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姜玉芹

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经过十年的洗礼,《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今年的2月初正式对外颁布了。现在只要大家打开电脑,就可以浏览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关的解读文章也很多。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有哪些区别,如何理解2011版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标精神等等,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对照,我们的总体感觉是新的课程标准更加贴近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加注重语文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新标准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有条理;新标准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我没有能力完全解读新课标,只能把一些专家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做粗浅的汇报,希望能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时刻关注新的课标。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我们首先首先来看目录

这部分略加修改,调整部分顺序,新增两个字表,具体修改如下:

1.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调到了“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面,这样的顺序调整,突出了重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为对语文课程实施者教师来说,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至于如何编写教科书主要是教科书编写人员的事,与广大一线教师关系不大。

2.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新增这两个字表进一步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的普及,我们的母语教育有所弱化,特别是识字写字有所淡化,目前许多学生学英语投放的精力远远超过语文,注重了电脑打字,忽视了书写训练。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的汉字学得很不扎实,文章中错别字较多,汉字书写极不规范,书写能力有所下降。为此,新课标修改稿新增两个字表,旨在突出识字写字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第一部分前言

这部分改动较大,突出了语文课程特点,更加回归语文本质,进一步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版课标改动最大的是“前言”。“前言部分”文字虽然简短,却是整个课程标准的灵魂所在,对后面各部分的构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文字内容有了很大的增添,由原来的271变为407字。(4)前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课标中将“语文”改为“语言文字”。我国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此的表述都是“语文是工具(或交际工具)”。“语文”和“语言文字”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语文”作为课程的名称,其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语文界对“语文是什么”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其中较典型的解释有:“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章”“语言与言语”“口头语与书面语”。显然,在“语文是什么”的问题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却贸然下了一个“语文是工具”的命题,这就难怪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目标不清、任务不明,教学原理含糊,给语文教师的实际操作带来许多困惑。“语言文字”的含义就比较清晰: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言语、文章、文学、文化都是由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方式构建而成,“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含义也随之明白无误。新课标更新了语文课程的逻辑起点,也为第二部分的语文课程目标作了有力的铺垫。前言部分开头的两段话里有四处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以往历届大纲提的都是“理解和运用”,想来这不可能是笔误,而是涉及到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我想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人们语文生活的常识:语文和其他学科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上有一个重要区别。其他学科的学习一般都是先掌握知识,再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语文学习则不然,是能力在先,知识在后!一个学前的儿童能说出“爸爸凶得像老虎一样”的句子,却不知道这是比喻句。能说出“爸爸,妈妈叫你去买一瓶酱油”,却不知道这是兼语句。不知道知识并不等于没有知识,只不过是以一种隐形的形式存在的缄默性知识,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特殊性。

近几年许多教师开始深挖语言文字训练点,但大多是点到为止,教阅读往往是教到理解、感悟的层面就不教了。其后果就是许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虽然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可学生就是学不会。要改变这

种情况,就要改静态的知识教学为动态的技能训练。课标修改稿单挑“语言文字的运用”,客观上就彰显了这一点,指明了语文课改的正确方向。这样他的内涵就更加丰富,明确定位语文教什么。

前言中说“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更加开放,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学习《林冲棒洪教头》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有关林冲章节,分析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关注时尚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美职篮(NBA)新宠儿林书豪被称为“林来疯”他的励志故事是无数青少年成长的楷模,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他的信息并发表看法,这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一信息载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励志教育。我们还可以以计算机为“资料搜集工具”,构建“开放性”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学科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前言中强调语文课程强调“三个基础”,一个“重要”。

“语文课程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为语文是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是特殊的文化,又是特殊的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审美的能力,并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思维、品德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力量,这当然适用于其它学科。所以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主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特殊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以展,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和运用。

再说“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和情境恰当地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优化整合教育过程中多种情感教育因素的影响,使教育过程更具有情感感染力。如语文课本中《爱如茉莉》是爱的教育好素材,《小草与大树》是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