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试卷3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试卷3(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辨析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
)解析: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建立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把新获取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或知识体系。
)解析:3.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实施途径有: (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解析:4.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均属于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三者是并列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简答题一、辨析题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3.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
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5、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7.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8、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10、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二、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6.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7.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8.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9.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0、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1、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三、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少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1-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名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问题: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知识,在学习策略方面对小王加以指导。
(18分)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
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
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试卷4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试卷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辨析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德育原则也叫德育规律,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则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
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解析:2.教学中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注意个体发展的顺序性,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提高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解析:3.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属于品德修养指导法。
考前三天背大题,重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一、辨析题1.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此观点是正确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上,该说法正确。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其一。
综上,该说法错误。
3.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题,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该说法错误。
4.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是错误的。
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从而能提高反应和解题的速度。
对于变化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综上,该说法错误。
5. 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的范围广。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因此,一般迁移的范围比特殊迁移的范围广。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2020年)辨析与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2020年)辨析与简答题第一章辨析题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王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吕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
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5·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1.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缩小•eg: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
(3)故题目说法错误。
•2.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曲解•eg: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行为。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动物在养护幼崽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相似之处,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题目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因此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都不属于教育现象0(3)故该说法错误。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eg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地位混淆•eg: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辨析题
中学《教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选择题辨析题高频考点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属性(2018 ±)(1)教育的本质属性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历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教育具有民族性⑤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⑥教育具有生产性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或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①经济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③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④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⑤经济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⑥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手段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2019上)(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孟母三迁、墨子提出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作用:把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0-2020)整理——辨析题(3) 必背 本人教资已过 科目二93分
一、辨析题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肓此观点错误。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提高的过程。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端。
(3)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品德的构成要素具有多种开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具有教育性。
答:正确(1)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递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防止两种极端倾向。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传递科学知识,还要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将知识和思想品德结合起来。
3、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答:错误。
(1)记忆的三级模型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2)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得以继续保存;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
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
(3)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复述,使得重要知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得到长期保存。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正确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正确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
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其中。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4.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正确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一般存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而不能把直观作为教学的目的。
5.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部分辨析题
辨析题备考第一章1凡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考察的是教育的概念。
课本P2页。
预测题: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错误,考察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是教育的本质。
课本P3页预测题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
(正确,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013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教育的社会属性-相对独立性。
课本P3-P4。
4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教育的平等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民主化指的是一方面教育均等化,还有就是教育的自由化。
P75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技术的现代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现代化指的是技术和观念的现代化。
6生产力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解析:正确。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教育内容。
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012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教育可以加速改变政治经济关系。
最终政治制度的改变还要通过暴力夺权来实现。
8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本质上考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因素都有可能出道题目,大家尽量将四个因素好好看下它们的作用。
遗传只能起到前提和基础的作用。
最终决定一个能力发展还是主观能动性。
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解析:正确,课本P24.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错误,课本P24.1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解析:错误。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育目的是确定了总的教育方向。
两者有联系,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第三章辨析题的重点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99题)
辨析题75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教育学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是前提与基础;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故表述错误。
2.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
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
故表述错误。
3.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因此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①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题干所述不符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述。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不能推出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阐述了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现实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辨析题精选辨析题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它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2013上)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1)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我们才称之为教育。
(3)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这句话是错误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的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积极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2上)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3)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活动”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是自发表现出来的。
(4)因此,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首先,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其次,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
所以说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4)因此可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手段构成(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构成。
(3)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
(4)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
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
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错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9.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
(错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是人的不同发展并不能以同样的水平来要求,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0.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学生知识,授之以渔是指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11.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误)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习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12.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正迁移。
(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相似性越高,越易产生迁移,但是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是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同一个概念。
(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和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和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的总方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质量规格。
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的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4.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必然削弱老师主导作用(错误)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教师的指导才能起到作用,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15.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大。
(错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理功能差异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液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取决于人的先天禀赋。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液体智力属于人类基本能力,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小。
16.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错误)根据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时学习效率最高,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17.普通高中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错误)基础教育在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及普通中小学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而普通中学教育又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8.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正确)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19.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错误)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但是道德行为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还需要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的参与。
20.学习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错误)学习是由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产生的变化不是本能活动引起的,而是经验和实践活动引起的,它所引起的变化不仅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这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2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错误)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学校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就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错误)直观教学即学生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目的,教师要认识到,直观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2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错误)注意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一种活动上。
注意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的消极的。
2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错误)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产生什么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性质和以及它和正式群体的目标是否一致,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既不能高压政策,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25.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错误)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本身有相对独立性。
即教育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性,即教育可以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所以教育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6.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错误)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评价。
但主要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对教师的评价即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的评价。
27.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错误)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解决问题。
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但是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倾向于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2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错误)(1)含义: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品德形成是个体品德自我发展过程。
(2)影响因素:德育过程学生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3)结果:德育过程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29.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经验和社会生产的途径。
而题目中的活动可能是没有目的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教育。
30.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错误)这只是教学任务中的一点,还有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错误)负迁移和逆向迁移都是根据不同划分依据划分出来的。
性质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方向划分为逆向和正向。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可以是正向迁移也可以是负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以使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
32.遗传素质决定能力水平(错误)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影响,遗传只是对个体能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3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方向(错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其民主化进程,但是不能改变其方向。
3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归因无关(错误)习得性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把失败的归因为自身不可变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可见其与失败归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