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列 宁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结构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模 式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解体
斯 大 林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1991.12.21
1917.11.7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排斥市场; 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 段管理经济. 弊端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赫鲁晓夫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 种观点? 种观点?说明理由
提示: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小 结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 十月革命后,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 样,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 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 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 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 一定会成功! 一定会成功!
2,改革的结果 ,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8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工业利润(卢布 ) 工业利润 (卢布) 1965 1970
7 6 5 4 3 2 1 0 1961—1965 1966—1970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 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 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探究: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俄 探究: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和苏联的经济政策曾经出现过哪几次重大转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何启发? 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何启发?
⑴转变: 转变: ①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1925 1921年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年开始执行第 年,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年开始执行第 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新经济政策 实际被中止. 二战后,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实际被中止.③二战后,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⑵启发: 启发: ①改革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宗旨;②要坚持经济建设, 改革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宗旨; 要坚持经济建设,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重的原则;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并重的原则;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 与法制建设;④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方 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向;⑤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⑥要处 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
(1)片面发展重工 业; (2)为支持工业, 为支持工业,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 了地方和企业的积 极性. 极性.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
赫鲁wk.baidu.com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合作探究】:试比较赫鲁晓夫 合作探究】 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 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 前者收效甚微, 前者收效甚微, 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失败主要原因: ③失败主要原因: 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内容有所不同, 异:内容有所不同, 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经 济 政 治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 重点: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作用) 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 1.缺少宏观决策和 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 2.继续优先发展重 工业
局势失控,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作为改革的重点 作为改革的重点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对原有经济体 农业发展 制的修补 成为超级大国 苏联剧变并最 放弃了马克思 终解体 主义,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问题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9711975 6.4 5.7 7.4 2.5 4.5 5.7 19761980 4.2 3.8 4.4 1.7 3.3 3.7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3.2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率
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 制的弊病; 制的弊病;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 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 苏联) 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 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 1926年到战前的 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 21.9%, 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 14.1%,农业则为1.5% 1.5%. 14.1%,农业则为1.5%.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 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 1940年才达429.7公斤 年全俄为540.2公斤, 年才达429.7公斤, 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 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 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 年也才为524公斤; 1913年为31.4公 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 1940年为24.2公斤 1955年为31.8公斤 年为24.2公斤, 年为31.8公斤. 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1.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注重发展重工业, ⑷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重点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
20世纪 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 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世纪 年代中后期,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324亿美元,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 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 )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年以后, 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 年以后 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 面临新的困境. 面临新的困境.
3. 评价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 成效. (2)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 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收 效甚微,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效甚微,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背景: 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地位日 益稳固
2.措施: 2.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措施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1.背景: 背景 2.内容: 2.内容: 内容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收购制,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农业 家庭副业,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 重点)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重点)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垦荒 玉米 工业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 结果(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 结果( 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 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 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 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 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执政 后期( 社会矛盾丛生, 后期( 1975年以后),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 年以后),社会矛盾丛生 展停滞. 展停滞.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期得不到纠正
苏联解体的影响,教训,启示参看备考指南 苏联解体的影响,教训,启示参看备考指南16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