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路径

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路径
《 决策咨询通讯) o 1年 ・ 3期 2l 第
创建 创 新 型特 色产 业 园 区 的路 径
新疆专家顾 问团

要: 创新 型特色产业园 区系指在 园区定位 、 产业 发展模式 和路径上 特色鲜 明的国家高新 区。乌鲁 木齐高 新区
对照创新 型特 色产 业园区标 准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今后 的发展路径是 : 第一 阶段 以创 业环境 营造和园 区形 态提
创 新 型特色 产业 园区 系指在 园区定 位 、 业发 产
生高新区“ 波段型” 发展 问题 的根源。兼顾规模增 长与结构调整 的“ 明增长” 是“ 精 , 十二五” 间的 期
核心任 务 。 二、 乌鲁木 齐 高新 区对 照 创新 型 特 色产 业 园 区
标 准 的不足
展模式和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 国家级 是
1 发展空间长期受限, 以做出有效的长期产 . 难
业 发展 布局 和规划 。
2 受发展空间的影响, . 产业结构中制造业长期
偏 低 , 技 产业 的培育 和对 传 统 产业 的改造 作 用 不 科
显著。
乌鲁木齐高新区已经围绕石 油和煤炭 资源深
度开 发培 育 了一 批 开 发 上 下 游 产 品 的科 技 创 新 企
升为核心 , 争取重点产业突破 , 2 1 到 02年形成创新 型特 色产业园 区基本框架 ; 第二阶段是 以特色产业 发展为核 心 ,
以扩 大经济规模 为 目标 , 2 1 到 0 5年基本建成 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特色产业 园区 ; 第三 阶段是 以特 色产业领域 的集成 应用创新 为核心 , 2 2 到 0 0年建成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极。 关键 词 : 乌鲁木齐 高新 区; 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 路径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

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科技部制订发布《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一、背景与思路(一)建设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为全面推进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有选择地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建设国家高新区。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54个,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

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国家高新区是走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的伟大创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因此,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

(二)基本思路国家高新区是体现国家意志、承担国家使命、实现国家目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力军,其发展必须着眼于国家整体战略。

在过去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导向、过多依靠土地消耗和区域优惠的外延发展模式,当前已明显制约着国家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符合今后国家的战略导向。

率先创新、持续创新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根据与存在的价值,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

力争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促成国家高新区发展路径的战略性转变,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使国家高新区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中枢。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一、引言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指南。

本文旨在总结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一般要求和指导原则,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二、建设目标1.创新驱动:科技园区应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核心,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

2.产业集聚:吸引企业、机构、人才集聚,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

3.服务支持: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绿色可持续: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设生态友好型园区。

三、基础设施建设1.地理位置: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的区域,方便企业和机构之间的联络与合作。

2.功能规划:按照科技产业特点,划分为科研区、创业孵化区、示范生产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办公、生产和研发环境。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1.人才引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吸引高级人才、科研团队、创业人才入驻园区。

2.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技术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

五、金融支持与政策优惠1.金融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2.政策优惠: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动力。

六、科技成果转化1.孵化服务: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技术转移: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与转移。

3.产业化推广:鼓励并支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进程。

七、创新文化建设1.创新氛围: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鼓励各类创新活动和交流合作。

2.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八、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1.管理机构:成立科技园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

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

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

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对于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规划建设、资源整合、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具体指南。

一、规划建设1.确定定位: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产业链分析、市场需求调研等方式,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

2.完善基础设施:要在规划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这些设施的完善能够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3.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要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方式,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特色园区,形成集聚效应。

二、资源整合1.整合政府资源: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为特色园区提供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合理规划用地等方式,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2.整合社会资源: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可以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升特色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整合人才资源: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特色园区。

三、创新驱动1.加强科技创新:要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

2.鼓励创业创新:要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创业者和创新团队在特色园区发展。

可以通过提供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支持创业者的场所和服务。

3.推动产业升级: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基金等方式,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四、政策支持1.提供税收优惠:要针对特色园区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增加利润空间,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亮 亮 、 锡 辉 ,0 0 。 潘 2 1 )
二、 文献 回顾
国内关于 “ 创新型城市 ” 的理论研究 主要集 中在近几年 , 尤 其是随着 20 0 8年北京奥运会 的举行 , 创新 型城市( 以及创新型 国家 ) 的研究更是成 为学界 、 业界 、 政界关 注的热点问题 。具体 来看 , 国内对 于创 新型城市的研究可归 为以下几类 : 1 国外 创 () 新型城市 建设 的理论 、 路径 、 经验 , 及对 于国 内建设创新型城 市 的启 示 ( 正 茂 、 詹 田蕾 ,0 l 毕 亮 亮 、 锡辉 ,0 0 李 英武 , 2 1; 潘 21 ; 2o )( ) o 6 ; 2 国内建 设创 新 型 城 市 的实 施 路径 ( 永胜 ,0 8 李 20 ; 陈依 元 ,0 7 倪鹏 飞 ,04 ;3 国 内创新 型城市 的评价 指标 20 ; 20 )( ) 体系 / 标准 ( 攀 ,0 8 胡 钰 ,0 6 周 纳 ,00 张红 ,0 0 石 谢 20 ; 20 ; 2 1; 21; 忆邵 ,0 8 ;4 国内创新 型城市 的发展模式 ( 2 0 )( ) 尤建新 、 卢超等 , 2 1 ; 兆权 ,0 9 周全绍 ,0 8 刘 刚 ,0 7 。 0 1简 20 ; 20 ; 2 0 ) 白嘉菀 、 郗芙蓉 (0 0 在对 国内创 新型城市建设 的文献进 21 )
增长 的核心 , 经济 周期性 的波动根 源于技术 的变化 , 技术 的 而 变化则 以创新形式 出现 。在这之后 , 包括 Fem n P  ̄ rC o e re a 、o e 、ok 等在 内的一批学者又逐步深化 了对于 创新 的理论研究 ,其中 , Fem n 18 ) 出 了国 家创 新 系统 ( ai a In vt nSs re a (9 7 提 N t nl n oai y— o o tr) 概念 ,o e( 9 0 提 出 了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的钻 石 模 型 ( i e 的 n P  ̄ r19 ) D— a o dMoe)而 C oe 19 )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提 5年 1 , 0月 胡锦涛总 书记在 中共 十六届 五中全会 上 , 首 次提 出建设创新型 国家 的重大 战略思想 。2 0 0 6年 1 , 月 在全 国 科学技术 大会 上 ,他又指 出要坚 持走 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 道路 , 用 1 5年左右 的时间把我 国建设成为创新型 国家 。0 6年 5月 , 20 北京市委 、 市政府在北 京科 技大会上 , 正式公布 了《 关于增 强 自 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的意见》 ‘ , 首次 明确提 出了在 国内 D 。 率先 建成“ 创新型城市 ” 的主要 目标 。 事实上 ,创新 型国家 ” “ “ 与 创新 型城市 ” 此二 者乃是 一脉 , 相承的战略思想 , 创新型城市建设 是创新型 国家建设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对建设创新 型国家有着极 为重要 的战略意义。当前 , 世 界主要 国家 的中心城市纷纷 由传统 的资本 、 劳动力 等基础生产 要素 的投 入 向越来 越倚重信 息 、 技术 、 识 以及专 业化 的人力 知 资本等高级生 产要 素的投入转 型, 并通过建设创 新型城市来带 动整个 国家 的社会 、 经济 、 文化 的全面快速发展 , 进而激活和促 进 当地经济 的全球 化发展 。可见 , 建设 “ 创新型 国家 ” 战略 的实 施必须 以“ 创新 型城 市” 的建设 为切入点 , 并充分发挥创新 型城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指南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为了科学、高效地规划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1. 产业定位: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和优势,确定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布局。

2. 空间布局:根据规模和功能,将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生产制造区、研发创新区、配套服务区等,合理规划各区域的位置和面积。

二、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运输:建设完善的道路网和物流系统,便于企业进出园区和货物流通。

2. 水电供应:确保充足的水电供应,并配备先进的水、电、气的管网。

3. 通信网络:建设快速、稳定的通信网络,满足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需求。

三、创新研发平台建设1. 研发设施:配备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实验室,提供优质的研发环境。

2. 人才培训:建设培训中心,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并提供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机会。

四、产业支持政策1. 资金支持:制定相关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投资建设。

2. 税收优惠:针对智能制造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免征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3. 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园区工作。

五、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1. 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处理园区内的废水、废气等。

2. 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六、产业链协同发展1. 产业对接: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2. 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七、品牌宣传和营销推广1. 品牌建设:通过组织展览会、论坛等活动,提高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营销推广:制定针对不同市场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八、评估与监测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园区建设策略。

江西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指南(2023年版)

江西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指南(2023年版)

江西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指南(2023年版)工业互联网园区是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园区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园区形态,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采集、汇聚、存储、分析和配置园区各类工业要素,发挥全省开发区统一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作用,提升园区服务效能,助力园区企业降本、增效、提质,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一、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部省级以上开发区按照工业互联网内涵要求,基本完成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打造2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

壮大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数实共生、绿色低碳、安全生产、高效协同的园区组织形态,提高园区经济、社会、环境价值创造能力。

二、建设原则系统布局、重点突破。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园区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立足园区产业结构、发展基础与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发展路径,打造系统完备、功能齐全,具有本省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园区。

创新驱动、数智赋能。

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工业互联网园区发展的第一动力,调动产学研各方力量,突破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作用,打造数据驱动、智能智慧的园区发展模式。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利用工业互联网提高园区生产要素利用效率,降低园区发展能耗,优化园区能源结构,建立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

开放合作、安全有序。

支持园区工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管理部门按照“平等合作,互惠共赢”原则与外部主体加强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园区共建共享,构建开放型园区生态。

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园区发展安全底座。

三、总体框架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应以国家和本省政策为引领,加强园区整体规划布局。

在建设内容上,系统推进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体系建设,夯实工业互联网园区基础支撑能力。

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进行专题评审论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王春阳,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额尔敦、自治区科技厅火炬中心主任于潍,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福,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必文等参加了评审会,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宝伟君主持会议。

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共同邀请了房汉廷等五位专家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

评审会上,经专家评审一致认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定位准确,思路清晰,重点任务明确,政策措施可行,具有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的要求,同意通过《建设方案》论证。

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火炬中心高新区处副处长王春阳,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额尔敦、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等领导做了重要讲话,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包头稀土高新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福做了表态发言,对《建设方案》制定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将根据《建设方案》确定的任务,加快推进和落实,争取提前达到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各项目标。

董必文代表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向评审专家汇报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所做的前期工作以及《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

从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按照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等三类园区”的指导意见,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委托中国科学院政策所及有关专家,围绕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思路与任务、原则与政策等内容要求,编制了《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

高举火炬旗帜 打造创新型园区——威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纪实

高举火炬旗帜 打造创新型园区——威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纪实
维普资讯
威 海 国 家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W ei i ae Hiec u ti v op e t ha t — hI St t nd sr De el m n al Zon e
高举 火炬旗帜 打造 创新型 园 区
威 海 高 新 区建 设 创 新 型 园 区纪 实
■ 田立 杰 朱 全
生态 环 境优 美 舒适 、 射带 动 内容 的增 值 高端 服 务 ,帮助 企 业快 速 辐 威海 火 炬 高 技术 产 业 开 发 区兴 办 分 汇 集 以来 ,始 终 秉 承 ” 展 高科 技 ,实现 作 用 突 出显 现 的创 新型 科 技 园 区正 在 成 长 。戥 同测 试 设备 有 限公 司 研发 的 发 产业化 ” 宗 旨, 的 以火 炬 计 划 为导 向 , 黄海 之 滨 的金 色海 岸 线 上蓬 勃 兴起 。
品 出 口占全市 的 7% .专 利 拥 有量 占 0
全 市 的 3 % 。2 0 年 .全 区实现 高 新 0 07 技 术产 业产 值 3 8 元 , 7亿 占工 业总 产值 的 6 % 。 区内形 成 电 子信 息 、光 机 电 5

体化 、 生物 医 药和 医疗 器械 、 材料 新
途 径 ,为 科技 型 中小 企 业 争 取 上级 扶
增长模式和 ” 四位 一 体 ” 的发 展 战 略 。


搭 建 中介 服 务 平 台 。 为提 升 持 资 金 、风 险 投 资基 金 、信 用担 保 资
建区 1年来 , 7 威海 高 新 区 累计 实 自身服 务 能 力 ,积 极 引进 创 业 风 险投 金 共 计 2 3 元 , 定 科技 成果 10 亿 鉴 余 7 施火 炬计 划项 目 5 项 ,火炬 项 目累计 资 、信 用担 保 、技 术 交 易 、技 术 咨询 项 ,填 补 国内 空 白 5 项 ,达 到 国际 领 4 5 实现 销售 收入 13 元 , 亿 8 累计 获 得 专利 等 中 介 服 务 机 构 ,依 托 创 业 中心 的 先水 平 4 项 。 过提 供 高 质 量 的 中介 1 通 授 权 12 件 。其 中火 炬 计 划项 目累计 ” 创 期小 企 业 创 新 项 目服 务 机 构 ” 服 务 ,越 来 越 多具 有 核心 竞 争 力 的成 40 初 ,

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29•【字号】苏府[2009]76号•【施行日期】2009.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府〔2009〕7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极端重要性(一)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是苏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当前苏州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又存在着资源约束加剧、环境负荷加重、人口压力加大等瓶颈制约。

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其根本目的是要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引领,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努力将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促进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是苏州从整体上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规划指南智能制造是以信息化为核心,集成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灵活的生产方式的新型制造模式。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规划和设计的角度,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指南。

一、产业园区规划的目标和原则产业园区规划应该明确以下目标和原则:1. 突出创新驱动。

要倡导创新思维,注重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打造一个创新驱动型的产业园区。

2. 强调产业的集聚性。

要通过规划和布局,促进智能制造企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链的完整和协同,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3. 提供良好的服务。

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现代化厂房、研发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等,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产业园区规划的重点内容1. 区域选址。

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以确保园区的发展和运营。

2. 园区布局。

合理规划园区的用地布局,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划分功能区域,包括生产区、研发区、办公区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的运营效益。

3.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上,要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和舒适性。

4. 设施设备。

要配备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和工具,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环境保护。

规划和建设园区时,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环保的产业园区。

三、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1.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确保园区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2.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与入驻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文字号】安政文[2013]158号【发布部门】安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12.06【实施日期】2013.1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安政文〔2013〕1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加快安阳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充分发挥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安阳高新区)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和支撑作用,现就支持安阳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提出以下意见: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充分认识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阳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安阳市最具活力的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强大支撑和重要辐射源,是实现中原崛起、协同发展的重要高地。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有利于安阳市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实现中央和地方联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因此,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统领全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推动创新型安阳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安阳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建设路径和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安阳市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将安阳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主阵地;实行开放式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深化国际合作,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创新协作的创新高地;大胆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中原经济区高新区新型发展模式。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南

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一、总则1.1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3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 本指南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

1.5 本指南涉及的相关建设内容,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工作目标、关键技术及建设原则2.1 工作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具体目标如下:(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

2.2 关键技术2.2.1 技术特点(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

■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特色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特色科技园区建设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特色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合理规划和推进园区建设工作。

2. 目标和背景特色科技园区旨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增长。

通过建设特色科技园区,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体化的产业链,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3. 关键要素和策略为了实现特色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要素和策略:3.1 产业定位根据本地优势和市场需求,明确特色科技园区的产业定位。

优先发展的产业应与当地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战略相契合,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3.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特色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我们还将建设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企业和人员的需求。

3.3 创新创业支持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支持,包括提供场地、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我们将积极引导和孵化创新领域的初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3.4 人才引进与培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特色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我们将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科技人才。

3.5 园区管理与服务建立有效的园区管理与服务机制,提供一站式的企业服务。

我们将设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提供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和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系列便利和支持。

4. 实施计划基于上述关键要素和策略,我们将按照以下实施计划推进特色科技园区的建设:4.1 资源整合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的支持,形成统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体系。

4.2 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园区布局、建筑设计和配套设施,确保园区功能完善,空间合理利用。

4.3 建设推进依据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园区建设,严格把控工期和质量,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跨越发展 全面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跨越发展 全面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
高 新 区 目前 已 形 成 了 生 物 与 现
团 四 家 企 业 被 科 技 部 评 为 国 家 级 创 技 走 廊 的 孵 化 器 整 体 发 展 格 局 。 二 代 医 药 、 电子 信 息 、 先 进 制 造 和 现
大 新 型 企 业 。 吸 引 了 长 江 学 者 、 中 国 是 加 快 建 设 加 速 器 。 目前 在 建 加 速 代 服 务 业 四 大 主 导 产 业 ,“ 项 目支 干 细 胞 领 军 人 物 赵 舂 华 , 美 国 德 州 器 2个 ,竣 工 1 , 将 举 行 加 速 器 撑 、集 群 化 推 动 、 园 区 化 承 载 ” 的 个 西 南 医 学 院 生 物 芯 片 中心 主 任 李 全 挂 牌 仪 式 。 三 是 加 快 孵 化 体 系 国 际 发 展 格 局 初 步 形 成 。2 1 年 , 以石 0 1
4 3所 6 ( ) 创 新 政 策 支 持 机 制 , 优 集 团第 5 所 、 1 等 为 代 表 的 1 5 三 家 电子 信 息 企 业 实 现 收 入 3 3 元 , 2 亿
核 心 ,在 年 初 科 技 部 批 准 建 设 方 案 化 鼓 励 创 新 的政 策 环 境
后 , 积 极 组 织 实 施 创 新 型 特 色 园 区
高 新 区 每 年 从 财 政 拿 出 当 年 预 占全 区 收 入 的 比重 为 2 % 。 以 格 力 0
建 设 ,成 立 了 以市 政 府 市 长 为 组 长 , 算 的 7 %做 为 科 技 扶 持 专 项 资 金 ,支 电器 、 欣 意 电 缆 、 国 祥 制 冷 、 博 深 9 科 技 厅 副 厅 长 和 市 政 府 主 管 副 市 长 持 企 业 、科 研 院 所 和 大 学 开 展 产 学 工 具 、 冀 凯 集 团 等 为 代 表 的 1 2家 3 为 副 组 长 ,科 技 厅 有 关 处 室 和 市 直 研 创 新 联 盟 建 设 ,进 行 共 性 关 键 技 先 进 设 备 制 造 企 业 实 现 收 入 2 1亿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08•【字号】青政字[2010]18号•【施行日期】2010.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青政字〔2010〕18号)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国科发火〔2008〕273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进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工作,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意义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世界科技园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将青岛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型科技园区,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是青岛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要支撑。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举全市之力支持青岛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青发〔2008〕12号),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青岛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战略定位是:青岛市新一代创新基核、山东半岛标志性创新战略平台、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区域性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件2: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试行)各类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创意创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为更好地引导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建设质量,制订本指南。

一、智慧园区建设的含义智慧园区(smart park)建设,是指在各类产业园区、集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等区域内,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园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园区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生命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园区形态,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二、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园区主体。

突出政府政策和资金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鼓励、扶持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园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各产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三)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园区建设运营方案

园区建设运营方案

园区建设运营方案一、项目概述园区建设运营方案是园区规划的落地实施步骤,是园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和指南。

该方案经过调研分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环节,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带领园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性。

本方案着眼于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园区的良性发展,全面激发园区的活力和风采。

二、园区背景当前,园区建设运营方案所涉及的园区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同时,园区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活跃,产业基础扎实,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迎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因此,制定园区建设运营方案,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园区未来的发展。

三、园区建设规划1. 环境规划:园区建设运营方案提出,在园区内部加强绿化工作,建设园林景观,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同时,要加大环保力度,提高园区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打造生态园区。

2. 基础设施规划:园区建设运营方案还强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区域的整体水电气供应能力,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 产业发展规划:园区建设运营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配套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

四、园区运营模式1. 产业运营:园区建设运营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产业管理平台,以推进整个园区的产业升级和互联互通。

园区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完善产业链布局,实现多业态联动发展。

2. 资源共享:园区建设运营方案要求推动园区企业间资源共享,促进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打破信息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服务支持:园区建设运营方案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五、园区管理体系1. 内部管理:园区建设运营方案建议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并设立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划分,完善管理责任制度,提升园区管理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三类科技园区的目标要求,在发布《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科技部制订发布《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一、建设背景(一)背景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为应对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我国的高新区将同世界其它科技园区一样,不可避免地成为争夺和吸引创新要素的焦点。

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关口。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国家高新区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发挥出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国家高新区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力军,其发展必须着眼于国家整体战略。

要紧紧围绕当前形势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高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发展,带动辐射相关区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从总体上看,各国家高新区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国家高新区发展特色还不够突出,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在新形势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大胆改革创新,走各具特色并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意义创新型特色园区是指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新形势下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先行区域的重要举措。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将有利于突出和发挥地方优势,整合区内外各种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塑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着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率先奠定各区域发展的基石,最终实现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

二、目标与任务(一)发展目标至2015年,创新型特色园区应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产业特色突出。

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发展符合区域资源特点,基本拥有产业发展趋势的话语权,在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原材料定价等关键环节要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形成由大中小企业构成的企业群聚,企业之间既激烈竞争又密切分工协作;汇集特色产业的创新要素,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开展产业整合、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具有较强的本地根植性,企业间结网互动,与当地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是发展模式创新。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环境文化营造、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地区特色和区域品牌,尤其要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更好的软硬环境。

至2015年,创新型特色园区应该达到以下指标要求:1.在主导产业中至少形成1个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至少有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市企业,或至少有2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市企业,并有一批与之密切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群体;2.其单一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5%,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于15%,或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40%;3.在其主导产业中,至少要有2家国家级的专业研究开发机构(注l),以及4家国家级产业促进服务机构(注2);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园区的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和路径要特色鲜明,其主导产业在国内外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形成较为著名的区域品牌。

要基本掌握其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较为知名的产品品牌;5.企业净利润总额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6%;6.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50%;7.园区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8.园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000名;9.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4%;10.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支出比例高于5%;11.园区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高于15件;12.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45吨标准煤;(二)发展思路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关键在于塑造“特色”,即形成与区域资源和社会文化等相适应、对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示范性的发展路径,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围绕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模式,并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思路是:1.突出国家意义。

在选定产业领域,切实担负起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使命。

同时要避免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落户园区。

2.聚焦有限目标。

要摈弃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向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聚焦有限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

3.有效整合资源。

要积极利用市场化、集群化、联盟化以至行政等手段整合区内外特色产业领域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融资渠道、信息资源、标准资源、专利资源和厂商资源等,集中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产业、技术与人才高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软硬环境。

4.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既充分尊重市场在特色产业形成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强化政府在各类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市场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领域,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补位和引导作用。

(三)主要任务1.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要把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放在高新区建设的优先位置,确定特色产业定位,深入研究产业规律,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加强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努力跃升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1)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路径,依托区域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人文优势,按照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研究规划并明确提出园区主导产业,确定其战略地位;(2)依托专业研究力量,深入分析产业属性,了解全球产业发展特点、态势和规律,把握重点区域、重点厂商、重点产品和重点标准、专利及核心技术,确定本区域在全国、全球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明确特,色产业未来发展思路、目标、方向和策略。

(3)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运营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创意产业、服务产业、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业态。

推进特色产业向高端发展,向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专业设备研制延伸,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总部运营拓展。

(4)围绕特色产业或者特色产业的细分领域,建设若干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或小型专业园或特色产业基地,推进企业、产业服务资源专业化集聚,促进市场主体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对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要把加强高新区的资源集成和开发能力放在创新的突出位置,积极引入各类创新要素,探索创新资源整合的方式和模式,搭建服务于特色产业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驱动,提升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1)积极引入创新要素。

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和特色产业的特征,全力吸引国家级专业研究院所、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落户,千方百计吸引特色产业领域内的领军人才落户或长期合作,持续增加政府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并引导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并购,促进区域创新要素不断富集;(2)建立并完善专业服务体系。

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吸引和培育专业中介服务,发展会计、法律、咨询、教育培训等智力服务;围绕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机构、行业协会与商会、专利代理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中介服务业态;围绕企业成长,大力发展天使资金、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及科技保险等融资服务;(3)搭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积极整合区域内产学研等各方优势创新资源,联合专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火炬创新创业园、专业园区等创新创业支撑服务机构,建设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合理设置网络化的服务站点,强化平台的服务支撑能力。

3.围绕特色产业探索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发展模式创新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把探索特色发展模式放在高新区建设的突出位置,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着眼于未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区域、环境、人类之间的协调发展。

(1)在要素引入方面,应引导要素资源在空间上集聚并予以“个性化”服务,也可以采取虚拟的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共享式”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资源的引入、集聚与整合,在高新区乃至整个区域发挥引领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2)在创新创业方面,要探索整合利用区内外创新资源为区域发展服务的模式,要特别鼓励原创型创新创业、探索“官产学研资介用”结合互动的路径和模式,尤其要在创新资源不够丰富的高新区内探索利用协作型组织来整合社会资源的模式;(3)在环境营造方面,要尝试差异性的塑造区域品牌的方法、方式和载体形式,要大胆创新生态、绿色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模式,要积极促进园区建筑形态与物业形态的创新以适合高新区发展的特殊要求;要在园区内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4)在管理服务方面,要建立适合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要对高新区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提升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尤其要持续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模式。

4.以国际化和品牌化为重点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依托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努力打造区域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1)抢占国际技术标准与产业制高点。

依托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关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相关研发机构,共同研发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努力创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推进专利和标准的产业化,力争拥有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2)塑造行业区域品牌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