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期末考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 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 ,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 ,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答: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主题也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题又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理解的层次和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因此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如张坷《这也是幸福》,主题就十分明确,谈幸福的具体感受和独特理解。在作者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私欲的享受,而是一种人与内心、环境、他人和谐统一的美感。因而追求幸福就是拥抱生活。然而有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它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其明确的主题意义,常常需要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的。

2.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答:(1)应用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和明确的交际功能。它的内容具有应用性,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任何一种应用文都具有特定的功用,会伴随着具体行动,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它的使用往往有着一定的时空范围。其表达的立意显豁明达。比如写一封书信告诉家人,自己准备利用假期到贫困山区去进行学龄儿童失学的调查,不准备和家人外出旅游了。而家人获得这个信息以后就会进行另外的活动安排了。学校和建筑单位签订建设图书馆的合同,之后学校就将按合同投入资金,而建筑单位将按照合同期限完成图书馆大楼的建筑。一个地方的人民东北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解决南湖污染的提案,如果被政府采纳以后,政府就将投入资金进行清除污染的工程建设。

(2)应用文的语言一般强调平实、简洁、得体。在应用文长期传播的历史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它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定固化术语。比如书信中不同

对象的提称语、启事语、祝颂语、具名语。对特定的写信对象、事由,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用词语。如“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分别以后对您的想念之情,没有一时一刻停止过。“大示奉悉”,来信已读。“惠书敬悉,甚感盛意” ,来信拜读,为你的盛意所感动。“便示一二”,方便之中给我写上几个字的回信。“并承佳贶”,并承蒙您赠送贵重礼物。“拨冗赐览”,请对方认真阅读自己的信件和诗文。“不尽欲言”,不能完全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不尽依迟”,说不尽相互思念的情谊。“不吝赐教”,请对方给予指导和教诲。“不胜企望之至”,盼望之极。“不胜感祷”(不胜感辛、不胜盼祷)不尽地感谢。“不暇握管”,没有时间写信。“承教甚快”,得到指教十分快慰。“承问极感”,承蒙问候,极为感动。“曾获手书”(曾奉尺牍),收到亲笔信。“迟复为歉”,回信晚了,十分抱歉。“匆匆奉复”,匆忙急迫地回复。“匆匆不一”,匆忙紧迫,不能一一细说。“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长久没有见面,系念之情十分殷切。“阖第钧安”,全家平安,结尾用语。“阖家清洁”,全家平安吉祥。“荷”,承受恩惠,如感荷、为荷、是荷。“候复”,对待答复。“敬问家安”,敬问全家平安。“敬问痊安”,敬问身体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用于慰问对方遭遇不幸。“久未通问,想近佳善”,久未通信,想必近来一切都好。“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早听大名,不断加深对你的景仰和思慕。它们已经成为人们写信时的一种固化用语。

(3)应用文体多数具有规范化的格式要求。它的格式程式化,具有稳定性、通用性。应用文大多具有约定俗成、固定不变的格式,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对任何人来说是普遍适用的。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公文,都由国家明令规范,以保证政令的上通下达。中国各个朝代均是如此,不允许使用者各行其是。国家各级公文对格式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国家各级公文对格式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如国务院发布的、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中“第三章公文格式” ,对公文格式就作了明确规定。

除了公文之外,其他一些应用文体如简报、会议纪录、个人书信、证明信、介绍信、对联、求职简历、教案、各种事务表格、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合同、招标文书、实验报告等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格式规范。如果不遵守约定俗成的格式规范,就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应用文的信息传递。

3.举例谈谈文艺评论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思辨性。答:(1)艺术性。文艺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通过鲜活、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娱悦,那么,文艺评论就要突出其艺术审美的探讨,它应该是艺术作品的外延、补充和再创造,要求既要有理性的思辨,理论的研究,还要有艺术家的情感和文学家的文采。

(2)审美性。文艺作品总是要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让人们了解其对内容中的真善美褒扬和对假恶丑的形象的揭露和贬抑。文艺评论要挖掘文艺作品内在的,不轻易被人发现的内在的美,含蓄的美和深层次的美。

(3)思辨性。评论性文章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论点的实现在摆事实、

讲道理,最终都要落实到以“理”服人。评论中要使自己的“理”站住脚跟,就要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所持的观点进行逻辑思维极强的思辨,在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方面让读者心悦诚服。

二、阅读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阅读布衣短信诗歌《墙上的马》,回答下面问题:

墙上的马

布衣

, 被水墨钉在墙上

它的思念飘零它的肉体和啸声薄成一张宣纸

我了解它的饥渴和焦虑

所以, 这么多年来

我一直代替它

在城市的水泥地上

奔跑, 苦苦寻找一棵鲜嫩的草

( /Data/200411/169556.html )

1.请分析“一匹马”的象征意义。

答:马应该在草原上奔跑,四蹄生风,鬃毛飘逸,嘶鸣冲天。而现在,它被钉在了墙上,思绪飘零,总也冲不出咫尺见方的薄薄的宣纸。不能自由地奔腾,只好无奈地刨蹄。写马其实在写人,如今,我们就是钉在墙上的马。“一匹马”象征生活在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困境中的现代人,失去了自由,也缺少对追求理想的资本和条件。

2.简要分析短信诗歌《墙上的马》。答:由水墨画的马联想到命运,思想的跳跃性强,也容易吸引着人

让人不断地思考。画中马的不自由就像在城市寻找鲜草般痛苦,寻找自由与在城市寻找青草都是如此难实现的东西,放在一起形成很好的照应与产生哲思。“我了解它的饥渴和焦虑”就如感同身受般,其实也可能是自身的写照,在这又明又暗写得水乳交融,写人还是写物已不再重要,其内在意义已表现得如此的突显。“它的肉体和啸声/ 薄成一张宣纸”虚实相接,想像丰富;“我了解它的饥渴和焦虑” 把人与动物的相通与沟通写出来,有一种和谐的感觉,人性的一面也呈现出来了。手法奇特,思想丰富,感情入微。

3、概括短信诗歌的主题思想。答:“一匹马,被水墨钉在墙上”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许

许多多这样的“马” ,他们被社会钉在墙上,而“水墨”象征着这个社会。“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