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课件(46页)(共4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课件(46页)(共46张PPT)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亲床前说道:“娘,
您以后想儿子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儿子就能感受到了,别用力
咬了,儿子会心疼的。”周围人知道了,都赞叹他的孝行。
曾子的品行和名声在外被人广为流传,当时处于乱世时期,很多君主都 有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鲁国君主便请人前去请曾子到鲁国。
曾子家境清贫,经常穿着麻布旧衣服,自己在田里耕地,鲁国国君知 道之后就派人对他说:“你所居住的附近区域就当做你的封地吧,然后你 在这里收租金,就可以买好点的衣服,过好一点的生活了。”曾子没有接 受,鲁国国君不放弃,又派人去了好几次。国君派出的特使劝他:“这不 是你自己求来的,这是国君赠予你的,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快到数九了。外面狂风凛冽, 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没有发现多少粮食,米缸已经空了,他把 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给床上躺着的母亲吃了,自己就只 能把刷锅水囫囵喝了下去。
但是刷锅水怎么能填饱肚子,为了不让母亲听到自己肚子咕 咕叫而伤心担忧,他骗母亲说要出去砍柴,想躲起来。但是母亲 不让他去,外面风那么大,上山砍柴会有危险。
曾子安慰母亲说道:“娘,您在家歇着,我看外面风现在变小
了。咱们家没有过冬的柴火了,趁现在天气还好,我去多打一点, 然后结冰就不用出去了。”于是拿着砍刀,搓搓冻疮的手,出门 了。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觉得一阵心疼,他担心是不是母亲出了什
么事情,便赶紧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 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 了礼数。于是情急之下咬烂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 后回家。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 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 虑;虑而后能得。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内容明明德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八条目
诵读指导 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 后 能 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 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① 物格:事物的原理得到推究②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至:极、最】译:事物的原理得到推究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 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 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 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 .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 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 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 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 知 止 ” 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 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①者,先治②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①明明德于天下:状后,于天下明明德②治:治理、管理③齐 :使动用法,使……齐④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大学”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揜:同掩,遮蔽。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
著:显明。
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
诚:实际。中,心中。 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
形:动词用法,暴露,显露。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是指在心中保持一贯的良好作风,时刻注重把自我调适到社 会伦理所要求的规范中来。
何为大学?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 首先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周易》 九五爻为阳爻居阳位,为当位之爻,且居于上卦的中位,表 明其行事既中且正,没有问题。《系辞传》也中说:五多功。可 见,九五爻是最吉祥的,称为“君位”。
了解《礼记》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 记》四十九章中的第四十二篇。据传为孔 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 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
三纲八目
止定静
止于至善
安 虑 得 步骤
目标
人 生

内圣(修己) 明明德 修

亲民 外王(治人)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格
★致方法★ 诚
★★ 正修
★齐目的★治
★ 平
物知 意心身家 国 天

朱熹还说:“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 而始受天命也。”这是对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的解释。
朱熹在解释“作新民”时说:“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 自新之民也。”
亲民与新民
亲民,朱子认为新民即百姓革除旧习,日新 其德,去恶从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 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光明正大的 品德得以弘扬。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 抽离出来并做章句,为《论语》 《孟子》做集注, 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 庸》《论语》 《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 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习 目
1.掌握文言词句,把握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弄清《大学》 “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 3.了解 “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
创景设问
大学与小学
朱子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 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 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 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 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 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任务四:研读文本,梳理脉络。
3.事有始终,止于至善。梳理八目从始至终的过程。
研读文本 把握内容
➢ 第二段重点写了“八条目”,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
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 坚定不移。 ➢ (2)静:心不妄动。 ➢ (3)安:性情安和。 ➢ (4)虑:思虑精祥。 ➢ (5)得:处事合宜。
➢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 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 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 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 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 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大学之道》的现实意义
明明德:以 德治国,立 德树人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谢 谢 观 看
复古 中国
诚第
意 正 心 修
肆 部 分

知、意、心的辨析 1、知: “知”并不为人所专属,人在这一点上无法和禽兽有别。 2、意:是人对事物的思想和态度,它是可以自觉自主 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大 学 之 道
复古 中国
曾 子 其
第 壹 部
人分Leabharlann 《论语》:“参也鲁。”曾子的品质: 1、注重修身,厚重笃行。(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齐 家第 治伍 国部 平分 天 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 1、从齐家到治国的逻辑是直接的、简单的。(差序 格局: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对于“己”,得加以克服于礼, 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以往外推了。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是一条通路。)
2、平天下:榜样政治
第 明陆 德部 亲分 民
一、明德: 明德的主体是君主。传统意义上的明德是古圣先王 从上天那里继承下来的政治秩序和道德。
二、亲民: 1、亲民的背景:春秋时代有亲亲的态度。(差序格 局)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 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 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 子路》
曾子的品质: 2、注重孝道,坚守孝心(《孔子家语》:“小 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3、明仁道,通忠恕:《论语》:“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 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大学之道》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
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
“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
“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
“经”,宋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唐以后,《礼记》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一
“三礼”
《礼记》 《周礼》 《仪礼》
“十三经”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 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 《尔雅》为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聚麀:父子共一母,比喻乱伦秽行。
二、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 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 羹,毋刺齿,毋歠醢[hǎi]。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 客歠醢,主人辞以窭[ jù]。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 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怎样实现“三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七个步骤
止 达到“至善”境界

志向坚定不移
链式的因果关系
安 静
性情安和
心不妄动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人要有目标。有了“止”目标后,才会“定、静、安、 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 碌无为、虚度此生。
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 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明明德

5.2 《大学之道》课件 (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件 (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 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 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 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 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 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 实质。孔子说: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 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 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 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 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研读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 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使……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真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皆以 修身为本(根本)。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 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 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 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嘉力作《大学章句》,使《大学 》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 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 》。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 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 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 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研读第一段
知(知道)止(达到的“至善”境界)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 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 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 宜)。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道矣。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 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处事合宜。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 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译文: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 自己家庭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要想修养好自身德行的 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要想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先要使自己 的心意真诚;要想使自己心意真诚的人,先要使自己获取知识; 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明白了事物的原理后才能 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后才能心意真诚, 心意真诚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德行,德行修 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庭管理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 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德行作为 根本。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重点实词:静、安、虑、得 词类活用:在明明德 先齐其家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特殊句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1.词类活用
八、当堂训练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
(3)欲正.其心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
精讲点拨: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①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 末 ”指木 之梢为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 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 ②道:规律
释义: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 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精讲点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 ”“八目”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独立思考
阅读文本,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 解文章内容。(3分钟)
问: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了解作者: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 ,字子舆,春秋末年思 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做到八个方面,即“八目”,请概括(各用一个词概 括)。他们之间哪一个是根本?各方面有什么关系?
八目”:格物(探究事物原理)、致知(获得知识)、诚意(使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内心)、 修身(修养自身)、齐家(整治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归于太平)修身是根本。
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 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 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课堂活动一
激情诵读,品《大学》之韵
例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 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 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
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们能从我们的教材或者生活中找到现实的例子
吗?请各个小组自由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谢谢大家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 ★
课堂活动三
经典联读,知立身之本
课堂活动四
以古观今,悟家国一体
“修齐治平”的实践方针,指引了古时士人君子的奋斗方向,铸造 了知识分子“家国一体” 、“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格。两千多年来, 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把生命历程铺设在这一进修阶梯上。 “三纲” “八目”,早已融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
第二单元
部编版高中语法的 表达效果。
语言建构 与运用
理解儒家士大夫对 修身的重视,感受 儒家思想的人文精 神之美。
审美鉴赏 与创造
思维发展 与提升
梳理“三纲”“八 目 ”之间的内在逻 辑,用联系的眼光
分析问题,拓展联 想思维。
文化传承 与理解
了解“修齐治平” 的基本思想,理解儒 家文化对中国文人精 神世界的影响,思考 其现代意义。

《大学之道》ppt课件22张

《大学之道》ppt课件22张

主旨思想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与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 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娃”,并以三纲领“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1.下列选项中,对加色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分析第一段的论证层次。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 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 逻辑关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
创作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 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 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 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 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 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 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 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 就是《四书集注》。
A.大学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虑而后能得
物格而后知至
C.欲治其国者
其孰能讥之乎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八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 治国 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齐家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 修身 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明明德 于天下
平天下
正心
平天下 国治
明明德 于天下
治国
格物
家齐
致知
身修 心正
齐家
修身知
物格 格物
“八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以思维导图呈现关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 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 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思考: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是什么?“三纲”之间的 关系是怎样的?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其关系。
原文
关键词或句意
译文及内涵
知止①而后有 ①知止: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②
②定:指志向坚定不移。
定而后能静③ ③静:心不妄动(妄:胡乱)
静而后能安④ ④安:性情安和
原文
关键词或句意
内涵
大学之道① ①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提出话题

《大学之道》ppt高中语文统编版1

《大学之道》ppt高中语文统编版1
第二段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10),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之道》ppt高中语文统编版1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ppt高中语文统编版1
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 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 新教材 】4《 大学之 道》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9 )选择 性必修 上册 (共20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 新教材 】4《 大学之 道》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9 )选择 性必修 上册 (共20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10)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 新教材 】4《 大学之 道》课 件—高 中语文 统编版 (2019 )选择 性必修 上册 (共20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Nhomakorabea内容分析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 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 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 “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课堂检测
情景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 ,在亲 民 , 在止于至善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
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三纲”的关系
明明德——自我修养(内圣) 亲民——推己及人(外王)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 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 能得。
齐家: 家庭责任(中我)
诚意正心: 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
拓展探究
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 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 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论证特点
●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 “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 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是 "三礼"之一、"五 经 "之 一 ,"十三经"之一。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
《周易》《尚书》 、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
《诗经》《礼记》
《春秋》
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 传、孝经、论语、孟子、尔 雅
·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

《大学之道》ppt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ppt课件—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065505
所 薄 者 厚


是 其皆
齊 至 在诚 欲身其 治 古
而后
齊后 意 而 身诚
后 修意 圈 身诚 治 修而 圆 而后 治 后心 而 家正
·研习文本。
(一)自主 ·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文章,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记
·积累词语:
· 1.道:
· 2.明明德
· 3.亲民:
· 4.止:
· 5.知止:
· 6.静: · 7.安:
· 8.虑
· 9.得:
·10.齐其家:
·11.修其身:
·12.致其知: ·13.格物:
·14.庶人:
·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礼记》部分章节,积累名句。 ·2.思考: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学习“八目”的内容?
下治修 国身
入务
谢 谢 观(

【新教材】4《大学之道》课件—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 必修上册 (共15页)
·小结
·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 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 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 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 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大学之道--高中语文精品课件PPT

大学之道--高中语文精品课件PPT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 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 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 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 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 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探究思考
“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 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 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 安人。
探究思考
明德

三纲领 新民

止于至善 么
格物
致知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 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 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 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示例: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 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 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 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宗旨在于使美德彰明,在于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Βιβλιοθήκη 道》ppt课件1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 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 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 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 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因而得以统一。这就启发我们: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 一定要让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频共振, 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 谱写青春华章, 奏响时代最强音。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 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 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 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 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身立德的一致性。 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没有具体刻意化分割,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前面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 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的枢纽, 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 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合作探究: “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是什么?
《大学之道》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 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 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后,就会拥有知识; 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真诚;心意真诚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 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好的治理; 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输作入品标简题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弟子曾参整理成文。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 是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 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1》《2》《3》《4》编在一起。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四书章句集注》, 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 《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 所以称为“集注”。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 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
【注释】 ①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 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即美德。 ③亲民:“亲”应为“新”,即革新、去旧立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大学之道
《礼记》
输入标题
学习目标 壹 语言建构与运用: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输作入品标简题介
戴德85篇本被称为《大戴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 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 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 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 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输归入纳标总题结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 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领”。 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 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部编版《大学之道》ppt课件1
输大入学标之题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