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原电池》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原电池》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四、教学准备实验准备:铜片、铁片、锌片、碳棒、干电池、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电流计, 乙醇、蒸傕水、导线、烧杯、型料棒、葡萄(或小西红柿等水果)。

投影仪、幻灯片、制作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放映设备)教具准备: 实验室的布置:将桌椅妥善安排,以便各个小组的四位成员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

《原电池》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部分:一、 教材分析《原电池》这节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实验(金属与酸反应)为基础,从能量转化角度来 引出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

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电 池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廿常生活中存在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 组成条件,来解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重要意义。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己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条件,能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半电极反应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三、 设计思路实验引入:两种金属靠在一起放到酸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铜线上气泡是如何形成的?设计实验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到 启发,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 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 趣。

具体流程如下:教师学生五、教学过程(三)实验探根据提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开始操作,仔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试解决问题(教师整理步骤如下)【投影实验步骤】%1用电流计连接在Zn、Cu片两导线间(不插入稀H2SO4中)%1Z n、Cu片间导线断开时,插入稀H2SO4 中%1Z n、Cti片间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 中%1用电流计连接在Zn、Cu片两导线间,插入稀H2SO4 + o根据自己设计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反思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学习过,在选修4中的学习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设计桔子电池电极不同的插入手法导致有的能构成原电池,有的不能构成原电池,引起学生的思考,接下来通过复习引课,让学生回答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再回到解释前面不成功的桔子电池——是由于电极没有插入同一瓣橘肉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抛出如何改进装置的问题?然后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有盐桥的原电池。

为了让盐桥的出现水到渠成,做了实验的创新,让学生(1)将干的纸巾做成桥状放入;(2)将上面“干桥”放入左边ZnSO4溶液浸湿后放入“湿桥”;(3)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盐桥;(4)取出盐桥。

通过提供材料,探究实验,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实验探究、思考讨论,达到对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清晰的认识。

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后再通过与单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两种装置的优缺点,这样也就让学生明白双液原电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让学生明白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对能量转换的重要性,解决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在选修4学习原电池的意义。

一、情境引入有创新: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水果电池,在插入电极时,不同的插入手法导致有的构成原电池,看到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的没能构成原电池,看到电流计指针没偏转,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教学设计新颖流畅:本节课我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层层展开教学。

三、挖掘教材探究内容:对教材中的探究性内容进行深刻挖掘和合理处理,如;对盐桥的引出做了铺垫。

对比单双液原电池的放电情况和实验现象。

拓展了教材的思想内涵。

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每次实验或讨论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讨论较充分和彻底。

五突出化学实验作用:本课时开设了学生分组实验。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形成过程,能诠释生活中的一些原电池应用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基本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冲破实验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电池模型、导线、铜片、锌片、电流表、稀硫酸等。

2. 多媒体素材: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视频、图片及相关应用实例。

3. 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4. 预习资料:提前发放预习资料,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原电池的模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干电池、锂电池等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因,从而引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构建模型: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基本原理,并尝试构建原电池模型。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逐步完善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

4. 深入探究:针对学生构建的原电池模型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等条件,以提高原电池的效率。

5. 知识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原电池装置,如汽车电瓶、手机电池等,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如电池的环保问题等。

6. 教室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这节课比较好的解决了我一直纠结的问题。

课前通过前置作业学生内部落实好高一学过的内容;腾出时间深入探究“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电池”,对高一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提升。

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补充一些问题情景,增设一些探究实验,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不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一些推论,得出结论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在很好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但我校属于梅州市的普通高中,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

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上课前,老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学生分成十几个四人小组;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设置出有梯度的问题,上课时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亲自参加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的同时,不断第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老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游走于学生间,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

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支持者,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断,整堂课气氛热烈而有序。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基础比较不扎实的学生不敢发言,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只是做配角,不能放开手脚去做;教学的过程中,要怎样才能将教材和生活中的化学更好地联系起来,怎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学得更快乐等等,还有待日后完善。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童恬(汕尾市,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和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的探究认识到原电池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2、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并归纳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3、通过多媒体动画分析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移动,深入理解原电池的本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由具体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渐形成抽象概括;2、认识到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有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3、认识到个体与群体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形成“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本节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本节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有较好的认识。

并掌握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并掌握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原电池正负极与电极得失电子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课讲授的是《化学-必修二》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在高中化学中关于原电池的内容有两部分,分别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以及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本节课作为必修内容中的一部分,在知识的深度上偏低,要符合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在广度上要有一定的拓展,使得学习者能够有一个较为开阔的学习视野;而在学习知识上要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框架,为部分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好,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手电筒、手机、MP3等电器)【学生回答】电筒、手机、MP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淮阳中学富洲部:夏伟本节课是我运用淮阳中学化学教研组的“疑探引领,观念建构”的教学模式而设计的。

首先什么是“疑探引领、观念建构”?我的理解是:“疑”指的是疑问,发现问题;“探”指的是探究,化学上主要是实验探究、讨论探究、和查阅资料、网络等。

前四个字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

“观念”指的是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观念,形成对概念原理的深层次理解。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

它具体表现为学生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我们就是要探究怎样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该模式是在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情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的活动以知识线索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线索贯穿课堂,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然后通过自问互问、讨论释疑、整合迁移以及自评自测形成后期观念化,深层次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是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必修二的基础上对原电池进行分池、分液处理,并引入盐桥,达到消除自放电,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的效果。

并为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电源做好准备,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这样在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认为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而现在,是使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次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疑探引领分为两部分。

问题线索:通过录像让学生认识到单液电池的不足,存在自放电的现象,怎样消除自放电呢?让学生意识到负极材料和能和负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接触,从而进行分池。

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谢莹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化对原电池池原理的理解,熟悉原电池的装置组成。

(2)能设计原电池,提高电池效率。

(3)了解盐桥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深化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通过与现实情境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将已有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1.引入以电影《少年派》引入,创设海难情境教师:如果你是派,你会如何自救呢?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不要紧,一般在救生船上都有这种急救用的灯,我们只要往里面注入海水,灯就能亮了。

演示灯亮的过程教师:但是,这种电池只能支持这盏灯亮8个小时。

现在8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还没有人来救援,但灯已经灭了,那该怎么办呢?教师:于是我再查找身边的物品,有哪些物品可以使灯重新亮起来呢?[ppt3]物品图片学生思考学生代表陈述思路教师: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我们高一学过的原电池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海水电池,我们来借这个电池回顾一下原电池的原理。

[ppt]一、原电池的基本原理教师:什么是原电池?学生: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ppt]1、原电池是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教师:原电池的装置包括哪几部分?学生:正极、负极、导线、电解质溶液教师:对,原电池就是由正极、负极、导线、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组成。

[ppt]2、原电池的组成教师:电池中的正负极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呢?学生填空:3、电极反应式负极:(失去/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正极:(失去/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4、外电路中,电子从极流向极教师:好了,刚才那位同学利用已有材料设计好电池了,下面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看一下刚刚设计的电池是否可行。

教师演示教师:灯泡亮了,证明我们利用原电池的原理的确能设计出可行的电池。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在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分别遇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引入
从拿到萃取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以什么作为课堂引入,很自然地,我联系到了鸡尾酒。

因为鸡尾酒与萃取过程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

而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衔接自然,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2、内容的具体内容
从阐述萃取的概念,到仪器分液漏斗的介绍、实验1-4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现象的演示、强调萃取过程的各个注意事项、强调深化萃取分液的五个步骤、生活小问题的巧思设计以及课堂小结的综述,在实际切入这节课的讲述中,我一直在斟酌这几个大方面的先后顺序以及侧重点所放的位置,最后我决定了以上述演示顺序进行这节课的讲解
3、时间的安排
微课的限制时间为十分钟,而就我原先准本的内容练习起来,时间是超出的。

所以,我选择了将原先准备的课堂练习删除,而保留了生活小问题的巧思设计作为课堂引伸
4、字数的限制
对于萃取这个实验,我最初的主观思路是进行手动实验操作的视频,而我最后选择了通过PPT演示的方法进行讲课,目地是将实验纸质化、文字化,希望借此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文字的阐述进行实验各项的记忆,以及实现将实验课带回课堂讲课的一个尝试。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3.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4.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所在;2.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增强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三.教法选择运用讲授.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等多重形式辅助教学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烧杯.电流表.盐桥.导线.金属Cu.Zn和H2SO4.CuSO4.ZnSO4等溶液,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并在学生得出相关结论后,引出盐桥的概念。

【讲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对使用盐桥的目的进行讲述:1.避免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反应2.沟通内电路【演示实验】(教材71页实验4-1),并解决下列问题:1.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2.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结合教材知识,改进试验方案,并准备验证结论【听讲】认真听老师讲解【观察.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验证之前的猜想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实验来验证讲授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留下印象环节3 分析盐桥【讲授】介绍盐桥的构成: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思考与交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盐桥的作用【知识拓展】(课件展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两个隔离的半电池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教师资格证抽到原电池应该怎么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难点】用己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条件和装置三、教学过程(一)实验展示,激趣导入【探究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请记录现象。

铜片:无明显变化锌片:表面产生气泡【探究2】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请记录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结论:有电流产生【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知识升华,探究新知【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回答】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回答】氢气【提问】氢元素原来以什么形式存在?【回答】来源于硫酸电离出的H+副板书:我们再从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2H+→H2【提问】硫酸电离出的H+如何转化为H2,?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回答】得到电子【提问】既然是得电子,那么得到的电子是谁提供的呢?是锌还是铜呢?【回答】锌提供的可能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H+得到后产生H2。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是铜提供的?如果不是铜,理由如何?【回答】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Cu失去电子给了H+;(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规范;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教学环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每课一题1.下列构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2.能对外输出电流的原电池是____Zn CuZn Zn硫酸铜②③硫酸铜④Zn Cu酒精Zn硫酸铜⑤Cu对在必修2中所学的原电池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进一步巩固掌握已有知识,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探究一:锌铜原电池注意:观察并记录电流的最大值及变化趋势和电极上的变化[提问1]电流不断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探究二:如何得到稳定的电流[提问2]此原电池不能获得稳定电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观察原电池装置图,对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其他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猜想:锌和稀硫酸直接接触反应。

通过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简单原电池所存在的不主题[提问3]怎么避免这一“隐患”的发生?(1)烧杯中加什么溶液?(2)安培表指针会偏转吗?(3)怎样构成闭合回路?信息:盐桥【优点】产生持续稳定电流,提高了供电效率盐桥的作用:1.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使溶液呈电中性足,并引导学生改进原电池装置,提高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效率。

选修4 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

选修4 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

选修4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装置——原电池。

学习本节课知识,让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通过现实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科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电池。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回顾,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学习过,本节课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改进原电池。

在课前的微视频中,我用很少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回忆原电池的知识,然后开展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丰富对电化学的认识。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原电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1、单液原电池组织学生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原电池,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现象继续总结,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若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如何构成闭合回路?分组实验完成【实验1】再探原电池把锌片和铜片与电流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负极正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电解液预期实验现象实际实验现象小组合作讨论:1、锌片上的红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2、为什么电流表读数不断减小?3.怎样改进?汇报总结: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实验探究根据水果电池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改进单液方案序号方案简述实验现象1Fe丝和Cu丝和电流计用导线连接同引导学生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先使学生不加盐桥时测定有无电流,然后加上盐桥后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再次强调盐桥的作用。

设疑:盐桥的作用是什么?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学生设计双液-盐桥原电池装置图学生分析双液-盐桥原电池工作原理。

【练习】利用Fe+CuSO4=FeSO4+Cu设计为双液-盐桥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式学生练习【课堂检测】1、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 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做负极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 )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思考,讨论,完成练习巩固当堂内容,反馈知识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

郝艳红原电池教学反思

郝艳红原电池教学反思

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原电池》课堂教学处理的再思考“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即由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教师教的内容,教学内容由学生先自主学习再由小组展示那些学生理解不充分的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如何把“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真正运用到课堂中,我将以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生已在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接触到了《化学能与电能》,能够利用其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写出其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使用盐桥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改进,而是对旧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的产生电压(电流),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流程如下:1、视频导课,引出课题。

利用水果电池给手机充电共用了2380多个橘瓣。

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呢?2、实验设计,回顾旧知。

药品和仪器:1mol/L硫酸铜溶液、Cu片、锌片、导线、电流(电压)表,烧杯1个;画出你所设计的简单原电池,标出正负极材料;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描述你所组装的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动路线和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3、实验探究,找出缺陷。

分组实验目的:验证你们所组装的单液原电池能否产生持续稳定的电压(电流)。

记录反应初始时及反应后1分钟、2分钟、3分钟时电流(电压)表的读数。

3分钟实验完成后再取出电极,观察电极变化。

注意:①可用镊子取电极,但锌片和铜片不要直接接触。

②向棉花滴加3滴1mol/L硫酸铜溶液,观察电流(电压)的读数。

③请大家秉承“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小组实验均使用这类“明信片原电池”在塑料板上直接实验,左面小组测电流,右面小组测电压,用电流电压检测仪直接按到相应按钮即可.注意整个过程不要挪动电极4、师生互导,实验改进。

《原电池》课后反思

《原电池》课后反思

《原电池》课后反思作者:王文娥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

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主动求知的基本素养、能力。

关键词:合作探究;学生主体;实验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的第一课时,现对整堂课的准备过程和完成情况做一个反思:一、教案方面在确定了重难点之后,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了教学的流程和过程,设计了导学案,介绍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体现的三维目标,整个教学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又注意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和设计意图。

二、教学目标执行情况知识与技能完成情况:(1)通过回顾旧知巩固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由实验产生认知冲突,并针对传统原电池的不足进行改良,并贯穿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完成较好。

(2)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深入分析反应的机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过程与方法执行情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

通过原电池装置的改进设计,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解决如何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情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探究学习观念,强化合作意识。

通过实验引出与学生原有知识积累的矛盾,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情况本节课共涉及两个实验,分别是Zn-Cu-CuSO4原电池实验现象的探究和原电池改良实验的探究。

【课后反思】原电池_化学_高中

【课后反思】原电池_化学_高中

原电池课后反思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通过学生能实际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化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的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同时,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动画等手段向学生展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此外课堂有较好的师生互动,在增进师生默契的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课堂内容概念入手,探究工作原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步步探究学习中学好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1。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董波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是沿着化学必修2种锌铜硫酸原电池的历程,从单池单液原电池迁移到双池双液原电池,所以本节课我主要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复习旧知识中得到启发,设置驱动性活动,与必修2电化学知识衔接,而后进行设计、分析可行性,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可行性,得出最佳方案,实验探讨构成原电池,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分析可行性,试验证明,得到结论。

教学过程中首先复习一下原电池的础知识,然后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果电池入手,自主探究原电池。

自主探究一:仪器:灵敏电流计、锌电极、铜电极、桔子(已掰成两瓣)、导线若干目标:设计一个水果电池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实验老师:指导实验、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引导找出原因通过实验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三种,一种是将两电极插入两大块桔子中,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动,问学生原因,学生回答没有形成闭合回路,这部分学生是对原电池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大部分学生是将两电极同时插入同一瓣桔子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这是正确的操作,对这部分学生给予表扬。

但也有学生将两电极插入一大块桔子中,但电流计指针也发生了偏转,这样老师接着追问,这样的设计好象没有开成闭合回路,但为什么会有电流通过呢?有些学生通过生物上学过的知识就想到了,桔子的膜是离子能够通过的,所以这样的设计也是闭合回路,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对于学生的这种回答给予肯定。

然后老师在设计连接锌铜硫酸原电池,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发现问题。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做,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刚一接能电路时电流计指针发了大的偏转,但一会儿指针就不在偏转,表明电流发生了衰竭,并且两电极上均有红色的铜析出,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经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原因有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铜在锌片表面析出,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锌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歹I」炳祺(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市仙村小学)课题:《原电池》(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教材)环节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2.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3.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4.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自主学习复习能量转换方式,引入化学能也可以转换成电能一一间接和直接。

间接:火力发电。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弊。

明显缺点:利用率低,如何改进呢?——变间接为直接回忆电池相关内容,讨论哪类反应有设计成原电池的可能性?学生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演示实验II】将铜片与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不接导线),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II。

【演示实验III】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为检验有无电流产生,在导线上串联电流计)后,再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II o (★特别说明:上述实验室所用铜片和锌片不纯。

)【演示实验IV】用纯净的铜片和锌片重复演示实验III。

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II。

(★注:因实验室没有绝对纯净的铜片和锌片,所以该实验就用课件代替。

)老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表II:实验II、III、IV的现象记录【发现与思考】演示实验III与演示实验IV的唯一区别在于:演示实验III中锌片表面也有气泡,其实这是因为锌片中含有杂质所致,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为什么含有杂质就会让锌片表面同时出现气泡,其实这问题也与原电池知识有关,它牵涉到本节知识的后半部分:电化腐蚀。

请大家课后先自己思考为什么。

1、正负极的定义和特点(以上述“C u-Z n原电池”为例):(简要提一提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的写法,下节课再作详细介绍。

)环节四:合作探究二通过刚才的介绍,我想大家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应该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形成原电池?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过渡】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课件上这几个实验:【实验I】取适量稀硫酸于烧杯中,并将两块铜片和电流剂按图1方式连接好后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有无气泡?是否有电流?若有,记录电流的大小。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引课,让学生回答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再回到解释前面不成功的桔子电池——是由于电极没有插入同一瓣橘肉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抛出如何改进装置的问题?然后开展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有盐桥的原电池。

我在此处为了让盐桥的出现水到渠成,做了实验的创新,让学生(1)将干的纸巾做成桥状放入;(2)将上面“干桥”放入左边ZnSO4溶液浸湿后放入“湿桥”;(3)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盐桥;(4)取出盐桥。

通过提供材料,探究实验,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实验探究、思考讨论,达到对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清晰的认识。

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后再通过与单液原电池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两种装置的优缺点,这样也就让学生明白双液原电池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让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开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让学生明白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对能量转换的重要性,解决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在选修4学习原电池的意义。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反思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反思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张浩栋
1.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
在必修教材中有学生实践活动—-制作水果电池: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

由于柑橘瓣可以分开,而且柑橘膜可以让离子通过,所以利用橘子瓣分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分池”观点,由膜可以提升到“盐桥”观点。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
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

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例如学生实验,充分结合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现问题,从而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最近发展,不断上升,达到目标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装置——原电池。

学习本节课知识,让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通过现实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科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电池。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回顾,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通过探究实验活
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学习过,本节课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改进原电池。

在课前的微视频中,我用很少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回忆原电池的知识,然后开展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丰富对电化学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发挥媒体辅助功能,本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借助现代媒体生动直观地展开原电池原理,并利用多媒体的微观动画演示了双液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原电池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根本”的五为主原则,我将
教学过程设计为按一定梯次递进的活动序列,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课程要求。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在收获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本节课按照设计思想基本达成目标,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惑:
1、整节课节奏较快,时间把握不适度,仔细回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可以删去。

比如说,课件上有的文字不必在黑板上板书。

2、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后,应该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收上来给予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3、本节课由于是分组实验,有一个小组实验现象不明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究其原因是盐桥制作不合格。

在以后的实验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4、类似于这种探究实验课,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时间较难把握,应该在课前做好缜密的计划。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的所思所想,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共同探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