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详解
![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cac7c5c783e0912a2162ab8.png)
初三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详解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一、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1.欲:喜爱2. 熊掌:熊的脚掌。
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4. 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辟:同“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 非独:不单,不仅。
12. 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2f2c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e.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词背诵。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知识点:- 主题:这首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表现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 重点字词:“塞下”指边界要塞之地;“衡阳雁去”为“雁去衡阳”的倒文;“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知识点:- 主题: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重点字词:“聊”是姑且、暂且的意思;“千骑”形容随从之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天狼”指天狼星,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知识点:- 主题: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 重点字词:“八百里”指牛;“麾下”指军旗下面,这里指部下;“的卢”是一种良马名;“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这里形容弓弦响声之大。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知识点:- 主题: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达了她对外国列强入侵和清廷腐朽无能的愤恨,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强烈渴望。
九年级下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语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5082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8.png)
九年级下语文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在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阅读是一个重点内容。
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有以下几个必备知识点:1. 文言文基本词汇的理解:九年级下学期的文言文阅读,旨在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包括虚词、实词、词组等,学生应掌握这些基本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2. 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状语、补语等重要成分。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 上下句的联系与推理:文言文阅读中,有时需要通过分析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和推理,来推测句子中某些隐含的意思。
这需要学生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培养推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需要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作品及其阅读与鉴赏要点:1. 《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关系、情感变化、意境描写等方面,来进行鉴赏与思考。
2. 《骆驼祥子》:这部现代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农民工的励志故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
同时,可以对比分析主人公与现实社会中的劳动者的境遇,进行思考与探讨。
3. 《草房子》: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遭遇,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
学生需要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对比分析小说情节与当代社会的现象,进行思辨与思考。
三、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在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学习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某种修辞手段,达到一种艺术或文学效果。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被比较的事物,并产生一种艺术或文学效果。
2. 排比: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表达的力度,使句子更醒目,更有感染力。
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4bc76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8.png)
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1.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2.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3.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三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4.初三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四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c5e2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2.png)
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一、古文必背1.《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韩非子·五蠹》:“内无财产,外无攻讦,此之谓大君。
”二、诗词必背1.《西江月·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将进酒》:“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文言文必背1.《触龙说·卧看牵牛织女星》:“人到联句诸天上,便不风波不惊讶。
”2.《溪居秋暝》:“榴花开欲燃,菡萏落还生。
”3.《写月》:“昨夜上皎霜,朝看数秧扬。
”四、修辞手法必背1.比喻:“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摆在我们面前。
”2.排比:“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求利趋利。
”3.设问:“难道我们不能改变命运吗?”五、修辞手法运用1.拟人:“树枝在寒风中不停地摇曳,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2.夸张:“他长得高大如山。
”3.反问:“我们的努力难道全部白费吗?”六、修辞手法分类1.联想修辞:“水波粼粼,如同镜子一样。
”2.象征修辞:“红日照耀,象征着希望即将来临。
”3.描写修辞:“一串串绿色的葡萄挂满了架子。
”七、修辞手法比较1.形容词修辞:“鲜花盛开,如同一张巨大的绣花。
”2.动词修辞:“他百无聊赖地坐在长椅上。
”3.名词修辞:“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
”八、修辞手法运用1.“笔墨纸砚”象征着文化和学问。
2.“不学无术”是对那些没有学习和修养的人的讽刺。
3.“心有灵犀”表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
九、表达技巧必背1.选择恰当的词语:“以看透生活的智慧面对困难。
”2.用词准确、贴切:“他表达了对这项计划的不满。
”3.运用修辞手法:“大地一片寂静,只有鸟儿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中。
”以上是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九年级下册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语文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语文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6ec9e50242a8956bece465.png)
《私心》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它与《史记》【司马迁(西汉)】、《汉书》【班固(东汉)】、《三国志》【陈寿(西晋)】并称“前四史”。
2、课文选自《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4、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5、重点虚实词:1、大将军邓骘/( zhì)闻其(代词,指杨震)贤/而辟(bì)( 征召)之,举(举荐、推举)茂才(即秀才),四迁(晋升或调动官职)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动词,往、到)郡,道经昌邑,故(过去)所举(举荐、推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拜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来)遗(wèi)(给予、赠送)震。
震曰:“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密愧而出。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6ae5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7.png)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24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24篇古诗文+译文(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680f195fbfc77da369b160.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必背24篇001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汇总
![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6f84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9.png)
九年级下册文言知识汇总《鱼我所欲也》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软",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二、一词多义1.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2.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感恩)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4.蹴尔而与之(表承接)5.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三、古今异义1.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钟表)3.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唐雎不辱使命》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同"措",在意)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二、一词多义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以君为长者(把)2.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3.此庸夫之怒也(......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4.此庸夫之怒也(动词,发怒)怀怒未发(名词,愤怒)5.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承接)挺剑而起(表承接)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7.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8.以君为长者(......的人)9.秦王怫然怒(......的样子)10. 仓鹰击于殿上(到)受地于先王(从)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今义:不弯曲)3.休禄降于天(古义:吉祥。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a85a7d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3.png)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1.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解析- 这篇文章开篇就用鱼和熊掌来打比方,就像咱们在生活里选择东西一样,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是只能选一个的时候,就得选更好的那个,这里孟子想说的是生和义的选择。
生是我们都想要的,义也是我们想要的,要是这俩不能同时拥有,就得舍生取义。
- 然后他又说,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人能一直保持住,普通人可能就把这种本心给丢了。
你看那一碗饭,一碗汤,要是用不尊重人的方式给人,哪怕是乞丐都不会要。
可是有些人呢,面对高官厚禄,都不分辨一下是不是符合礼义就接受了,这不是把自己的本心给丢了嘛。
孟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物质利益迷惑,要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这义比生命有时候还重要呢。
1.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3c33033169a4517723a38e.png)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与整理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建议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战胜齐国的故事。
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赞颂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2.《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战国时齐国人。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指齐威王。
纳,采纳,接受。
谏,一般是指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本文选自《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共33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
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之事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以比美之事设喻,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真实的意见,做到“纳谏除蔽”,才能把事情办好。
3.《孟子》二章《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理论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说明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97e1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e.png)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九年级(下)文言知识总结
![九年级(下)文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f9efa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4d.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一)《鱼我所欲也》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二)《唐雎不辱使命》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三)《送东阳马生序》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四)《曹刿论战》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1. “孰”通“熟”:仔细。
例如:徐公来,孰视之。
2. “有”通“又”。
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
3. “受”通“授”,给予、付予。
例如: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六)《陈涉世家》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6.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
)(七)《出师表》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
二、古今异义(一)《鱼我所欲也》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一豆羹(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古义:古代的量器;今义:计时器具】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唐雎不辱使命》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3b67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d.png)
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以下是几个必背的古文知识点:1. 古文作者与作品:要了解古文作者的代表作品,如《木兰辞》(作者:不详)、《孔雀东南飞》(作者:陶渊明)等。
2. 古文阅读技巧:要学会运用上下求索、推敲辞章等阅读技巧,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3. 古文文体特点:要熟悉古文的四种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道德文和赋。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几个必背的现代文知识点:1. 小说阅读:要熟悉一些著名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围城》(作者:钱钟书)等。
2. 散文阅读:要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写景、议论等,同时了解一些著名散文作品。
3. 诗歌阅读:要熟悉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望岳》(作者:杜甫)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中用来修饰和增强表达效果的技巧,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如“风儿在树林中低语”。
3.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描绘,突出事物的特点,如“雪白的花朵和黑暗的夜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古诗文背诵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诗文,以下是几首必背的古诗文:1. 《登鹳雀楼》:该诗是唐代王之涣所作,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 《静夜思》:该诗是唐代李白的名篇,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绪和孤独感。
3. 《寻隐者不遇》:该诗是宋代贾岛所作,描写了诗人寻找隐士的过程,并表达了对隐士高尚品质的赞赏。
五、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几个必背的文言文翻译句式:1. “夫”字句式: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表示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2. “不思进取”句式:如“士不可以不弘毅,志不可以不坚。
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3b5a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c.png)
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课。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文言文课程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所写的序文,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史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史公在自序中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要背诵文字内容,还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史记》的开篇之作,记载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的历史过程。
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秦始皇对于国家统一的思考和实践。
三、《论语·述而》《论语·述而》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思想。
《述而》一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强调了明辨是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述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教诲,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积极意义。
四、《诗经·秦风·蒹葭》《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秦风·蒹葭》是经典之一。
这篇诗歌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痴迷和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的人或物的思念和哀叹。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篇诗歌,可以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五、《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古代文献。
其中的《昭公二十七年》一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变革和公伯归的思想观点。
这篇文章涉及到政治、哲学和历史,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814ee0690c69ec3d5bb75a9.png)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公输》――《墨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明白事理..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词语解释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凭借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通“叛”威.天下不以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之利威.威慑兵革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词语解释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被选拔衡...恒.常;过.犯过失傅说举于于虑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这而后作.奋起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空乏..其所不能增加。
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下册
![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1ce9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3.png)
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下册1.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解析。
- 这词的上片呢,一开头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个“异”字可太重要了,就像一个大招牌,告诉我们边塞的秋天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你想啊,大雁都往衡阳那飞,根本不想在边塞多待,这说明边塞的环境不咋地。
“四面边声连角起”,那各种边地的声音,什么风声啊、马叫声啊,再加上号角声,混在一起,多乱哄哄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重重山峦之中,一座孤城,傍晚的时候就关上城门了,这画面多孤独、多凄凉啊。
- 下片呢,“浊酒一杯家万里”,喝着酒就想家,家在万里之外呢。
可是“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就像一个紧箍咒,没在燕然山刻上记功的文字,就不能回家。
古代人打了胜仗就会在燕然山刻字纪念,现在没胜利就不能走。
“羌管悠悠霜满地”,晚上听着羌笛的声音,地上铺满了霜,多冷啊,战士们都睡不着,将军头发都白了,士兵们也都流眼泪,这是思乡又不能归的痛苦啊。
1.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解析。
- 苏轼这人可真有趣,开头就说“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说自己老了还来发一发少年的狂气。
你看他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穿着那华丽的衣服,带着很多人马就像一阵风似的席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想啊,全城的人都跟着他出来打猎,他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呢。
这时候他多有自信,多威风啊。
- 下片呢,喝了酒之后,胆子更大了。
虽然头发有点白了,但是他不在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这是用了个典故,就像在说朝廷啊,啥时候能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我呢?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级英雄,要拉开弓朝着西北方向射下天狼星,天狼星在这儿就代表着侵犯北宋边境的西夏,他这是表达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抵御外敌的决心呢。
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8ca9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2.png)
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1.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2.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3.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三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4.初三下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四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 字音:郢[yǐng] 犀兕[xī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楩[pián]楠长[pián]木B 词语:“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轩。
“争”通“挣”[zheng]:直言劝告。
古今异义: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①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
②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何罪之有?(宾语前置,“之”为结构助词,应为“有何罪”译文:有什么罪呢?)翻译:①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请教呢?②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呢?③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④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其代表作《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
”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 字音:畎[quǎn] 鬲[gé] 敖[áo] 傅说[yuè]B 词语:畔:通”叛”:背叛。
例句:亲戚畔之。
“曾”通“增”。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拂”通“弼”,辅弼。
例句:法家拂士。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例句:衡于虑。
一词多义:①之:的。
例句:三里之成,七里之郭。
指城郭。
例句:环而攻之。
②而: 表承接。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接。
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拂:违背。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
通“弼”,辅弼。
例句:法家拂士。
④于:介词,在。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从。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给。
例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详见上一课)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A 字音:蹴[cù]B 词语:“得”,通“德”,动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同“向”,原先,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古今异义:豆: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例:一豆羹;今义:常为豆子的种类。
一词多义:①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例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③于:介词,表示比较。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判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也表示判断,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倒装句: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何”做动词“加”的宾语,前置,意思是“什么”。
译: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翻译: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庄子》故事两则——《惠子项梁》《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大师庄子,世与老子并称,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经》;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司马迁曾指出,“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是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
而且,庄子的学识也极渊博,“于学无所不”,因此,《老子》只类似一首长篇哲理诗,而庄子的文章则是洋洋洒洒的哲学长篇,已然形成专题论文的风格了。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A 词语:止:栖息。
于是:在这时。
全:完全,确实是。
一词多义: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动词,威吓,恐吓。
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例句: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原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原文: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为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
A 词语: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古今异义:①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鄙: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