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的国家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如前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1、结构化理论提出的主旨。

总体上看,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旨和目的。

(1)试图超越帕森斯,寻求宏观与微观的整合。

毫无疑问,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影响非常大,但吉登斯认为,我们却不能过高估计帕森斯的地位,他说:“在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理论里深深地刻下帕森斯的印迹,现在回头看来,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厌烦,也理所当然地招徕许多批评与贬毁。

”帕森斯“抽象含混”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解释社会。

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和宏观概括,而且也要进行微观分析,所以,在吉登斯著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结构化、社会转型、现代性等宏观理论,也有关于个体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和情趣体验等微观层面的分析。

(2)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寻求两者的有机整合。

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客体主义主要代表,吉登斯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地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也是错误的。

同时韦伯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

这一点与马克思走得很近。

(3)也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必须寻求新的“第三条”道路。

2、结构化理论内容(1)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应当用结构的“duality ”取代哲学上的主客二元性理论。

在他看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制约性,更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规范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ppt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ppt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一、阶级与阶级结构的基本概念
1.简单的阶级结构与复杂的阶级结构 吉登斯认为:a马克思在阶级概念上强调的是对生产 工具所有权的占有和不占有,是一种相对简单的 阶级结构。 b韦伯的阶级概念在保留生产工具所有权的同时,还 引入了“市场技能”的因素,这样在非所有权的 体系内就产生了众多的群体分化。 c达伦多夫用占有和不占有权威、权力定义阶级,此 模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在应用于任何一个具体社 会时,人们都会发现潜在的数量众多的阶级群体。
2.市场能力的概念 市场能力(market capacity)的概念最能体现他的韦伯主 义立场。含义指个人可以带到市场上增强其讨价地位的各 种形式的相关属性。 他认为占有生产工具的所有者比非所有者处在更有利的地位 上,但是工资劳动者也占有一定的能力,即是他们的劳动 力。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工不是完全的单向受控关系,劳 工的财产也是雇主所需要的。 他认为,马克思过于强调“生产劳动”,过于强调现代技术 将生产操作降低到无技术的、无差别劳动的水平,所以马 克思没有认识到“市场能力并不是直接来自财产所有权”。 从市场能力的角度看,工资劳动者特殊财产:就是他带到 契约关系中等待售卖的劳动力。
3.关于界定阶级概念 吉登斯认为阶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另一方面, 阶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的聚合。韦伯采用“阶级”和“社会阶级” 来表明两者的区别。吉登斯强调,他是在韦伯的“社会阶级”含义上 进行探讨的。 吉登斯提出了阶级“不是”什么的问题,讲了三点:第一,阶级不是一 个实体、统一体。这与韦伯关于共同体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认为是共 同体,就是说阶级内部的成员还不具有实质的社会互动。 第二,阶级不是阶层,阶级不是数量分层。分层是根据一个指标划分人 群,比如收入分层。 第三,阶级与精英、大众的区分不是一回事 吉登斯认为,阶级不是实体,而是一种特殊的“聚合体”,其特殊就在 于该群体十分巨大,其成员之所以被隶属该阶级仅仅是因为其经济地 位相似,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社会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 阶级的重要性。 李强认为降低对阶级意义的估计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作为巨型聚合体 的阶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相互之间的认同, 另一种是相互之间不认同。只有在阶级利益十分尖锐的局面下,阶级 成员的认同感才会加强。阶级往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阶级矛盾、利益 冲突比较激化的时期,如果社会大体上是和平发展的局面,各群体利 益比较缓和,阶级的地位就下降了。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976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 本书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 则》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解释社会学 的反思。在本书的结尾,他提出了指导其重建社 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即 “结构化理论”。
1979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该书围绕着前一本书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系统建 立起独具吉登斯特色的“结构化理论”。
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 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 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 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 性的基本主张。
1994年,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现代性对
1984年,他又出版了《社会的构成》一书,对结 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B
9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系统建 立起结构化理论体系之后,吉登斯开始了重建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 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 上。
本书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的第二部, 也是吉登斯理论体系中最富历史社会学色彩的 一部著作。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 2001
《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 批判》,《民主-国家与暴力》与《超越左与右》。
B
7
二、吉登斯思想历程概述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上世纪60年代 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 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 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 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 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 判》。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类型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类型

(四)国家的本质
• 国家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对国家 本质的不同理解,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 • 列宁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 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 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 个阶级的机器。包含三个层次: •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 第二;国家是阶级的统治; • 第三;国家是机器。
(三)非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 神权论,也叫君权神授论。这种观点认为,国 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 力来源于神。政府的权威由神意所授,君主是 替天行道,服从君主和政府,就是服从天意。 • 契约论。国家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 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 产物。 • 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 用暴力的结果。认为国家是一个部落对另一个 部落征服的结果,强者战胜弱者就是阶级形成 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第五讲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类型
•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 国家的类型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 • • • (一)国家的语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说 (三)非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四)国家的本质
(一)国家的语义
• 汉语中,“国家”至少由三种含义:领 土意义上的国家(country),民族意义上 的国家(nation), 政权意义上的国家 (state).在国家理论研究中,通常在政权 意义上使用国家的概念,也就是作为社 会整体代表并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强制性力量。国家政权是对社会内部有 组织暴力的垄断,是社会事务处理的最 高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说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 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 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 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 冲突的阶级,不止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 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 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 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 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 量,就是国家。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 和对社会学概 念的重新定义
• 吉登斯认为对社会学进行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
划分,往往会在很多问题上产生误导。
• 他从行动者和共同在场出发,对较大社会系统的讨论。 • 1、他认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来自使动性和制约性。 • 2、他认为社会是以一系列其他系统性关系为背景,从中 突显而出社会系统。
解释:社会结构的含义
社会学家的基本假设:
一、把观察对象当作一个指定的类型(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 社会)的一系列的分析单位; 二、这些单位是彼此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三、单位之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对象具有独特的模式,需 要把这种模式理解成为一个总体; 四、这一关系模式才时间上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后来,社会结构概念的融入社会学理论中,并产生了社会学结构理论 的发展方向: 一、第一种思路是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结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创造出来的; 它被视为一种作为人类行动后果的突生规律性;行动着的主体被看成结构安 排及其内在约束的创造者。 二、结构被看作一个观察者的范畴,一个存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概念;结构 是一个方法论范畴,概括了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 三、实在论思路或本质主义思路:结构被看成潜藏于外在表象之下的决定因 素;日常社会经验和信念被看成是一种假象,位于意识形态下的一个真实的 实在。
• • ••Fra bibliotek还例如他对权利的解释:权利是行动者的转化能力。 权利不一定阻碍行动者,也不一定干涉行动者的自由,它 实际上也是行动者达成自己目标的媒介。这个解释本身存 在很多问题。
二、吉登斯的结构化二元性理论是否 真的克服了二元论
• 他认为人是有知识的行动者,能够运用符合其行为的结 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再生产,因此结构不是存在行动的人 之外,而只能是存在于结构化了的行动本身之中。 这个说法只是淡化了主客观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 完 全超越二元论;更像是将两者强拉在一起。

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

五、制度的各种形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和确定的地点中,当规则和资源被再生产的时 候,就可以说制度存在于一个社会之中。 如果意义(解释性规则)占据主导,随之而来的依次是统治(配 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与合法性(规范性特征),那么就会存在 一个符号的秩序。 如果是权威性统治、意义和合法性连续的联合在一起,那么就会 产生政治的制度化。 如果顺序是配置性资源、意义和合法性,那么流行的将是经济的 制度化。另外,若是合法性、统治和意义的排列,那么法律的制度 化就会产生。 吉登斯提出的制度秩序的分类体系,为了拒斥实体主义者的经济、 政治及其他制度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于假定这些不同的秩序有着 具体的制度分化。
四、结构二重性
结构二重性理论把行动和结构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侧面, 从而把行动与结构的二元抽象对立转化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现实统 一。 结构二重性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跨越时空的连续性的主要根基。 反过来,它又是行动者身处并构成日常社会活动延绵的反思性监 控过程的前提。实践相对个人而言,结构并不是什么外在之物, 结构作为记忆痕迹,具体体现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内在于人的活 动中。不应将结构等同于制约,相反,结构总是同时具有制约性 和使动性,也就是说社会结构既是被人类行为建构起来的,而且 同时更恰恰是这一建构的媒介,即结构二重性。
学术成就
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 学家思想的反思; 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 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 化理论”; 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
第三条道路等。
主要著作
会《 秩自 序反 中性 的现 政代 治化 传 统现 》代 社 判《 历 权史 力唯 、物 财主 义 产的 与当 国代 家批 》 主《 义第 的三 复条 兴道 》路 : 社 会 民 主 《 社 会 学 方 法 的 新 规 则 》 《 气 候 变 化 的 政 治 学 》

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讲义安东尼·吉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

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后任剑桥大学教授。

伦敦经济学院前院长(1997-2003),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2004年,受封为“终身贵族”,出任英国上议院议员。

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他以结构化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tion)和对当代社会的本体论观点而闻名,他写了至少34本著作,70年代,吉登斯的学术成果开始陆续发表,其前期著述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安东尼·吉登斯不仅是孔德、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

他对经典思想家进行了有深度的解读,把社会学研究方法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出版于1971年,它围绕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动力、问题和未来发展等主题,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三大思想家的著作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出现代社会理论的三根明显主线: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同时还考察了三大思想家对后世社会理论的影响。

吉登斯国家理论初探

吉登斯国家理论初探

吉登斯国家理论初探摘要吉登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其结构化理论中,核心是不同性质资源之存在,造就了结构化的权力。

权力的结构化特征,给国家带来了统治基础,同时又给生活于国家权力之下的个人、组织和市场带来自主和能动性的基础,在国家范围内,存在多种权力主体。

国际上,由于国家反思性建构,形成了多维世界体系。

关键词资源权力制度国家结构化一、结构化理论简述:在结构化理论里,社会“‘秩序问题’体现为社会系统如何能‘束集’时间与空间,包含并整合在场与不在场”①。

换句话说,结构化理论关注人们的细微行动如何产生出宏观性的社会、制度、国家以及后几者对人们所形成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在吉登斯看来,人们的肉体条件使得人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活动,而每个社会都具有广袤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历史传统。

人的自然条件带给人的能力有限。

为此,吉登斯引入了资源和权力这两个概念。

“资源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媒介,是社会再生产通过具体行为得以实现的常规要素”②。

资源是人们互动的媒介,对资源的使用产出更大的行动能力,使活动得以在广阔的空间中展开。

人们反思性监控着自己的互动,使互动中包含的意义、道德秩序、多种权力关系制度化,形成各种水平和类型的制度。

他将资源和权力各分为两种: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转换性权力和支配性权力。

有三种形式的配置性资源:一是环境的物质特征;二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三是人们在利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对自然改造所得到的物质产品。

人们对物质资源的利用,形成人们的转换能力,也就是生产力。

在吉登斯看来,只要是能动者就能获得一定的资源,产出一定的转换性权力。

权威性资源也分为三种:一是社会时空的组织;二是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三是生活机会的组织。

掌握和使用权威性资源形成支配性权力。

“由于行动者的生理特征和资源在时空当中的不均衡分布,不同行动者动员资源的能力是不同的。

行动者能够获得资源的绝对性产生了权力的转换性一面,而资源动员能力的差异性则导致了行动者权力之间的支配性一面”③。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
人类学家。
他是现代社会学领域的知名学
他曾担任过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 长、英国社会学会主席等职务。
吉登斯的理论背景与贡献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工业社会的风险基 础上形成的。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比传统社会更大的 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金融风险的控制
吉登斯认为,金融风险的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 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防范
吉登斯认为,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注重预防和预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金融 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 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自律,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和意外风险。
复杂性和模糊性
现代风险的性质复杂,涉及多个领 域和层面,如环境、经济、政治等 ,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也很难准确把握。
全球性
现代风险往往超越国界,具有全球 性,例如气候变化、疫情等,对整 个世界产生影响。
现代风险的产生原因
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能等,这些技术既带来了发展也带 来了潜在的危险。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 性,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
吉登斯的理论框架与主要观点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的内容:安全与风 险、现代性的反思、生活政 治的崛起。
他认为,传统工业社会的安 全体系已经无法应对现代社 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 要建立新的安全体系来应对 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
服务的。
22
❖国家权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
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 机器。
23
2. 国家的基本目的 我们认为,国家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以
下: (1)安全。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共
13
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也叫“主权形态”,它是
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相对 “国家属性”或“主权特征”的组织 单位。如在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形
态”表现为一个个的氏族和部落;后 来表现为一个个小的城邦国家;当今 社会,是200多个主权国家。人类从形 成氏族公社到实现世界政府,依次出 现以下六个类型的“国家形态”,即: 氏族→部落→城邦国家→主权国家→ 联盟国家→全球合纵国/世界政府等六 种形态。
14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
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 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
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 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 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 性和制度性的特点。 市民社会是 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
15
(3)正义。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 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资源分配应该给予 公平交易,机会均等,同时又应该保障分 配结果不至于差异巨大。
25
安全需要暴力来保障,秩序需要权力 来维护,正义需要权威来达成。
安全
秩序
正义
暴力
权力
权威
26
3.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国家与社会、统治者与人民利益的差 异性导致了国家悖论的出现。诺思认为, 国家制订规则基于两个目的:第一、界定 所有权结构,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第二、 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这两 个目的之间往往会导致矛盾,这就使国家 悖论,这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国家兴衰 说到底就是社会正义和统治者利益之间的 关系协调问题。

第十讲_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55页PPT资料

第十讲_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55页PPT资料
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 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 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 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 性的基本主张。
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1987年,被任命 为剑桥大学社会学会会长。
2019-2019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2பைடு நூலகம்19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为英国上议院议员。 被誉为布莱尔的“精神导师”。
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近40部 。著名的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立者之一。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0
《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 2019
《批判的社会学导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为社会学辩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江 西人民出版社 2019
2019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 2019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 2019 《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 2000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 2019 《亲密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超越左与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吉登斯最为全球学界包括中国学者熟悉的理论, 一是“结构化理论”(Structuation),二是深 远影响了20世纪末西方政界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The Third Way)。但在这次的访华之行中, 吉登斯对上述两个提法都进行了“敲打”,正如 他所说,他自己就是自己学说之敌。吉登斯表示, 结构化理论是他在初涉社会学界之际,“语不惊 人死不休”时期的“拙作”:“教授跟我说,想 要出名,就写没人懂的书吧。”现在的他,已基 本摒弃了结构化理论。至于“第三条道路”,吉

经典著作导读(吉登斯2)PPT课件

经典著作导读(吉登斯2)PPT课件
在小群体中人们萌生了一种“共同体”的感觉,但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归属感。这是一群志趣相投的 人共同寻求生活旅程。他们所营造的共同体很少是 弱不禁风的。人们感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关心。
(美国的事例)
-
8
安东尼·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
小群体成员之间的友谊清楚表明:我们所处的社 会并不是由一些渴望独立走完一生的、顽固的个 人主义者所组成的……相反,即使当社会呈现出 紊乱的趋势之时,我们仍然能够根据相互支持的 原则结合到一起。
这些小群体许多形成于60年代,小群体虽然有着 自己的局限性和问题,但它们的确提供了一种体 现公民社会生活之丰富性的例证。
(群体、公民社会)
-
9
安东尼·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
例英国:彼得·霍尔指出:第三部门的活动——即 志愿性工作——在过去四十年中呈现出不断扩展 的趋势。许多传统的群体衰落了,但它们为更多 的新的群体所取代,特别是自助性团体和环境保 护团体。
“社区”不仅意味着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地方团结形 式,它还是一种促进街道、城镇和更大范围的地方区 域的社会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
在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并不存在永久的界限 ;政府 有时候需要比较深入地干预公民社会的事务,有时候 又必须从公民社会中退出来。
(社区的重要性、政府角色)
-
6
安东尼·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
(贫富间差距、工人、边缘地区)
-
11
安东尼·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
不仅是欧洲和美国,世界各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巴西西北部的西阿拉州就是一个例子。这一地区 的改革是由从事电视、零售和服务业的年轻的商 界成功人士率先发动的。西阿拉地区的传统的精 英们则主要致力于把当地的农产品出口到国外。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精品课件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精品课件
最新 PPT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 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 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 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 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 过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 观创造性两种品格。
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社会层面上,而且也存 在于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最新 PPT
三种意外后果
⑴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 ⑵由一系列个体活动符合而成的模式。“集
体无意识” ⑶制度化环境中大量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
最新 PPT
4.社会行动的权力问题
行动中的权力,或者行动的能动性,就是对 事件的状态和进程的“改变”。
最广义的“权力”在逻辑上先于主体性及行 为的反思性监控的构成。这意味着,由无意 识或实践意识引发的社会行动也具有改变事 物的权力。
试图克服社会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客 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主张从宏观与微 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去分析和研究社会。
最新 PPT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
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行动、 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 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最新 PPT
1.传统国家
主要特征:分化和裂变。“阶级分化的社会” (1)城市与乡村的分离; (2)有边陲而无疆界;(初位聚落边陲、
次位聚落边陲)
最新 PPT
书写
书写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起到了扩大、传承、 模式化传统国家的行政控制的作用。
吉登斯认为,书写的最初形式不是句子,也 不是由句子组成的文本,而是比词汇编目都 要早的行政列表。

吉登斯的国家理论课件

吉登斯的国家理论课件

吉登斯的国家理论课件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龙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姜敏。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代表我们第一组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国家理论这个专题。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吉登斯的国家理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将今天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国家理论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吉登斯以及后马克思主义的简要介绍,第三部分是重点,也就是吉登斯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我又将该部分分为三小点来为大家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对吉登斯国家理论的评价,最后是结语部分。

首先我们进入今天介绍的第一部分,国家理论概述。

一:国家理论概述众所周知,国家是目前人类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同时,它也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此,国家理论也成为多数政治思想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以城邦为研究对象,写出了不朽名著《政治学》。

而在近代,关于国家的作品更多。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政治理论家几乎都把政治学理解为国家学。

对于国家理论,大家较为熟悉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内部角度,从阶级的产生、演变出发研究国家问题。

今天我所介绍的吉登斯国家理论,是一种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介绍该理论之前,我们应该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是英国思想家拉克劳.墨菲在1985年出版的《领导权与社会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该概念一提出便在思想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目前,它已演化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阵营的重要流派和当代西方左翼思潮的重要支流,广泛流行于西方思想界。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解释西方社会的视角上。

它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借助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及其思想文化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它又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力图重建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龙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姜敏。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代表我们第一组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国家理论这个专题。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吉登斯的国家理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将今天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国家理论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吉登斯以及后马克思主义的简要介绍,第三部分是重点,也就是吉登斯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我又将该部分分为三小点来为大家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对吉登斯国家理论的评价,最后是结语部分。

首先我们进入今天介绍的第一部分,国家理论概述。

一:国家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国家是目前人类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同时,它也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此,国家理论也成为多数政治思想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以城邦为研究对象,写出了不朽名著《政治学》。

而在近代,关于国家的作品更多。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政治理论家几乎都把政治学理解为国家学。

对于国家理论,大家较为熟悉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内部角度,从阶级的产生、演变出发研究国家问题。

今天我所介绍的吉登斯国家理论,是一种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介绍该理论之前,我们应该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后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是英国思想家拉克劳.墨菲在1985年出版的《领导权与社会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该概念一提出便在思想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目前,它已演化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阵营的重要流派和当代西方左翼思潮的重要支流,广泛流行于西方思想界。

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解释西方社会的视角上。

它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借助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及其思想文化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它又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力图重建马克思主义。

如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便是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最集中体现。

三:吉登斯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
为了使同学们有更直观的了解,关于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三个小点为大家介绍吉登斯国家理论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第一点: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反思。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以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作为出发点,得出国家的本质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利益和统治的工具,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

而在吉登斯看来,这种看法犯有“经济化约论”的错误。

什么叫“经济化约论”,就是把国家化约为这种或那种经济关系的结果,专注于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该错误的致命之处在于把整个复杂的人类历史化约成单一的生产力发展史,把不同形态的国家化约成普遍的经济关系。

也就是说,把所有国家类型都看作是经济关系的体现,是对国家性质的误读。

国家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吉登斯进行反思与解构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将会消失,与此相适应,国家也会不可避免的消失。

在吉登斯看来,要想客观准确地理解人类历史,就不能单纯地将国家类型之间的更替看作是一个从低
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过程。

正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这一系列的反思与解构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分析视角和国家分类方式。

基本内容的第二点:两大分析视角---权利与资源
权力是吉登斯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以资源的生产能力和储存能力为前提。

首先,吉登斯将资源分成两类:一类是配置性资源。

它是指对物质工具的支配,这包括物质产品以及在其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力。

换句话说,配置性资源表现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控制、征服能力。

人类通过配置性资源改造自然和社会。

另一类是权威性资源,它是指对人类自身的活动行使支配的手段。

它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度。

吉登斯认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只看到配置性资源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权威性资源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在社会变迁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资源同等重要。

前面我们提到,权力的大小与资源密切相关,按照吉登斯的说法,权力是行动者能够对一系列事件进行干预从而改变事件进程的能力,权力的大小以行动者所能动员的资源为前提,而资源的分配是不均衡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均衡使得身处不同时空结构的行动者具有不同的转换和支配的权力,从而产生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局面。

当众多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自主与依赖关系联结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组织性的权力体系,在该组织中,占有支配地位的行动者便对这种权力体系进行制度性支配,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治。

在吉登斯看来,所有组织中,国家对于资源的积累和储存能力是最强大的,因而国家具有比任何组织都大得多的权力。

从资源和权力的角度,吉登斯把国家界定为这样一种政治组织:即国家的统治在地域上有章可循而且能动员暴力工具来维持这种统治。

我们再来看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即国家类型的划分。

从吉登斯对国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马克思等人那里,国家被看作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工具性是国家的基本特征。

在吉登斯那里,国家被看作是超越所有社会成员的自主性组织,对社会的管理、监控和统治是国家的基本特征,军事暴力是国家存在的依托。

从这一立场出发,以政府官僚机构对社会的监控能力和国家对军事暴力的垄断能力为标准,吉登斯把人类历史上所有国家分为三大类型: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

其中,绝对主义国家是传统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过渡形态,隐含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线索是政府监控能力的提升和军事暴力垄断程度的升级,反映了国家权力的不断提升。

民族国家正是当前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政治组织形式。

四:对吉登斯国家理论的评价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或者事件都需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

作为对晚期现代性国家问题进行反思的国家理论,它仍然具有值得肯定和借鉴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对于其值得借鉴的部分,我能想到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从理论立场的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实,对于社会历史理论来说,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

先撇开吉登斯的具体观点不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反思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产生于100多年前的19世纪,与这一时期相比,20世纪中晚期的社会现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一种理论要想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能够针对历史条件去调整不合时宜的内容。

其二,吉登斯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诸如复杂的国家演化史能否化约为单一的生产力发展史,国家是不是仅仅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否将依照某种目的论构想而最后消亡等等,这些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再思考。

其三,吉登斯从权利监控和暴力垄断等角度定义国家,并考察国家的历史发展,为分析国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

当然,吉登斯国家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问题和缺陷。

他批判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犯有经济化约论的错误,而他自己也在分析过程中,不自然地陷入经济化约论的研究模式。

其具体表现在,有关国家的分类最终仍然是以资源增长为前提的,这与马克思的生产力标准并无两样,因为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增长也就无从谈起。

五:结语
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实践。

在全球化背景下,就我们国家而言,更应该从汲取资源能力、调控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合法化能力、强制能力以及控制官僚集团的能力等方面努力,建构一个民主的民族国家。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通过查阅相关参考书籍及讨论,以我为代表在这里对吉登斯国家理论所做的全部介绍。

欢迎同学们对我们第一组的研究、讨论提出质疑或者意见。

也希望龙老师能为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评价和建议,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