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课件(共96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熔点、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状态变 化时的温度,它们与物质内部的分子间作用 力有关。
溶解性和挥发性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 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它们与物质的分子间 作用力和分子运动状态有关。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
可燃性和助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反 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它们与物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用于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为化学计算提 供依据。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01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
物的状态。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02
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03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求
解。
溶液中的反应及计算
溶液中的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溶液中的反应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溶液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注意反应前后溶 液质量的变化。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 H2O。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可以净化水,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 物质。
水的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大的比 热容和汽化热,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 缺的物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它们具有 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的两种重要氧化物。一氧化碳具 有毒性,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二氧化碳则是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绪论与基本概念•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目录•溶液组成与性质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绪论与基本概念化学研究对象及意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意义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化学键030201物质组成与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左向右读作“某物质和某物质反应生成某物质和某物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影响因素应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氢气性质实验氧气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制取、收集、验纯、性质实验等步骤,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氢气方法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进行制取。
气体净化技术通过洗气瓶中的液体吸收剂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如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等。
气体收集技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等。
气体干燥技术使用干燥剂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如使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气体收集、净化和干燥技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较小,熔点较高。
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
新材料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 子薄膜做的鸟笼
电阻几乎为 零的超导体
直径6mm的尼 龙绳能吊起质 量为2t的汽车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制造的破冰斧柄
为什么小猫在高温的火焰上还能坐得这么安稳呢?
利用聚硅氧烷( 牌号为RTV615)制 成的隔热板,能阻 隔2200℃的高温,使 这只小猫受到保护 ,能安然无恙地站 在上面.这种材料是 一种透明橡胶,具 有隔绝强热功能。 类似的聚硅氧烷已 经用于太空船的隔 热屏,它能耐太空 船重返大气层时所 产生的8300℃的高 温达三分钟之久。
二氧化碳气 体等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无
无
有
有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实验1-4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条件 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
大理石 白色固体
二氧化碳
PPT模背板景:/mbeoijbinagn/
“神舟五号”宇航员服装
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 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 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 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 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 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 塑料细管制成;这种航天服属舱 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 ,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 强度涤纶做成的.为了防止膨胀, 宇航服上特制了各种环、拉链、 缝纫线以及衬料等。同时,保温 、吸汗散湿、防细菌、防幅射等 功能也体现在其中。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现象
1-1 液态的水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PPT课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目录•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0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物质的性质等。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什么是化学人们开始学会利用火,进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燃烧、发酵等。
古代化学时期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近代化学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学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化学已经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现代化学时期化学发展简史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各种物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研究这些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化学还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应用等。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视实验和观察学会归纳和总结多做练习和巩固化学学习方法学习化学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0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2 3理解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掌握判断方法。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性质的定义及分类,学会描述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03化学实验的安全与环保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环保要求,培养安全意识。
01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自然界中的水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燃料及其利用
01
绪论
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 式。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火,并掌握 了制陶、冶金等工艺。
近代化学时期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水的净化和软化
水的净化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 变得清澈透明。
硬水的软化
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将硬水 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 ,从而得到软水。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软水。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提高化石燃料的开采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种类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 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 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 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 学家—阿伏加德罗
讲授新课
三 化学发展史
观察与思考
1.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 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入新课
随堂训练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修订)
新知探究
回顾实验,对比分析几个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 序号
1-1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试管内水沸腾,玻 璃片上有小液滴
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 质生成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 的胆矾
无
物理
变化
无
1-4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1-5
颗粒状石灰石(或 大理石)
……
新知探究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 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 水。
性质
决定 反映
用途
新知探究 典例4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D )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铜能变成铜绿
方法点拨:根据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区分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
+水 分析: 胆矾粉末
蓝色溶液
新知探究 观察实验1-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 的变化
分析: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固体)
新知探究 观察实验1-5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后的现象,分析发生的变化
分析: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无色无味气体 +澄清石灰水 浑浊
新知导入
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它们构成 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新知导入
运
植
动
物
的
的
地
生
球
长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宇宙天体的演变到生命物质的运动, 都充分说明物质在不停地变化。
新知探究 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从生活中看化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②
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 底部
课堂练习
1.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
C 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
D 2.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史引入 体验探究
化学是实验科学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 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 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现象的
、
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 等,可以发现和验
?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五、化学的拓展——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化学参与的过程工业:以美国为例,在全 部生产中份额要超过30%。这还不包括诸如电 子、汽车、农业等相关工业的产值。后者都要 用到化学工业的产品。
六、如何学好化学
1、良好的信心
2、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做笔记 认真观察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现象、 注意事项等。
3、及时复习,及时规范地高质量 完成作业。
化学就像你头顶上的果实, 只要肯稍作努力,成功的
甜蜜就属于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
(一)“物质结构知识”的教学价值
1.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促 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为学生初步尝试从宏观、微观、符号三方面 表征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奠定知识基础。
3.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应用“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4.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二)物质结构知识的教学策略
1.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 秘”的热情。
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是: ◎想象不出物质是由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微观粒
子构成的; ◎不能将微粒与宏观现象联系起来。
情景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情景创设应与学生实际相关联,并能从 中提取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第二单元:
体会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尝试对实验进行分 析并得出结论;初步体会定量试验;知道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体会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初步认识判断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加或减少的方法; 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
第二单元:
体会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尝试对实验进行分 析并得出结论;初步体会定量试验;知道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体会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初步认识判断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加或减少的方法; 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
(2)其次,情境中应包含至少一个与核心知 识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
2.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领悟物质的微观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1)分析教材筛选选实验的用意,合理利用实验
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 度也常随着改变。溶剂化作 用越强烈,溶质与溶剂结合 得越紧,放出热量越多,溶 液的体积减小得越多;反之, 溶液的体积增大。
碳和碳的氧化物
金属溶液宽Fra bibliotek酸碱盐
复杂
2.“与概念、原理相关的知识” 的呈现顺序有所不同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去挖掘新的知识 生长点,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选取的实验存在一定差异
二、修订前后课标的变化
1.描述更加规范
如:行为动词“知道”、“认识”和“了 解”的使用
2.要求更加具体,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特 点,更易于落实
不足:粉末状的 二氧化锰无法在短 时间内完成干燥和 称量;实验(3)中 的过氧化氢溶液已 经被稀释
第五单元:
从熟悉的反应入手,逐步认识到“所有化学 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加深对“定量研究 对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注意:对反应物过量的认识
第五单元:
体会正确选择实验体系 的重要性;加深对“所有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的认识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蓝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 ____________;另外两种物质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或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3.再读教材,提高升华
装置或药品的作用
重看插图 是否还有其他替代品
酞的用量; (4)更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不要让习题成为教学的指挥棒
★水由
构成,水由
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保持,由
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
是由分子构成,
是由原子构成,
是由离子构成。
……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 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 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803年
坚实不 可再分的 实心球
1904年
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 上镶嵌着同样 多的电子
1911年
带正电荷的 核位于中心, 质量主要集中 在核上,电子 沿不同轨道运 转
1913年
电子在一定 轨道上绕核做 高速圆周运动
1935年
电子云模型
★使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到 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高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初步学会、初
步形成、梳理、保持、发展、增强
(最高层次)
2. 积极构建知识网络
方法:
思维导图
反应接龙
注意:
1.找准核心(O2、C、CO2等) 2.尽可能多的串联反应 3.在关注反应的同时,关注特性、 应用等(即推断题的题眼)
(2013·包头)15.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 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 如下实验:
石灰 石和
①②
③
稀盐
酸
盐酸和碳 酸钠
④
⑤
⑥
利用下列实验用品完成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原理,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
学案上的表格。 2~3块
仪器:
药匙小端1~2平匙
井穴板、塑料滴管、镊子、药匙 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碳酸钠、
稀盐酸(HCl)、 稀硫酸(H2SO4)
药品 反应现象 是否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用药品 1.石灰石、稀盐酸 2.石灰石、稀硫酸 3.CaCO3、稀盐酸 4.CaCO3、稀硫酸 5.Na2CO3、稀盐酸 6.Na2CO3、稀硫酸
现象
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
(均有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及理由
有 气 泡 产 生 , 反 应 适合,便于操作和收
速率适中
集
有气泡产生,反应 不适合,不便于操作
教学目标
《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微粒构成物质》
五、复习课教学
1. 依托《课标》,展开复习
(1)关注《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研究《课标》中对各种学习目标的描述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体验、感受
从
(最低层次)
低 认知、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初步学习、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保
持,由
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
持。
★
是由分子构成,
是由原子构成,
是由离子构成。
4.将微观内容宏观化,促进学生理解。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抽象的内容和学 生无法做到的一些实验。
Flash——水的蒸发、 电解
制作分子模型
三、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的落实
(一)教材中实验的分类
按落实形式分:
按体现功能分:
演示实验
技能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实验)
制备性实验
解决性实验(探究活动)
实施难度加大、学生获得的体验及技能增加
按教材(人教)中的呈现方式分:
实验、探究、实验活动、课外实验、图片实验
(二)教材中实验的分布
实验:54个(1-12单元) 探究:20个(1-12单元) 实验活动:8个(2、6、7、8、9、10、11单元) 课外实验:8个(4、6、9、10、12单元) 图片实验:3个(1、7、8单元)
体会燃烧的三个
条件;由实验用品选 择的生活化体会到生 活中防火的意义
5. 强调有目的的进行实验 6. 创造性地利用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
氯
二氧
酸
化锰
钾
强化对实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加强环保 和安全意识;体会正确操作的意义
7. 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5.积极组织和启发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学 习和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
角色扮演、画卡通漫画、撰写小论文
视频——氯化钠的形成
6.将概念教学与化学发展史相结合
★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模型法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敢于质疑权威 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单元:
通过实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对现象进行 正确描述,并认识到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程 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注意事项的了解体会化学 实验应遵循的环保和安全原则。认识混合物中各 成分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氧气的 发现
提纯和 除杂
第二单元:
体会“实验的设 计应依据实验目 的” ;锻炼归纳能 力;加深对探究的体 会;认识催化剂在化 学反应中的作用
速率极慢
和收集
有气泡产生,反应 不适合,不便于操作
速率极快
和收集
有气泡产生,反应 不适合,不便于操作
速率较快
和收集
有气泡产生,反应 速率极快
有气泡产生,反应 速率极快
不适合,不便于操作 和收集
不适合,不便于操作 和收集
实验室制取气体确定反应原理应考虑的因素是:
★ 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气体收集;
★ 所制得的气体纯度要高,符合研究、 学习的需要;
(2)围绕核心知识对实验进行拓展、开发
可以说明: ◆分子间有间隔; ◆不同状态的物质中,其分
子的间隔也不同。
不能说明: ◆其他微粒间也有间隔; ◆微粒间隔的大小与温度
的关系。
+
(3)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行实验改进
优点: (1)通过小花的变红与褪色说明微粒
运动的无规则性; (2)用棉花替代B烧杯,节约了氨水; (3)向小花上喷洒酚酞溶液节约了酚
3.进一步强调了化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4.更加强调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