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整理完全版)
第二章、整式加减1、整式:⑴单项式:只含有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独一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⑵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①项:每一个单项式(注意带符号)。
②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注意:①去分母: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时,每一项都不能漏乘。
②去括号:“去正不变,去负全变”。
③移项:是从等号一端移到另一端,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减做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⑤系数化为一列方程解应用题:(1)设未知数。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3)根据相等关系列几何图形: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平面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三视图: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七年级数学常识整理
七年级数学常识整理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下面整理了一些七年级数学常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1. 数的分类
- 自然数:1, 2, 3, ...
- 整数:..., -3, -2, -1, 0, 1, 2, 3, ...
-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
- 实数:包含有理数和无理数
2. 整数的运算
- 加法:整数相加
- 减法:整数相减
- 乘法:整数相乘
- 除法:整数相除,注意除数不能为0
3. 分数
- 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分的方式
- 分数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的部分,分母表示分成的总数
- 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直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具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斜边的长度
5. 平面图形
-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内角均为90°
-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内角均为90°
- 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分类来确定
6. 等式与方程
- 等式是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学生们学好数学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中的重要基础阶段,掌握好基础知识点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作除数。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立方根是零。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运算: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整式的除法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未知数的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的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意义。
初中的全部数学知识点
初中的全部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以下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乘方运算: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sqrt{2}\)等。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类似,只是在涉及无理数时要注意其近似值的计算。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 b^2\),完全平方公式\((a\pm b)^2 = a^2 \pm 2ab + b^2\)分式:形如\(\dfrac{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4、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
(完整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分)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6分)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3分)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6分)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分)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3分)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3分)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3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3分)11.平行线的性质(3分)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3分)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3分)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3分)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6分)12.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3.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4.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6分)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分)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3分)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分)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6分)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6分)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6分)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ASA,AAS)(6分)5.直角三角形的判定(HL)6.角平分线的性质7.角平分线的判定(6分)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6分)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分)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6分)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6分)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3分)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3分)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3分)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7分)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7分)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3分)2.幂的乘方公式(3分)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3分)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3分)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6分)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分)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母有理化(3分)6.分式乘除的法则7.分式加减的法则8.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分)9.分式方程的概念10.分式方程的解法(6分)11.分式方程的应用(7分)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7分)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6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分)第十九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7分)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7分)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7分)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7分)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7分)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7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3分)4.方差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分)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分)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3分)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6分)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6分)第二十三章《二次函数》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3.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4. 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5. 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7分)6. 二次函数图像的表示方法7. 二次函数图像的图像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7分)8.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7分)10. 函数的应用第二十四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6分)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6分)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分)第二十五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6分)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6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3分)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7分)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7分)13.切线长定理(7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7分)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7分)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7分)第二十六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3分)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7分)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第二十七章《相似》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2. 比例的性质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分)4. 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应用)(7分)5. 位似第二十八章《解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分)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6分)3.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4. 解直角三角形(7分)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 平行投影2. 中心投影3. 正投影。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最新整理)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3分)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一、平行线(3~8分)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分)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分)1、投影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它为后续的高中数学乃至高等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时需遵循相应的运算法则,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等。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类似,但要注意无理数的运算。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是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5、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是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7、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8、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数或代数表达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9、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是 ax²+ bx + c = 0(a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10、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和 y,并且对于 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精选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精选版)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b2-4ac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X1+X2+…+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 ,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三、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 注:韦达定理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2. 整式与分式- 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 多项式:定义、次数、项数、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 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乘法- 分式:定义、值、简化- 分式的加法、减法、乘法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的解、增根、无解-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比较4.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 函数- 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关系式- 函数的表示方法:表格法、图形法、解析式法-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邻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 直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相交线-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2.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 圆的对称性-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弦、直径、弦心距、切线的关系3. 面积与体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4. 相似与全等- 全等图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AAS、HL- 相似图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5.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直角坐标系、坐标点- 点的位置由坐标确定- 直线方程的表达方式: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与意义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 可能性的表示:概率- 概率的基本性质-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大的领域。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齐全)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 q≠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知识体系较为丰富。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本文将对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 有理数的分类:正数、0、负数
- 有理数的性质: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2.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 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
3.不等式及其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 函数的定义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
二、几何
1.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
2.平面几何的证明
- 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
- 几何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3.解析几何
- 坐标系的概念
- 直线、圆的方程
- 点与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三、概率与统计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 随机事件的定义
-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2.统计图与统计表
- 条形图、折线图、饼图、频数分布直方图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四、综合应用
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列方程
- 画图象
- 构造辅助线
2.数学建模
- 建立数学模型
- 求解数学模型
通过以上总结,相信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篇1一、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带上符号进行正常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或指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3.1415926…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一、数与代数。
1. 有理数。
-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 -a,0的相反数是0。
-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a|=a(a≥0) -a(a<0)。
-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a^n表示n个a相乘,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2. 实数。
-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等。
-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 实数的运算: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根式运算(如√(a)·√(b)=√(ab)(a≥0,b≥0),(√(a))/(√(b))=√(frac{a){b}}(a≥0,b>0))等。
3. 代数式。
-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代数部分: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绝对值:a≥0则丨a丨=a;a≤0则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3、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且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所以有两个有效数字6,0.4、科学计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⑥a-n=1na,()-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º=1,(2-3)0=1.7、二次根式(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3)2=45.=6.a<0时,=-a.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 =42b 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9、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公式: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①平均数为:12......nx x x x n+++=;②极差: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③方差:数据1x ,2x ……,n x 的方差为2s ,则2s =((()222121.....n x x x x x x n-+-++-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数据1x ,2x ……,n x 的标准差s ,则s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中数学时,因为没有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导致整体的复习效率不高。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⑵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⑶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
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14、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完全平方数类型: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
最全面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精华版)
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2△ =b -4ac当厶〉。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AvO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度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平均数:对于N个数Xi, X2X N,我们把(X 1+X2+ +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 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屮,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22、边角边公理 25、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屮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元二次函数图像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a ≠0)的常数项是c ,一次项系数为b. 二次项系数为a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 (4ac-b 2)/4a)
3.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b)2+c,则它的顶点坐标是(b, c)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8,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y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x 轴上的任意点的纵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二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三象限.
6.直角坐标系中,点A (8,-8)在第四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6时,函数y=32-x 的值为3.
2.当x=1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2时,函数y=3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正比例函数.
2.函数y=8x+8是一次函数.
3.函数x y /8=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8(x-8)2-8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8(x-8)2-8的对称轴是x=8.
6.抛物线8)8(212+-=x y 的顶点坐标是(8,8).
7.反比例函数x
y 8=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5,10,12,8,5的平均数是10. (an average, a mean )
2.数据3,4,1,4,4的众数是4. (出现次数最多的)(Mode )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先排队,然后找中间的,Median, 注意奇偶个)
4.数据6,5,3,4,1,2的中位数是3.5 .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sin30°= 21 2.cos30°= 2
3. 3.sin 2α+ cos 2α= 1.
4.2sin30°+ tan45°= 2.
5.tan45°= 1.
6.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平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11. 圆上两点所确定的优弧和劣弧所对的圆周角互补
知识点8: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x)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x)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反证法)
9.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10.相交:相切r=q,相割,r>q
相离:r<q(q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比较点和圆心的距离q和圆的半径r
在圆上:r=q
在园内:r>q
在圆外:r<q
知识点9: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公切线问题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内切).
2.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3.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6.圆和圆位置关系判断(比较圆心距q和两圆半径关系大圆r1小圆r2):内含:q< r1-r2 (公切线0条)
内切:q= r1-r2 (公切线1条)
相交:r1-r2 <q<r1+r2 (公切线2条)
外切:q= r1+r2 (公切线3条)
外离:q> r 1+r 2 (公切线4条)
知识点10: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1.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2.矩形是正多边形.(x )
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x ,正五边形,正三角形)
知识点1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平方差公式
2.分解因式
3.求根公式
知识点12:方程解的情况及换元法
1.⊿判别式
2. 换元法,注意增根的处理
知识点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被开方数非负
2.分母非零
3.实际问题有意义
知识点14:基本函数的概念
1.正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
知识点15:正多边形、直角三角形和圆
1.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 ,那么它外接圆的半径为3a/3,内切圆的半径为3a/6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这个正方形外接圆半径为2a/2,内切圆的半径为a/2
3.扇形的面积为360
2
r n 4.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r,那么这个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3r/2
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外接圆半径为c/2,内切圆半径为:(a+b-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