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京大学647世界史基础真题及详解(部分)【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南京大学647世界史基础真题及详解(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丕平献土

答:丕平献土是中世纪加洛林王朝国王矮子丕平同教皇的政治交易。756年6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史称“丕平献土”,也是教皇国的起始。754年,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来到巴黎,在圣丹尼斯教堂为丕平涂油加冕。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2.百年翻译运动

答: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开展的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翻译活动始自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哈立德和阿卜杜·阿齐兹命令宫廷学者将一些希腊语和科普特语的炼金术、占星术和医学书籍译成阿拉伯语。翻译运动的鼎盛时期在阿拔斯王朝。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吸取先进文化遗产。当时翻译活动的特点是以零散的个人译述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

3.再征服运动

答:再征服运动是8~15世纪西班牙基督教王国收复失地的战争,又称收复失地运动。

参加者除西班牙封建主外,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骑士,并且也得到教皇支持。史学家以718年,倭马亚阿拉伯征服西哥特王国,以及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建国为收复失地运动的开端,以1492年格拉纳达的陷落为终。711年,阿拉伯人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人退居到北部山区,先后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同占领者阿拉伯人展开了收复失地的斗争。到13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收复。l249~1251年,葡萄牙实现了领土统一。1479年,卡斯提尔与阿拉冈合并,建立西班牙王国。l492年,西班牙人攻占阿拉伯人在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再征服运动结束。再征服运动促使西班牙完成了统一。但西班牙统治者迫害留下来的伊斯兰教徒,大批手工业者及农民的出走,给西班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4.兰克学派

答:兰克学派又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是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由于该学派倡导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新史学”诸流派。

5.《海洋自由论》

答:《海洋自由论》是西方法理学与政治哲学史上第一份以“海洋”为主题的严肃思考,由荷兰人文主义法学家格劳秀斯所著。书中格劳秀斯抨击了葡萄牙对东印度群岛航线和贸易的垄断,从海洋的物理本性及中世纪罗马法和基督教自然法这两大传统阐明了海洋对于人类

世界所可能拥有的道德意义与政治意义。该书提倡“公海自由”,认为海洋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海洋自由论》发表以后,遭到荷兰以外国家学者的围攻。

6.艾德礼政府

答:艾德礼政府是二战后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艾德礼是英国工党政治家,1945年7月,因工党在大选中获胜而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组建艾德礼政府。任内取代丘吉尔与杜鲁门、斯大林共同出席了波茨坦会议,并支持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艾德礼政府时期在资产阶级允许范围内大规模实行福利事业,建立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对一些工业实施公有化,同时使英国摆脱了殖民主义,完成非殖民化,并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缅甸独立地位。1951年,丘吉尔再次当选首相,艾德礼政府结束。

7.巴布教徒起义

答:巴布教徒起义是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穆罕默德于l847年自称为马赫迪,创巴布教(巴布意为门户,即默罕默德自称是救世主把意旨传达于世人的门户),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三次起义为:l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1850年的赞兼起义、尼里士起义。起义引起国王惊恐,于1850年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起义失败。

8.拜占庭军区制

答:拜占廷军区制又称塞姆制,是拜占庭帝国推行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早在6世纪,拜占庭就在北非和意大利实行军区制,由军事长官督军兼理政务,公元7至12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境内普遍推行,即按军区、师、团、营等军事序列管理帝国各级行政区域。这种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制度促使拜占廷农兵阶层形成并发展,对加强拜占廷国防力量,稳定社会经济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科穆宁王朝时期(1081年~1185年)军区制已经瓦解,被普洛尼亚制(又称恩准制)取代。

9.苏共二十大

答:苏共二十是1956年2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并在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中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苏共二十大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0.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

答: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又称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9月成立的松散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倡不结盟主义。l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提出参加会议的国家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