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人工造林
中国林业,特别是人工造林,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做贡献巨大,通过开展大规模的 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发展和严格保护森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中国人工造 林每年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使中国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亩,人工林年均增量 和保存总面积分别占世界的53.2%和40%,居世界第一。
④精心种植。正确的造林方法和适宜的造林季节都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 种造林、植苗
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飞机播种造林。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采用 较多。
⑤合理密度。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 造林地自然
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
⑥抚育保护。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采取的各种 技术措施,包
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全国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42亿亩增加到26.25亿亩, 森林蓄积由90.28亿立方米 增加到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6%提高到18.21%。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 1981 年的10.1%提高到35.29%,人均公共绿地由3.45平方米增加到8.98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强生态建设,持续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近三十 年来,大力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林 业重点工程,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为使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森林吸碳能力 明显增强的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调控 人工林,以提高其生产力。(陈飞) rengong zoolin 人工造 林(forest plantation)在无林地上,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如枝、茎 秆、根等)进行造林。 而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森林时,则称为 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中国木材 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中国造林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预期达到 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 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人工造林取得举世瞩目 的巨大成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 2146余万公顷,蓄积 量41670万立方米。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首先是人工林生产力普 遍偏低,全国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33.3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 积量的6%;其次是人工造林质量差,造得多,活得少,保存率不到30%。 提高人工造林技术, 加强人工林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建立高标准集约经营型的人工林生产基地则 可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一般来说,只要经营管理得当,人工林有较高的生产力。 人工造林增长 人工造林增长
之一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经营目的和特点分为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5种。 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 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整地的内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⑤合理密度。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 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 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⑥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 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人工造林成果 人工造林成果
人工造林 forest plantation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 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 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 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 的生产过程。常作为人工造林的同义语。无林地系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滩涂地、沙荒地和废矿基地等,一般统称宜林地。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 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其优点是: 森林成熟期缩短;立木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选择目的树种,以满 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据树种特性和营林目的形成单层或复层森林结构;便于集约经 营,保持较高的森林生产率;经营管理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
Biblioteka Baidu
人工六大技术原则
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作 出综合判断。另一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定最 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
②良种壮苗。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 作为种植材料
人工林的主要特点是:
①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经 过人为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种质, 有较强的适应性。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②树木个体密度适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匀,避免了种内 竞争的消耗。 ③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 构合理。
④生长整齐的树木个体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并且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少。
中国公民持续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8年来参加义务植树人次达 115.2亿,义务植树538.5亿株。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好的植树运动。中国实 施了时间跨度最长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期长达73年。实施30年来,累计 造林保存面积3.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中国实施了投资规模最 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工程总投入累计将达到5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以来,完成退耕还林 任务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中国实施了覆盖范围最广的防 沙治沙工程,工程覆盖了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 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 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逆转。中国实施了保护规模最大的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以来,有效保护了15.6亿亩天然林,工程区森林蓄积净增 4.6亿立方米,对全国森林资源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此外,中国大力开展了“创绿色 家园 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等“身边增绿”行动,推进了城乡绿化。
,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 灾能力,减少
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 种时,应尽量
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③细致整地。目的在于改善幼苗生长的土壤条件,也使造林施工易于进行。整地的内容包 括造林地上的
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中国发展和保护森林,增加了森林资源,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 暖方面了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1980—2005年,中国通过 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累计51.1亿吨。 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
在200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诺: 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 并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 要倡议,得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积极响应。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要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