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史学

合集下载

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1.学科背景:17.18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力量信心十足。

这直接促成了他们用科学的观念来看待、研究历史。

他们希望把历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或者试图求得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或者试图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等。

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就是在这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2.兰克学派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兰克在史学方面的著述主要有:《1494—1514年的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普鲁士王国史》、《16—17世纪的法国史》、《16—17世纪英国史》、《世界通史》。

3.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即他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提出的“如实直书”的原则,也就是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其本来的样子再现、叙述出来。

4.为了实现如实直书的原则,兰克系统地归纳并总结出一套搜集和考证史料的有效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就是注意搜集原始证据和第一手史料,即与事件同步的第一手史料。

在原始资料中,他特别看重档案文献。

他的历史著述主要是以档案文献作为基本史料来源的。

在兰克看来,“对可靠资料的批评考证,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观的叙述,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就可以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5.兰克的史学思想也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兰克所标榜的“客观主义”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史学研究中是无法落实的。

他的历史研究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而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研究,兰克的史学思想中带有宗教神学史观的色彩孔德与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强调感觉和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实证主义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在历史研究上的一种反映,而实证主义思潮则是19世纪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实验科学不断繁荣的一个产物2.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之父”孔德(Comte,1798—1857年),主要代表还有英国的斯宾塞3.实证主义史学更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注重自然规律与人类历史规律的一致性。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摘要] 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冯·W·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布克哈特、丁·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 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摘要:兰克史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学派。

关于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史学界有三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是符合实证科学原则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反科学的;还有学者认为,兰克史学理论自身也有变化,即从客观走向主观这样一种倾向。

关键词:兰克史学;实证科学;反科学;客观向主观历史在西方成为科学的历史学并且成为西方的史学传统始于十九世纪初。

它是由历史学家兰克奠定的。

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的主流,其治学方式和思想曾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着中外一大批的历史学者。

兰克学派的特点是编撰历史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的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都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以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对于兰克史学理论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它是符合实证科学的作为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主流的科学的史学,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学,是由兰克和他的弟子奠定的。

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历史学家根据确凿的史实和通过自己的意识结构所重构的过去,完全符合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兰克根据这种信念提出历史学的任务和方法。

他在他早期的著作《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的序言中说:“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将来的世代的利益而教导现在,本著作不指望这样崇高的任务,它仅仅希望说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1]最后那半句话成为了实证主义史学的座右铭。

在兰克看来,信史处于第一手资料,认为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

为了搞清楚事实发生的真相,兰克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遵循三个要素。

首先,必须穷本溯源,依靠和研究原始资料。

要让亲临其境的人说话,看看真正看到那些事件的人是怎样记载的。

在他看来,叙述历史事件是必须严格依据同时代的资料,越是亲临其境者的记载,其史料价值也就越高。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兰克的“如实之说”与历史哲学摘要:兰克作为近代史学最重要的史学家,其主要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如实之说”的治史理念和研究型讨论班级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实之说”所外延出来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也要加以讨论。

本文试图简单的找出兰克的史学外延。

关键词: 如实之说、史料、历史哲学列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而言,其影响与作用是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的。

他所创立的兰克史学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撰史原则仍为今天的史学界所遵循,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给兰克很高的评价。

一、兰克与史学专业化史学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划清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顺利的过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兰克时代之前的史学家往往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史学家,他们一般都是一身几任,当时的史学实际上被视为文学或者历史哲学的附庸。

这种状况阻碍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使得它无法赢得独立的学术地位。

如何使史学赢得自己的地位,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获得像自然科学那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到了19世纪已经成了史学家们面前一个突出的也是现实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而言,大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大学复兴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历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零星的、孤立的,始终未能成为一种大的气候,历史学也就谈不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历史学要想乘着大学复兴这股东风为自己赢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而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和哲学划清界限,就必须让历史学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兰克在德意志莱比锡大学,兰克接触到了许多当时著名学者的著作,在广泛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读到了当时很著名的史家尼布尔的著作,他对尼布尔的思想和治史方法非常的仰慕。

他当时就断言在近代社会中,历史学是可以有地位的。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尼布尔主要著作是《罗马史》。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兰克史学,即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和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派别。

它的特点是用定量分析和因果推理代替历史叙述和传说材料。

兰克史学是美国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一个学派。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安德鲁·卡耐基和威廉·多伊兰等。

兰克主义的原则之一是:既不依靠传统文献来建立历史知识,也不依靠个人学术传统。

这些原则都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相吻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经验主义原则。

“兰克主义”这个名称是由亨利·兰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他的弟子和门生所创立的史学流派称为兰克主义史学。

他们以兰克及其弟子和门生的著作为史学主要根据。

同时,他们重视利用和发掘新发现的文献资料,用以补充和丰富他们所信奉的历史观点。

因此,他们被称为新兰克主义者。

第一位真正的新兰克主义者是费城学派的马库斯·奥里维尔(Marcus。

奥里维尔是亨利·卡特莱特·兰克的外甥和同事,他最早采用历史研究的“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等社会科学方法,成为当时受到注目的年轻社会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白人在美洲》(1900)是美国兰克主义的奠基之作,此书的特点是注意把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区分开来,认为政治史和军事史应该按历史上的地理条件进行分类,而其他各部门的历史只是专门的研究对象,不需要专门的研究方法。

但是,他仍坚持了“他的教条”,那就是反对把研究历史的社会科学方法套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历史科学中的因果推理的形式主义方法。

兰克主义史学还承袭了自然科学“通过证据的归纳方法”的传统,要求论证时必须先有明确的论点,并提供可以考察的证据,以达到对一个问题或某个事件的正确理解。

在研究中采用严格的控制论的态度,即只记录和搜集能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陈述。

但是兰克史学却强调在解释事实时,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强调历史演变的阶段性和继承性,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实,摒弃了教条的、片面的和简单化的态度。

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

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

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客观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指兰克所提出并倡导的一整套的收集、辨别、运用史料的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套撰写历史著作的基本原则(1)史料批判原则一是对史料的分类及其各自价值的认定,二是史料考证方法。

其一,史料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他们都是历史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来源。

其二,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一些客观档案文献、当事人的书信回忆录等。

其三,第一手史料是可信的、真实的,第二手史料是值得怀疑的、需要考证的。

为了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兰克总结出一套史料批判方法。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证”与“内证”。

所谓“外证”,指的是参比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的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记录等,已确定历史事实。

所谓“内证”,主要是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性格、心理以及所处的立场等,来鉴别史料的真伪。

(2)“直觉”理解历史著作的撰写是一个包含历史收集、整理、编排并使之运用于写作的过程。

首先,“直觉”能深入地理解单个历史事件的历史整体;其次,“直觉”能触及单个事件之间的一般联系;最后,“直觉”是历史理解的最高方式,也是其最后方式。

从历史研究的认识的整体个过程来看,史料考证方式和“直觉”这两种方式,都是实现“如实直书”这一历史认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两者都是客观主义史学的重要的组成内容,都为把“如实直书”这种理想转变为现实坐出了贡献。

(3)客观公正的撰写原则历史学要成为科学,要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就必然要想办法消除历史研究者的主观性的影响,确保历史著作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针对史学研究存在的主观问题,兰克已经通关史料考证方法,将史料编辑者的主观性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真本人的主观性这一问题了。

具体而言,记在撰写历史著作时,“首先就是不折不饶的而且严格驯服地遵循着他那些权威材料的引导”。

(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史内容为主在兰克的观念里,历史著作应该“翔实的探讨每一个处在十分活跃或者霸主地位的国家、政权以及个人”,因为这些国家、政权以及个人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研究者通过研究探究这些政治内容,“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些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它们的发展方向以及决定它们行为动机的思考观念”,最终更好的解释整个历史。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兰克史学是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在19世纪提出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史实”,即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真实的史实,而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还原史实,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学的话语》更是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对史实的还原和客观呈现。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不应该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或价值判断,而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史料、剖析史实,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强调,历史学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不加以评判或解释,而是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一理念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传统历史研究往往会受到其时政治、宗教或思想观念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

因此,兰克的这一理念开启了历史学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

兰克还主张历史学家应该尊重史料的真实性,不随意篡改或删改史料,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兰克史学的方法论上,强调了对史料的系统搜集和剖析。

在兰克看来,历史研究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史料作为依据,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

因此,兰克规定,历史学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各种史料,包括文献、档案、考古遗址等,进行系统、全面地搜集和整理。

在史料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还原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达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的目的。

兰克的这一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研究,它强调了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理论体系上,为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兰克看来,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历史事件,不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或解释。

兰克反对以往往往史学家常常在历史事件中投射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他强调历史事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

略述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略述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略述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高明1240210016兰克史学是指由德国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所创立的一支史学流派。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后世人认为他的史学思想属于客观主义或者实证主义的史学,又或者有人认为他的史学理论属于唯心主义的史学,“客观主义标榜…超阶级‟、…超党派‟地分析研究社会现象,把科学性和党性对立起来,反对认识历史的因果关系,忽视理论在研究中的指导作用,也是一种唯心史观的表现”。

我所想说的是兰克的史学思想并不能以某一个单纯的史学流派来概括,他的史学思想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对后世史学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如果单纯认为兰克的史学是“客观的”、“科学的”,那就把贯穿兰克史学思想始终的上帝无处不在的理论给忽视了,这很不明智。

兰克认为“没有上帝就没有一切,不经过上帝便没有生命”,认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还原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发现历史中更神秘,隐藏得更深的东西,即发现上帝。

这种思想显然与他所出生的背景十分相关,他自出生以来就受路德教教义、启蒙思想家的浪漫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史学“浪漫主义色彩很浓”,唯心的思想观也在其史学著作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而他的这种把史学寄托在上帝身上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是十分可笑的。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他的这种思想观影响他的重要的史学方法的产生。

这就是他认为民族和国家是“活生生的、个别性的、独特的”,认为研究历史“得以会见往日的英雄豪杰”,这是“人生快事”。

这种英雄史观是其政治史的支柱思想,这一点也是后世新史学家们的批判之所在。

兰克的史学思想

兰克的史学思想

兰克的史学思想一、背景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 von Ranke)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824年,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致力于推进历史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论。

他主张史学研究应该遵循严谨的历史事实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原则,并推动了历史学从哲学和文学领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历史学家兰克的思想1. 历史研究应遵循严谨的事实研究兰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严格的事实研究方法。

他指出,历史的真相应该通过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得出。

既不能凭借个人主观的情感和偏见来推论历史真相,也不能根据主观意志创造历史。

在他的研究中,他追求的是找到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借助于个人意志去判断和确定历史真相。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追寻真相,就像科学研究一样。

2.历史研究应该遵循客观分析的原则兰克强调历史研究应该遵循客观分析的原则,避免主观情感的影响。

他认为,历史研究工作既是理性的,也是独立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逻辑思考和客观分析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他鼓励研究者采用一些客观和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实,如纪实、评估史实、比较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把历史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及时地呈现出来。

3. 追求历史写作的客观性对于兰克来说,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

因此在历史写作中,他鼓励使用最接近于真实的史实材料,避免人们的个人情感对历史事件的臆造或干预,并尽可能地呈现从多个视角、多个因素的历史演变过程。

总之,兰克的研究是深刻的、严密的、充满独立的思考,这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历史研究家。

三、结语综上所述,历史研究不是单纯的记录过去,而是通过严格的历史学科学方法,挖掘出历史的真相,实现社会的价值共同体。

兰克引领了将历史学作为现代社会主流学科发展的操作性方法和理论构建,其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思想成为了众多历史学者的研究范本,为后来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近代史学之父

近代史学之父

史学成就
他的史学思想极为丰富; 在有关史学“客观性”方面,兰克认为在撰述 过程中要“消灭自我”并保持“价值中立; 兰克认为在有关同一事件的各种史料中,距事 件发生时间最近的证人所做的陈述是最可靠的,而 当事人的信件和记录比史学家的记叙更有价值。 兰克认为研究历史的同时对过去的每个历史学 家也必须加以研究
欧洲访游的4年是兰克宝贵的“原始积累” 时间,在此阶段他收集到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为他以后的研究著述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主要著作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亦译作《1494年至 1535年罗曼与日耳曼各族史》,1824年出版)、 《奥斯曼人与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被列为 《南欧君主和人民》丛书的第一部)、《塞尔维亚 革命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 史》、《普鲁士史新编》、《十六、十七世纪法国 史》、《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史》、《华伦斯坦 传》、《七年战争的由来》、《腓特烈大帝传》和、 晚年口授的七卷本《世界通史》。
近代史学 之父 兰克
生平
(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德国19世纪 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 一。兰克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的一个叫维厄的小镇。 他生长在信仰路德教的家庭里,父亲是位律师,受路德 教影响颇深。可是这位历史学大师并不是从小就对历史 情有独钟。 在中学和大学时代,主要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 1814年,兰克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 1818年,兰克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应邀前往 法兰克福一所高级中学教授古典文学,成为了一位中学 教师。任教7年时间。
史学影响
兰克的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他们正希 望自己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 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在兰克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 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 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对史学的专业化做出的贡献。1825年兰克仿照莱 比锡大学语言研究班的模式,创建了柏林大学历史研究 班。研究班类似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室,即在教授 的主持下围绕着某个研究主题进行教学和研究。 兰克认为,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历史学家的培养光靠 讲课是不够的,必须用研究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制度 培养出了许多历史学者,他们在德国及海外任教,从而 将兰克的史学观点传播开来。

历史 兰克

历史 兰克


兰克第一次明确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即 原始资料的史学思想: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 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 能完全认识.史学特点:不做价值判断,照 实直书;而且他发展出了一整套史料批判 的方法,即采用“内证”和“外证”相结 合的史料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证; • 他广泛运用语言学、年代学等学科的 知识;恪守政治传统,以政治史为主;主 张西欧中心论。
影响
• 兰克学派代表的是追求历史上客观的事实, 他说:“What really had happened?”表 示历史家不应有主观的判断,这个说法提 出来了,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在美国、英 国、法国,很多人都顺着这条路走,后来 都成了科学史学(scientific history)的宣 传者。
• 余英时认为在近代中国,很快的也引进了兰克的 方法,其因如下: 其一,有乾嘉的底子。其二, 确实需要客观的史学,因为在中国以前的史学是 一种褒贬式(praise and blame)的史学,孔夫 子的《春秋》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 者讳”的典范。由此,中国史学就以科学史学作 为一个模范,最典型的就是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 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的英文是History and Philology,明显是受到兰克的影响,这是因为傅 斯年曾在德国留学,受了当时把历史和语言打成 一片的风气感染。基本上这样应是不错,但很多 人批评他,因为走到了极端,太重视小问题,反 而忽略的大问题。不过就兰克来说,并没有这样 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像有人说柏拉图不是柏拉图 主义者一样。大致上,因为傅斯年推广的结果, 有了几个重要的影响:
END~~~

兰克的历史主义
•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 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 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 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兰克的这种 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 下提出的, 因为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功使得社会科 学家和人文科学家也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对 事物的不带个人偏见的科学认识。因此兰克的主 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 他们正希望自己 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 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克史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如实记述”,即撰写历史时决不可因政治或
宗教等原因而带有偏见,应做到“如其实在所发生的情形一样”;历史著述的目
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只要史家不偏不倚地、客观地、通过批判性地检
验史料,就可以发现事实,重建历史真相。

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
中写道:“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
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
已。

”兰克强调,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决不能心存实用的目的,只应
追求事实的客观真相,不应褒贬是非,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这样,兰克认为史
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就要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
让史料本身说话。

兰克强调,史著是否可信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
作根据;为使所用的史料确实是可信的,就一定要通过周密的校勘和考证,辨别
其真伪。

兰克的这些主张,使得他的历史编纂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
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主要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
案及政治家的日记、回忆录等。

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兰克还首创了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新方法,他用研究
班(seminar)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大批历史学家。

在研究班中,学员可在教授
的主持下,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教学和研究。

兰克认为,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史学家
的培养,仅仅通过讲课是不够的,其不足之处可用研究班的方式来解决。

在研究
班中,兰克的学生在史料的鉴别、理解和使用上;在培养不偏不倚的绝对客观态
于沛,郭小凌,徐浩著.西方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124
再传弟子遍布西方各国,他们大多严格承继兰克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客观主义
视为唯一科学的史学方法,逐渐形成颇有影响的“兰克学派”。

他们无论是在德
国,还是在国外,大多是多有成就的史学名家,如美国的班克罗夫特、瑞士的布
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德国的吉泽布莱希特(Giesebrecht,1814—1889)、乔治-惠芝(Georg Waitz,1813—1886)、威廉·瓦腾巴哈
(Wilhelm Wattenbach,1819—1897)和济贝尔(SybeI,1817—189s)等。

兰克学
派追求原始史料,重视史料鉴别和档案分析,标榜绝对的“客观主义”。

西方一
些学者认为,这种客观主义的治史理念,体现了19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的精神,成
为欧洲史学的典范。

基于此,兰克史学也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但实际上,历史
研究中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

历史研究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历史观,历史
观即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外历史学家的共识。

兰克学派
详细内容:(lanke xuepai)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e von ranke,1795.12.21—1886.5.23),生于图林根的维厄,后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古典作品,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1824年他写出并出版了他的首部著作《拉丁民族和条顿民族的历史,1494—1514》之后,即入柏林大学任教,在那里担任了近40年的教授,并写出关于英国、
法国、普鲁士历史的卷帙浩繁的多种著作。

他在当时的史学界声名显赫,并有较高的政治声望,1865年被封贵族,1882年成为枢密院顾问。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兰克的这种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因为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功使得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也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对事物的不带个人偏见的科学认识。

因此兰克的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他们正希望自己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正如后人所说:“19世纪是尊重事实的伟大时代……。

兰克那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即…据事直书‟——引者)却得到惊人的成功。

德国、英国,甚至法国的三代的历史家在走入战斗行列时,就是这样象念咒文似地高唱这个有魔力的短句。

”(卡尔《历史是什么》,中译本第3页)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参见“当代西方史学流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