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依恋
心理学:依恋模式与恋爱的关系
![心理学:依恋模式与恋爱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91ee9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6.png)
心理学:依恋模式与恋爱的关系依恋模式与恋爱的关系启明按:算是科普下了,关于依恋模式和恋爱关系的文章。
全文如下:理学家Hazan 和 Shaver在美国Los Angeles News上刊登了一个心理测验,其中包括以下三个被认为是这个心理测验中最重要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事实上描述了三种人际关系的状态,被测验者需要回答哪一种状态与他们平时生活中的情况最为接近。
现在,你需要仔细地阅读这三个问题的描述,然后再为自己选定一个最合适自己的A、B、C类型:A.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任他们,或者让他们信任,这真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了,我不担心会被抛弃,因为这很少(或几乎不)会发生,我也不害怕别人亲近我,我觉得那是他们信任我、依赖我的表示。
B.与别人接触有时会让我觉得不安,因为我很难完全相信别人,更不用说去依靠他们了。
如果有人对我很亲近,我就会很紧张,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来回报他们的亲近。
有时,甚至是爱侣想让我表现得更亲近一点,也会让我感觉有些不自在。
C.我很想让别人亲近我,与我没有任何距离地交流,但我想,他们似乎很不情愿这么做。
我经常担心我的同伴并不是真的爱我、喜欢我,想和我在一起,我也常常怀疑他们想离开我,不愿意和我在一起。
我真的想和他们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也让我觉得痛苦。
上述的三段描述大体概括了人际关系的三种典型状况,也许你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你并不是完全的A类型,也不是完整的B类型,你看起来更像是C类型,但有的时候你也似乎带了一些B类型的影子。
在大多数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其实一直在使用着某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模式。
Hazan 和 Shaver将这三种类型的命名为:A.安全依恋型B.回避型C.焦虑——矛盾型Hazan 和Shaver的心理测验取样有欠科学性,在一个严肃的统计学家眼里,这仅仅只能是一次无伤大雅的娱乐测验,但接下来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测验的答案给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暗示:在所有参加测验的人群中,有56%的成人承认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多的是A类型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属于安全依恋型;而25%的成人认为他们在与人接触时,比较适应B类型的交往,是回避型的状态;19%的人认为他们是C类型的,因为他们总处于拥有最亲密的关系和失去亲密关系之间的两难地带,患得患失之感充满了矛盾和焦虑。
依恋与爱情——两性关系的心理分析
![依恋与爱情——两性关系的心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b1f115727a5e9856a6150.png)
•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叁种成份下有八种 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份;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份齐全。
鲍尔比(John Bowlby)是英国精神分析师,曾师从
客体关系理论学派的Melanie Klein,其依恋理论的突出贡献 在于它改写了传统弗洛伊德理论核心中几个屡被苟病的基本 要义。主体对客体的依恋关系成为重写后的精神分析理论中 之核心,而不再需要作为某种纯生物驱力的派生物而存在。
“随着客体关系理论的诞生,精神分析学从一种粗糙的 自然科学一变而为一种关于人类情感关系的富有伦理意味的 学说”(Symington,1994)。(例:解读张爱玲/胡因梦)
18
混乱型依恋
第四种类型是混乱型依恋,约占9%。这种类型的儿 童对妈妈有较多的身体接近,与陌生人交往少,不友 好。一部分儿童分离和重聚时表现出混乱的、不适宜 的行为,如呆呆地站在那里,长时间不动,或斜眼看 妈妈,有的是既亲近妈妈又反抗妈妈。
19
亲子依恋与儿童行为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平时的表现正常,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 但其余三种类型的孩子,则表现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如攻击性 过失行为、焦虑、情绪抑郁、退缩、胆小,等等。 淡漠型依恋型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和过失行为; 缠人型依恋型容易出现内隐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退缩等 混乱型依恋型则两种问题行为都可能发生。
专注型/矛盾依恋者带有强迫的想法,渴望互惠与契 合、情绪起伏大,以及重视生理上的吸引, 时常具有情 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于嫉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 系是互惠的。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f649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8.png)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爱情三元论。
这一理论认为,爱情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激情、决心和依恋。
第一层面是激情。
这种爱情主要是指初恋或浪漫的、情感上的吸引。
在这个阶段,个体往往对另一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通常会感到充满活力和刺激。
激情的阶段往往充满着浪漫的幻想和强烈的欲望。
第二层面是决心。
在这个阶段,爱情变得更加承诺和稳定。
决心的爱情不再只是情感上的吸引,而是建立在理性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
个体往往决定为对方付出,并为了维持关系而做出努力和取舍。
第三层面是依恋。
这种爱情是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基础上的,强调亲密和陪伴。
依恋性的爱情是通过共享生活、相互依赖和互惠互利来维持的,它强调长期的稳定和信任。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解爱情的角度。
它认为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吸引,也需要决心和依恋的支撑。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爱情关系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体与亲密关系解析爱情与依恋的心理动力学
![自体与亲密关系解析爱情与依恋的心理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7fc7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d.png)
自体与亲密关系解析爱情与依恋的心理动力学自体与亲密关系解析:爱情与依恋的心理动力学自体与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主题,特别是在爱情和依恋的背景下。
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解析,试图揭示爱情和依恋的心理动力学。
本文将以心理学的视角,从自体与亲密关系的角度,探讨爱情和依恋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心理动力学的机制。
一、自体理论与亲密关系自体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玛丽·埃文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自体是指个体对自我形象、自我内部状态和自主性的感知与体验。
亲密关系则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的紧密的情感联系。
自体与亲密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二、爱情的自体与亲密关系爱情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表现,它与自体有着必然的联系。
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层面。
在爱情中,个体常常将自己与另一人融为一体,形成紧密的自体与亲密关系。
爱情的建立需要个体对自己和对方的认知,同时也需要个体对自己与对方的情感体验。
在爱情中,个体常常为对方付出,同时也倾向于依赖对方的支持和关心。
三、依恋的自体与亲密关系依恋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与自体和亲密关系密切相关。
依恋是个体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和倾向,表现为对他人的依靠和寄托。
依恋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个体常常渴望与他人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
依恋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同时也涉及到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依恋的自体与亲密关系是依存和独立两个极端的存在,依存和独立之间的平衡是依恋关系的核心。
四、心理动力学的分析自体与亲密关系中的爱情和依恋关系是由心理动力学的力量所驱动的。
心理动力学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的冲突和动力的心理学理论。
在爱情中,个体常常受到爱情对自身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对方的依赖和倾向。
20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效应
![20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02cb2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f.png)
20个关于爱情的心理学效应1. 爱情的化学反应:当我们爱上某人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等化学物质,使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
2. 爱情的吸引力:人们更倾向于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感情关系,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外表、兴趣爱好或价值观等方面。
3. 爱情的亲密关系:建立亲密关系需要双方的信任、共享和支持,这样的关系会增进双方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 爱情的亲密距离:人们在与爱人亲密接触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这种接触可以是身体上的接触,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交流。
5. 爱情的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是受到童年时期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影响的。
6. 爱情的恋爱期:恋爱期一般持续约6-18个月,这段时间内人们会经历浓烈的情感、激情和浪漫。
7. 爱情的亲密期:亲密期是恋爱期之后的阶段,此时人们开始建立更加稳定和深入的关系,更加关注双方的需求和互相支持。
8. 爱情的亲密损害:亲密关系中的背叛、不忠或其他伤害行为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痛苦和矛盾。
9. 爱情的亲密修复:当亲密关系受到伤害时,通过沟通、理解和道歉等方式可以修复关系,重建信任和亲密感。
10. 爱情的性吸引力:性吸引力是人们对异性吸引力的心理感受,这种吸引力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11. 爱情的相互依赖:建立健康的爱情关系需要双方的相互依赖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12. 爱情的亲密满足:亲密关系中的满足感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13. 爱情的亲密分离:当一方离开时,另一方可能会经历分离焦虑和失落感,这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14. 爱情的亲密重塑:当亲密关系面临困难或危机时,双方可以通过沟通和合作来重塑关系,提高亲密度。
15. 爱情的亲密满足预期:人们对亲密关系中的期望和需求会影响他们对关系满意度的评估,如果期望得到满足,就会感到满意和幸福。
16. 爱情的亲密失望:当亲密关系无法满足期望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失望、不满和沮丧。
心理学科普如何理解爱情中的依恋需求
![心理学科普如何理解爱情中的依恋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bb231a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2.png)
心理学科普如何理解爱情中的依恋需求爱情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依恋需求更是情感交织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科普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爱情中的依恋需求,并从中获得更健康、稳定的关系。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爱情中的依恋需求,探讨其原因、种类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依恋需求的概念及重要性依恋需求是指个体在情感上依附、依赖他人,并得到他人支持与安慰的内心需求。
依恋需求的形成和满足是我们追求爱情的重要动因。
它源于我们与早年主要照顾者的互动经验,这种早期亲密关系对于个体后续的人际交往和爱情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依恋需求的满足在爱情关系中至关重要。
当我们能够感受到伴侣的陪伴、支持和安全感时,我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相反,如果依恋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孤独甚至恐慌,这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二、依恋需求的种类及特点根据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可以将依恋需求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等四种类型。
1. 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指个体对于爱情中的依恋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他们能够建立起稳定、互信的关系。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对自己和伴侣都有积极的认知,并能够平衡个体与关系之间的需求。
2. 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是指个体对于爱情中的亲密需求存在一定的回避和冷漠。
这种类型的人可能会对依赖感和亲密性产生抵触,害怕被过度接近,对于关系的投入也相对较低。
3. 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是指个体对于爱情中的依恋需求存在着强烈的焦虑和不安感,他们往往过度依赖伴侣,并对于伴侣的关注和回应非常敏感。
这种类型的人常常担心失去伴侣,需要持续的安抚和确认。
4. 恐惧型依恋:恐惧型依恋是指个体对于爱情中的依恋需求存在着极度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这种类型的人可能有着早年亲密关系的负面经验,对于建立亲密关系持有怀疑和害怕的态度。
依恋需求的种类不同,对个体和关系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
理解自己和伴侣的依恋类型,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彼此的需求,增进关系的稳定和幸福。
爱的十个等级
![爱的十个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0b9b5a036c85ec3a87c2c5bc.png)
尊重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对方会远走高飞,或者爬到你的头上。
10:和谐(一致,真诚,自然,兼容)
如果对方没有远走高飞,没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说明你们一致性比较高,兼容性比较好,不需要刻意为对方做什么,任何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都能让对方开心。不需要奉献,不需要自我牺牲,不需要付出,不需要回报。两个人已经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哪里还分施和受、付出和回报?
与关注、共情、支持相比,奉献才是真正的爱。关注、共情和支持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而奉献就是自我牺牲,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个等级的另一种表现是尊重、信任、包容和接纳。相信对方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他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错误的,那也是他的决定,你必须尊重他。他的某些观点可能和你不一样,但是你能包容他,接纳他。
图片
7:共情(理解,揣摩,牵挂)
我们不但要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还要关注和了解他的内心感受,他是不是不开心了?为什么不开心?他的烦恼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就是“共情”。
没有关注就没有共情。对人不理不睬,不去观察他的言谈举止,怎么能够知道他的内心感受?所以说,关注是共情的前提。但是,有了关注不一定就能共情。有的人观察能力很好,却读不出对方的内心感受,因为他没有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爱的十个等级
1:喜欢
对方具有某种令你喜欢的品质,例如长相、风度、谈吐、学识,所以喜欢他。也可能是因为他做了某些事而令你喜欢,例如他很热情,乐于助人,能够把气氛搞得很活跃,对你关心体贴。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会感到愉快;和他在一起感到愉快,所以喜欢他。
喜欢是爱的基础。没有喜欢就没有爱。但是,喜欢不等于爱。喜欢和爱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也有一些人分不清喜欢和爱,错把喜欢当成爱;喜欢一个人,对他有好感,就以为自己已经爱上他。
深深依恋一个人的原因(深恋感)
![深深依恋一个人的原因(深恋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00f0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c.png)
一、生物学角度
人类的爱情和深深依恋是与我们的生物学有关的。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出多巴胺、催产素和氧合血红蛋白等荷尔蒙,这些荷尔蒙能够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这种生物学反应会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渴望更多的接触和亲密关系。
二、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深深依恋一个人,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缺失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深深依恋他/她的伴侣。
此外,依恋也可能是由于童年时的经历或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这个人在成年后需要依赖某个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家认为,我们的依恋行为也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
社会环境中的认知和价值观会影响我们选择伴侣的标准和方式。
例如,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符合家庭期望的伴侣,这些期望可能包括经济稳定、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
四、个人经验角度
每个人的依恋方式都是独特的,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历程。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伴侣能够带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而深深依恋对方。
另一些人则可能会因为他们的伴侣是他们的第一次爱情,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恋。
四种依恋类型
![四种依恋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c415b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0.png)
四种依恋类型在亲密关系中,你是以下哪种异恋类型?第一种,焦虑型。
这一类型的特征是害怕被抛弃。
这类人在亲密关系中非常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对方会离开他们,并会反复询问你爱不爱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他们通常非常粘人,只要对方回消息回得慢一点,他们就觉得伴侣是不是不爱他们了,不关心他们了。
第二种,回避型。
这一类型的特征是害怕和抗拒亲密关系。
他们很难与对方亲近,或者是相信对方,表达关心或者是爱意都会让他们感到窒息。
他们非常独立,经常会给人一种距离感。
这类人几乎不会给自己的伴侣提供任何的情绪价值,当然,他们自己也不需要对方提供什么。
第三种矛盾型。
是焦虑加回避的结合体。
这类人非常想要一段亲密的关系,但是又害怕,所以逃避,继而推开自己的爱人。
他们在爱情里会给人一种忽冷忽热的感觉,一会儿很粘人,但是只要他们感觉到一点失望或者是不满意,就会开始在心里扣分,然后转换到回避的模式。
第四种安全型。
这类人的特点是对亲密关系感到安全和信任,可以依赖别人,但是也完全可以靠自己。
他们愿意为爱付出,也不害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回应。
就算另一半没有立刻回他们的消息,他们也不会因此感到焦虑。
他们几乎不会因为感情问题而烦恼,对爱情的态度十分豁达。
这4 种异恋类型,你属于哪一种?四种依恋类型,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的表现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在这四种依恋类型中,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应对方式,而这些特征和应对方式又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不同的效果。
焦虑型的人,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对被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使他们不断地在关系中寻求安全感和确定。
他们可能会经常询问对方是否爱自己,以及对方是否会离开自己,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被忽视或遗忘。
他们在关系中可能会显得有些粘人,这可能使一些人感到压力和困扰,但这是他们为了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焦虑型的人需要伴侣的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种恐惧和焦虑。
依恋恋爱模式_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依恋恋爱模式_你是哪种依恋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0d1ba7a1eb91a37f1115cac.png)
伯人:“没接到电话难道你不会打回来吗!!”达淑:“知道了,下次我会注意的。
”伯人心中:“不知道他是不是偷偷跑去外面野了,我要去看一下”骑了一个小时到达淑的家楼下,左看看右看看,看到达淑的车位还是空的盯着空的车位,一小时、两小时…达淑下班回来了。
伯人默默地离开达淑楼下。
OS:如果时间到了车还没回来的话他还会继续等下去…故事2竹:“我好想他哦,怎么办?”林:“那你就打电话给他啊,干嘛问我?”竹:“可是我怕他嫌我烦啊,而且真的找他又觉得好累不知道要说一些什么才好,啊!”林:“那就不要想他,好好地做你的工作啊?”竹:“可是可是,我怕我不找他他会生气……”林:“那你到底想怎么样?”竹:“我也不知道,看不到他觉得好烦,可是如果和他在一起我又忍不住和他吵架,在一起总觉得哪里都不舒服……”林:“我有事先走了……”故事3可胖:“我们认识多少年了?”琳:“ 5年了。
”可胖:“那,结婚吧?”琳: “哦,好啊。
”故事4林:“亲爱的,我觉得我们之间需要多点沟通。
”徐:“哦,你想怎样沟通?”林:“我觉得最起码……我们隔了一年多没见,唯一的联络都是通过QQ好像不太妙?”徐:“我不觉得这样有问题啊?”林:“可是,说真的,我觉得我们这样好像一点也不像是一对恋人吧?”徐:“那你想怎样?”林:“要不?至少每个月能让我见到你一次好不好?或者至少至少我们至少每周能打一通电话行吗?”徐:“我每天上班很累了,不想说话。
”林:“可是我会很想你很难过。
”徐:“所以你是说我有必要照顾你的情绪吗?”林:“不敢……”各位看官看得爽吗?那让各位猜猜哪一个是哪一种类型?Fine,其实他们是什么类型也许不是那么重要啦!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自己是哪种类型,还有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类型,因为在知道了这些的前提上,我们可以更容易避开对方的雷区,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对方就是爱踩你的雷区。
So有兴趣的朋友等下要记得去测测看哦~好吧,也许你们发现了我到现在还没有认真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依恋风格,所以我现在就装个逼,来说说什么是依恋风格。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01f70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4.png)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观点:
1.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寻求的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找一个可以依赖和依靠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伴侣、家人或者朋友。
2.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激情、热情和渴望等情绪。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思考、感知和判断来选择伴侣,并通过对伴侣的了解和认知来建立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对伴侣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见和偏差,这些偏见和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4.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动机过程,人们会受到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驱动,去寻求爱情关系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求一些积极的激励因素,如亲密关系、性满足、社会认同等,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消极的激励因素,如焦虑、压力和孤独等。
5.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人格特征的表现,人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爱情选择和行为。
例如,一
些人格特征如信任、忠诚和亲密性等,可能会促进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一些其他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中心、不安全感等,可能会对爱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格特征、社会文化、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了解这些心理学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关系中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爱情关系基于成人依恋风格的视角
![爱情关系基于成人依恋风格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0309ba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d.png)
爱情关系基于成人依恋风格的视角爱情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其中涉及到的情感、信任、依赖和承诺等因素,让人们往往难以捉摸。
最近,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从成人依恋风格的角度来分析爱情关系。
成人依恋风格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包括回避型、焦虑型、矛盾型和专注型等。
回避型的人在爱情关系中表现出冷淡、疏离的态度,他们往往难以信任别人,不愿意过分依赖对方。
焦虑型的人则常常担心被抛弃,因此表现得过分黏人、占有欲强。
矛盾型的人则既想要亲密又担心被控制,因此常常表现出犹豫不决、若即若离的态度。
而专注型的人则对爱情关系非常投入,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这些不同的依恋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表明,人们的依恋风格往往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就会感到不安全,从而形成回避型或焦虑型的依恋风格。
而矛盾型依恋风格则可能源于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或不一致的态度。
专注型依恋风格则可能与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分投入有关。
了解不同依恋风格的形成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表现。
回避型的人可能过于独立,导致他们难以建立深入的关系。
焦虑型的人可能过于对方,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矛盾型的人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以致于他们无法在爱情关系中找到平衡。
而专注型的人则可能过于投入,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针对不同的依恋风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改善爱情关系。
对于回避型的人,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来增进彼此的了解。
对于焦虑型的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在爱情关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
对于矛盾型的人,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学会在爱情关系中寻求平衡。
对于专注型的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在爱情关系中达到更好的平衡。
从成人依恋风格的角度来分析爱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对方,从而促进健康、稳定的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了解不同依恋风格的形成背景和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在爱情关系中的表现,从而给予对方适当的支持和关爱。
名词解释依恋的意思
![名词解释依恋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184b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4.png)
名词解释依恋的意思依恋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依恋是一种情感依附的需求,它包括对他人的依赖、信任和保护的渴望。
依恋既与童年时期的亲密关系有关,也与成年时期的情感联结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依恋的含义、来源以及其对个体和关系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依恋的含义。
依恋可以被视为一个人与亲密关系中的他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父母、伴侣、朋友或其他重要人物中,寻求安全感、情感亲近和体验依赖都是依恋的核心。
依恋的范围广泛且多样化,人们可以在不同关系中体验到亲密依恋,例如亲子关系、友谊关系或爱情关系。
依恋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许多理论都提出了关于依恋形成的观点。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因斯沃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形成安全依恋的基础。
早期与主要抚养者培养的亲密关系会塑造婴儿的依恋模式,这种模式会在成年后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根据鲍尔比和艾因斯沃斯的理论,安全依恋是最健康和稳定的依恋形式,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探索、自信和独立性。
然而,依恋不仅仅是在童年时期形成,而且在成年后也继续发展和调整。
成年依恋理论是对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因斯沃斯理论的延伸。
成年依恋理论认为,成年人的依恋模式与早期关系有关,但也受到后续关系的影响。
成年依恋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依恋和恐惧依恋四种类型。
安全依恋的个体通常能够与他人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并且相信他人的支持和关爱。
回避依恋的个体倾向于独立且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焦虑依恋的个体对于他人的支持和关爱感到不安全,常常表现出担心被抛弃和不被接纳的恐惧。
恐惧依恋的个体常常在关系中出现矛盾的行为,既希望亲密又害怕受伤害。
依恋是个体和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个体的依恋模式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的期望、亲密关系的满意度以及情感幸福感。
安全依恋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并且更有可能实现情感满足。
常见的恋爱心理学名词解释
![常见的恋爱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cbde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b.png)
常见的恋爱心理学名词解释恋爱,是人类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经验。
在恋爱过程中,我们会经历种种情感起伏,也会涉及到一些心理学的名词。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恋爱心理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恋爱中的心理动态。
爱情依恋爱情依恋是恋爱关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它指的是个体对于爱人的情感依赖和执着度。
爱情依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安全型的爱情依恋表现为个体对伴侣有着良好的信任感和自尊心,能够良好地平衡亲密和独立的关系。
回避型的爱情依恋则是指个体对于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倾向于避免亲密关系。
他们常常担心依赖会让他们失去自由和独立。
焦虑型的爱情依恋描述了个体对于恋人的强烈依赖和渴望,同时也伴随着对于伴侣的不安全感和恐惧。
他们容易过度分析和担心恋人是否真心对待自己。
混合型的爱情依恋则是指个体在关系中表现出同时具备回避型和焦虑型的特征。
爱情语言爱情语言是指个体在表达和接受爱情时候倾向于使用的方式和方式偏好。
根据心理学家加里·查普曼的理论,人们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爱情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言词、亲密接触、礼物馈赠、行动服务和心灵相通。
肯定的言词是指通过语言表达爱和赞美的方式。
这种爱情语言的人喜欢用赞美、鼓励和甜言蜜语传达爱的情感。
亲密接触是指个体通过身体接触、拥抱和亲吻来表达爱情。
这种爱情语言的人更喜欢通过身体接触来沟通和表达情感。
礼物馈赠是指个体通过送礼物来表达爱情。
这种爱情语言的人倾向于用礼物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
行动服务是指人们通过帮助和照顾对方来表达爱情。
这种爱情语言的人更愿意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关爱。
心灵相通是指通过分享内心想法和情感来表达爱情。
这种爱情语言的人喜欢与别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亲密关系的建立亲密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特殊、紧密和信任的关系。
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认为,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三种基本需求,即亲密度、感知能力和依恋需求。
亲密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和彼此的依赖程度。
依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依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35ea4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7.png)
依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依恋是指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它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婴儿期的母婴依恋,还是成年后的友情或爱情关系,依恋都能够塑造人们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进而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依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在不同阶段依恋的作用。
第一部分:婴儿期的母婴依恋婴儿期的母婴依恋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之一。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研究,母婴依恋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婴儿后续的社交能力、情绪调节和认知发展。
一个安全依恋的婴儿往往能够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依恋关系,并且更有可能在日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依恋对婴儿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婴儿所需的安全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索周围环境。
婴儿在母亲的陪伴下会感到安心和放松,从而更愿意去探索新的事物。
其次,依恋关系有助于婴儿的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通过与母亲的亲密接触和互动,婴儿能够学习到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情绪健康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依恋关系还促进了婴儿的认知发展。
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能够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帮助婴儿掌握语言、认知和记忆等能力。
第二部分:成年后的友情和爱情依恋成年后的友情和爱情依恋同样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友情依恋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信息交流和身份认同等功能,帮助个人建立稳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而爱情依恋关系则在个人发展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爱情依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爱情依恋关系能够满足个体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研究表明,成年人在恋爱关系中享受亲密接触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其次,爱情依恋关系有助于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发展。
在恋爱关系中,个体通过与伴侣的互动和沟通,提高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水平,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恋爱关系还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促使个人不断适应、调整和发展。
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平衡
![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935293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9.png)
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平衡爱情是人类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然而,在追求幸福的同时,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之间的平衡也显得尤为重要。
依恋是为了获得情感的安全感和满足,而独立性则是个体发展和成长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爱情中依恋与独立性的平衡,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一复杂的关系。
一、依恋的渴望与独立性的追求爱情中的依恋是基于人们渴望被爱、被关心、被接纳的内在需求。
依恋给人们带来情感的依靠和支持,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同时,独立性也是每个个体渴望自主、独立和成长的内在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理想,追求独立性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冲突与协调在爱情中,依恋与独立性之间经常产生冲突。
一方面,过度依恋可能导致对伴侣的疑虑和控制,从而令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和不健康。
另一方面,过度追求独立性可能使得爱情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支持。
因此,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需要寻求平衡和协调。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爱情中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平衡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
双方需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希望,倾听对方的声音和理解,共同探寻适合两人关系的平衡点。
同时,双方也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相信对方的忠诚和承诺,减少对爱情的不安和恐惧。
2. 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在爱情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同样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不要为了迎合伴侣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价值。
同时,爱情关系也应该给予个体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个人能够继续发展和成长。
3. 培养积极的依恋模式正面的依恋模式对于维护爱情关系的稳定和幸福非常重要。
双方需要互相给予支持和关怀,创造良好的依恋环境。
相处中需要包容对方的不完美,并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而过度依恋和消极依恋方式(如嫉妒、控制等)都会给爱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避免。
4. 倡导互助与共赢的爱情观念爱情的平衡建立在互助与共赢的基础上。
婚姻中的爱情与依恋关系
![婚姻中的爱情与依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54a5b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e.png)
婚姻中的爱情与依恋关系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复杂的关系之一,它承载着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依恋。
爱情是婚姻的基石,而依恋则是婚姻的支撑。
本文将深入探讨婚姻中的爱情与依恋关系。
一、爱情的定义与特征爱情是一种人类情感,它是对他人的深厚感情以及为对方付出一切的追求和奉献。
爱情可以表现为浪漫的情感,也可以是为对方默默付出的行动。
爱情的特征主要包括:1. 互惠性:爱情是基于互相喜欢和需求的关系,夫妻之间需要发展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惠的关系。
2. 深度感情:爱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使夫妻之间产生无尽的思念和对彼此的渴望,同时也能够给予对方力量和支持。
3. 长期性:爱情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一个随时间演化和成长的过程。
它需要夫妻之间共同的努力和维系。
二、依恋的定义与类型依恋是人类天生的情感需求,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和维系关系的基础。
依恋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信任、依赖和安全感的需求。
依恋的类型主要包括:1. 安全依恋:夫妻之间建立的安全依恋是一种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依赖关系。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夫妻能够相互倾诉和给予支持,共同渡过难关。
2. 焦虑依恋:焦虑依恋是一种对彼此的不信任和担忧的情感。
焦虑依恋的夫妻经常感到不安全,需要持续的确认和关注。
3. 避开依恋:避开依恋是一种回避和远离关系的态度。
这种依恋类型的夫妻常常不愿意亲密接触,害怕与对方过度依赖。
三、爱情与依恋关系的互动爱情和依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在婚姻中,爱情的存在为夫妻提供了心灵上的满足和情感的共鸣,而依恋则为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提供了安全感和支持。
1. 爱情的力量:爱情是婚姻中强大的动力,它能够激发夫妻之间的信任和渴望。
爱情使夫妻愿意为对方付出,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
2. 依恋的重要性:依恋是维系婚姻稳定的关键。
通过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夫妻之间能够获得更多的亲密和支持,有效应对婚姻中的挑战。
3. 互动与影响:爱情和依恋之间相互影响。
当夫妻中一方的依恋需求得到满足时,会积极地回应对方的爱情表达,进而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
产生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爱情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c2f44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2.png)
产生爱情的原因是什么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描写爱情的,我国的《诗经》、希腊的史诗、罗马的神话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有动人的爱情故事。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产生爱情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产生爱情的原因科学研究爱情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性冲动,或称性爱激情;吸引力,或称浪漫爱情;依恋,或称爱慕.如果你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你与你的异性伙伴的关系将更牢固.当然也有可能产生反效果,因为此时你可能会发现,你追求的对象实际并不是你的意中人.性冲动:我们进入青春期后,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在我们身体内开始发挥作用,使我们产生渴望体验爱情的欲望.这种欲望,即性冲动(不要曲解为只是对性爱的欲望!)这在我们青春期,甚至在我们一生中都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还证明,性冲动和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产生的两种不同感觉.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如果说信息素使我们知道我们喜欢谁,不喜欢谁,指导我们对某个异性伙伴产生性欲,那么性欲对我们的爱有着一定指向性.如果没有性欲,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一个具体目标.当性欲驱使我们寻找异性伙伴时,爱情也悄然而至.吸引力:爱的感觉最初来自于性欲,但是当两性之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时,吸引力就产生了.当吸引力或浪漫爱情产生后,我们常常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俗话说"爱情是盲目的"就是这个道理.进入这个阶段后,我们常常察觉不到对方的缺点,将对方理想化,而且无法将他(她)从脑海中抹去.这种神不守舍的感觉实际来自我们的生理反应.此时,我们体内也正分泌着有关的化学物质.男女双方在这一阶段需要大量时间来了解对方.如果这种吸引力能继续保持下去,并且被双方感觉到,那么爱情就会进入第三阶段.依恋:依恋阶段或称爱慕阶段,是爱的持续阶段.此时,双方已经度过了浪漫爱情期,进入了真实爱情期.情侣双方在这一阶段必须加强关系,以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干扰.最好的方法是将对方理想化,研究表明,情侣双方越将对方理想化,他们的关系就越好.爱情保鲜方法每段恋爱让人惊喜之处都在于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中。
描述爱情的词语2个字
![描述爱情的词语2个字](https://img.taocdn.com/s3/m/633044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3.png)
描述爱情的词语2个字爱情,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神秘的词语。
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带来无尽的快乐与幸福。
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描述爱情的词语有着各种不同的意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以两个字来描述爱情,探讨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在不同情境中的表达方式。
首先,第一个字是"相思"。
它体现了爱情中的思念和渴望。
当两个人相处时,他们会在分别的时刻感受到对方的思念,渴望早日相聚。
相思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拔。
它可以是两地分居的情侣间的相对短暂的痛苦,也可以是长期分离的夫妻之间的思念和忍耐。
无论是期待与相恋的人团聚,还是与爱人分开的痛苦,相思都是爱情必经的情感历程。
相思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描写相思的诗词。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些古代文人以巧妙的语言描绘了思念之情,将读者带入了爱情的世界。
而在现代,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远程传递爱的情感,如文字、电话和网络等。
无论是经典的表白短信,还是长篇的情书,它们都是情侣之间通过文字表达思念的方式。
而另一个字是"依恋"。
爱情的依恋代表了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是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法割舍的。
依恋既体现了对对方的归属感和接纳,也展现了对爱人的无私付出与关怀。
当人们感到依恋时,他们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
依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岁月,也可以是情侣之间的默契与互动。
情侣之间通过身体接触、亲吻和拥抱来表达对对方的依恋和爱意。
例如,在悲喜交加的时刻,拥抱可以传递安慰和支持;而亲吻则能表达浓烈的爱情和温柔。
除了行为上的表达,情侣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关怀也是依恋的表现。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在重要决策中的共同努力,他们始终相互依靠和支持,一同前行。
总而言之,相思和依恋是描述爱情的两个字。
相思代表了爱情中的思念和渴望,依恋则代表了爱情的归属感和无私付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相伴之爱——亲密与承诺结合
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长期关系的保证 相伴之爱并不依赖于激情,所以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
相伴之爱与浪漫之爱有不同的生理基础,似乎与神经 肽催产素有关系。(Hazan et al.,2006) 实验研究中:被试在闻到催产素喷剂后会对陌生人变 得更加信任(Kosfeld et al.2005) 爱情策略: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 的基础;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努力保持新 鲜感,创造新奇的机会。
爱的特征
(1) 互爱性
男女双方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 在依附和占有关系。爱情不是私欲,也 不等同于同情或怜悯。
(2)排他性和专一性
双方在感情上和性关系上都忠贞专 一,不与任何第三者分享。
爱情三角论
亲密:爱情的情感方面,包括亲近、分享、 交流和支持。 激情:指对方关系中令人“热血沸腾”的 部分,包括性的吸引力——来得快去得 也快。
如何确定自己真正地喜欢某个人?
• 10、你是否觉得他(她)是你接触过的最完 美的异性? • 11、你是否对他(她)的一切都很关心,并 在有意无意中了解他(她)的爱好、经历等? • 12、你是否会为他(她)制造惊喜? 以上这些问题可作为你分析自己情感的主要参 考。如果你的答案多数是肯定的,那就说明 你很可能爱上他(她)了。
(二)5条改善依恋关系的建议
• 1.了解自我——了解我通常在面对他人时的感受,是开心多一些 吗?还是难过多?会有担心被人抛弃吗?是不是会有蛮多的冷漠 和隔离自己的情绪?我是否爱着这个人又忍不住要推开他? • 2.接纳自我——真正的去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也许你需要 的是一份陪伴,一份不要被侵占太多的自我空间,或者是对方无 条件的支持,去接纳自己的这些愿望,接纳自己未被满足的那些 痛苦和失望。 • 3.慢慢去尝试新的行为模式——比如想要推开对方的时候,提醒 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喊一个 “暂停”,看看还能怎么做更符合自己的期待。 • 4.找一个安全型的恋人或者朋友,进行模仿学习和分享。 • 5.必要时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爱情具有个体差异 依恋及其类型
依恋( Attachment ):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
并当其在场时感到安全的心理倾向。
养育者温暖的怀抱、对婴儿的抚摸、 充满爱的注视和回应,都是婴儿不可或缺的 依恋连结。
Mary Ainsworth: 依恋、沟通和“陌生情景实验” 【陌生情景实验】
妈妈和12个月大的婴儿被请到一个到处是玩具的、让 人开心的房间。而后每三分钟呈现一个场景,包括妈妈 在的时候让婴儿探索、妈妈两次离开婴儿、妈妈两次回 来和婴儿重聚,陌生人出现在婴儿面前。 三种不同的表现: 第一种婴儿:既能自由探索玩具,又能被连接所安慰; 第二种婴儿:妈妈回来时不理睬,放弃连接,继续探索; 第三种婴儿:完全放弃探索,选择和妈妈连接,很愤怒 或哭泣很厉害。
• 该方法适用于双方关系仅限于打过几次招呼,并不十分 亲近的状况。 • 直接跑去问她/他…你有男/女朋友吗?这是一种很失礼 的行为。 • 可以选择提问的方式来确认她/他到底有没有男/女朋友。 • 1. 今天不去见男/女朋友吗? • 2. 这个是男/女朋友送的吧? • 3. 情侣戒指好漂亮啊。 • 4. 你那么漂亮/优秀,男/女朋友一定很宠爱你吧? • 5. 你那么漂亮,你的男朋友也一定很帅气吧? • 6. 今天看你气色不好,是不是跟另一半吵架了? • • 她有男朋友时的回答是……是……或者是肯定的语气。 没有男朋友时的情景时……不是啊,我没有男朋友。
3)勇敢地正确表白爱情
• 1.情感表白。用你的眼睛传达爱的信号:当 对方注意到你的注视时,不要再逃避,镇定 地、坦然地凝望着她(他),把你的爱意表 现在眼睛里。(火辣辣的眸子,眉目传情) • 2.行动表白。以你的关爱行动来表示:如下 雨、生病你要有实际行动表示。 • 3.直接书面表白。用书信、字条、短信等文 字传情:如你无法用言语大胆说出,你可以 用某些形式写下你的誓言。
迷恋的爱
我们不能同时总是体验到亲密、 激情、承诺这三个成分,因为 调控性欲望、支配依恋情感和 忠诚的脑区不同。 (Diamond,2004) 1.性欲或性驱力由性荷尔蒙调控 2.吸引力激起的浪漫爱情由特定脑区里 控制奖赏情感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 色胺来调控。(Aron etal.,2008) 3.依恋:长期伴侣关系的舒适、安全的 情感,主要是相伴之爱,由神经肽催产 素(oxytocin)来调节。
浪漫之爱难以持久的原因
“尽管激情之爱可以热火朝天,但最终还是会平 静下来。”
WHY?
1.幻想促进了浪漫,我们容易将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
略不利信息。——幻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积 累而逐渐变弱。 2.新奇能为新的爱情注入兴奋和能力,新奇会引发性唤 醒。(公鼠母鼠实验、柯立芝效应) 3.唤醒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人不可能永远保持 紧张的激动状态,当伴侣变得熟悉时,你的大脑也不 会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来保持兴奋的状态。
激情的吸引力根源于两个因素: (1)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 (2)相信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 (Berscheid & Walster,1974) 案例:跑步的男性
2)思维(我们对爱人的思维和信念与浪漫关联) (1)开放、沟通和信任; (2)依赖是热切地渴望与伴侣发生接触 (3)关爱:愿意照顾伴侣,让他们幸福 依赖的需要(索取) ———— 关爱的需要(付出) (4)倾向于将爱侣理想化 (5)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发 生改变 【自我延伸模型】:爱情会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到扩 张和变化,我们会渐渐了解以前我们所不认识的自己。 (Aron & Aron,2006)
母亲的养育特点:对婴儿可以敏感反应,如在婴儿 希望被抱的时候抱起他。
B.回避型:对母亲的行为十分冷淡
母亲离开时并不十分痛苦; 回来时也并不主动恢复与母亲的接触,将注意力转 移到其它地方,不看母亲 似乎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需要和要求,觉得没有希望 得到满足; 母亲的养育特点:会 去拒绝婴儿想要连接 的请求,或者出现退 缩行为。
捅破恋情那层纸后的几种结果
• 对方欣然接受——恋情成功确立
C.矛盾型:对母亲的反应
= 积极 + 消极
刚开始时,矛盾型儿童紧紧地挨着他们的母亲, 他们几乎不去探索环境; 当母亲真的离开时,他们表现出大声哭泣; 一旦母亲回来,他们却表现出矛盾的反应,一方 面寻求和她接近,一方面却又踢又打,十分生气,拒 绝与母亲的亲近。 母亲的养育特点:母亲的 可获得性是婴儿无法预期和不经常拥有 的,尽管没有直接拒绝婴儿,但他们对 婴儿发出的信号不敏感。
爱情与依恋
唐晓 tangxiao@
你觉得什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学习的; 爱不是理所应当的,别人没有义务来爱你,是需要你去付 出和经营的。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 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另一个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 的高级情感。
儿童与母亲的互动模式:沟通品质最重要
安全型 回避型
敏感,及时回应
不敏感,很少有身体接触
矛盾型
互动不连续、不稳定
幼年的依恋与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1.安全型婴儿——更可能表现出自尊、情绪健康、 自我复原力、正性情感、主动性、社交能力、专注 力等。 2.回避型婴儿——更可能隔离、闷闷不乐、傲慢或 者对抗的; 3.矛盾型的婴儿——更可能经常比较粘人,不太成 熟,比较希望被过度宠爱,看起来像小孩。
恰当的方式和语言
(案例:父)
表白前需要做什么
• 你心仪的她(他)已经有了BF或GF吗?
• 你认为你真的喜欢她(他)吗?
• 你认为现在表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
• 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表达你的爱吗?
• 你有多大的成功把握?至少50%
• 你觉得这种表白的方式合适吗?
• 如果求爱失败你会怎么做?
1)确认对方是否有男/女朋友
爱情的特点
1.爱情是在一对男女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 专指异性恋; 2.爱情是在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 4.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方面的因素,不是 纯粹的精神之恋; 5.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的,利他的。
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 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 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
安全型的恋人 (60%)
回避型的恋人 焦虑/矛盾型的 (20%) 恋人(20%)
改善依恋类型,获得亲密关系
• 敏感期:人类婴儿对成人的依恋从6个月开始,但何时结束仍是一个 谜。 • 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 也是可能的。
(一)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 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 型,这表明依恋类型并不是在童年生活早期固定后不能不变的。
• 依恋的类型:根据母亲离开和回来时的表现
• 第一种婴儿:A.安全型 • 第二种婴儿:B.回避型 • 第三种婴儿:C.焦虑——矛盾型
A.安全型:
1.在他们感到安全时,能去自由探索玩具; 2.母亲离开时则显得有些难过,轻微抗议;只要母 亲一回来,儿童便会来到她的身边,在安慰下容易 平静下来,重新开始玩耍。
如何表白爱情?
• 4、以物传情。送去代表相思之情的爱情信物, 如红豆、心型相框、亲手做的手工艺品、荷 包、饰物;让对方睹物思人,明白你的心意; 最经典的表达方式就是送上一支写着“我爱 你”的红玫瑰。
• 5.间接表达:他人代为传达 • 6.试探:过节日,生日,过马路等等 • 7.暗示 : “藏头诗”
恋爱心理困扰
1、友情与爱情混淆不清
友情
爱情
□我想我是爱着他。
□我想我是喜欢他 □我们之间欢迎朋友 介入 □对方不在时我有別 的方式可以取代他 □和对方在一起我情 感保持一致
□我们之间容不下第三 者闯入。
□对方不在时,几乎沒 有其他替代他的方法。 □和对方在一起,我常 有心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