜗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因此该部位的肿瘤除造成听力障碍和小脑损害的症状外,还可压迫位于附近的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人体解剖学:脑干外形

人体解剖学:脑干外形
延髓的下半,脊髓的 薄束、楔束向上延伸,分 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 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 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 束、楔束终止的核团。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
下脚
听结节 髓纹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楔束 薄束
蓝斑 面神经丘
界沟
前庭区 内侧隆起
舌下神经 三角 迷走神经 三角
菱形窝的上外侧界为小脑
上脚,下外侧界自内侧向外
基底部向后外逐渐变窄, 移行为小脑中脚,两者的分 界处为三叉神经根。
脑桥 基底部
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三叉神经
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此 基底沟
处的肿瘤可压迫小脑
小脑中脚
以及附近的面神经、前庭蜗 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等,
脑桥 延髓沟
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延髓
脊髓
前庭 蜗 面神神经
展经神经
中脑腹面的上界为间脑 的视束。
界沟
前庭区 内侧隆起
舌下神经 三角 迷走神经 三角
内侧隆起在髓纹上方有一
圆形隆突,称面神经丘,内
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
髓纹以下的内侧隆起可见 两个小三角区:内上方的称 舌下神经三角,内含舌下神 经核;外下方的称迷走神经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
下脚
三角,内含迷走神经背核。
听结节
界沟上端在新鲜标本上有
髓纹
脑干
Brain Stem
(一)脑干的外形 1. 腹面
锥体延的髓背下外端侧在的枕卵骨圆大形隆 起为孔橄,榄平,第内一含颈下神橄经榄根核处。
橄与榄脊和髓锥相体接之。间上的端沟与中脑有 舌下桥神以经脑根桥丝延。髓沟分界。
橄榄延的髓背前侧正,中可裂见两自侧上的而 下排纵列行的隆舌起咽为神锥经体、。迷锥走体神 经和内副的神皮经质根脊丝髓。束纤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14.11.2020
.
17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中继核与网状核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14.11.2020
.
18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14.11.2020
.
19
脑神经核
1. 一般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 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导水管。
14.11.2020
.
4
14.11.2020
.
5
脑干腹侧面 (前面)
中脑 脑桥上缘
脑桥 延髓脑桥沟
延髓
14.11.2020
.
6
视交叉 视束 基底沟 小脑中脚 锥体 橄榄 锥体交叉
14.11.2020
12
脑干背侧面 (后面)
延髓和脑桥:
正中沟 菱形窝 界沟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14.11.2020
.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13
脑干腹侧面 (前面)
中脑和 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14.11.2020
中脑: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脚间窝
脑干的解剖与临床综合征
14.11.2020
.
1
内容
脑干的神经解剖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常见的脑干临床综合征
14.11.2020
.
2
一.脑干的神经解剖
14.11.2020
.
3
脑干的外形
脑干(brain stem)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 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位置: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 接颅后窝前部的斜坡,背面和小脑相邻。
14.11.2020
.
25
小结
灰质分为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脑神 经核有18对,其中运动核12对,感觉核 6对。
14.11.2020
.
26
一般躯体运动核
一般躯体运动核:共4对,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 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相当于 脊髓前角运动核。它们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分别 支配由肌节衍化的眼外肌和舌肌的随意运动。
.
14
脑干背侧面 (中脑后面)
中脑上界 滑车神经
髓纹
14.11.2020
.
小脑中上脑脚 脑桥 延髓
15
脑干背侧面 (中脑后面 观)
中脑: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14.11.2020
.16ຫໍສະໝຸດ 干的内部结构脑干内部结构比脊髓内构要复杂得多,但也由灰、白 质构成,所不同的是脑干灰质不像脊髓是连续的细胞 柱,而是机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成团组成的机能柱, 断续于白质之中。
14.11.2020
.
27
特殊内脏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共4对,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核的腹 外侧,网状结构内。自上而下依次为三叉神经运动 核、面神经核、疑神经核和副神经核。它们发出纤 维支配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及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
14.11.2020
.
28
一般内脏运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又称副交感核,共4对,分别为动眼 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相 当于脊髓骶副交感核。它们发出纤维管理头颈胸腹部 平滑肌和心肌的收缩以及腺体的分泌。
14.11.2020
.
29
一般/特殊内脏感觉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即孤束核下部,相当于脊髓的中间 内侧核。接受来自内脏器官、心血管系的一般内脏感 觉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核:即孤束核头端,接受来自味蕾的味 觉传入纤维。
14.11.2020
.
30
一般躯体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1对,即三叉神经感觉核,位于内脏 感觉核的腹外侧,纵贯脑干的全长。根据位置分为三 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 相当于脊髓后角Ⅰ~Ⅵ层细胞,并与之相连续。它们 接受来自头面部皮肤和口、鼻黏膜的一般躯体感觉冲动 。
14.11.2020
.
20
脑干脑神经核
14.11.2020
.
21
14.11.2020
.
22
脑 神 经 核
14.11.2020
.
23
脑 神 经 核
14.11.2020
.
24
小血管闭塞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传统的腔隙综合症,并且没有皮层 功能障碍。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支持诊断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正常,或在脑干或皮层下存在< 1.5cm的病灶 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
14.11.2020
.
31
特殊躯体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分别位于前庭区深面的前庭神经核 和蜗腹侧核以及听结节深面的蜗背侧核。接受来自内 耳的平衡觉和听觉纤维。
14.11.2020
.
32
非脑神经核
上丘核:参与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的位置的反射;下丘核:参 与听觉反射活动;红核:参与调节屈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黑质: 参与调节纹状体的功能活动;脑桥核:作为大脑、小脑皮质之间的 纤维联系的中继站;上橄榄核:参与声音的空间定位;蓝斑核:与 睡眠和觉醒有关;薄束核与楔束核:参与向脑的高级部位传递躯干 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核团;下橄榄核:可能 是大脑皮质、红核等与小脑之间纤维联系的重要中继站,参与小脑 对运动的控制。
脑干腹侧面 .
大脑脚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桥小脑角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7
脑干背侧面 (后面)
延髓和脑桥:
正中沟 菱形窝 界沟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14.11.2020
.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8
上丘 下丘 蓝斑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14.11.2020
脑干背侧面
.
滑车神经 小脑上脚 面神经丘
前庭区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9
脑干分部
14.11.2020
.
10
脑神经
14.11.2020
.
11
脑干腹侧面 (前面)
延髓:
锥体 舌下神经 锥体交叉
第1颈神经
14.11.2020
.
橄榄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