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分析计算习题课

合集下载

钢结构(第三版)戴国欣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钢结构(第三版)戴国欣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3.1 试设计双角钢与节点板的角焊缝连接(图3.80)。

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手工焊,轴心力N=1000KN (设计值),分别采用三面围焊和两面侧焊进行设计。

解:(1)三面围焊 2160/w f f N mm = 123α=213α= 确定焊脚尺寸:,max min 1.2 1.21012f h t mm ≤=⨯=,,min 5.2f h mm ≥==, 8f h mm =内力分配:30.7 1.2220.78125160273280273.28w f f f N h b f N KN β=⋅⋅⋅=⨯⨯⨯⨯⨯==∑ 3221273.281000196.69232N N N KN α=-=⨯-= 3112273.281000530.03232N N N KN α=-=⨯-=焊缝长度计算:11530.032960.720.78160w wf fN l mm h f ≥==⋅⨯⨯⨯∑, 则实际焊缝长度为 1296830460608480wf l mm h mm '=+=≤=⨯=,取310mm 。

22196.691100.720.78160w wf f N l mm h f ≥==⋅⨯⨯⨯∑, 则实际焊缝长度为 2110811860608480wf l mm h mm '=+=≤=⨯=,取120mm 。

(2)两面侧焊确定焊脚尺寸:同上,取18f h mm =, 26f h m m = 内力分配:22110003333N N KN α==⨯=, 11210006673N N KN α==⨯= 焊缝长度计算:116673720.720.78160w wf f N l mm h f ≥==⋅⨯⨯⨯∑,则实际焊缝长度为:mm h mm l f w48086060388283721=⨯=<=⨯+=',取390mm 。

223332480.720.76160w wf f N l mm h f ≥==⋅⨯⨯⨯∑, 则实际焊缝长度为:mm h mm l f w48086060260262481=⨯=<=⨯+=',取260mm 。

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力学原理研究工程结构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学科。

作为工程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工程力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工程师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而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

第一章:静力学1. 问题:一根长度为L,截面为矩形的梁,其宽度为b,高度为h。

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座上,中间有一个集中力P作用在梁上。

求梁在P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答案:根据静力学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平衡力和力矩来求解该问题。

首先,根据平衡力的原理,梁在P作用下的最大剪力等于P。

其次,根据力矩的原理,梁在P作用下的最大弯矩等于P乘以梁的长度L的一半。

因此,最大弯矩为PL/2。

第二章:动力学1. 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沿着水平方向运动,突然撞击到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上。

求撞击后两个物体的速度。

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撞击前后两个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设撞击后质量为m的物体的速度为v1,质量为M的物体的速度为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 = mv1 + Mv2。

另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撞击前后两个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设撞击前质量为m的物体的动能为1/2mv^2,撞击后质量为m的物体的动能为1/2mv1^2,质量为M的物体的动能为0(静止)。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1/2mv^2 = 1/2mv1^2 + 0。

综上所述,可以解得v1 = (m - M)v / (m + M),v2 = 2m / (m + M)。

第三章:应力分析1. 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尺寸为a×b×c,其材料的杨氏模量为E,泊松比为v。

求该长方体在x、y、z方向上的应力分量。

答案:根据应力分析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应力的定义和杨氏模量、泊松比的关系来求解该问题。

工程力学-26习题课

工程力学-26习题课

求:σr3
M0
A
M0
F
F
B
45°
A B
分析:A点应力状态
σ = E ε0 τ=?
与B点的τ相等!
Aσ τ
σ Bτ
σ45°
如何求B点的τ?
τ
BB
σ
利用广义胡克定律,
45°
σ-45°
[ ( )] ε −450
=
1 E
σ −450
−ν
0 + σ 450
σ −450
=
σ
2
+
σ
2
cos(−2 × 450 ) − τ
组合变形的形式很多,我们应着重掌 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简单记住教 材中现有公式。
p. 154 例9-5 —— 要点:找危险截面
7kN
0.75kNm
7kN
0.75kNm
T
(kNm) 0.75
z
7kN
y 0.75kNm
A B
T
(kNm)
1.4
My (kNm)
0.77
M(z kNm) 1.60
M (kNm)
第一步——选微元体(原则:各面应力已知或可求) (1)一般为直六面体; (2)各边长为无穷小;dx,dy,dz→0 (3)各面应力均匀分布; (4)平行两面对应应力数值相等。 注意:应力下角标含义
相关定义:主平面,主应力 应力状态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 二向(平面)应力状态 三向(空间)应力状态
第二步——单元体局部平衡
M
FQmax= F
Mmax= F/4
注意: FQmax ,Mmax可能位于不同截面, 它们取极值时 F可能位于不同位置。

材料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 引言。

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材料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

本文档将针对材料力学第四版的课后习题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 第一章。

2.1 课后习题1。

答,根据受力分析,可以得到杆件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杆件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杆件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2.2 课后习题2。

答,利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杆件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杆件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杆件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3. 第二章。

3.1 课后习题1。

答,利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梁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梁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梁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3.2 课后习题2。

答,利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梁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梁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梁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4. 第三章。

4.1 课后习题1。

答,利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薄壁压力容器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薄壁压力容器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4.2 课后习题2。

答,利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薄壁压力容器的受力情况。

然后利用薄壁压力容器的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状态。

最后,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应变和变形。

5. 结论。

通过对材料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的答案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促进大家对材料力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完整版钢结构戴国欣主编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钢结构戴国欣主编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

钢结构计算题精品答案解:(1 )三面围焊f f w 160N / mm 1 2 3 412 12 —33确定焊脚尺寸:h12t1 2 f ,maxmin1012mm,h f,min1.5 i t min1.5 125.2mm , h f 8mm内力分配:0.7 8 125 160 273280N 273.28KN196.69 KN 530.03KN(2 )两面侧焊1内力分配:N 2 2N - 1000 333KN ,3焊缝长度计算:确定焊脚尺寸:同上,取 h f1 8mm ,h f2 6mmN 11N - 1000 667KN 3N 3f0.7h f b wf f1.22 2N 31273.28N 22N10002 32N 32273.28 N 11N1000232焊缝长度计算1 .N 1 530.03 lw10.7h f2 0.7 8 160 则实际焊缝长度为心 296 830,lN 2 196.69 1 w20.7h f2 0.7 8 16060h f 60 480mm , 取 310mm 。

l w2 110 8 118mm60h f 60 8 480mm ,取 120mm 。

第三章钢结构的连接3.1试设计双角钢与节点板的角焊缝连接(图3.80)。

钢材为Q235B ,焊条为E43型,手工焊,轴心力N=1000KN (设计值),分别采用三面围焊和两面侧焊进行设计。

296mm,110mm,则实际焊缝长度为则实际焊缝长度为1 w1 372 8 2 388mm 60h f 60 8 480mm,取390mm。

丿w 竺248mm,0.7h f f f2 0.7 6 160则实际焊缝长度为1 w1 248 62 260mm 60h f 60 8 480mm,取260mm。

3.2试求图3.81所示连接的最大设计荷载。

钢材为Q235B,焊条为E43型,手工焊,角焊缝焊脚尺寸h f 8mm,e 30cm 。

5 6则e, 205 45.6 162.2mm2(2)焊缝截面参数计算:I 3 2 8 4l x 5.6 511.23 2 205 5.6 (250 2.8)2 2.09 106mm4122 205 2 7 4I y 5.6 511.2 45.6 2 205 5.6 (162.2 ) 1.41 10 mm6 4I p I x I y 2.231 10 mmh e l w511.2 5.6 2 205 5.6 5158.72mm2(3 )应力计算1w1N i0.7h f f f w372mm,2 0.7 8 1601w2焊缝截面的形心: X0205205 5.6 22511.2 5.6 2 205 5.645.6mm(1)内力分析:V=F,T F (e eJ F (300 162.2) 462.2Fl?i 3-81 习E3.2焊脚尺寸:h f 8mm(1)内力分析:V=F=98KN , M F e 98 0.12 11.76KN m(2 )焊缝截面参数计算:取h f 10mm焊缝截面的形心:T 引起的应力:TX卩瞬晋5"PTy462.2F 166.2 2.231 1083.360 10 * 4 * FV 引起的应力:VyV F "hX 5158.7241.938 10 FT r xS 3. 82 习 3. 3 [S2150 7 3.5 2 69 7 (7 12 3.5) 2 193 7 ( 7 12 7)2.25 106mm7 8(3 )应力计算236.27 N / mm9(4) (74.96)2 36.272 71.35N / mm2f f w 160N /mm2y 1.223.4习题3.3的连接中,如将焊缝②及焊缝③改为对接焊缝(按三级质量标准检验),试求该连接的最大荷载。

【工程力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全解】第8章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习题解

【工程力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全解】第8章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习题解
(A)y3 z3、y4 z4 是主轴; (B)除 y2 z2 外,其余三对均为主轴; (C)除 y1z1 外,其余三对均为主轴; (D)仅 y3 z3 为主轴。 正确答案是 B 。
习题 8-9 图
8-10 图示直角三角形截面中,A、B 分别为斜边和直角边中点,y1z1、y2 z2 为两对互 相平行的直角坐标轴。试判断下列结论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39 —
σa
=
−175Ea Es
= −175 70 200
= −61.25 MPa(压)
8-14 从圆木中锯成的矩形截面梁,受力及尺寸如图所示。试求下列两种情形下 h 与 b 的比值:
(1)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尽可能小; (2)曲率半径尽可能大。 解:(1) σ = M z = M z = 6M z
正确答案是 A 。 解:若用右手系,y 轴坐标朝上为正,则由 h1 = b1 得
Sz
(I)
=
3 2
b1h12
>
0

Sz
(II)
=
−2b1h12
<
0
若考虑正负号,则应选 A;若考虑静矩的绝对值,则应选 B。
8-7 图示矩形中 y1、z1 与 y2、z2 为两对互相平行的坐标轴。试判断下列关系式中, 哪一个是正确的。
解:变形谐调:
FNs = FNa Es As Ea Aa FNs + FNa = FP
(1) (2)
⎧ ⎪⎪FNs ⎨ ⎪⎪⎩FNa
= =
Es As Es As + Ea Aa
Ea Aa Es As + Ea Aa
FP FP
(压)
(1)
σs
=
FNs As

弹性力学-例题、习题和总复习

弹性力学-例题、习题和总复习

∂ 4φ ∂ 4φ + 2 4 ∂x ∂x 2∂y
2
∂ 4φ + = 0 4 ∂y
d 4 f1 ( x ) =0 4 dx

⑵式积分,得: f ( x ) = Ax 3 + Bx 2 + Cx + D 式积分, 故应力函数为: 故应力函数为:
f1 ( x ) = Ex 3 + Fx 2 + Gx + H ⑵式积分,得: 式积分,
σ
x
∂ 2φ = = 0 2 ∂y
积分得: 积分得: φ = yf ( x ) + f1 ( x )

⑴式必须要满足相容条件,代入相容方程中得到: 式必须要满足相容条件,代入相容方程中得到:
弹性力学 主讲
邹祖军
弹性力学例题、习题和总复习 弹性力学例题、
φ = yf ( x ) + f1 (x )
yd 4 f ( x ) d 4 f1 ( x ) + =0 4 4 dx dx d 4 f (x ) 必须有: 必须有: =0 ⑵ 4 dx
邹祖军
弹性力学例题、习题和总复习 弹性力学例题、
习题1 习题
σy = 0 σz = −300 105 N / m2 τ yz = −750 105 N / m2 τxz = 800 105 N / m2 × × × 5 2 试求法线方向余弦为 l = 1 , m = 1 , n = 1 τxy = 500 10 N / m × 2 2 2
50 80 1 106.6 2 1 ⋅ 0 − 75 2 = − 28.0MPa − 75 − 30 12 −18.7
X v2 + Yv2 + Z v2

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 [思考题答案] 按给出的资料,计算并绘制地 基中的自重应力 沿深度的分布曲线。 (假定,地下水位位于标高为141.0处。)
2.2
基底压力
• 基底压力: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 基础传递,在基础底面处施加于地基上的 单位面积压力。 • 基底反力:反向施加于基础底面上的压力
基底压力、反力
• 基底压力 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 基底压力:
讨论: 讨论:
p max p min = F + G 6e 1± bl l
当e<l/6时,pmax,pmin>0,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时 , 当e=l/6时,pmax>0,pmin=0,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时 , , 当e>l/6时,pmax>0,pmin<0,基底出现拉应力,基底压力重分布 时 , ,基底出现拉应力, pmax e<l/6 pmin pmax e=l/6 pmax pmin<0 基底压力重分布 pmax e>l/6 pmin=0
2.2.1 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
(1)情况1 情况1
EI=0
(a) 理想柔性基础
(b) 堤坝下基底压力
图2-1 柔性基础 基础抗弯刚度EI=0,相当于绝对柔性基础 基底压力分布与作用荷载分布相同。 基底压力分布与作用荷载分布相同。
(2)情况2 EI=∞ 情况2 刚度很大(即EI=∞),可视为刚性基础(大块混凝土实体结构) 。 荷载小,呈中央小而边缘大的情形。 荷载小,呈中央小而边缘大的情形。 随作用荷载增大,呈抛物线分布。 随作用荷载增大,呈抛物线分布。 作用荷载继续增大,发展为钟形分布。 作用荷载继续增大,发展为钟形分布。
例题见教材P29 例题见教材P29 [例2-2]解题思路: 2]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求基础自重 G=γGAd 2)求外荷F=P+Q 3)求基础的合力距M:M=M/+Q∙e0 4)求合力距的偏心距e :M=(F+G)∙e p F + G 6e 5)求基底压力 = 1 ±

课后习题解答

课后习题解答

【解答】由于 h l ,OA 为小边界,故其上可用圣维南原理,写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
(a)上端面
OA
面上面力
fx
0,
fy
x b
q
由于 OA 面为负面,故应力主矢、主矩与面力主矢、主矩符号相反,有
b
0
y
dx
y0
b
0 f ydx
b x qdx qb
0b
2
b 0
①主要边界,上边界 y h 上,面力为 2
f
x
(
y
h 2
)
2ax
f
y
(
y
h 2
)
ah
②主要边界,下边界 y h ,面力为 2
fx
(
y
h) 2
2ax,
fy(y
h) 2
ah
③次要边界,左边界 x=0 上,面力的主矢,主矩为
h/2
x 向主矢: Fx h/ 2 ( x )x0 dy 0
h/2
y 向主矢: Fy h/ 2 ( xy )x0 dy 0
y0
12
b
0
xy
dx 0
y0
综上所述,在小边界 OA 上,两个问题的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相同,故这两个问题是静力等
效的。
【2-11】检验平面问题中的位移分量是否为正确解答的条件是什么
【解答】(1)在区域内用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式(2-18);
(2)在 s 上用位移表示的应力边界条件式(2-19);
【3-3】如果某一应力边界问题中有 m 个主要边界和 n 个小边界,试问在主要边界和小 边界上各应满足什么类型的应力边界条件,各有几个条件
【解答】在 m 个主要边界上,每个边界应有 2 个精确的应力边界条件,公式(2-15), 共 2m 个;在 n 个次要边界上,如果能满足精确应力边界条件,则有 2n 个;如果不能满足公 式(2-15)的精确应力边界条件,则可以用三个静力等效的积分边界条件来代替 2 个精确应 力边界条件,共 3n 个。

德州学院,材料力学,期末试题7章习题讲解

德州学院,材料力学,期末试题7章习题讲解

德州学院,材料⼒学,期末试题7章习题讲解第七章⼒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7.1应⼒状态概述1.过受⼒构件内⼀点,取截⾯的不同⽅位,这⼀点在各个⾯上的(D ). (A )正应⼒相同,切应⼒不同;(B )正应⼒不同,切应⼒相同;(C )正应⼒和切应⼒都相同;(D )正应⼒和切应⼒都不同。

2.关于单元体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A )单元体的三维尺⼨必须是微⼩的;(B )单元体是平⾏六⾯体;(C )单元体必须是正⽅体;。

(D )单元体必须有⼀对横截⾯。

3.对于图⽰承受轴向拉伸的锥形杆上的A 点,哪⼀种应⼒状态是正确的Dxτxx4.在单元体的主平⾯上()。

(A )正应⼒⼀定最⼤;(B )正应⼒⼀定为零;(C)切应⼒⼀定最⼩;(D )切应⼒⼀定为零。

§7.2⼆向应⼒状态实例1. Q235钢制成的薄壁圆筒形蒸汽锅炉,壁厚δ,内径D ,蒸汽压⼒p ,试计算锅炉壁内任意⼀点处的三个主应⼒。

注:薄壁圆筒受⼒均匀,因此,任意点的应⼒状态均相同。

1.求⽔平⽅向上的正应⼒σx2.求竖直⽅向上的正应⼒σy3.求垂直于纸⾯⽅向上的正应⼒σz 薄壁圆筒与纸⾯垂直⽅向上的σz 为零.总结:薄壁圆筒的三个主应⼒为:薄壁圆筒为两向应⼒状态注意事项:1.注意单位配套使⽤;2. 纵向截⾯上正应⼒是横截⾯正应⼒的两倍;3.按规定排列正应⼒。

课本215页例7.1如下由Q235钢制成的蒸汽锅炉,壁厚δ=10mm,内径D=1m,蒸汽压⼒p=3MPa,试计算锅炉壁内任意⼀点处的三个主应⼒。

经分析,薄壁圆筒为两向应⼒状态2. 圆球形容器的壁厚为δ,内径为D,内压为p,求容器内任意⼀点的应⼒。

注:薄壁圆球受⼒均匀,因此,任意点的应⼒状态均相同。

1.求⽔平⽅向上的正应⼒σx2.求竖直⽅向上的正应⼒σy3.求垂直于纸⾯⽅向上的正应⼒σz薄壁圆筒与纸⾯垂直⽅向上的σz为零.球形薄壁容器的三个主应⼒为:受内压的球形薄壁容器为⼆向应⼒状态§7.3 ⼆向应⼒状态分析——解析法⼆向应⼒状态下,单元体各⾯上应⼒分量皆为已知,如下图所⽰:求垂直于xy平⾯的任意斜截⾯ef上的应⼒及主应⼒和主平⾯⼀.符号规定1.正应⼒正负号规定2.切应⼒正负号规定使微元或其局部顺时针⽅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材料力学(单辉祖版)完整课后习题答案-9

材料力学(单辉祖版)完整课后习题答案-9

第九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题号页码9-4 (1)9-5 (3)9-8 (4)9-9 (5)9-10 (7)9-14 (8)9-16 (10)9-17 (11)9-18 (13)9-19 (14)9-22 (16)9-23 (16)9-24 (17)9-25 (18)9-26 (18)9-27 (20)9-28 (21)(也可通过左侧题号书签直接查找题目与解)9-4试比较图示正方形棱柱体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的相当应力r3σ,弹性常数E和µ均为已知。

(a) 棱柱体轴向受压;(b) 棱柱体在刚性方模中轴向受压。

题9-4图(a)解:对于棱柱体轴向受压的情况(见题图a),三个主应力依次为0,===σσσ−σ132由此可得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σσσσ=−=31r3 (a)(b)解:对于棱柱体在刚性方模中轴向受压的情况(见题图b ),可先取受力微体及坐标如图9-4所示,然后计算其应力。

图9-4由图9-4可得σσy −=根据刚性方模的约束条件,有 0)]([1=+−=z y x x σσµσE ε即)(z y x σσµσ+=注意到x z σσ=故有 σµµσσz x −−==1三个主应力依次为 σσσµµσσ−=−−==3211,由此可得其相当应力为 σµµσσσ−−=−=12131r3 (b)比较:按照第三强度理论,(a)与(b)两种情况相当应力的比值为µµσσr b a 211)r3()r3(−−==1>r ,这表明加刚性方模后对棱柱体的强度有利。

9-5 图示外伸梁,承受载荷F = 130 kN 作用,许用应力[σ]=170 MPa 。

试校核梁的强度。

如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采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强度。

题9-5图解:1.内力分析由题图可知,+B 截面为危险截面,剪力与弯矩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 m N 1080.7m 600.0N 10130 kN 130432S ⋅×=××====Fl M F F ,2.几何量计算34324max ,)(343)(343545433m 1090.2]m )0137.0140.0(0085.0211023.2[2m 1023.2)m 20137.0140.0(0137.0122.0m 1005.5m 140.01007.7m 1007.712)0137.02280.0()0085.0122.0(12280.0122.0[−−−−−−×=−××+×==×=−××=×=×=×=×−×−−×=z a z b z z z S S S W I 式中的足标b ,系指翼缘与腹板的交界点,足标a 系指上翼缘顶边中点。

工程力学第8章剪应力分析习题及解析

工程力学第8章剪应力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8章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8-1扭转切应力公式r(p)^M x p/I p的应用范圉有以下几种,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等截面圆轴,弹性范囤内加载:(B)等截面圆轴:(C)等截面圆轴与椭恻轴:(D)等截面圆轴与椭恻轴.弹性范鬧内加较。

知识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难度:易解答•正确答案是A cTip) = M x p/l?在推导时利川J'等截面鬪轴受扭后.其横截血保持平血的假设•同时推导过程中还应用了剪切胡克定律.婆求在线弹性范刑加載。

8-2两根长度相等、直径不等的圆轴受扭后.轴表iftlJJU线转过相同的角度。

设直径大的轴和直径小的轴的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分别为耳吨'和r2max,切变模虽分别为Gi和G2O试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A)(B)(C)若G、>G“则有r Inux > r2nux:(D)若G>G“则有右叭沁。

知识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难度:易解答•正确答案是c °因两恻轴等长,轴表面上母线转过相同角度,指切应变相同,即/,=/,=/由剪切胡克定律2“知> °2 时,f lnux > r2max °8-3承受相同扭矩且长度相等的直径为山的实心恻轴与内.外径分别为D2(a = d2/D2)的空心圆轴.二者横截面上的垠大切应力相等。

关于二者重之比(M/WJ有如下结论.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l-a4严;(B)(l-a4)V2(l-a2):(C)(l-^Xl-a2):(D)(1 一a」)的/(I一小)。

知识点:组合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难度:难解答•\6M X I6M正确答案是D即A-d-a4)7D2匹=如=必W2人D;(l-a2)习题8/图⑴代入(2〉.得8-4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里层和外 层材料的切变模址分别为Gi 和Gi.且G = 2G 2. 圆轴尺寸如图所示。

圆轴受扭时.里、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

材料力学之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之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
W
eq4
M 2 0.75T 2 [ ]
W
统一形式:
eq
M eq W
[ ]
M eq3
M
2 z
M2 yT2 NhomakorabeaM eq4
M
2 z
M
2 y
0.75T
2
例1 求图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及主平面的位置。(
单位:MPa)
解:主应力坐标系如图
25 3 4 5 B 9 5
A
在坐标系内画出点
2
1
0
° 5
25 3
45o
拉伸对应
2E
1
45o
剪切对应值
E
1
现在已测得圆杆表面上一点a沿45方向的线应变 45o=-2×10-4, 是上述两45方向的线应变之和
45o 测试值 45o 剪切对应值 45o 拉伸对应值
E45o 剪切对应值 E 45o 测试值 45o 拉伸对应值 =
1
1
E
2 3
1 3
体积改变比能
vV
1 2
6E
1 2
3 2
形状改变比能
1
vd 6E
1 2 2 2 3 2 1 3 2
5、四个常用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的统一形式: eqk [ ]
• 第一强度理论: • 第二强度理论: • 第三强度理论: • 第四强度理论:
eq1 1
eq2 1 2 3
组合变形习题课
一、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
1、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1)斜截面上的应力
x x
y 2 y
2
x y
2
sin 2 x
cos cos
2 2

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P z 3 z 5 2 R
式中
P z K 2 z
为竖向集中力作用竖向附加应力系 数(查表)。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P z K 2 z
特点
§3.3 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一.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布辛内斯克课题
3 1 K 2 [1 (r / z )2 ]5 / 2
3.P作用线上,r=0, K=3/(2π),z=0, σz→∞,z→∞,σz=0 4.在某一水平面上z=const,r=0, K最大,r↑,K减小,σz减小 5.在某一圆柱面上r=const,z=0, σz=0,z↑,σz先增加后减小
6.σz 等值线-应力泡
P
P
球根 应力 球根
0.1P
0.05P
0.02P 0.01P
cy

假设土体为均匀连续介质,并为半无限空 间体,在距地表深度z处,土体的自重应力 为:

cz = z
自重产生的水平应力将在土压力计算部分 介绍。


若地基由多层土所组成
c 1h1 2 h2 ...... n hn h
i 1
n
i i
c 1h1 2 h2 ...... n hn h
七. 条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任意点下的附加应力—F氏解的应用
p
z K s zp x K s xp xz K s xz p
y
B
x
z
x
z
M
x z s s Ks , K , K F ( B , x , z ) F ( , ) F( m , n ) z x xz B B

刘鸿文《材料力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圣才出品)

刘鸿文《材料力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圣才出品)

OA1
= OC + CA1
= x
+ y 2
+
(
x
− y )2 2
+
2 xy
= max = 1
OB1
= OC − CB1
=
x
+ 2
y

(
x
− 2
y
)2
+
2 xy
= min
=2
b.确定主平面方位的方法
如图 7-3(b)(c)所示,将半径 CD 旋转 20 到 CA1 处,单元体 x 轴沿 20 旋转方向
图 7-2 应力圆 (2)应力圆的应用 ①应力圆与单元体应力间的关系 点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单元体某一面上的应力,必对应于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 夹角关系:圆周上任意两点所引半径的夹角等于单元体上对应两截面夹角的两倍,且两 者的转向一致。 ②求单元体上任一截面上的应力 从应力圆的半径 CD 按方位角 α 的转向转动 2α 得到半径 CE,圆周上 E 点的坐标就是
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为常数,即 + +90 = x + y 。
③最大切应力和最小切应力 切应力的大小
max min
=
x
− y 2
2
+ 2xy
=
1 2
(max
− min )
切应力极值所在截面方位角
tan
21
=
x − y 2 xy
最大和最小切应力所在平面与主平面的夹角为 45°,即1 = 0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习题课3

工程力学习题课3

FS A
故铆钉的剪切强度足够。
(3) 校核铆钉的挤压强度
据挤压强度条件有 1 Fbs 4 F F 80 103 bs 6 Abs d 4 d 4 10 16 10 125 106 Pa 125MPa [ bs ] 300 MPa
FAB [ ] A
FAB A 4 [ ]
d
2 1
4 40 103 d1 1.78 102 m 17.8mm 160 106
取d1=18mm
对于BC杆
c max
FBC [ c ] A
A
d 22
4
FBC [ C ]
4 50 103 d2 2.303 102 m 23.03mm 120 106
由于载荷相对于载荷F对称配置,因而可认为每个铆钉受到的力 相同,即每个铆钉所受到的挤压力及剪力均为
1 Fbs FS F 4
(2) 校核铆钉的剪切强度 据剪切强度条件有
1 F F 80 103 4 1 2 d 2 (16 103 ) 2 d 4 99.5 106 Pa 99.5MPa [ ] 100 MPa
解: 1)对B节点受力分析如图
FAB
B
FBC
F
FBC FAB
50 F 50kN 30 40 F 40kN 30
2) 确定材料 由受力分析可知,AB杆受拉力作用,BC杆受压力作用,而脆 性材料是承压材料,因此BC杆选用铸铁,AB杆选用Q235A钢 3)设计截面 对于AB杆
t max
故铆钉的挤压强度足够。
(4) 校核钢板的拉伸强度
钢板的轴力图如图所示

应力状态-习题课

应力状态-习题课

r 3 x 2 4 xy 2 119 .52 4 (64 .8) 2
176.3(MPa) [ ]
结论——满足强度要求。
r 4 x 2 3 xy 2 119.52 3 64.82 163.8( MPa)
三、、广义胡克定律的一般形式:


例:已知一受力构件自由表面上某一点处的两个面内主应变分别为:
x = 240 10-6, y= -16010-6,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为
=0.3, 试求该点处的主应力及另一主应变。
y x
E x x y 44.3MPa 2 1 E y y x 20.3MPa 2 1
例:已知铸铁构件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铸铁拉伸许用应 [] =30MPa。试:校核该点的强度。
解:1、根据材料和应力状态确定失 效形式,选择设计准则。
脆性断裂,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
1 [ ]
2、确定主应力并进行强度计算
max
min
x y
2
x y 2
水管承受内压而使管壁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下,且
在低温条件下材料的塑性指标降低,因而易于发生爆裂;
而冰处于三向压缩的应力状态下,不易发生破裂.例如深
海海底的石块,虽承受很大的静水压力,但不易发生破裂.
y x
x y
1 x y E 1 y x E


E 210109 6 x ( 240 0 . 3 160 ) 10 x y 1 2 1 0.32 44.3MPa


E 210109 6 y ( 160 0 . 3 240 ) 10 y x 1 2 1 0.32 20.3MPa

弹性力学徐芝纶课后习题及答案

弹性力学徐芝纶课后习题及答案

弹性力学徐芝纶课后习题及答案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徐芝纶先生所著的弹性力学教材备受推崇,而课后习题则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将对部分典型的课后习题及其答案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来看一道关于平面应力问题的习题。

题目给出了一个矩形薄板,在其边界上受到特定的力和约束条件,要求计算板内的应力分布。

对于这道题,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边界条件。

假设矩形薄板的长为 a,宽为 b,在 x 方向上受到均匀分布的拉力 T,在 y 方向上受到均匀分布的压力 P,并且在四个边上有相应的位移约束。

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我们可以列出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通过联立这些方程,并结合边界条件,采用适当的求解方法,如应力函数法,逐步推导出应力的表达式。

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和推导,最终得到板内的应力分布为:在 x 方向上的应力σx = T / b P y / b,在 y 方向上的应力σy = P,剪应力τxy = 0。

接下来,再看一道关于应变能的习题。

题目要求计算一个受扭转的圆柱体的应变能。

对于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圆柱体扭转时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

根据弹性力学的理论,圆柱体扭转时,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存在,且剪应力沿半径方向呈线性分布。

然后,通过积分计算出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再乘以圆柱体的体积,即可得到整个圆柱体的应变能。

经过计算,圆柱体的应变能表达式为:U =π G L (R^4 r^4) / 8,其中 G 为剪切模量,L 为圆柱体的长度,R 为圆柱体的外半径,r 为圆柱体的内半径。

下面是一道关于应力集中的习题。

题目给出了一个带有圆孔的平板,在板的边缘受到拉伸载荷,要求分析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圣维南原理和应力集中系数的概念。

首先,根据平板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无孔时的均匀应力。

然后,通过弹性力学的理论分析,得出孔边的应力分布表达式。

经过计算,发现孔边的应力显著增大,最大应力出现在孔边的某些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0 −5 0 5 −5 = − + + = 50 0 −5 0 5 −5 5
应力状态特征方程
σ 3 − J1σ 2 − J 2σ − J 3 = 0
σ 3 − 5σ 2 − 50σ − 0 = 0 σ (σ − 10)(σ + 5) = 0
σ 1 = 10 σ 2 = 0 σ 3 = −5 MPa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例题解答 2) 用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求出该点的主应力及主方向 计算应力张量的三个主不变量
J1 = σ x + σ y + σ z = 5 − 5 + 5 = 5
σ x τ xy σ y τ yz σ z τ zx + + J2 = − τ yx σ y τ zy σ z τ xz σ x
这六个分量 之间应该存 在某种联系! 在某种联系!
1 ∂u
∂v
1 ∂v
∂w
∂w εz = ∂z
三、应变连续方程问题
知识要点回顾
小应变几何方程
∂ 2ε x ∂ 2 ∂u ∂ 2 ∂u = = ∂y 2 ∂y 2 ∂x ∂x∂y ∂y ∂ 2ε y ∂ 2 ∂v ∂ 2 ∂v = = ∂x 2 ∂x 2 ∂y ∂x∂y ∂x
(σ x − σ ) l + τ yx m + τ zx n = 0
代 入 数 据
齐次线性应力 平衡方程组
( 5 − σ ) l + 0 m − 5n = 0 0l + ( −5 − σ ) m + 0n = 0 −5l + 0m + ( 5 − σ ) n = 0
l 2 + m2 + n2 = 1
1)以受力物体内任意点的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在无限靠近该点处作与三个应 力主轴等倾斜的微分面,其法线与三个主轴的夹角都相等。在主轴坐标系空 间八个象限中的等倾微分面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的每个平面 称八面 体平面,八面体平面上的应力称为八面应力。 2)八面体平面是一点应力状态的特殊平面,平面上的应力值对研究
a +b 2 a −b 2 σ ij = 2 0
a −b 2 a+b 2 0
0 0 0
一、应力张量不变量及其应用
例题解答 对于 σ ij
1
同理,对于 同理,
J1 =
2 σ ij
J1 = a +b+0 = a +b
a 0 b 0 0 0 J2 = − + + = −ab 0 b 0 0 0 a
l=m=n=±
σ 8 = (σ 1 + σ 2 + σ 3 ) = σ m = 3
τ 8 = ± σ l + σ02 m
2
′ J′ 2 J 2 = 122
σ 1 − σ m 0
2
1 J1 3
0
1 3
2
0 σ 2σ 3σn 2 + − 2m 0
2 2 2 0 − (σ 1l + σ 2 m(2σ+− σ32 )2 ) (σ 2 − σ 3 ) + (σ 3 − σ 1 ) ) = ( 1 σ n +
(2) )
齐次线性应力平衡方程组
方向余弦条件
l 2 + m2 + n2 = 1
(3) )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2、最大切应力 、
τ = σ l + σ 2 m + σ 3 n − (σ 1l + σ 2 m + σ 3n
2 2 2 1 2 2 2 2 2 2
2 2
)
1)与正应力一样,切应力也随坐标变换而变化,可取得极值。取其中绝对值 最大的切应力为最大切应力,记为 τ max 。 2)塑性变形中的滑移与孪生或晶界滑移,都主要与切应力有关。
二阶张量主不变量: 二阶张量主不变量:
J1 = P + P22 ს P 11 J 3 = P21 P31 P 12 P22 P32
P22 P 12 + P22 P32 P 13 P23 P33
P23 P33 + P33 P 13
P31 P 11
2 2
2
γ
2 ′ =± J2 3
Q 1
β
α
1 = 54o 44′ 3
2
α = β = γ = arccos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3、等效应力 、
1)取八面体切应力绝对值的 倍所得的参量称为等效应力,也称为广义应 力或应力强度,用 σ 表示。 2 2)等效应力是一个不变量,是一个与材料塑性变形有密切关系的参
1) 2) 3)
画出该点的应力单元体; 画出该点的应力单元体; 试用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求出该点的主应力及主方向; 试用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求出该点的主应力及主方向; 求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八面体应力、等效应力。 求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八面体应力、等效应力。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例题解答 1) 画出该点的应力单元体 z 5 -5 -5 5 y O x -5
取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则任意斜微分面上的切应力为
τ = σ 1 l + σ 2 m + σ 3 n − (σ 1l + σ 2 m + σ 3 n
2 2 2 2 2 2 2 2 2
2 2

)
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τ max
1 = (σ max − σ min ) 2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3、八面体应力 、
5 0 −5 σ x τ xy τ xz J 3 = τ yx σ y τ yz = 0 −5 0 = 0 τ zx τ zy σ z −5 0 5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例题解答 2) 用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求出该点的主应力及主方向
τ xy l + (σ y − σ ) m + τ zy n = 0 τ xz l + τ yz m + (σ z − σ ) n = 0
l 2 + m2 + n 2 = 1
σ 1的主方向
解 之
l1 =
1 ; 2
m1 = 0;
n1 = −
1 2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2) 用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求出该点的主应力及主方向
对于 σ 2 : 对于 σ 3 :
3) 最大切应力
l2 =
1 ; 2
m2 = 0;
n2 =
1 2
l3 = 0;
m3 = 1;
() 1
方向余弦条件
l + m + n =1
2 2 2
将各主应力代入方程组(1)可得对应的主方向 将各主应力代入方程组( )
对于 σ 1 :
( 5 − 10 ) l + 0m − 5n = 0 0l + ( −5 − 10 ) m + 0n = 0 −5l + 0m + ( 5 − 10 ) n = 0
2 2
2

5 14 3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等效应力
σ=
3 3 1 τ8 = ± 350 = 5 7 2 2 3
MPa
几种重要应力计算问题小 结
要求掌握一点处的主应力及主方向、最大切应力、 要求掌握一点处的主应力及主方向、最大切应力、八 面体应力、等效应力的计算方法。 面体应力、等效应力的计算方法。
3
数。 等效应力定义式
3 σ= τ8 2
3 2 ′ = ± J2 = 3 2
′ 3J 2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例 题 对于oxyz直角坐标系,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为 对于 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5 0 −5 σ ij = 0 −5 0 (Mpa) −5 0 5
n3 = 0
τ max =
八面体应力
1 (σ max − σ min ) = 1 (10 − (−5) ) = 7.5 MPa 2 2
1 3
σ 8 = (σ 1 + σ 2 + σ 3 ) = (10 + 0 − 5) = 1.67 MPa
τ8 = ±
1 3
1 3
(σ 1 − σ 2 ) + ( σ 2 − σ 3 ) + (σ 3 − σ 1 )
二、几种重要应力的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1、主应力 、
P 11 P 21 P31
P 12 P22 P32
P 13 P23 P33
P• 11 0 0
0
• P22
0
0 0 • P33
1)应力张量为实对称张量,通过坐标转换可以得到切应力为零的状态,此时 的应力称为主应力。本质上与矩阵代数中通过初等变换将一个矩阵化为标准 形的问题相同。 2)可根据三个主应力的特点来直观地区分各种应力状态,或者定性地比较某 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塑性成形工序加工时,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差异。
(1) (2)
(1)式加(2)式
2 ∂ 2ε x ∂ ε y ∂ 2 ∂u ∂ 2 ∂v + 2 = + ∂y 2 ∂x ∂x∂y ∂y ∂x∂y ∂x
∂ 2 ∂u ∂v = + ∂x∂y ∂y ∂x
一个应力状态有重要作用。
3
γ
Q 1
β
α
1 = 54o 44′ 3
2
α = β = γ = arcco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