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名词解释
1 七方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

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 十剂十剂,方剂分类方法之一。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剂。

3 君药君药,方剂组成原则之一。

即指方中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 逆流挽舟法逆流挽舟法,治疗方法之一。

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 大承气汤方名。

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

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汤。

6 增水行舟法: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

代表方如增液汤。

7 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

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8 痛泻要方方名。

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

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泄泻,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9 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

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

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

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合,即属辛开苦降法。

10 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

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

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11 凉膈散理中丸,方名。

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用治中焦虚寒证。

因本方用药,使中焦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

13 开窍“三宝”指凉开方剂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

三方组成均是以芳香开窍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14 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剂。

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用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

因本方益气固表实卫御风,有如挡风之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15 辛凉平剂指用性味辛凉,具疏散风热作用的方剂。

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的恶寒轻、发热重、汗出不畅、咽痛等证的方剂。

方如银翘散。

16 生化汤方名。

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之证。

因本方温经散寒,养血化瘀,而能使新血生,瘀血化而自行,故名“生化”
17 刚柔互济法药物配伍方法之一。

指用温燥刚烈与甘寒柔润药物同时运用于一方的配伍法。

如黄土汤中白术、附子与干地黄、阿胶的配合。

18 滋阴熄风法治风法之一。

是以滋阴为主,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多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之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手足瘛疭之证。

代表方如大定风珠。

19 镇肝熄风法治风法之一。

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

多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

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

20 滋阴润燥法治燥法之一。

是治疗燥伤肺胃阴液的方法。

症见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或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

代表方如百合固金汤。

21 燥湿化痰法治痰法之一。

是治疗湿痰内阻所致痰多易咯,胸脘痞闷,或呕恶眩晕,舌苔白滑,脉濡弦滑等病证的治法。

代表方如二陈汤。

22 培土生金法治法之一,又称补脾益肺法。

土指脾,金指肺。

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来补养肺气的方法。

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23 清肝宁肺法治法之一。

对肝火犯肺之咳嗽痰血一证,按治病求本的原则,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在肝,治以直折肝火,使肝火清降,而肺自安宁。

代表方如咳血方。

24 阳和汤方名。

由熟地黄、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鹿角胶、生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用,主治阴疽属阳虚寒凝证。

因本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使阳和之意。

25 温经汤方名。

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漏下不止,或月经不调证。

因本方用药寒热消补并用,但以温养冲任为主,故名“温经”。

26 补气生血法治法之一。

对营血大亏之人,重用甘温益气药以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的治法。

代表方如当归补血汤。

27 复元活血汤方名。

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组成。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瘀血停滞胁下之胁痛证。

因本方各药合用,使瘀血去,新血生,痛自舒,元气复,故名复元活血汤。

28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丸,方名。

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肉组成,主治遗精滑泄证。

由于本方用药以固涩精关为主,有如“金锁”之意,故名。

29 四神丸方名。

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组成。

功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五更泄泻证。

因方中四药治泄功效神速,故名。

30 补火生土法治法之一。

借五行相生的理论,运用温壮肾阳的药物以温补脾胃的方法。

如真人养脏汤之用肉桂。

31 汤剂剂型之一。

将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

32 鸡鸣散方名。

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等组成。

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用。

主治湿脚气。

因本方宜在鸡鸣时服,故名鸡鸣散。

33 透热转气法治法之一。

是指对营分热证的治疗,在清营热的同时,于用药中佐以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清热解毒药以透营分邪热转从气分而出的一种治法。

方如清营汤中用药,即体现这种治法。

34 升阳举陷法治法之一。

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法。

常用于劳倦伤脾,中阳下陷之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或脏器下垂等症。

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

35 扶正解表法治法之一。

指用解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组成方剂,以治疗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的一种治法,此时表证得解,正虚不受影响,代表方如败毒散。

36 釜底抽薪法属寒下法。

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肠胃实热积滞的治法。

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

方如大承气汤。

37 凉血散血法清热法之一。

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

其用药以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神昏谵语,舌绛起刺等。

方如犀角地黄汤。

38 通因通用法反治法之一。

对某些证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不用温补固涩之品,而反治以通利药,故称。

如见下利赤白,反用大承气汤泻下,即是。

39 滋水涵木法治法名。

借五行相生说明肝肾关系,运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

常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或肝火有余的证候。

如一贯煎方中用地黄,即属此法。

40 回阳救逆法温法之一。

以温里助阳药与益气扶正药配伍,救治阳气衰微,甚或阴盛格阳
等病证的治法。

代表方如回阳救急汤。

41 “三补三泻”指六味地黄丸组方用药特点。

即本方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谓“三补”;茯苓、泽泻、丹皮谓“三泻”。

42 消食导滞法消法之一。

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

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等。

代表方如保和丸。

43 健脾消食法消法之一。

为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满,大便溏薄,脉虚弱等表现的治法。

方如健脾丸。

44 温补命火法即温补肾阳。

用温肾助阳的药物,恢复脾肾阳气的方法。

命门火不足,常见五更泄泻,腹痛肠鸣、肢冷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等。

方如四神丸。

45 八法治疗方法。

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

首见于程钟龄•《医学心悟》
46 补气托毒法治法之一。

用溃坚排脓、清热解毒与益气扶正药物为主,以治疗疮疡后期,正气虚弱之证,使其速溃排脓,托毒外出的治法。

方如透脓散。

47 汗法解表法之一。

是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表证的治法,通过汗散以祛邪外出。

48 温下剂泻下剂之一。

具有温里通便作用,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之里寒实证。

方如温脾汤。

49 反佐药组成原则之一。

即佐药中所配用的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多在病重邪甚,病人拒药时运用。

50 使药组成原则之一。

有两种意义。

一为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二为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