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合集下载

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 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 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模 式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解体
列 宁
斯 大 林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1991.12.21
1917.11.7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 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问题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问题
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
败因
内容
不同 结果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 根本原因: 期得不到纠正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排斥市场;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 业;
(2)为支持工业,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精美历史课件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精美历史课件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重点在重工业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 3.结果: 军事实力增强,达到了能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增加经 济负担,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开始下降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 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 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 产主义社会”。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新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 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②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口号超越实际; ③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如喜欢浮夸冒进,也影响改革;
3.结果: 军事实力增强,达到了能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增 加经济负担,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开始下降
1966—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1966—1970 国民收入年平 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年 平均增长率 7.8% 1971—1975 5.7% 1976—1980 4.3%
8.5%
工业
失败 导致苏联解体
结果 原因
谢谢!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共同探究
1、搞社会主义要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为基本目标。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其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共同探究
知识回顾
依据下表提供的线索,阅读教材 项目 背景 农业 内容 重点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比1913年增长20%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 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当年,斯 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 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 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失去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导致苏联
的最终解体。
启示录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 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 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 的方向。 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 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
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材料一: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 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赫 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房,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 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 区的饲料严重短缺,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 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 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 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 建成共产主义。
小结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领导人
重点
结果

课件7: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7: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
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
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
主题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 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 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 光为止。”
【思考】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谁? 提示:戈尔巴乔夫。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弊端仍然存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危机重重。 2.内容和问题:
内容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
经济
法代替行政命令(实 质:承认市场对经济
的调节作用)
政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问题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3.结果:苏联解体。
【思维点击】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突破“斯大 林模式”了吗?表现在哪里?
3.(2018·全国Ⅲ·T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 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 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进行改革的?
(2)这些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 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 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异同,戈 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主题一 赫鲁晓夫改革
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 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 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 一。

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共32张PPT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进行改革, 为何苏联解体,而中国走向了富强?
导入:计划与市场的纠葛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 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 , 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 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 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
——恩格斯《反社林论》
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 , 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 资本力量, 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 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 , 一切土地、工 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 , 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 。
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有生命力,
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 比任何一种非苏维埃社会制 度更优越 的社会组织形式。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 年 2 月 9 日
在斯大林看来,苏联模式是 唯一合理的、所有社会主 义国家普遍适用的 。 1954 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亲自审
——陆南泉《苏联难以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障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优先发展 重工业
推行农业 集体化
高度集
农、轻、重 比例严重 失调,农业、轻工业
中的经 长期处于落后;生产
济体制
积极性低和效率低下 ,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1950 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为 6480 万吨,1913 年沙俄 时期为 7250 万吨,同期肉类分别为 490 万吨与 500 万 吨,人均谷物为 447 公斤与 540公斤,畜产品为 27 公
斤与 31 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 1953 年,牛、马、绵羊 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 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
1913 年的水平。
——陆南泉、李建民《关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模式与苏联剧变原因问题的看法》,《历史教 学问题》2015年第2期

课件4: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4: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 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史料三 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 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 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探究问题] (1)据史料一分析,20世纪80~9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呈 现怎样的趋势。 (2)根据史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有什么问题。 (3)根据史料三,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史料一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国民生产 增长率
1981~ 1985
3.2%
1986~ 1988
2.8%
1989 1990 2.4% -4%
史料二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并
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特别提醒]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是在维持原 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思维启迪] 下图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红场阅兵式。这 一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然而生 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改革不仅使经济 继续滑坡,而且 还导致苏联解体
2.同
①背景: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 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 ②内容:都对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弊端进行改革, 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自主权等; ③结果:改革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3.启示 (1)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 (2)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 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及方针是否得当等。

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课件

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课件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 评 击了斯大林模式; 价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旧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53-1964) (1964-1982)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暴露;1953斯 背 大林逝世,赫鲁晓 景 夫上台; 1956苏共 二十大“秘密报告” 弊端依旧,进行 调整 推行新经济体制, 重点在工业,特 别是重工业和军 事工业 前期取得一定成果 1975年后发展迟缓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学习延伸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 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 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 何成效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A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 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推行新经济体制, 先进行经济改革, 重点在工业,特 未见成效即转向 别是重工业和军 政治改革 事工业 前期取得一定成果 1975年后发展迟缓 改革失败, 苏联解体
积极:突破旧体制, 积极:苏联军事实力 进行根本性变革;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 与美国相匹敌; 消极:政治改革偏离 击了斯大林模式; 评 消极:没有突破旧体 社会主义方向,国内 价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 制,军备竞赛加重经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突破旧体制 济负担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的发生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50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50张PPT)
——张祥云《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根据资料,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的结果进行简要评价。
1.背景:国家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
2.内容:管理体制 调整所有制结构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3.结果:经济改革归于失败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 宫上降落,苏联解体。
探究三: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和改革措施,归纳战后苏联的三 次改革的异同。
发展个体经济合作经济租赁承包
与外资合作经营
打破了单一
集体农庄实行租赁制 公有制结构
国营农场可以举办家庭农场
塔什干城乡结合部的个体经营者摊位
乌兹别克地区出现的农村自由市场
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
直至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 仍然认为,斯大林实行的发展重工 业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创举,”工 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 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 义的功勋”。

卢 883


1966年 1975年
1966年 1975年
思考:漫画《片 面经济》反映 了苏联经济怎 样的问题?
经济发展 严重失衡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扩张
1968年出兵 占领捷克斯 洛伐克
1969年出兵侵略中国珍宝岛
1973年支持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进行中 东战争
1979年出兵 占占领阿富 汗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内容:管理体制 恢复部门管理,加强集中领导, 集中计划管理;扩大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经营管理。
工业上(重点) 注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5112 农

业 阅读图表,

总 思考:勃列

产 日涅夫改革
值 :

课件6: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6: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 果及其原因。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 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 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 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集体化
农业
(小重点)
①废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扩种玉米
修 小工业 补
政治
①废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继续推行计划
③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管利理益体制
1956召开苏共“二十大”,揭露和批判斯大 林的个人崇拜
材料2: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缺 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不实行凭 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商品短缺的情 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 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 1990年达1/3,失业人口达2000万人。
项目 洲际导弹
年份 1968
美国 1054
苏联 858
4 656
1400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核弹头
1978 1968
432 4300
135 1300
现役武装部队
1978 1968
11000 350
4500 340
1978
210
经济改革

课件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赫 鲁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2.措施: 3.结果: 4.评价: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收效甚微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改革 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
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 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集 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地位日益稳固。
2.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2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农业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前期:
推行“新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 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 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 级大国。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9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民生产的40%
1978
坦克
1968
210 ——《世界44现0 代史》
8500
32400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21张)

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21张)
脑。
1. 改革内容:重点放在重工业、军事工业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苏联的国防开支: 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 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 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 失败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 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那些启示:
1.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 程 2.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 索、改革
3.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4.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 路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原则,造 成亡党亡国,教训深刻
• 【探究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教训总结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 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 向党的脖子。”
• 材料二 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 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 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 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 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 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 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 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19张PPT)

戈氏 改革
《阿拉木图 宣言》
经济改 革没能 打开局面
引起思想混 乱、民族分 离活动加剧
1991年
政治改革:放 弃党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经 济 滑 坡
党内斗争尖锐、公开
政权性质 根本变化
“8.19”事件 苏联解体
5.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 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 族矛盾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是导致剧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4.“八一九事件”与发生的背景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实行修改 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 全部主权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认可和苏联 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 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 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8%,劳动生产率增 长负9%,国民收入增长负10%。
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 缺货;在200多种食品中,180多种缺货。许多大城市不得 不实行凭票供应、凭身份证供应和限量供应。在物价暴涨、 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1989年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7%,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的居民达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90年达1/3,失业 人口达2000万人。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18张PPT)

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 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 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学习探索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 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 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 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假 设你生活在当时的苏联,你会向政 府部门提出怎样的经济改革建议?
材料精选
伴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局失控的状况日趋严重。在“公开 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 无政府状态迅速蔓延,社会激烈动荡。罢工 浪潮此起彼伏,经济和刑事犯罪率急剧上升。 反对党派不断涌现,它们大多公开声明反党 反社会主义,并且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反共游 行和集会,甚至夺取苏共一些地区和加盟共 和国的领导权。苏共党内自由化的思潮严重 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 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七十多年的历史,反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 主义制度。许多共产党员纷纷脱党、退党, 党内也出现了分裂趋势。
————《苏联国民经济》 一位乡村女教师在信中写道:“……战争结束也有11年 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 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 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这些成就并不来自 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
—————《苏共中央通报》
斯大林模式虽然取得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不容忽视的弊端:
指导
相 思想

具体 内容

结果
内容
不 经济 同 成效 点 失败
原因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都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都在工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
都以失败而告终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

突破与固守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斯((尝大23))林试经产经济业一济体 结模制构式::特高片赫点度面(鲁集发1中展)我 候晓的重所当 没夫指工有过 有令业制改性:工 社革计单人 会划一((,主经的4)1济公那义9分有5时,配3制—方式1:96平4均年分)配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 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 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 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 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辉煌与黯淡
---改革的背景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曾经的辉煌
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十年间,苏联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20%,是世界上迄 今为止的最高纪录。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课件10: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10: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 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 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 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 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 小的变化趋势。
5.赫鲁晓夫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以失败告终
6.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总结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 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代初, 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产的发展 7.赫鲁晓夫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 模式。
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问: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 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材料三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
材料四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 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工业上: A.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权利下放到加盟共和 国,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B.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 极性。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共42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共42张PPT)
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 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 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 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
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 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 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 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 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 现象?(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6分)
(2)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 政?(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 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 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
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协调协商委员会等。其中, 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独联体总部设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
2004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 斯塔纳举行
历史
启迪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
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
哪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1)苏联解体;
(2)由苏维埃联盟共和国转 变为各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 家;
(3)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 霸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 结束,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 极化。
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责任主要在戈尔巴乔 夫,由于他的无能而导致苏共权力丧失, 国家易帜,因此苏联解体的悲剧是可以避 免的;而有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苏联的解体早已经注定,是不可避 免。你是如何认为的?同时在你研究过程 中,能否给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中国改革提出些借鉴的经验教训呢?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3张PPT)

从1954-1958年间.共开垦了4000万公顷 的土地,相当于全苏耕地的1/5,1958年垦荒区 的谷物产量为全年全苏产量的2/5。不过垦荒 的配套工程存在严重脱节, 加上垦殖方法失当, 造成风沙侵袭,使垦荒成果未能有效巩固。
强行推广玉米种植面积, 减少草地面积, 1953年全苏玉米面积仅350万公顷, 赫鲁晓夫 竟要求到1960年增加到2,800万公顷,从而带 来了灾难性后果, 由于它不适合苏联各地的实 情, 从而造成大幅度减产, 农民拒播, 到1965年 仅为320万公顷。
问题探究四: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勃列日涅夫改革虽然对促进集约化经营和提高 生产效益有一定作用,但它仍然是在坚持国家高度 集中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些修补措施。而 对如何真正调动企业和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问题 并未解决,对利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基本上仍取排斥态度。苏联僵化的理论和体制使问 题越积越多,进入80年代经济继续滑坡。1982年, 工业总产值仅增2.8%,又低于70年代后期的增长水 平,产品质量长期低下的状况也未得到多大改善。
问题探究五: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 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的战略方针”,并进行改革。在开始阶段,改 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改革对经济体制进行 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 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 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 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 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 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美国中央情报局1975年曾宣布……苏联的国防 开支占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11%-13%......虽然1976 年后苏联的军费开支的增长率在逐步下降,但克里姆 林宫用于国防的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仍 是美国的2倍。……这给苏联的经济繁荣和人民消费 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 ——大国的兴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列 宁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结构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模 式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解体
斯 大 林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1991.12.21
1917.11.7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排斥市场; 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 段管理经济. 弊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1.背景: 背景 2.内容: 2.内容: 内容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收购制,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农业 家庭副业,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 重点)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重点)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垦荒 玉米 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
20世纪 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 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世纪 年代中后期,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经 济 政 治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 重点: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作用) 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 1.缺少宏观决策和 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 2.继续优先发展重 工业
局势失控,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作为改革的重点 作为改革的重点
探究: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俄 探究: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和苏联的经济政策曾经出现过哪几次重大转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何启发? 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何启发?
⑴转变: 转变: ①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1925 1921年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年开始执行第 年,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年开始执行第 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新经济政策 实际被中止. 二战后,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实际被中止.③二战后,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⑵启发: 启发: ①改革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宗旨;②要坚持经济建设, 改革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宗旨; 要坚持经济建设,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重的原则;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重的原则;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 与法制建设;④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方 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向;⑤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⑥要处 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期得不到纠正
苏联解体的影响,教训,启示参看备考指南 苏联解体的影响,教训,启示参看备考指南161 页


小 结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 十月革命后,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 样,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 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 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 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 一定会成功! 一定会成功!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赫鲁晓夫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 种观点? 种观点?说明理由
提示: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2,改革的结果 ,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8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工业利润(卢布 ) 工业利润 (卢布) 1965 1970
7 6 5 4 3 2 1 0 1961—1965 1966—1970
3, 结果(1)执政前期,经济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快,政 结果( 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 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 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 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 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执政 后期( 社会矛盾丛生, 后期( 1975年以后),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 年以后),社会矛盾丛生 展停滞. 展停滞.
(1)片面发展重工 业; (2)为支持工业, 为支持工业,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 了地方和企业的积 极性. 极性.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324亿美元,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 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 )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年以后, 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 年以后 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 面临新的困境. 面临新的困境.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9711975 6.4 5.7 7.4 2.5 4.5 5.7 19761980 4.2 3.8 4.4 1.7 3.3 3.7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3.2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率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对原有经济体 农业发展 制的修补 成为超级大国 苏联剧变并最 放弃了马克思 终解体 主义,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问题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 苏联) 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 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 1926年到战前的 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 21.9%, 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 14.1%,农业则为1.5% 1.5%. 14.1%,农业则为1.5%.

3. 评价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 成效. (2)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 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收 效甚微,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效甚微,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背景: 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地位日 益稳固
2.措施: 2.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措施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 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 1940年才达429.7公斤 年全俄为540.2公斤, 年才达429.7公斤, 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 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 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 年也才为524公斤; 1913年为31.4公 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 1940年为24.2公斤 1955年为31.8公斤 年为24.2公斤, 年为31.8公斤. 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1.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注重发展重工业, ⑷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