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学生的情况。①记录学生的接受状况。 ②记录学生的独到见解。③记录学生的意见和 建议。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 凡的工作就是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
• 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 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
——林语堂
• 写作是思考与存在的方式。 • 写作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 • 写作是一种最有效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自由言说:
教育研究与叙事的 关系?
故事分享: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回应
一、基本理念: 浅解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的价值
“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 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 事’。” ([加]马克斯·范梅南)
教育寓言等也可视为“真实的故事”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 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记录自己的感受 和思考开始。”
——朱永新
(例:教育的快乐)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1.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刘良华:
叙事研究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 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 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 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 什么或应该怎么做。(“道隐无形”)
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
大叙事
1.历史的叙事研究:讲述历史的故事 2.调查的叙事研究:讲述现场的故事 3.经验的叙事研究: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叙事
1.教育传记 2.教育自传 3.教育故事、教育小说与教育寓言 4.叙事研究方法论 5.教育理论:叙事领域所采用的现象 学方法主要显示为体验研究……三个关键特 征:倾听当事人的体验并尊重当事人的独特 的本土语言;用艺术的语言描述当事人的体 验;研究者放弃研究的态度而与当事人建立 某种亲密的存在关系。

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几点思考成都师范学院 吕 亚 万 艾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叙事最初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后来才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

叙事类似于讲故事,描述的是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

后来国外的几位专家学者将叙事研究引入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两个新的概念。

教育叙事是简单地讲述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是对事件进行描述,反映教育教学事件真实的情况和问题,给“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文本或者材料。

教育叙事研究对“教育叙事”所阐述的教育事件进行研究,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它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对记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事件、行为所得到的感悟、反思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以实践为前提,挖掘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本质和规律,促使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与其他理论研究不同,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是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学习、反思和探索,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实践。

教师以叙事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系统的反思和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再运用到下次教学活动中,付诸实践,如此循环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积极建构,拓宽了教育科研渠道,也提升了科研意识。

另外,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不断完善、调整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能促使其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使教学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理论层面的研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对教育理论进行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具有研究者和实践者双重角色,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又不断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再到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叙事研究加强了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

它患者的整体经历,包括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通过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使护士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提供更为恰当的护理措施。

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特定病例的深入研究,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

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际护理案例的验证,不断完善和修正护理实践模式。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人员培训: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故事。

实践验证:通过实证研究,不断验证和完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不断提高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重视护患关系的培养,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关爱行动,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不断开展实证研究,逐步完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的整体经历和需求,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故事,提供更具个性化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构建和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实证研究,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完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理论框架,为实际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对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还可以探讨如何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与其他医疗护理模式相结合,以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历史教育中的叙事:理论、功能与设计

历史教育中的叙事:理论、功能与设计

是 一 种 外 在 的 刺 激 ,这 种 刺 激 要 通 过 学 生 的 认 知 图 式 才 能 起 作 用 。 不 考 虑 学 生 认 知 图 式 、无 益 于 学 生 主 动 建 构 的 讲 述 ,只 是 灌 输 而 已 ,收 效 甚 微 。 故 此 ,建 构 主 义 对 传 统 讲 述 法 是 排 斥 的 , 认 为 讲 述 法 就 是 在 灌 输 ,不 利 于 学 生 的 思 考 。 而 历 史 叙 事 主 义 哲 学 的 出 现 ,使 我 们 看 到 讲 述 法 的 其 他 可 能 。 在 历 史 叙 述 主 义 哲 学 看 来 ,历 史 故 事 并 非 天 然 存 在 于 过 去 ,而 是 史 学 家 依 据 史 料 、运 用 语 言 建 构 的 结 果 。 亦 即 ,叙 事 就 是 一 种 建 构 ,而 不 是 对 历 史 真 实 的 复 制 。 这 就 为 传 统 讲 述 法 打 开 了 新 的 天 地 。作 为 叙 事 的 一 种 方 式 (传 记 、戏 剧 亦 是 其 中 一 种 ),讲 述 可 以 是 开 放 的 ,有 不 同 版 本 ;讲 述 可 以 被 解 构 ,以 便 发 现 讲 述 行 为 背 后 的 权 力 关 系 ;讲 述 者 要 反 思 自 己 叙 事 中 所 隐 藏 的 假 设 ,以 便 接 纳 其 他 人 的 叙 事 ;讲 述 的 权 利 不 是 教 师 的 专 属 ,学 生 同 样 可 以 担 当 讲 述 者 ;相 较 于 接 受 别 人 的 讲 述 ,更 重 要 的 是 让 学 生 学 会 辨 别 竞 争 性 的 叙 事 ,并 建 构 自 己 的 叙
十 f 產 丈 教学参考
栏 目 主j 持 人 / 雨 人 唐 琴
ffiSEira
〇李嘉雯张汉林
叙 事 是 史 学 研 究 的 原 始 范 式 ,司 马 迁 和 希 罗 多 德 正 是 最 初 的 杰 出 代 表 。 近 代 以 来 ,由 于 史 学 的 科 学 化 追 求 ,叙 事 因 蕴 含 艺 术 成 分 ,一 度 为 看 似 更 加 “科 学 ”的 分 析 范 式 所 取 代 。2 0 世 纪 7 0 年 代 以 来 ,在 海 登 • 怀 特 、劳 伦 斯 • 斯 通 、 安 克 施 密 特 等 人 的 努 力 下 ,叙 事 主 义 历 史 哲 学 兴 起 ,叙 事 之 于 史 学 的 意 义 被 重 新 发 现 。 历 史 哲 学 是 历 史 教 育 的 理 论 来 源 之 一 。历 史 哲 学 的 变 化 ,必 然 会 对 历 史 教 育 产 生 深 刻 的 影 响 。 笔 者 力 图 在 叙 事 主 义 历 史 哲 学 的 指 导 下 ,探 讨 历 史教育中关于叙事的若干问题。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建构与指导策略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建构与指导策略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建构与指导策略1. 引言1.1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重要性幼儿叙事性讲述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体现。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叙事性讲述有助于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通过讲述故事或经历,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叙事性讲述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通过讲述故事或经历,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幼儿语言发展、情感表达和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视和引导幼儿叙事性讲述的能力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于幼儿叙事性讲述的重要性进行介绍,指出幼儿叙事性讲述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还应介绍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提升,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建构与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过程,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叙事性讲述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可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叙事性讲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构建过程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叙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叙事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经历,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叙事主题。

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和热情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要培养幼儿的叙事意识。

叙事疗法原则

叙事疗法原则

叙事疗法原则一、引言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通过倾听和重构个人故事来帮助个体发现新的意义,进而促进自我成长和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叙事疗法的核心原则,包括其理论基础、实践技巧以及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社会建构论。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反对将真理视为绝对和客观的。

社会建构论则认为,现实是个体通过语言和社会互动建构而成的。

基于这些理论,叙事疗法提出,个体的问题并非客观存在的“疾病”,而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的“故事”。

三、叙事疗法的核心原则1. 问题外化:叙事疗法将问题从个体内部转移到外部,视问题为独立的存在。

这种外化过程有助于个体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减轻自我否定和负罪感。

2. 故事重构:通过倾听和对话,治疗师与个体共同探索并重构个人故事。

这一过程旨在发现被忽视或压抑的积极资源和经验,为个体提供新的意义和可能性。

3. 尊重多元性:叙事疗法尊重个体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治疗师在倾听和回应时,保持开放和非评判的态度,鼓励个体表达真实的自我。

4. 合作与赋权:叙事疗法强调治疗师与个体的合作关系。

治疗师作为倾听者和引导者,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资源。

同时,赋权个体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自主选择改变的方向和策略。

四、叙事疗法的实践技巧1. 倾听与对话:治疗师通过积极倾听和回应,与个体建立信任关系。

在对话中,治疗师关注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引导其深入探索个人故事。

2. 提问与反思:治疗师运用开放式提问和反思性技巧,激发个体的思考和自我觉察。

这些问题和反思有助于个体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现新的意义和可能性。

3. 故事叙述与分享:鼓励个体叙述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包括成功经历、挑战和成长等。

通过故事叙述,个体能够整合过去的经验,形成更连贯的自我认知。

4. 见证与支持:治疗师作为见证者,肯定个体的努力和成长。

教育叙事的内涵、结构及环节探讨

教育叙事的内涵、结构及环节探讨

教育叙事的内涵、结构及环节探讨近年来, 在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鼎力推崇下, 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 在其繁荣的表象背后, 教育叙事研究学理的空疏肤浅和实践中凌空蹈虚的现象十分突出, 存在理论视野狭窄、叙事模式固化和经验体悟缺失的不足, 迫切需要对其内涵特征、结构要素和实施环节等问题作解析, 以形成独特的认知风格与洞察能力, 从而提升其研究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解释力。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属性20世纪80年代, 加拿大康纳利(Connery) 等学者将叙事研究引入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域。

他们认为教师应观察日常教育生活, 生动地叙述真实的教育故事, 反思内隐的经验和想法, 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实践知识, 以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末,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正式传入我国, 得到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虽与文学、历史叙事有着不可隔绝的联系, 但有其独特的内涵指向。

其一,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经验的理解方式。

它注重生活的体验, 借助影片、传记、图片和对话讲述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 不定义教育是什么, 不直接规定怎么做, 在生动的叙事中将教育规律、本质等理性的东西隐藏到活动过程之中。

作为一种经验的理解方式, 注重研究者内部情感的体悟和教育深层意义的生成, 力求在反思的基础上揭示内隐于故事中的意义, 把艰涩的理论还原到灵动的教育生活中。

事实上, 仅仅把它视为一种经验理解的方式, 也是有其缺陷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修养或教育故事缺少必要的暗示或阐释, 研究者将无法顺利完成研究。

[1]其二,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知识的生产模式。

传统研究使教师的经验反思与实践感悟难以进入知识的制度性话语之中, 导致教师不具有知识生产的“合法性”。

教育叙事研究以讲故事方式呈现教育生活, 对内隐于其中的经验和意义进行浸润本土文化意蕴的解析, 使缄默性知识显性化。

它改变单凭文献和思辨得出结论的传统, 生产的知识极易诠释理论, 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

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

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

总之,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强调了教师个人经验和悟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 不断反思、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 法和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 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评价:除了学业成就之外,学生在教育叙事探究中的情感收 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通过观察、问卷调 查、自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收益情况。这有助于教师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体系完善: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叙事探究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 价体系。这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和情感收益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 评价。通过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实际效 果,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教育叙事探究的内涵与基本 范畴
教育叙事探究是通过讲述和分析教育故事的方式,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探究 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这些故事可以来自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参与教育的 各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 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教育叙事探究的实施策略
首先,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些故 事可以是关于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或背景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想象和创造。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课堂氛围变 得活跃起来。
接下来,老师挑选几个学生代表,分享他们讲述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课文中 的细节,有的则对课文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在故事的分享过程中,学生们展现 出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此外,学生们还学会了倾听 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叙事的扎根理论及其认知解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叙事的扎根理论及其认知解析

六、结论
总的来说,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与专 业教育的结合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以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 展。
未来,我国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并加强与 专业教育的结合,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参考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考试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学生思 想政治素质评价办
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次演示将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为了改进现有的考试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考试形式:除了闭卷笔试之外,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口试、小组讨论 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调整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对实际应用的考核,例如增加案例 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等题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降低考试难度:适当降低考试难度,避免学生因考试压力过大而难以发挥 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 式分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优点方面,考试模 式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可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考 试形式过于单一,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质。
此外,考试内容常常侧重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对实际应用的考核, 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了改进现有的评价办法,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之外,可以引入其他评 价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报告、课堂参与等,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 思想政治素质。

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过程

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叙事的方式探讨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过程,包括选题、准备、实施、分析和总结等环节,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研究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引言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结合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过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

二、选题1. 确定研究主题选题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第一步。

研究者应关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确定研究主题。

例如,可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

2. 确定研究对象在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学生、一组学生、一个班级或一个学校。

研究者应确保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准备1. 收集资料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访谈记录、观察记录等。

文献资料可以从教育期刊、学术著作、网络资源等渠道获取;访谈记录可以通过访谈学生、教师、家长等获取;观察记录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校活动观察等获取。

2. 制定研究计划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时间安排等。

研究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实施1. 访谈访谈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者应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访谈方法,引导访谈对象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尊重访谈对象的隐私。

2. 观察观察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应选择合适的观察场景,对教育现象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应关注教育现象的细节,捕捉教育现象的动态变化。

3. 案例分析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研究者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应运用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问题。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研究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研究

叙事建构论——自我、身份及主体建构的叙事探究引言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记录、沟通和理解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干系。

而叙事建构论便是对于叙事的探究,尤其是关注叙事如何构建个体的自我认同、身份识别以及主体建构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叙事建构论在理解人们自我认知和身份建构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于主体建构的影响。

Ⅰ. 叙事与自我认知在人类社会中,叙事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认知的工具。

通过叙事,个体能够构建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干系。

在叙事建构论中,自我认知被视为对自身过去、此刻和将来的一种认知方式,而叙事则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详尽表述。

叙事可以填补我们关于自己的知觉和记忆之间的空白,并给我们提供整体的自我认同。

通过叙事,我们能够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把自己的阅历转化为一个个故事,从而为自己建立起虚拟的生活世界。

这样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形成了个体的认同感,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种自我意识。

Ⅱ. 身份建构与叙事叙事建构论强调了叙事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

个体通过复杂的情节、角色干系和心理描写来展示自己的角色定位、身份认同、社会干系等。

这种叙事过程不仅有助于建立个体的身份认同,还可以提供社会化背景和道德标准,以便人们更好地认同和理解这个世界。

身份建构是一个再三沉淀和重构的过程,而叙事则成为了个体进行身份表达和再沉思的媒介。

通过叙事,我们能够将自己的阅历和情感转化为语言,构建出一个个凝固了个体认知和情感的“我”。

通过反思并重构过去的叙事,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适应当前的身份需求。

Ⅲ. 主体建构与叙事在叙事建构论中,主体建构的观点指的是将个体从被动的主体转化为能动的主体,并通过叙事来表达和实践自己的意愿和目标。

在个体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叙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叙事,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动,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干系,从而为自己的目标和欲望提供动力。

叙事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理解、辩护和改变自己的框架,借此实现个体对于世界的主观塑造。

论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概念建构,理论建构及批评实践价值

论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概念建构,理论建构及批评实践价值

论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概念建构,理论建构及批评实践价值双重叙事进程理论(Dual Narrative Process Theory)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思想理论,其重要性在于让我们了解世界。

根据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主体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封TOP-DOWN、BOTTOM-UP叙事结构,反映出双重层次上社会发展过程中诸主体看法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一个统一体、可能而且必然地传播社会思想。

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看,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侧重于外部的叙事行为,并将这些行为定义为双重叙事进程。

在双重叙事进程中,TOP-DOWN叙事结构反映了社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而BOTTOM-UP叙事结构则展示了个体自身的主动行为。

由此,双重叙事方法的概念形成了一种外部叙事与主体行为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并以其“外在——内在”的关系,为个体外部叙事和内部叙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主体与上下文直接联系起来。

从批评实践的价值观来讲,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突破了社会研究中一般孤立的思考方法,从而看待社会思想领域,考察了上下文和主体双层次性的复杂关系。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更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每一位社会思想家的观点,探索对其理论模型的可操作性。

此外,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也有助于提高学业素质,帮助学生们系统性、灵活性地把握诸个体思想之间的关系,并有谨慎地批判这种思想的能力。

总之,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概念建构、理论建构及批评实践价值,可以说无可替代。

它不仅为深入了解和发掘社会思想之间的情感和内部连贯性,提供一种理论的参照框架,而且在每一个个体本质上都有着批评的价值。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也是一种以变革为导向的思想体系,在当今新时期,它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力工具,为我们重新审视社会变迁、社会变多元性和文化复兴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转载]教科研基础知识3:教育叙事

[转载]教科研基础知识3:教育叙事

[转载]教科研基础知识3:教育叙事教科研基础知识3---关于教育叙事⼀、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叙事,原本是⽂学的⼀种样式。

“叙”就是叙述, “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的教育实践、教育⽣活中发⽣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深省的动⼈故事,表述⾃⼰在实践过程中的亲⾝经历、内⼼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它其实是⼀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也是⼀种叙事化的教育案例。

教学即⼈⽣、课堂即⽣活。

教育是我们教师的⼀种最重要的⽣活⽅式。

教育叙事与教育反思、教育案例分析反思就是教师对⾃⼰的教育⾏为、教育结果进⾏审视和分析,进⽽改善⾃⼰的教育实践,使其更具合理性。

反思是⼀种思维⽅式,载体是叙事和案例。

案例是对⼀个包含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个教育实践中的故事。

它是为了突出⼀个主题⽽截取的教育⾏为⽚段,并蕴涵了⼀定的教育理论。

案例是教育叙事的最主要形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提出1、缓解教师科研焦虑,突破单⼀科研模式。

教育叙事是⼈⼈可参与的科研形式。

2、避免经验流失,记录成长历程。

3、深刻认识和把握⼯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4、促进教师⾃我反思,提升专业化⽔平。

5、分享经验,加强沟通,促进互助合作。

6、积累研究素材,厚积⽽薄发7、关注教师体验,倾听教师⾃⼰的故事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关注教育经验(捕捉⽣活)审视教育⾏为(反思实践)聚焦教育问题(提炼主题)⾛进⽣活:教育叙事的基本出发点。

真实的教育⽣活,⾃由地表叙实践过程中的亲⾝经历和内⼼体验。

探索意义:教育叙事的核⼼与本质。

不仅是⼼路历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反思⾃⼰、洞察⾃⼰的镜⼦。

对理想、信念、价值观进⾏拷问,对⾏为进⾏审视和追问。

建构故事:教育叙事的基本⽅式。

关注⾃⼰的教育经验教育叙事考察的对象是经验和现象。

为什么要叙事?因为经验!每个教师都有众多但零散的教育经验,也许并不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教育理论。

叙事就是要串联这些经验,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规律。

叙事治疗理论及其社会工作实践

叙事治疗理论及其社会工作实践

叙事治疗理论及其社会工作实践1、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叙事治疗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叙事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社会工作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首先介绍叙事治疗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原则和主要特征,以帮助读者理解其基本框架。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叙事治疗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使用叙事治疗方法和技巧来解决社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以及叙事治疗在提高社会工作实践有效性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还将探讨叙事治疗理论在实践中的挑战和局限,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叙事治疗理论,从而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叙事治疗理论综述叙事治疗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重构个人的人生故事,帮助他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改变和成长。

叙事治疗理论起源于后现代哲学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它打破了心理治疗中对问题个体化的传统观点,而是将问题视为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产生的叙事。

叙事治疗理论认为,个体的生命故事是由许多不同的片段和情节组成的,这些片段和情节在个体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个人往往由于特定的负面环境而陷入困境,导致自我认同和生活质量下降。

叙事治疗师与个人合作,重新审视和解构这些负面情节,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积极特质和潜力,从而建立新的、更积极的生活故事。

叙事治疗的核心技术包括外化、解构和改写。

外部化是指将问题从个人内部转移到外部,将其视为独立的存在,而不是个人本身的一部分。

解构是指对个人生活故事的深入分析和反思,揭示隐藏的假设和偏见,从而打破个人固有的认知框架。

重写是指通过合作和对话,帮助个人创造新的、更积极的生活故事,使他们能够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世界。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叙事治疗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个体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利用叙事疗法的核心技术,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个人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尊和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是一种研究教育领域的方法论,它以叙事的方式探究个体的经验、情感与理解,从而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法将讲故事作为一种解释和理解的手段,通过分析和诠释叙述,揭示出教育故事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起源与背景教育叙事研究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研究领域。

在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主导的背景下,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为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到个体的复杂经验和情感。

因此,他们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叙事理论与方法,发展出了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发展得益于对叙事的深入理解。

叙事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本模式,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个人成长和教育经历。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叙事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揭示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是以叙事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经验、情感和意义。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1. 微观视角:教育叙事研究法关注个体的故事,强调对个体经验的详细和深入的描述。

研究者通过深入采访和观察,收集个体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和事件,并通过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叙事者的主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法认为叙事者是研究的核心,他们的经验和理解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者通过与叙事者的对话和互动,共同构建并解释故事的意义。

3. 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个体经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不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和背景下的故事,通过比较和对照,揭示教育经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4. 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育叙事研究法支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研究者应该将实际案例与理论框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层面和领域。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教学叙事是‚故事+议论‛的一种文体,是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一种形式。

教育教学叙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历,其意义在于把教育理念引入到教育教学经验中,通过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理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的撰写有其自身的特点:1.具有教师的亲历性亲历性是指教师针对某一时间段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通过自己的教育故事说明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诠释自己的业绩成果,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受。

2.具有故事的生动性生动性是指所叙之事生动具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而不是简单的铺叙或描述。

3.具有案例的典型性在教育叙事中,不可能只叙一件事,有可能是几个方面的事例的并列呈现。

因而要求所述之事例(案例)具有典型性,各有所证明,而不是简单的叠加,更不是事例的堆砌。

4.具有意义的启发性所叙事例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是述者通过个人对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叙述,有目的的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成长之路,使自身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使其他人看后,从中受到教益,得到启发。

5.具有评价的科学性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叙事‛,能够比较客观地展示自己的教育业绩及成果。

他人能够借助教师的‚教育叙事‛,对该教师做出科学而正确的评价。

二、怎样撰写‚教育叙事‛(一)‚教育叙事‛的类型‚教育叙事‛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1、从教育行为涉及对象分: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

2、从叙事主体分:个体叙事和群体叙事;自我叙事和他者叙事。

3、从教师行为分:生活叙事、思想叙事、课堂叙事。

叙事反思 行为跟进 思维重建——基于教研组博客的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叙事反思 行为跟进 思维重建——基于教研组博客的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了校 园计算机信 息 网络系统 , 每位 教师配备 电脑一 成果付诸行 动的过程 ,是校本研 修 的后续 阶段 , 也 台 , 为教 师提供 便捷 的网络 服务 , 现 了教 学信 是反思 的归 宿。 并 实 重建既包括深层 的教 师教 学理念 的
息的双 向交流 。05年 , 20 学校制作 “ 柴桥 中学校园博 重建 , 也包 括技 术层 面上对教 学设 计 的重建 。 原则 又 客” 网络平 台 , 更为 教师 提供 了一个 互动 、 开放 、 性知识一旦形 成 ,既可 以促进 教学实践 的改进 , 自 主 的网络交 流教 育叙事报告 的数 字平 台。 校 网络 可 以用做分析与评价环节 的指导 。 学 中心根据要求设计 了教师博客 系统 , 建立 了教 师个 人博客 、 备课组博 客和教研组博 客。 同时 , 校教科 学 三、 基于博客的教学叙事 校本教研的操作方式 1 课 前叙 事 , . 引发教 学反 思
于澄清认识 、 积累经验 、 解决 问题 , 自然 也无 助 于 自


维普资讯

二 、 于博 客的教 学叙事教 研模 式的建构 基
4 重 建 ( 为跟 进 ) . 行
随着现代 信息技术 的发展 ,0 1年 ,我校建立 20
行 为跟进是 将校 本研修 活 动 中建 构性 反思 的
维普资讯



基于教研 组博客 的校本研修模式 的构建 与实践
口 杨 利 成
( 波 市北 仑 区柴 桥 中学 , 江 宁波 宁 浙 350) 18 9
以教学叙事反思 为载体 的校本 教研活 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的深入 开展 , 人们 对教 客为平 台 、
的个案研 究。 教学叙事必须 基于真实 的课 堂教学 实

从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①

从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①

从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①1. 引言1.1 引言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哲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核心问题,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并分析哲学理论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启示。

我们将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我们希望可以对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一种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从而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字数:235】2. 正文2.1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指对于教育叙事现象的理论框架和观念基础。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文化研究、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构建和思想积累。

在教育哲学方面,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意义和目的等方面的哲学理论。

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叙事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反思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文化研究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研究关注教育叙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不同文化对于教育叙事的解读和理解方式,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跨文化视角和理论支持。

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样至关重要。

心理学探讨个体在教育叙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社会学分析教育叙事在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的运作机制,而语言学则关注教育叙事中语言符号的运用和意义构建。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为深入理解教育叙事现象及其意义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

2.2 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在于探索教育活动中的叙事特征和教育意义,从而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是要解析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故事、情节和意义,并探讨其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教育叙事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交流、建构和意义构建,从而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学习活动观视域探讨了叙事文本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策略研究以及改进与创新。

研究发现,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的叙事文本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叙事文本。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叙事文本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视域、叙事文本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策略、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叙事文本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叙事文本教学往往侧重于故事情节的讲述,缺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和关注。

随着学习活动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强调的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叙事文本不再是单纯的故事,而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激情的教学资源。

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如何进行叙事文本教学,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叙事文本教学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的叙事文本教学探究,深入理解和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叙事文本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叙事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的建构

现代叙事学理论视野下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的建构

3、小说主题的探讨:从现代叙 事学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培养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情境设置: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 境,使他们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引导: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析小说中的 叙事技巧、主题思想等内容。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 他们在互动中完善自己的认知。
二、语用学视野下的高中小说教 学
1、语境的把握:语用学强调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是理解语 言的关键。高中小说教学也应注重对语境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事件、背景等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文本意义的深度挖掘:语用学强调对文本意义的深度挖掘,不仅理解文 本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高中小说教学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小 说的主题、情感、思想等深层意义。
3、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以 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 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互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4、结合其他批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的分析方法,教师可以 简要介绍其他文学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以便学生了解 不同批评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谢谢观看
三、叙事学视角下的高中小说教 学策略
1、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在小说中,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是理解文本的关 键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叙述声音和视角的作用和意义,例如第 一人称、第构和时间安排:叙事学故事的结构和时间安排。教师应引导 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事件和时间线索,理解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构建故事意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叙事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作者:王维审
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叙事的说服效应是叙事教育模式建构的基本依据,叙事促进人的成长、叙事促进教育发展是叙事教育的基本原理。

通过叙事研究,形成叙事写作成长教师、叙事育人成全学生、叙事课程成就学校的基本策略,化解现行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故事;叙事研究;叙事教育
调研发现,很多中小学校的教育管理在理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创新性不足,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从本质上探求现行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可以发现:学校教育的强制灌输模式越来越走向常规与常态,而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人文特征往往被有意或无意地边缘化,学校行动与现代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难题。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建构一种既能保证教育的正面强化要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成长需求的學校教育模式。

为此,笔者对故事的教育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叙事教育模式,并在中小学校开展了系列实践与探索。

一、叙事教育模式提出的基本依据
故事具有天然的说服效应,一直被应用于文学、影视和新闻等叙事性作品。

明晰故事的基本意蕴,探讨故事的说服功能,开展指向教育的叙事研究,对于叙事教育的理念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故事的基本意蕴
故事是人类最原始、最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故事的讲述与流传。

其基本意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故事是重塑生活的一种模拟,叙述者可以借助故事塑造和建构理想的生活世界,帮助人们脱离迷茫状态;其次,故事是辨析人生的一种隐喻,叙述者通过人物及事情的各种变迁传递概念、情感或信念,把故事变成内涵丰富的生活象征,给人们一些建议和指引;最后,故事是理解自我的一种视角,叙述者在对故事的不断创造、倾诉、修正和重述中实现自我认同,通过故事了解或发现自己,并向他人展示自己。

(二)叙事的说服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