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瑛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佳瑛优质课教案

【篇一:大班美术(吴佳瑛教案)】

大班美术:哈哈小人(吴佳瑛)

--“走进童心”优秀获奖作品

时间: 2013-7-4 作者: 吴佳瑛单位:虹口区友谊幼儿园

设计意图: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年龄特征上“有强烈的

创造欲望,能长时间专注探索物体的操作;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

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在对此年龄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了“探究、

操作、实验,对实物变化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细致地观察、回忆、再现以及理解方

法后的想象创造对大班幼儿是能力上的挑战,将对幼儿后续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铺垫作用。活动目标:

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并表现其中的

趣味。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一半幼儿,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2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能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一)

(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

表示“观察完毕”。)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顶

天立地画在这张纸上。(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

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绘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环节价值:1、此环节虽然是幼儿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

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的“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

上画“小人”做准备、并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

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二)。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顶天立地”地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要

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

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

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们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

都画在什么地方了?

(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几个问题。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

断开。)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之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

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

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三、图四。)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

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

它画在——?幼儿会说折线上。)

(2)激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

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

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环节价值: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

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

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能,这

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与表现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

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

左右幼儿。)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呢?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环节价值: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

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

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想

继续创造的兴趣依旧,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

纸的方向,由此引发更多的“哈哈”……

设计建议: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的话,可以删掉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

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

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一试。

活动评析:

此美术活动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融入了很多的探究元素,而且这

些在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的“探究”,可以让幼儿对“哈哈小人”美的

表现与创造充满了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