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合集下载

水与生命教案5篇

水与生命教案5篇

水与生命教案5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再简单的课程,教师也要编写好教案。

书写教案是教师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指导教师有效教学的蓝图,大家是否在为编写教案而犯愁呢?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水与生命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水与生命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领会文章的思想。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展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阅读《生命生命》吗?给老师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粒掉落在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

它的那一股足以擎天憾地的生命力,另作者肃然起敬!我们读者也同样被那香瓜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今天我们再学习几种生长在石缝中的植物,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生命力。

(曾经在一篇现代文阅读训练做过《生命生命》,文章中就出现过一粒在砖缝中的香瓜子,经过拼搏终于发芽、生长,让学生从一种植物走进另一种植物比较容易进入状态,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

“不毛的石缝”,“倔强的生命“。

三、研读文本1 、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2、讨论: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异同物种无名的野草小小的山花(蒲公英)参天的松柏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作者的评论给你的启示重点圈划重点词语,环境和评论的划出重点的句子。

3、这篇文章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他们不畏处境的险恶,顽强拼搏,终于羸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尊严,张扬了生命的活力。

那么作者的本意仅在于此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不仅仅植物会拼搏,动物和人也会如此,很多的生命在面对困境时,都会顽强的生活、顽强的拚搏。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水与生命》教学设计上海市金山区蒙山中学沈小红一、背景及教学任务简介《水与生命》是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水和人类》单元中的第一节课, 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是有关于水的分布和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第2课时有关于节约用水。

本设计涉及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希望通过课前探究、课内探究(讨论交流、阅读资料)、课后探究等多种探究形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节约用水、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己经初步知道水相关的简单知识,并在各类宣传报道中知道水的一些用途、水污染的危害及原因。

在此根底上,欲通过课前对“种子发芽”的探究及小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通过课内的讨论交流的探究形式,使学生在整体上对人与水的相互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探究家庭用水量及工农业耗水量的相关资料,体会人类对水的需求,使理性的认识更感性,加深认识,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根底;通过课后探究形成节约用水画报,使课内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预备年级的学生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活泼好动、喜好直观的个性特点,对科学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

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学生的提问能力、质疑能力,并作为评价学习能力的一方面, 学生也体验过进行长周期的蜗牛的探究观察。

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设置的是以科学大概念为理念,基于工程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探究贯穿了整个课程:课前探究,课前安排了一个约为两周的种子发芽探究工程;课内探究,通过自学教材探究水的分布和探究学习工作单上的水费单及相关的工农业用水资料,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后探究,通过形成节约用水画报的探究。

基于探究的教学会大大增加理解的深度, 通过探究理解水的重要性这一核心概念,知道水循环和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为今后理解“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这一大概念作下铺垫。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下册 6.3 水的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下册 6.3  水的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六年级科学第六章的水的三态变化的内容,在学生已经认识到水存在的状态有三种(固态、液态、气态)的基础上,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是可以进行转化的。

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了三态之间的转化及转化所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冰熔化或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

3.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1.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日常现象中水的三态变化。

2.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一:水、冰块 、烧杯、多媒体影像播放器 实物投影仪活动二:碎冰块、热水、温度计、漏斗、烧杯、铁架台和铁夹、电子停表、酒精灯、平底烧瓶、带孔铁片、石棉网、玻璃片(或瓷砖、镜子)、三脚架、坩埚钳活动三:实物投影仪活动四:实物投影仪(或电脑)【资源】工作纸、图片(或水的三态变化粒子模型FLASH 课件)、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影像资料、水的凝华(制霜)实验录像五、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活动一认识水 的三态活动四 用粒子模型解释活动二 认识水 的性质熔点 沸点凝固点熔化 沸腾 升华、 凝华液化 凝固活动三 应用科 学术语【举例】“工作纸”(见附件)【说明】1.本工作纸一、二部分配合课堂活动使用。

如果教学时间比较紧张,三、四部分作为课后的反馈练习。

2.教师根据小组工作纸完成质量给小组进行评价,结合小组互评分,给每个组员进行评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水与生命一、背景和教学任务虽然学生已经学习科学一学期半,接触水的相关知识还没有,但水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环保、节约用水,学生通过各类宣传报道多少都知道一些,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上。

根据资料,生命起源与水,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课前种子发芽的实验,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通过家庭用水量的调查,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从而乐于节约用水。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组成水圈的三种水体,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通过“种子发芽”活动,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意识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 通过“调查生活用水量”,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通过“查找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需水量更大;意识到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突出重点的方法】:利用录像资料、媒体报道、实验观察等手段,全面了解水在生命延续、生理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水费单的识读,体会日常生活对水的需求,使理性的认识更感性,加深认识。

【难点】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突破难点的方法】: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及可使用的自然水体的现存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充裕,结合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体会资源短缺与生存需求间的矛盾,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五、活动设计活动一:种子发芽活动目标:通过连续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知道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从而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时的耐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活动器材:培养皿、纱布2个/组;小麦20粒/组,共四组。

活动二:调查生活用水量活动目标:通过认识水费单据,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学会从水费单据上知道家庭的用水量。

活动器材:自备家庭或亲朋好友家的水费单活动三: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活动目标:通过调查工农业等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培养学生收集有效资料的能力。

6-1水与生命

6-1水与生命
重点难点
认识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布2个/组;绿豆20粒/组,共四组
活动目标:
通过连续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知道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从而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时的耐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学科
科学
备课教师
须黎华
授课时间
第__周__月__号
教学内容
水与生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组成水圈的三种水体。
2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及“种子发芽”活动,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3通过“调查生活用水量”,意识到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4通过学生寻找“浪费水的现象”和讨论“节水方法”,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树立学生科学发展观。
学生活动:
1提前一周,每组在两个培养皿中(标记A、B)分别放纱布1块、绿豆10粒。共四组。
2教室里南面放两组、北面放两组,每天往A中加水,对B不做任何操作。
3几天后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A、B会有什么不同?
指导要点:
1两个培养皿中的绿豆应保持质量一致、大小相同;纱布大小、厚度相同。
2每组有负责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二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1看屏幕学会如何看水费单据。
分析:看单据时先要看是几个月抄一次。如果是两个月抄一次的,单据上的数据代表是两个月的。用水量总量包括了排水量。
2通过PPT显示工业、农业以及其他方面的耗水量,体会水在各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节约水资源
组织学生交流,谈身边水浪费的现象,节约用水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了解水浪费的情况、及节水的方式。)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课题:水与生命

上海版六年级科学《水与生命》说课稿

上海版六年级科学《水与生命》说课稿

上海版六年级科学《⽔与⽣命》说课稿上海版六年级科学《⽔与⽣命》说课稿《⽔与⽣命》是上海远版东出版社⽜津出版社科学教科书六年级第⼆学期第六章第⼀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类和⼀切⽣物都与⽔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看待⽔与⽣命的深层次的关系,使学⽣体会到⽣命离不开⽔,还将为今后进⼀步认识⽔与⽣物的密切关系,关注⾃⼰的⽣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深⼊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以下⼏个活动⽬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是动物、植物和⼈体的组成部分,它在⽣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

2、了解不同⽣物体的含⽔量。

3、认识⾃然界中⽔的分布情况,知道组成⽔圈的三种⽔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与⽣命的密切关系。

2、认识节约⽤⽔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的习惯。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重难点是能意识到⽔与⽣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的⽣活习惯。

⼆、教学设计根据学⽣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进⾏组织讨论,动⼿实践等活动。

1、交流反馈,体验汇报课前调查和课后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式,我让学⽣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动物、植物和⼈离不开⽔的事例,讨论⽣命离不开⽔,⽬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对⽣命的认识。

在学⽣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在组织学⽣进⾏种⼦发芽的观察试验,⽐较对照后,得出种⼦发芽需要⽔,通过实验让学⽣有理性的认识,⽔对⽣物来说很重要,⽣物体内的⼀切⽣命活动都需要⽔。

2、创设情景,引导探索在介绍⽣物体的⽔分时,先出⽰课前⽤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问:“塑料袋原来是⼲的,现在内壁上的⽔是从哪⾥来的?”学⽣观察并讨论,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的⽔是从植物⾝上“跑”出来的,说明植物体内也有⽔。

接着趁热打铁:“从⼈出汗,排泄等⽣理活动中可以证明⼈体内也有⽔,但我们的⾝体内含有多少⽔呢?”然后指导学⽣阅读教材上各种⽣物体内的含⽔量。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就是平铺直述的知识灌输,利⽤教材后⾯蒸腾作⽤的⽰例在此做导⼊,从另⼀个⾓度提问,引导学⽣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进⾏思考,通过思考⾃⼰从问题中找到知识点。

《天然水中的杂质》

《天然水中的杂质》

《天然水中的杂质》华新中学徐勇一、背景与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属于六年级科学第六章《水与人类》,本章节由《水与生命》《水的净化》《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四块内容,本课属于《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自然界存在各种天然水体,水对于生命非常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肉眼观察、借助仪器观察和实验推理验证三个层次寻找证据来证明自然界的水存在悬浮微粒、微生物和可溶杂质,因而不适合人直接饮用。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证据-结论”的科学思维探究思想。

同时初步渗透水的净化方法,为《水的净化》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六(1)班。

该班学学生成绩较好,但是上课气氛比较沉闷,发言和相互质疑的学习意愿不强。

该班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有做学习单的经历,在六年级上学期接触过显微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近期展开了对华新周边天然水体的调查采样活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一”,学生能初步体验“假说—证据—结论”的科学探究模式。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假说:身边的天然水不适合人直接饮用。

2.通过“活动二”,学生实验认知池塘水存在悬浮杂质、微生物和可溶物质等杂质。

3.通过“活动二”,学生能初步理解过滤原理,提高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并增强推理验证的能力,学生能通过经历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推理验证三个探究层次来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三”,学生能认识到要支持身边天然水存在杂质不可直接饮用这个结论,需要大量的对其他水体的实验验证才能更具说服力,进一度养成下结论前需要大量实验样本验证的科学探究精神,树立更加严密的科学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天然水中含有悬浮杂质微生物和可溶物质等杂质经历体验“假说-证据-结论”的科学探究模式难点:显微镜的操作让学生感知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溶解物质存在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运用教师:多媒体;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绵砂糖玻璃棒装净水的烧杯;酒精灯打火机不锈钢片坩埚钳放滴管的空烧杯;多种天然水水样学生:工作单;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酒精灯打火机不锈钢片坩埚钳放滴管的空烧杯;天然水水样五、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课前一周开展天然水的调查采集活动,为本课开展提供天然水样本,同时让学生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的理念。

基于情境创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基于情境创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基于情境创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案例水与生命(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下册第六章)设计者:科教1班刘燕150112419一、案例背景《水与生命》是本章第一节内容,六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思维能力较落,但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对科学探究充满了神秘感和向往。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对象,通过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水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增进STS 理念。

并学会思考分析,让科学更加贴近生活。

(二)教材分析本课所在单元为《水与人类》,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自然界中的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水与生命密切的关系。

以水为载体,让学生能重新对生活中的水有新的认识。

在了解水的重要性后,在导入节约用水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浪费,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自然界的水,认识生物体中的水,了解人类生活需要水,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看各类水的图片,知道自然界水的分类。

2.通过观看种子发芽视频,知道生物体中的水。

3.通过看水费单上的相关数据,了解人类生活需要用水。

4.通过看节水图片,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情境创设,学会思考水与生命的关系2.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实际问题,体会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自然界水的分类,了解人类生活需要水【难点】明白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培养自己节约用水的习惯。

(五)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式教学(六)教学过程【活动设计】活动一: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类活动目的:从图片中看到水的不同来源,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大致分类活动器材:水不同来源的图片活动二:知道生物体中的水活动目的:观看视频,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多少水,从而知道生物体中的水。

生命与水教案

生命与水教案

生命与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知道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占比。

2、使学生明白人体每天对水的需求量,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饮水。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占比。

(2)人体每天的需水量以及科学饮水的方法。

2、难点(1)理解水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复杂生理过程。

(2)如何引导学生将节约用水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水对于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2、知识讲解(20 分钟)(1)水在人体中的作用结合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就像房子的砖块一样,没有水,细胞就无法正常工作。

解释水在人体内作为溶剂,帮助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如同人体内的“小河流”,将各种物质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再把废物带走。

强调水对调节体温的作用,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出汗就是通过水分的蒸发来降低体温。

(2)水在人体中的占比告诉学生成年人身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60%-70%,儿童体内水的比例更高。

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个大西瓜,那么水就像是西瓜里的汁水,占据了大部分。

”(3)人体每天的需水量讲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活动量的人每天所需的水量不同。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 2000 毫升的水。

提醒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口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因为当我们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

(4)科学饮水的方法介绍合理的饮水时间,如早晨起床后、饭前半小时、运动后等要及时补充水分。

强调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而是应该少量多次地喝。

提醒学生少喝饮料,因为饮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不能替代水。

3、小组讨论(12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会导致身体缺水?(2)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喝够了水?(3)除了饮用白开水,还有哪些健康的补水方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水与生命教案

水与生命教案

水与生命第一部分课前准备活动主办方统一免费配方的材料(1)装有PPT 课件、视频的U 盘或光碟由于课件中有多个视频,如电脑视频不能播放,请按照课件文件夹内的下载软件,以防学校的电脑自带的播放器无法播放视频。

(2)实验瓶装水以及透明水杯实验前将配套的标签纸粘贴在对应种类的水瓶上和杯子上,用于课堂上水实验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水与生命》科普书籍每个学生配发1本,学生用于课后自行阅读,了解有关水的知识。

(4)pH 试纸每个小学生配发2小包共20张,用于课堂水实验和课后探究。

(5)《课后拓展》折页每个学生1份,用于学生课后根据内容自行开展探究活动。

(6)小学生结业证书每个学生1份,鼓励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宣传水环保知识。

教师自行准备的材料(1)擦拭水渍的抹布或纸巾(2)课前资料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

教学重点: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及在人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学会节水,宣扬节水爱水的理念。

教学难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饮用水。

识别市场上包装饮用水的种类。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2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这次给大家上这节水知识科普课的老师,与各位同学们一起学习水知识,认识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在我们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教师:好,来揭晓我们的礼物吧,这是一本科普书籍《水与生命》,介绍了水的常识、水的生理健康功能及水中的营养等内容,待会在我们的课程中也会讲解到这些内容,同学们如果上课没听懂的,可以回家再了解。

还有请大家注意,书本中夹有五张pH试纸,我们暂时先不用管它,后面我会跟大家说它的作用。

现在就辛苦我们的各组组长给大家发礼物吧。

2、水知识第一部分:水的特性(8分钟)。

教师:让同学们把视线从书本上转移到我们的屏幕上,(PPT播放)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水有哪些特性吗?引出知识点——水的形态及分类水在自然界以三种形态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2水的净化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2水的净化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便于活性炭 充 分地吸收气味 和色素。
从下端 进水的 目的是什么?
问题:现在得 到的水可以放 心饮用了吗?
拓展:家庭用水的简易净化流程
家庭用水的简易净化:
静置 吸附 过滤 蒸馏
效果最好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除去不溶性 杂质
杀死残存的细 菌
沉降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 吸附颜色和异味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想 看 看 吗?
自来水厂在输送给用户前,也经过类似的沉淀、过滤和消 毒程序。江河的水先经过沉淀和过滤,然后加入适量的氯 气,把水中的微小生物杀死。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 不同程度的净化。 2、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水___中___含___有___可溶的物质
你认为过滤可以除去沙粒等不溶物质吗?可___以__________ 你认为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吗?__不__可___以______ 你认为过滤可以除去溶于水的物质吗?__不___可__以______
过滤法只可除去悬浮微粒,而不能把微小生物 和已溶解物质除去。
不宜,因为不卫生 ,有杂质,有微生物
一、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一)沉淀
1.静置沉淀: 把河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底部有沉淀,上 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但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沉淀物
? 让部分不溶 的杂质 沉到 水底。
? 不能去除悬浮在 水中及 浮于水面 的固体物质。
2.吸附沉淀法: 向水中加入某些净水剂如明矾,利用明矾
蒸馏水
不纯净的水
进水
收集蒸馏出来的液体,把数滴馏出物放在不锈钢片上,将水蒸发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4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防治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4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防治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生物法
活性污泥 生物膜
厌氧生化 生物塘
污水灌溉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 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 改变其化学性质。
特点:设备简单、成本低、管理方便、效益 稳定。
作为预处理或补充处理。
物理法
物理方法
机理
沉淀法 过滤法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借重力沉降 或上浮作用,使悬浮物沉降或上浮,再分 离除去。
曝气池 曝气池
二沉 池
二沉 池
消毒池 排放
污水流程 污泥流程 消化气管线
浓缩 池
消化



池 消化

沼气利用
污泥利用
脱水机房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城市污水处理 (1)污水一级处理:初级,主要去除固体悬 浮物( SS )。通过机械过滤、筛滤等,沉 淀的固体颗粒。效果:可除掉35%的BOD 和60%的SS,为初级处理。
保护区; Ⅳ: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三、中国水污染的特征
(一)地面污染的特征
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共存 的复合性污染。
1、有机污染 表现为水体中COD、BOD浓度增加;悬浮物中含 有部分有机物,易形成沉积物;一些有机物具 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人们打捞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过量生长的水葫芦
圆明园遗址公园湖水 什刹海
来水水质较差

污染源输入


温度升高

光照时数延长
城区环境补水量的锐减
海洋富营养化图片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 洋因浮游生物的兴盛, 海水呈现一片铁锈红色 而得名。

2019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水与生命》教学参考

2019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水与生命》教学参考

2019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水与生命》教学参考《水与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八课31---32页。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现代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

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1)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2)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 2、观察、比较、实验法 3、引导探究法 4、分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罩上的盆花、收集人体与水关系的资料教学前一天,剪下两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有水和没水的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播放多媒体课件:公益广告:“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教师:看了这则广告后你有什么感想呢?2、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

水在不停地运动,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畅游一番,思考它们和水有什么关系?播放多媒体课件:地球上生命的生长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动物、植物、人类和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二、新课教学(一)、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二)、板书课题:水与生命的关系。

(三)、结合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课题:1、水与动物的关系①播放多媒体课件:骆驼在沙漠中艰难地行走着,远处有一片绿洲,青青的草,清清的水。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4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4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4保护水资源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水质污染的原因;认识水质污染的危害;了解水质污染的防治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处理以及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保护水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意识,从而增强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难点: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资料收集法。

四、教学设备:1、投影仪、录像机。

2、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金鱼。

课前准备:1、课外收集水质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动植物对照实验。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言观察饲养在不同水质中的金鱼生存状况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学生观察学生分析:水质被污染了一、水质污染的危害水质污染还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归纳水质污染造成的危害:1、危害生态环境。

2、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影响风景区的环境,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

二、水质污染的原因猜测: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有那些?如何验证大家的猜测呢?学生讨论、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可能的原因是:1、城市生活污染2、农业污染3、工业污染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模拟水质被污染的环境下,动植物生存状况的对照实验三、水质污染的防治针对水质污染的原因,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水质污染呢?1、生活污水2、工业污水3、农业污水4、河道今年的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是生命之水。

3月22——28日是中国水周,主题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学生讨论、归纳:生活污水:提高污水的管理和处理能力工业污水: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管理农业污水:多用农家肥料,少用化肥,科学使用农药河道:清洁和疏浚,让河道畅通起来总结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为保护水资源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呢?学生讨论结束语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水环境,让碧水清流常在教学说明一、教材的分析:从知识的结构来看,本节课是对水质污染的危害、原因和防治等有关内容的理性探讨;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和前面的学习内容(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遥相呼应,具有升华的作用;从情感的培养来看,是让学生树立“保护水源,人人有责”的意识,从而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美好的环境尽一份责任的关键。

生命与水教案

生命与水教案

生命与水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过程。

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在生命中的关键作用。

难点:水的代谢机制及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表现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在生命中的各种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作为溶剂、运输介质、参与化学反应等。

同时,学生能够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如摄入、吸收、分布、排泄等环节。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教学重点水在生命中的关键作用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明确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能够调节体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等。

通过详细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水在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性。

122 教学难点水的代谢机制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复杂,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示、简单的模型和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摄入、吸收、运输、利用和排泄的过程。

此外,如何将水资源保护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13 教学方法选择1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水的代谢过程等基础知识。

讲授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简洁性,运用比喻、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水资源保护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章水与人类6.1水与生命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二.选择题
1.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天然水是__C___
A.河湖水 B.冰川水C.海水D大气水
2.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__D____
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
3.我国淡水资源紧缺。因此我们在生产和
生活中应该___C____
A.减少饮用水 B.将用过的大量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江 河湖海中,凭借其自身的能力净化重复使用
C.不仅要预防和消除对水体的污染,还要 节约用水
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 大量的水
4.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___B___
A.人体B.水母C.黄瓜D.水稻
全家总的用水量____ 每天平均用水量_____
洗衣店 餐厅 洗车行
生产一吨钢 耗水约200吨
生产一吨纸 耗水约250吨
生产1吨水稻 约1000吨水
灌溉棉花 每亩 30-40吨水
灌溉蔬菜 每亩 25-30吨水
水稻全家总的用水量每天平均用水量洗衣店餐厅洗车行生产一吨钢耗水约200吨生产一吨纸耗水约250吨生产1吨水稻约1000吨水灌溉棉花每亩3040吨水灌溉蔬菜每亩2530吨水选择题1
水与生命
水的分布
水的分类 固态
水的分类 液态

水的分类 气态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水的分类
咸水 淡水
一.填空题
1.水有三态,即_固__态_,_液_态__,_气_态__, 雨是_液__态的水,霜是___固___态的 水。
2.自然界中我们接触的水有(1)海 水(2)江河水(3)雨水(4)自来水 (5)矿泉(6)蒸馏水等,从科学与经
济的角度看,请你选择各相关序号填在 相应的横线上。
(1)水产养殖用_(1_)(_2_) (2)灌溉农田_(2_)_(3_) (3)洗衣洗浴用_(_4_)_(4)做饭菜用_(4_)_(5_) (5)日常饮用(_4_)(_5_) (6)医疗注射用_(_6_) _

六年级生物下册6.1《水与生命》教案上海版

六年级生物下册6.1《水与生命》教案上海版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思路:水的净化是新教材中新增课题,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能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了解水的组成,初步学会了仪器的连接。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以学生熟悉的三瓶水——黄河水、自来水、蒸馏水为主线。

先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水的净化。

然后让学生实验将黄河水通过静置、絮凝、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方法处理,并比较各种净水方法的效果。

使学生从实验体会中发现问题,从而归纳出过滤和蒸馏的注意事项。

通过比较肥皂水在蒸馏水和硬水中的情况,既学会软水和硬水的区别,也突破了水的软化与净化的区别这一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我增加了新型净水剂高聚铝的净水和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帮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最后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本节课选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的倾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水与生命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联系。

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等图片。

2、收集的文字资料等。

3、盘子、塑料杯、西红柿、青菜、葡萄、桔子等。

教学过程:一、小诗导入,猜谜揭题。

师:同学们,老师送大家一首小诗,认真听。

(课件图片)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地球变得美丽。

同学们,诗中赞美的是谁呀?(水)你是怎么猜到的?(生答)总结:对了,假如没有水,鱼儿不能生存,小草就会枯死,整个地球就会变得一片死寂,所以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与生命。

(板题:水与生命)二、收集资料,讨论水的重要性。

1、根据问题,讨论。

问: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的生命离不开水,真的是这样的吗?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一种生命体可以离得开水呢?你们讨论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与生命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科学一学期半,接触水的相关知识还没有,但水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环保、节约用水,学生通过各类宣传报道多少都知道一些,所以,本课重点放在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上。

根据资料,生命起源与水,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课前种子发芽的实验,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通过家庭用水量的调查,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从而乐于节约用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组成水圈的三种水体,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通过“种子发芽”活动,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意识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 通过“调查生活用水量”,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通过“查找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需水量更大;意识到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突出重点的方法】:利用录像资料、媒体报道、实验观察等手段,全面了解水在生命延续、生理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水费单的识读,体会日常生活对水的
需求,使理性的认识更感性,加深认识。

【难点】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突破难点的方法】: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及可使用的自然水体的现存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充裕,结合水对生命、对人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体会资
源短缺与生存需求间的矛盾,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种子发芽
活动目标:通过连续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知道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从而认识到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时的耐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活动器材:培养皿、纱布2个/组;小麦20粒/组,共四组。

活动二:调查生活用水量
活动目标:通过认识水费单据,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学会从水费单据上知道家庭的用水量。

活动器材:自备家庭或亲朋好友家的水费单
活动三: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
活动目标:通过调查工农业等生产的耗水量,知道工农业生产的耗水量,培养学生收集有效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种子发芽实验记录(发芽/不发芽)
活动结果:□按照计划进行实验,马到成功!
□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可惜没能全部成功。

原因。

活动记录:
1、认识水费单
(1)全家一个月的用水量m3。

(2)全家平均每天用水量m3,全家平均每天用水量m3。

(3)每人平均每天用水量m3。

(4)以上海市约1700万人口计算,全市一天总的用水量约为m3。

2、交流并列出各行业耗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