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教案二
1.1《亚洲及欧洲》教案二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各大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地形。
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二)难点:分析一个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我们的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流像血流……”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利用歌词引入亚洲地形的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2.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回顾复习)1.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A.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西半球D.北半球、东半球2.北京时间是指()A.东八区的区时B. 北京当地时间C. 116°E的地方时D. 120°W的地方时3.国际日期变更线是()A.180°经线B. 0°经线C. 0°纬线D.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4.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乘客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元旦,这架飞机是()A.自东向西飞行B.自西向东飞行C.自西十二区飞向东十二区D.自东十二区飞向西十二区(二)自学指导认真自读课本P5-6,完成下列各题:(时间:5分钟)1.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中找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位置。
2.分析亚洲地形特征,并总结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3.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 检测自学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A.巴西高原B.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东非高原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A.乞力马扎罗山B.珠穆朗玛峰C.阿空加瓜山D.麦金利山3.世界最大的半岛是()A.中南半岛B.印度半岛C.小亚细亚半岛D.阿拉伯半岛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5.欧洲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平原B.平原、山地C.平原、盆地D.山地、盆地(本课小结)1.亚洲和欧洲主要地形区:2.各大洲海拔:欧洲地势最低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两块重要的大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地球的知识,对大陆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比较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块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两块大陆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表和地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三
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三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特征。
3.分析亚洲、欧洲气候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2.亚洲、欧洲气候成因。
(二)难点:亚洲与欧洲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1.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地势___高,___低;地面起伏____。
2.欧洲的地形以_____为主,轮廓支离破碎,湖泊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全球分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度,时间相差____小时。
4.下面对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B.亚洲西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C.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中大部分位于北半球D.亚洲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学习目标1.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特征。
(二)自学指导认真自读课本P7-9,完成下列各题:(时间:5分钟)1.亚洲气候三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别是?2.欧洲气候具有_______特征显著,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分布典型。
3.北半球的寒极是_____________。
4.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和南部分布最强盛、最典型气候是_________。
5.夏季风和冬季风有什么区别?(三) 检测自学1.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度有密切关系D.中部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2.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大的洲B.亚洲的地形一平原为主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亚洲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本课小结)1.亚洲和欧洲主要气候类型:2.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冬季风3.歌谣记忆—亚洲自然环境东半球,北半球,亚洲在里头;围三洋,连两洲,两洲隔海望;东西长,纬度多,世界最大洲;分中亚,东南亚,东西南北亚;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很复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口、国家、宗教、语言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画卷。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形成对这两个大洲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学生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扩展视野,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原因:亚洲和欧洲地域广阔,包含的国家众多,地理特征复杂多样,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难度较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总结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国家、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总结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1) 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阅读亚洲地形图,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总结分析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学习亚洲的位置步骤1: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P2第1~3自然段,然后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亚洲和欧洲的全称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吗?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____________,面积达___________平方千米。
还记得亚欧分界线吗?(从地图上验证一下你记得对吗)步骤2:小组合作学习:读图1—1,完成下面表格。
二、学习亚洲的地形步骤3:阅读教材P5“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结合图1—1,思考下面问题。
1、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2、亚洲的中部主要是什么地形?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3、从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和大的山脉。
步骤4:小组合作归纳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群岛,讨论他们的形成原因。
步骤6:自主探究:根据以上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参考图1-1,探究欧洲的地形特征。
步骤7:学习时区和日界线:阅读课本材料完成填空(1)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全球共____个时区,每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____(3)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____一天。
(4)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_,也就是____时区的区时。
总结: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所在时区=已知经度/15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已知时区求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15度步骤8:达标测评(填空与读图分析)1、说出学过的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2.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高____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一
1.1《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来历,能够说出亚洲、欧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二)难点:1.区时的计算。
2.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的日期变化。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大洲?它与哪一个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亚洲,欧洲)这节课就来认识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及与陆地上相连的大洲——欧洲。
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来历,能够说出亚洲、欧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换算。
(回顾复习)1.看轮廓认大洲:2.看图指图:在图上指出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3.看图回答:从东西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__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__半球。
(二)自学指导认真自读课本P3-4,完成下列各题:(时间:5分钟)1.全球分_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度,时间相差___小时。
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_____度,合为一个时区。
2.什么是地方时?中时区(零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3.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_____区的区时。
4.完成教材P4的活动题1、2。
(三) 检测自学1.国际日期变更线是()A.180°经线B. 0°经线C. 0°纬线D.今天和昨天分界线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乘客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元旦,这架飞机是()A.自东十二区飞向西十二区B.自西十二区飞向东十二区C.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D.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3.北京时间是指()A.东八区的区时B. 北京当地时间C. 116°E的地方时D. 120°W的地方时4.当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4日上午8:00,伦敦时间是()A.2011年2月4日零点B. 2011年2月4日23点C. 2011年2月5日零点D. 2011年2月4日16:00(五)课堂作业《优化设计》:P2-3(只做选择题)(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2.亚洲大陆3.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4学会换算不同时区的时间:地方时、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两个大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这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范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教案(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重点】教学活动设计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时区的换算。
【教学内容】任务一:阅读P2内容和图1-1,说明亚欧两洲的位置。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东临_____洋,北临_____洋,南临_____洋,西与_____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以_____为界,最东端与北美洲以_____为界。
2、亚洲面积约_______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___大洲。
3、欧洲全在____半球,大部分在____半球,北临____洋,南临____海,海岸线曲折。
任务二:阅读P3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1、“地方时”是指什么?2、全球共划分为____时区,其中以0°经线为中心向西经东经各7.5°为____时区,再分别向东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3、为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___经线作为地球上“____”与“_____”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探究延伸】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是因而异的时刻。
(2)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
(3)区时:每个时区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4)数轴求时间法(见右图示):将东时区的数值记为正数,西时区的数值记为负数,0时区记为原点。
归纳为“东西”。
(5)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指国际上规定大致以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实际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经线重合。
8月8日10点由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间为。
(提示:先判断行进的方向,再按“西加东减”,一般只改变日期,时刻不变。
)【限时作业】得分率:1、从海陆位置上看,亚洲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洋,北临_____洋,西面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亚洲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课程设计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析疑点拨:1、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2、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3、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二、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析疑点拨: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来分析。
七年级下地理:第一节亚洲及欧洲4学案(湘教版)
重点:欧洲的气候特征。
难点:气候具有海洋性的原因和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一、
激情
导入
二、
自主
学习
复习导入:亚洲的气候特征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2、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3、气候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读图找出欧洲的纬度位置,并判断温度带。
2、回答教材P9活动题5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分析的步骤和依据。
3、欧洲分布最为典型的气候是?这两种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清说一说这是什么原因?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B冬季比干燥
C冬季气候和差不多
D冬季比冷
一、总结欧洲的气候特征。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显著
3、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1、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D极地气候
2、北半球的“寒极”是()
A北极点B奥伊米亚康
C南极点D乞拉朋齐
3、如果你的朋友冬季到英国旅游,你会告诉他们那里()
A冬季比温暖
拓展
应用
三、激情互动
(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学案)湘教版
一、自主学习(一)阅读第2页文字和图,思考以下问题:1、“亚细亚”和“欧罗巴”在当地的语言中是什么意思?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3、找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4、找出亚洲周围的海洋和大洲,并找出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分界线,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5、找出欧洲的半球位置。
6、找出欧洲周围的海洋和大洲,并找出欧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二)阅读第3、4页完成下列各题1、为什么当最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新的一天晨晖,最西端的地中海却还是昨夜的满天星辰?2、什么是地方时间?什么是区时?什么是时区?时区是怎么划分的?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它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时吗?为什么?4、中时区是__________经线为中央经线,东西各跨经度_________的时区。
每一个时区跨经度____,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0,合为一个时区。
5、利用数轴图示法表达时区的计算规律:6、依据数轴图示法完成教材活动题2。
(1、确定城市时区。
2、计算)7、介绍日期变更线以及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三)、阅读第5、6页,完成下列各题 1、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2、亚洲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亚洲地形有何特征?伦敦、巴黎时间中时区西减 0 东加多伦多时间莫斯科时间北京时间3、找出亚洲主要的高原、山脉、平原、丘陵。
4、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洲地形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欧洲地形有何特征?6、找出欧洲主要的山脉、平原7、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是__________地形。
8、完成书第6页活动题。
(四)、阅读第7、8、9页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么划分的?各个温度带的界线是什么?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亚洲地跨哪几个带?4、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亚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5、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亚洲气温、降水会有什么影响?6、亚洲面积广大,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带,除_____________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2)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学案(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归纳亚欧气候的特点和主要的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和欧洲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学习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步骤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第1-3自然段及图1-7,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亚洲气温:各地气温差别______,赤道附近长年如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俄罗斯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寒极”。
2、亚洲降水: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干湿差异,气候的________特征显著。
3、亚洲地处最大的大陆的东部,濒临最大的海洋,____________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气候最典型,亚洲约有11种气候类型,但没有气候。
步骤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3:师生一起阅读“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完成下列表格。
二、学习欧洲的气候步骤4:自主学习:读图1—7,回答问题: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小组讨论:欧洲为什么没有热带气候类型?步骤6:自主探究:完成课本活动题,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
步骤7:小结并复习巩固:小组合作共同总结亚欧气候特征、类型及成因教师引导下共同巩固步骤8:达标测评:(选择与读图)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广布2、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降水强弱的因素是()A地形B夏季风C冬季风D纬度高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寒带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4、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有而欧洲没有的是()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极地气候5、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山脉走向B海陆轮廓C西风和洋流D地形和地势6、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A雨热同期B冬季特别漫长C全年多雨湿润D风向无规律变化7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1)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气候B__________________气候C_________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_________气候E__________________气候F__________________气候G__________________气候H__________________气候I__________________气候(2)亚洲所独有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课题 1.1亚洲及欧洲(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分析亚洲、欧洲地形特征,总结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特点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落实方式(方法或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多媒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学习学习目标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亚细亚”和“欧罗巴”(8分钟)(1)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海陆位置: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欧洲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40°N与北极圈之间,北、西、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区时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作为“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向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分别减一天、加一天。
学习任务(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8分钟)(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四、合作与探究:(10分钟)五、小结:(3分钟)六、当堂检测:(5分钟)七、小组评价(1分钟)1、课件出示:阅读课本P2——P3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亚洲的经度范围?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的纬度范围?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濒临哪些大洋和大洲?(2)完成P3活动题: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3)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北京位于哪个区时?日界线是哪一条线?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1、课件出示内容:阅读P4——P5,解决以下问题:(1)在图6-3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名师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备课人:冼小杏授课人:授课班级:初一( )班全章安排五课时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形特征2、亚洲的气候特征3、亚洲的河流特征教学难点: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3、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媒体:1、多媒本课件2、时区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新课导入]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导入]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时区。
4、推算时间。
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4)教案
2、亚洲的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脉: 最高的山峰: 最高的高原:
陆地最低点: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板书设计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
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 、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 ,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 ,由北向南依次是 、 、 、 ,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 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 ②地面起伏
③地势 高, 低 ④以 地貌为特色
形成
结论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课后反思
大部分同学学会了阅读地图
精讲点拨
提示 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 ④地形分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A 西欧平原B波德平原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初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个案表样)
复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复备人
课型
新授
复备时间
课时
1
课 题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过程方法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全章安排五课时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媒体:
1、多媒本课件
2、时区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
时区。
4、推算时间。
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亚洲地
理位置
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本特征。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归纳:(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3、亚洲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最低的地形。
归纳: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4、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5、给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相对高差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6、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7、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
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8、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6 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这二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然后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至北纬80°之间,跨了寒、
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
2、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海,西临欧洲,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距
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殊。
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塔尔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风即季风。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知识点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带气候类型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气候分布典型。
课堂小结,亚欧洲气候的比较。
巩固练习:课本P9页8、9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亚洲的河流和人口
亚洲的地势和气候特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什么影响。
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河流特征
1、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2、分组比赛:第一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第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第三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第四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3、检查学生读图的情况。
4、简单分析长江和湄公河的特点。
5、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地形影
响)
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气候)
知识点二:亚洲的主要湖泊
找出亚洲各具特色的湖泊,并且落实到地图上。
知识点三:欧洲河流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启发学生思考
(一)找出欧洲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
(二)归纳欧洲河流特征。
1、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绝大部分为河(外流河还中内流河)。
知识点四:亚洲、欧洲人口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分组竞赛:
1、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
2、亚洲的国家数目是,欧洲的国家数目是。
3、亚洲的人口问题是:
欧洲的人口问题是:
5、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民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