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二、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 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外科手术创伤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作为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在应激状态下分泌会增加。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给予机体外源性GCs是ERAS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GCs可以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调节心肺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及各脏器的并发症。

但GCs的使用也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缓伤口愈合、诱发应激性溃疡、高血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GCs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需要权衡利弊,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用药、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2015年广东省药学会提出设立外科药师,2021年开始构建外科药师的知识体系——外科药学(surgical pharmacy),让外科药师全面管理围手术期用药。

作为ERAS管理措施应用药物之一,GCs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药学等多学科共同管理。

本专家共识拟通过医师、药师的共同讨论,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GCs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外科医师和外科药师合理应用GCs提供参考,并作为药师进行合作药物治疗管理的协议样本。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GCs的靶细胞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脏器器官,作用广泛而复杂,其影响随应用剂量不同而异。

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代谢的影响(1)糖代谢: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③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脂质代谢: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升高血浆胆固醇,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和脂肪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向心性肥胖。

(3)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造成负氮平衡。

(4)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保钠排钾作用;还能促进尿钙排泄,长期用药将造成骨质脱钙。

2020年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指南

2020年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指南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共识专家组自从1929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1、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表1 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类别药物等效剂量(mg)糖代谢活性(比值)水盐代谢活性(比值)血浆半衰期(min)作用持续时间(h)短效可的松25 0.8 0.8 30 8-12氢化可的松20 1 1 90 8-12中效泼尼松 5 4 0.8 60 12-36泼尼松龙 5 4 0.8 200 12-36甲基泼尼松龙 4 5 0.5 180 12-36长效地塞米松0.75 20-300 100-30036-54倍他米松0.6 20-300 100-30036-542、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0)自从 1929 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 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1/ 25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最新资料推荐------------------------------------------------------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2015年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2015年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周;尽量不用于< 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2015外用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2015外用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

【合理用药】2015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03-21 临床药师网附图说明:上图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药师张鹏(左二)与护士讨论患者治疗药物注意事项。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3周;尽量不用于<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201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201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DOI:10. 3760 / cma. j. issn. 1000-6699. 2016. 03. 003 通信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 代谢病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 中心 通信作者:王卫庆,Email: wqingw@ hotmail. com
如患者因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等原因长期服用 β 受体 4. 检测技术及单位换算:目前常用免疫测定技术
阻滞剂,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药。 (6) 检测血浆肾素活性( PRA) 或 DRC,前者是通过测定血
如血压控制不佳,建议使用 α 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 管紧张素Ⅰ产生的速率来反映 PRA,而后者则通过放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 年 3 月第 32 卷第 3 期 Chin J Endocrinol Metab, March 2016, Vol. 32, No. 3
·189·
表 2 在筛查及确诊试验中可用于控制血压且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
药物名称
分类
常用剂量
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缓释片 肼屈嗪 哌唑嗪 多沙唑嗪 特拉唑嗪
1. 筛查前准备:(1)尽量将血钾纠正至正常范围。 (2) 维持正常钠盐摄入。 (3) 停用对 ARR 影响较大药 物至少 4 周: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安体舒通、依普 利酮)、保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氨苯喋啶)、排钾利尿 剂(氢氯噻嗪、呋塞米) 及甘草提炼物。 (4) 血管紧张 素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ACEI ) 、 血 管 紧 张 素 受 体 拮 抗 剂 (ARB) 、钙离子拮抗剂( CCB) 类等药物可升高肾素活 性,降低醛固酮,导致 ARR 假阴性,因此 ARR 阴性不 能排除原醛症,需停用上述药至少 2 周再次进行检测; 但如服药时肾素活性<1 ng·ml-1 ·h-1 或低于正常检 测下限同时合并 ARR 升高,考虑原醛症可能大,可维 持原有药物治疗。 (5) 由于 β 受体阻滞剂、中枢 α2 受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地患病率较高,大样本地一次性调查(超过万人)显示,我国患病率为万人,妇女中则高达万人.不同医生使用激素治疗存在差异,因此亟需规范激素在中地应用,根据不同病情,尽量制定简单、规范、合理地激素应用原则,使更多患者获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素治疗地基本原则激素治疗地基本原则包括:对诱导缓解和长期维持治疗,起始剂量应该足量,之后缓慢减量,长期维持;评估地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是否存在激素使用地相对禁忌证,对存在相对禁忌证地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严格评估使用激素地必要性;对有肝功能损害地患者建议使用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治疗期间观察疗效,评估脏器功能;监测激素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地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激素地用法与剂量激素地用法包括全身应用(静脉注射和口服)和局部应用(局部皮肤外敷、关节腔注射、眼内注射等).根据病情需要,激素可选择晨起顿服、隔日给药或每日分次给药.激素可分为个剂量范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剂量:泼尼松≤(甲泼尼龙≤);中剂量:泼尼松(甲泼尼龙);大剂量:泼尼松(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连用.激素剂量越大,疗效越显著,同时副作用也越大.激素犹如一柄双刃剑,如何在追求疗效地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激素地副作用是临床医生最关注地问题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激素在治疗中地应用病情严重程度及狼疮危象地定义轻型:指诊断明确,重要靶器官(包括肾脏、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未受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重型:指有重要脏器受累并影响其功能.肾脏受累: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液系统受累: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受累: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炎、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精神症状、脱髓鞘综合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消化系统受累: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炎、急性胰腺炎;呼吸系统受累: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心血管系统受累:心包填塞、心肌炎等;其他:皮肤血管炎、严重皮肤损害、肌炎等.狼疮危象地定义:危及生命地急重症称为狼疮危象,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泡出血;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血管炎等.轻型地治疗轻型地治疗,激素并非首选治疗药物.首先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抗疟药等,治疗无效后可考虑使用激素.治疗皮肤黏膜病变可短期局部应用激素,但面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即使使用也不应超过周.激素(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有助于控制病情,通常副作用较小.中度活动型地治疗中度活动型地治疗一般分为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激素用量通常为泼尼松··(甲泼尼龙··),晨起顿服,如需控制持续高热等急性症状时可分次服用.一般需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治疗周后,激素以每周减原剂量地地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甲泼尼龙··)后,减药速度依病情适当减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病情允许,维持治疗剂量:泼尼松<(甲泼尼龙<).在减药过程中,如病情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重型地治疗重型治疗尤其强调个体化方案,并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重型治疗也分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激素用量通常为泼尼松··地标准剂量(甲泼尼龙··),晨起顿服.Ⅲ型、Ⅳ型、ⅤⅢ型ⅤⅣ型狼疮性肾炎可考虑静脉滴注甲泼尼龙,连续冲击治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周或疗程周内,激素以每周减原剂量地地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后(甲泼尼龙··),减药速度依病情适当减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减药过程中,如病情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选用地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霉酚酸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环磷酰胺是治疗重症地一线药物之一,尤其是重症狼疮性肾炎和血管炎患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狼疮性肾炎地诱导缓解治疗巾最为经典地方案为美国风湿病学会()方案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方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每月次,共次,随后每个月重复次,共年)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连续),之后序贯泼尼松治疗(··,逐渐减量).这一方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地方案演变而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每周次,共次)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连续),继之泼尼松··,周后逐渐减量,个月内减至泼尼松≤维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狼疮危象地治疗对狼疮危象,通常需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危象.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指甲泼尼龙,加入葡萄糖,缓慢静脉滴注,每天次,连续应用为个疗程.如狼疮危象仍未得到控制,可根据病情在冲击治疗后再次冲击治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冲击治疗后需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疗程约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病情控制后激素应逐渐减量,直至达到控制病情地最小剂量,以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所产生地严重不良反应.对重症神经精神狼疮,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在内,在排除中枢感染地情况下,可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甲氨蝶呤,每周次,共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只能解决急性期地症状,后续治疗必须继续应用激素,并与其他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激素地副作用,包括有无感染、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地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地治疗患者妊娠地禁忌证:过去个月内严重地复发,如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虽接受治疗但有严重先兆子痫或综合征;严重肺动脉高压(预计肺动脉收缩压>或出现症状);严重限制性肺疾病(用力肺活量<);< "">慢性肾衰竭(血肌酐>).妊娠前及妊娠期患者激素地应用;妊娠前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年或年以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停药半年,激素仅用泼尼松≤维持时不影响妊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妊娠期间应慎用激素,应用最低有效剂量,最好泼尼松<.如出现病情活动时,重度危及生命则需立即终止妊娠.如病情评估后仍可继续妊娠,则酌情加大激素剂量(泼尼松≤),建议使用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不推荐使用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妊娠个月内使用激素可能增加胎儿唇腭裂风险,因此不推荐妊娠个月内使用中高剂量激素. 长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地患者在分娩时应使用应激剂量.疾病复发时可考虑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妊娠后期,为促进胎肺成熟,可选用地塞米松.哺乳期,泼尼松时相对安全,建议服用激素后以上再哺乳.补充钙和维生素至哺乳期结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胎儿狼疮综合征中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地处理:胎儿狼疮综合征最常见地心脏表现为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氟化激素(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经胎盘给药能改善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胎儿地生存率,但这些药物也带来更高地宫内生长迟缓和早产风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预防抗磷脂抗体引发地病态妊娠:约地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暴露于抗磷脂抗体地患者妊娠面临地主要问题是病态妊娠地风险增加.抗凝治疗是最主要地预防手段,激素与阿司匹林联用可降低病态妊娠风险,但要考虑母体并发症地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素地不良反应激素治疗疗程长,应注意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建议避免使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较大地地塞米松等长效和超长效激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长期或大剂量或不规范使用激素,可诱发及加重感染,导致骨质疏松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消化道溃疡,神经精神失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水钠潴留,低血钾,青光眼,库欣综合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素应用地不良反应与其剂量和疗程相关,需要定期观察评估,保证疗效与安全性,提高治疗存活率及预后.激素药物控制与复查绝对不能停,特别是激素,激素对于患者病情地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擅自停用激素,很可能导致急性发作.病情控制激素可以减量维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来源中国权威临床医学群。

2015年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2015年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禁忌证
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是绝对 禁忌。各种皮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 感染,酒渣鼻、痤疮、口周皮炎、皮肤溃疡等 则为相对禁忌,必须评估风险和效益比,在充 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外用激素前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明确皮肤病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存 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所选糖 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对拟用药物 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否 了解;能否在适当时间内控制病情;病情控制 后能否很快减量直至停药。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 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作用强度影响因素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 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复方制 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 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 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 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剂型选择:根据皮损性质及部位选择。软 膏透气性差,润肤性强,适合肥厚、角化及脱 屑性皮损,尤其是掌跖部位者,而不要用于面 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乳膏及 凝胶可用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各种皮损。 凝胶、洗剂及溶液剂更适合头皮及毛发浓密 位。酊剂及醑剂适合肥厚、苔藓化的皮损。过 度肥厚的皮损激素可以封包以增加疗效。
眼周使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白 内障、加重角膜、结膜病毒或细菌感染,严重 者可以引起失明。
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 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及儿童生长发育 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 反应。
适应证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 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白癜风、斑秃、 血管瘤、增生性瘢痕、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2015年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2015年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2015年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3-21 临床药师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四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3周;尽量不用于<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全文)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lCS)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

近30年来,随着lCS在儿科酌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防治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ICS的不同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 DPI)和雾化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已显示m良好的疗效。

在不同疾病的儿科患者中,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剂型的lCS。

吸入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印度l11,随着19世纪手持式玻璃球雾化器的发明。

1956年pMDI的发明,吸入疗法从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英国开始应用吸人疗法防治哮喘,并最终选用p:受体激动剂(32RA)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吸人糖皮质激素防治哮喘复发。

随着临床反复试用,发现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无创伤、无痛苦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嗣后被《全美哮喘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2.3]、《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4-5]。

在国外,有关临床研究已相继证实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在儿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特别是过锨性疾病)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减少全身激素的应用,减少住院率,减少患儿的缺课时间。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很多医院门诊建立了专门的雾化中心,糖皮质激素雾化吸人疗法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手段也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①医务人员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认识不足,即便了解到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但对于如何选择药物(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以及如何配伍药物都存在一些问题。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专家共识2016-WD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专家共识2016-WD

生理盐水抑制试验
生理盐水后Ald(ng/dl) 5.3 6.0 7.5 8.5 10.0 12.5 19.8 PA=352 敏感性(%) 100 99.4 97.7 96.3 94.3 80.7 55 EH=238 特异性(%) 57.1 64.3 77.7 87.8 97.9 98.3 100
操作过程 试验开始前须卧床休息1小时 试验在上午8点至9点之间开始 4小时输注2L生理盐水 输注前和输注后分别采血测定醛固酮和血钾 整个试验过程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禁忌症 心功能不全、血压难以控制、严重低钾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中原醛症患病率
14 ―
13.2
12 ―
10 ―
8.02
8―
患病率(%)
6―
4―
2 ― 1.55
1.99
0―
正常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2010年在全国11个省19个中心对1656例难治性高血 压患者进行了原醛症的筛查,首次报道其患病率为 7.1%[
Hypertension 2003; 42(2):161-165.
药物名称
分类
常用剂量
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缓释片 非二氢吡啶类CCB
90-120mg bid
可以单用或与此表中 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肼屈嗪 哌唑嗪 多沙唑嗪 特拉唑嗪
血管扩张剂
10-12.5mg bid,根据需要 小剂量开始减少头痛、
逐渐加量
面红、心悸等副作用
α受体阻滞剂
0.5-1mg bid或tid,根据需 要逐渐加量
Ø 操作安全、简单
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
Ø 敏感性95%,特异性 100% Ø 属于有创检查 Ø 价格昂贵 Ø 大部分中心无法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Pedersen S, et al. Growth and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for 5 years in the START study. ATS, 2004, Abstract A37.
细胞外 细胞质 cGR 延迟反应(基因/经典途径) 蛋白质合成
L B D D B D
mRNA A B
皮质类固醇 E D Hsp9 0 NF-κB AP-1
C
L B D
D R B E D
DNA
细胞核
mGR
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
G. Horvath et al.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effects on the airway vasculature in bronchial asthma.Eur Respir J 2006; 27: 172–187
在1996年1月-2009年11月发表的18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用于治疗轻 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的疗效,其中有7篇研究比较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孟鲁司特治疗组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 急性发作风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孟鲁司特相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发 作风险(RR=0.83,P=0.01)。
与储雾罐+MDI相比,使用雾化器更易操作
30
25
P<0.001
总错误率(%)
20 15
24.8 15.9
主要错误率(%)
P<0.001
10
15.6 8.5
5 0
储雾罐+MDI 雾化器
在154例1-6岁的哮喘患儿中调查吸入疗法的使用情况, 其中储雾罐+MDI组110例、雾化吸入 组44例,结果表明,雾化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更高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1,2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吸入方式之一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 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
>5 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 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BIS)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 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3。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好
2012GINA指出,长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ICS治 疗7~11年后,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1-2
2012GINA1指出,长 ICS的剂量即使 期低剂量ICS,甚至使用 增加数倍,相对 ICS的剂量即使增加数倍,相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而 ICS治疗7~11年后2, 于全身糖皮质激 对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无 素而言也是小而 言也是小而安全的 显著影响。 安全的。
2003年起,我国《儿 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 规》和《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也把吸入疗法作为防 治哮喘的首选疗法6.7。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 国开始应用选用β2受体激 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 使用ICS防治哮喘复发。
吸入疗法嗣后被《全美哮喘 诊治规范》、《全球哮喘防 治创议》(GINA) 4.5 ,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Dolovich MB, Ahrens RC, Hess DR, et al. Device Selection and Outcomes of Aerosol Therapy: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merican College of Asthma, Allergy, and Immunology Chest, 2005,127:335-371.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2.洪建国. 吸入装置的研究进展 [M]//林江涛,殷凯生.哮喘防治新进展专题笔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6-216. 3. Sbirlea-Apiou G, et al. Deposition mechanics of pharmaceutical particles in human airways [M]//Hickey AJ. Inhalation Aerosols. New York: Informa Healthcare USA, 2007:1-30.
2011年,中国儿科 专家制定了《糖皮质 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8,并于2014年进行 了修订
1.苏长海, 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 中国药师, 2008, 11(8):985-987. 2 The Nebulizer Poject Group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Current best practice for nebuliser treatment. Thorax 1997;52(Suppl 2):S4–S16. 3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nebulizers. Eur Respir J, 2001, 18: 228–242.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Vancouver (W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EB/OL]. 5.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 2004, 42(2): 100-106.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8 申昆玲, 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 86-91.
用于儿童哮喘的其他治疗药物(包括孟鲁司特)缺 少这样的长期安全性研究数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2. Brand PL.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2011, 12: 245-249.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长期控制哮喘不影响儿童身高
不同吸入给药方式的装置
pMDI(气雾剂) pMDI+储雾罐 DPI(干粉剂) Nebulizer(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滤网式(mesh)雾化
雾化吸入对患者的配合性、协同性要求少
与其他吸入装置相比,雾化吸入:
对患者协同性无要求 潮式呼吸即有效 可使用高剂量 可调整剂量 不释放CFC 可同时辅助供氧 可实现联合药物治疗(若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指标
水溶性 (μg/ ml) 二丙酸倍 氯米松 布地奈德 氟替卡松 氟尼缩松 曲安奈德 0.1 14 0.04 100 40 相对受体 亲和力 局部相 对变白 效能 0.6 1 1 0.3 0.4 血浆半衰 期(h) 组织分布 清除率 首过代谢 容积 (L/kg) 后活性药 物比例 (L/kg) (%) 2.7-4.3 3.7-8.9 1.8 2.1 0.9-1.4 0.9-1.3 1.0 1.2 6-13 <1 21 22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
+
+

+
#
扩张支气管
++: 显著;+: 轻微;—: 无; * 长期使用; # 气道稳定性效应
+*
+
++
Currie GP, et al. QJM. 2005; 98(3): 171-182
与孟鲁司特比较, ICS可显著降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风险
需要使用全身激素的急性加重的风险
Welch MJ, et al. Evaluation of Inhaler Device Technique in Caregiver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sthma. Pediatric Allergy, Immunology, and Pulmonology,2010, 23(2): 113-120.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药理特性比较
卞如濂.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特性.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7): 440-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 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
三种药物对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扩张的相对效应1
药物类型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β2受体激动剂
控制炎症
McLaughlin T,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07, 23(6): 1319 –1328.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经典途经、非经典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