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2课《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2课《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 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
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 仙”,代表作《蜀道难》、 《行路难》、《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少年即 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 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 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 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四首诗,理清李 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诗人的思想感 情及其艺术魅力
• 重点 : • 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 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
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 难点 : • 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教学目的: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
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 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 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 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 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总结
一. 全诗脉络: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思考
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1、梦游缘起 2、梦游历程 3、梦醒感慨
缘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高中语文 李白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案

高中语文 李白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案

李白诗四首诗,寻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悟出“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

2、反复诵读四首诗,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2、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学高中语文 李白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高中语文 李白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 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 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 鲁诸公》
听朗读思考:
• ⑴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 虚(梦)?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 渡性语句。
• ⑤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 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水。
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 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 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 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 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 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 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 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哭晁卿衡》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仙”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其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
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
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
点并对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
• ②“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 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
• ③最后一句——是“诗眼”,“卒章显志”,显示 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 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丁都护歌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丁都护歌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丁都护歌一、教材分析《丁都护歌》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2课《李白诗四首》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作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正值酷暑,诗人见民夫为统治者长途运送巨石不胜辛劳悲苦,深表同情之余,遂命笔为之一呼。

本诗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通过对本诗的教学,使学生从中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爱民惜民的启发和教育,熟悉并运用本诗的白描、用典手法,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简介及其思想意识。

技能目标:1、理解本诗是怎样体现纤夫之苦的。

2、学习本诗的白描、用典手法。

3、学会鉴赏诗歌。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的高尚情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诗是怎样体现纤夫之苦的,学习白描、用典手法。

四、教学思路、方法以朗读贯穿课堂,鉴赏时以“苦”架构课堂进行细析并学习本诗的白描手法,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老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归纳要点。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李白的相关资料,初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说起李白的诗歌,大家都会很自然地吟起他那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千古名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虽然不是很多,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丁都护歌》却是很突出的篇章,是李白现实主义诗篇中的一首杰作。

这节课请大家一起来聆听李白的《丁都护歌》。

二、学生介绍作者李白,老师引导学生侧重从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介绍。

三、欣赏图片。

俄国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观看中国纤夫的生活写真照,创设氛围、意境。

四、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哭晁卿衡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哭晁卿衡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哭晁卿衡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兴趣。

2 学习领悟诗歌主旨,教学重点:诗歌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并能有感情地吟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描写美好境界不时穿插着对险境的描写,也许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美景与险象同在。

《梦》中的赢洲确实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神仙境界,可是它却也是险象环生之所在,要不然,豪气冲天的李白为什么要“哭”。

请大家读《哭晁卿衡》二、写作背景介绍:晁衡出仕唐朝40载,与诗仙李白和诗佛杜甫等中国名家交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52年,日本藤原清河又率遣唐使一行到唐。

翌年,晁衡思乡情切,准备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回国。

得知晁衡归国的消息之后,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仪式。

在告别仪式上,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就在这时,王维写下了这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三、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698—770)一作阿倍仲麻吕。

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

汉名朝衡、晁衡。

开元五年(717,养老元年)随遣唐使使舶赴唐,同行有玄昉、吉备真备等。

同年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后中进士第,在唐,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

工诗文,与大诗人王维、储光羲、李白等友善。

玄宗喜其才,赐名朝衡。

二十一年,请东归,玄宗未许。

天宝十二载(753),随遣唐使藤原清河使舶东归,途中遇暴风,漂流至海南。

十四载,辗转再返长安。

时误传其遇难,李白曾有《哭晁卿诗》以悼之。

后历官左散骑常侍、海南都护。

客死长安。

有《古今集》。

二赏析《哭晁卿衡》1、基本解读: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主旨)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高中语文2李白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2李白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李白诗四首“径庭”何义2012年9月18日,《牛城晚报》第19版刊有《谷垒、苦累都是蒸菜》一文,第三段写道:在邢台,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音韵相近,含义径庭。

径:门外小路;庭:院子。

“径”与“庭”的距离较远,故用“径庭”表示相距较远、悬殊。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

”“大相径庭”与“迥然不同”“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等相近。

那种野花野菜的蒸饭,有叫“谷垒”的,也有叫“苦累”的,还有叫“枯缕”的,其含义应该是一样的,因为还是这种饭。

“径庭”显然把意思说反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良槐“对”和“粘”的规则律诗的基本格式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头算起,每两句称为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

“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识记字音天姥.(mǔ) 瀛.洲(yínɡ) 剡.溪(shàn)渌.水(lù) 棹.(zhào) 木屐.(jī)殷.岩泉(yǐn) 水澹.澹(dàn) 佯.(yánɡ)磐.(pán) 訇.然(hōnɡ) 晁.衡(cháo)商贾.(ɡǔ) 喘.(chuǎn) 芒砀.(dànɡ)“殳”读shū,是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上部是一支弯柄的兵器,下部是一只右手,表示手拿兵器之意。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李白诗四首课文剖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海客:自海上归来的人。

瀛洲:仙山名。

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微茫:隐约迷离,模糊不清。

信:实在。

天姥(mǔ):山名,在越州剡县南八十里(今属浙江省新昌县)。

越人:越地之人。

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

语:谈。

云霞:空中的彩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像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势拔:山势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像拜倒东南隅下。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

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

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

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

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真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唐诗】高中语文2李白诗四首课时训练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诗】高中语文2李白诗四首课时训练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关键字】唐诗李白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知东方之既白B.云青青兮欲雨C.虎鼓瑟兮鸾回车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答案A解析A项,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白色。

B、C、D三项全部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B项,“雨”,下雨;C项,“鼓”,弹奏;D项,“事”,侍奉。

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万夫莫开”。

(3),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4),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5),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答案(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3)两岸青山相对出(4)三山半落青天外(5)总为浮云能蔽日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②。

挥手自兹去③,萧萧④班马鸣。

注①孤蓬:蓬草被风吹散,飘转无定,古诗中常以之喻游子。

②颈联语出《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故人,李白自称。

③自兹去:从这里离开。

④萧萧:语出《诗经》“萧萧马鸣”。

(1)送别诗往往抒发作者的悱恻、哀伤之情。

这首诗是否也是这样?试结合诗歌分析。

参照答案不是。

这首诗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婉转蕴藉之妙。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表明了分别以后各自踏上征程,充满希望和豪壮之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则表明情深似海。

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一是要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与风格,二是要从诗句中体会本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2)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参照答案比喻。

如“孤蓬”“浮云”“落日”,以景喻情,形象鲜明生动,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其一《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其一《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 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 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 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 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 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 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 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课外阅读 同类作品,深入理解李白及其作 品。
2、仿照《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 序》,并参照《贾平凹小传》, 写一篇介绍自我兴趣、爱好、个 性特征的短文。(注意使用对偶 句)
贾平凹小传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 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 辞,难会经济;执笔涂墨,纯属滥竽 充数。若问出版的哪几本小书,皆是 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 如此而已。”
今天我来学习李白的一篇序文《春夜宴从弟桃李园 序》。这篇序文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 脍炙人口,流传不衰。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 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请看幻灯片《春夜宴桃李园序 图》!
李白
诸从弟
诸从弟
解题
基本内容
时间:春夜

事情:宴

人物:作者与诸从弟
地点:桃李园
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 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 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或者独 游后自作,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金谷诗序》、《三月三日兰亭诗 序》、《游斜川诗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
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云青青兮欲雨. 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仙之人兮列.如麻 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惟觉.时之枕席 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月不归沉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佯羞不出来。
解析:不要把“度”写为“渡”,不要把“暝”写为 “冥”,不要把“事”写为“侍”,不要把“苍”写为 “沧”等。
答案:1.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 2.迷花倚石忽已
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3.日月照耀金银台 4.仙之人兮列 如麻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白云愁色满苍梧 7.笑 入荷花去
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漂流到安南(今越南荣 市),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直至大历五年(770 年) 卒。
3.《丁都护歌》(也作《丁督护歌》)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 史徐逵之被鲁轨杀害,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都 护丁旰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 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 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 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 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2 李白诗四首》学案2(无答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

2016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2 李白诗四首》学案2(无答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

2016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李白诗四首》学案2(无答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第2课《李白诗四首》【指导语】: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请细细品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鉴赏“梦游〞的意境;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比喻、比照、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3.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诗中所表达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对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对抗。

3、鉴赏“梦游〞的意境。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表达。

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锋利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2、背景介绍: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四首》只识背影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

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

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

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默默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

他们可爱而又平凡,无声无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当中。

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也从未把头从工作中抬起来,去抛头露面,博得场面上的喝彩。

微感言: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

——《白虎通义》赏读: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识。

你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广了,便不致为一些事所迷惑,还能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赏读: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

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赏读:公道通畅,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赏读: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自己。

一、作者视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

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哭晁卿衡》:天宝十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就在这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失友之痛。

《丁都护歌》:天宝三年,李白毅然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山川,期间,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

天宝六年,李白漫游于丹阳横山一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诗,反映纤夫之苦。

《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李白在很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

本诗就是作者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反映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渌.水荡漾清猿啼( )(2)熊咆龙吟殷.岩泉( )(3)水澹.澹兮生烟( )(4)忽魂悸.以魄动( )(5)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6)恍.惊起而长嗟( )(7)吴牛喘.月时( )(8)君看石芒砀.( )(9)见客棹.歌回( )答案(1)lù(2)yǐn(3)dàn(4)jì(5)fēi(6)huǎng(7)chuǎn(8)dàng(9)zhào2.词语释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确实寻找(2)超过(3)穿上(4)水波摇动的样子(5)多(6)假装3.名句背诵(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

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3)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4)明月不归沉碧海,__________。

(5)一唱都护歌,__________。

答案(1)渌水荡漾清猿啼(2)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3)青冥浩荡不见底(4)白云愁色满苍梧(5)心摧泪如雨文本感知1.《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诗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通过对梦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名山的热情向往,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对污浊现实无比憎恨的感情。

2.《哭晁卿衡》 这首诗通过联想和想像描写了好友辞官回国旅途的遥远和艰险,赞颂了晁衡明月般高洁的人品,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3.《丁都护歌》 这首诗描写了炎炎夏日、纤夫们逆水拖船、艰难行走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困顿不堪、极端恶劣的生活境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

4.《越女词五首(其三)》 本诗通过一系列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动感天真的越中采莲少女的形象。

结构图示《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之由海客……东南倾高大雄伟对比、衬托梦游我欲……烟霞⎩⎨⎧ 来到剡溪凄清幽静景色渲染登山游历高峻雄奇正面、侧面忽遇仙人光怪陆离铺叙、正面梦醒世间……开心颜 蔑视权贵直抒胸臆《哭晁卿衡》⎩⎪⎨⎪⎧⎪⎪⎪⎪首句:辞官返国 直陈其事 次句:路途遥远艰险眼前→想象第三句:晁衡遇难比喻末句:悲痛之情抒情借景抒情《丁都护歌》⎩⎪⎨⎪⎧ 前六句:暑天拖船之苦末两句:纤夫之苦没有尽头 眼前现实―→将来想象照应关注民生疾苦《越女词五首(其三)》⎩⎪⎨⎪⎧ 回笑佯可爱、清纯多情的形象师生探究一、李白诗多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富于浪漫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代表作。

请指出诗中描写神仙世界的诗句。

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1.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表现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对自然的歌颂,对当时社会的憎恶,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二、李白与晁衡的友谊是盛唐的佳话,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体现。

《哭晁卿衡》的第三、四句既写景,又抒情。

试体会诗中所写的情与景的关系。

提示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两句诗,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用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晁衡不幸遇难,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

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

三、请说说下列诗句中数量词的表意效果。

天台四万八千丈。

金樽清酒斗十千。

白发三千丈。

飞流直下三千尺。

提示 这些诗句中的数量词在诗句中构成了夸张辞格,起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天台四万八千丈。

这里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但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即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

斗酒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意即名贵。

这一句写李白的朋友不惜重金,设下盛宴款待他,表现了朋友与李白的深厚友情。

白发三千丈。

这是高度夸张,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长达三千丈,极言愁思深重。

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一句是写瀑布的动态,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把瀑布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既写出了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雄奇瑰丽。

名句品评(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品评这段话是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

石径舟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听到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咆、吟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合为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品评心惊梦醒,好梦不长。

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

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评从全篇来看,这两句如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湮没无闻!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下”,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这句豪气十足的名句,则是李白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它表明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