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举例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0dc8edf61fb7360b4c65e7.png)
➢称量,称准至0.001g ➢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步法
空气干燥测定步骤
粒度<13mm
称量 干燥
➢预先干燥且称量过的浅盘; ➢称取(500±10g)称准至0.1g; ➢平摊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烟煤2h,无烟煤3h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燥至
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质量损 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10±1)g
质量恒定
计 算:
Mt
Mf
100 M f 100
M inh
外在水分Mf 内在水分Minh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一步法
通氮干燥测定步骤
称量
干燥 冷却、称重 检查性干燥
粒度<6mm
➢预先干燥且称量过的称量瓶; ➢称取(10~12g)称准至0.001g; ➢平摊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 ➢烟煤2h,褐煤和无烟煤3h ➢开盖烘干 ➢取出,立即盖上盖;
➢立即盖上盖; ➢空气中冷却约15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准至0.0002g
检查性干燥
➢每次30min; ➢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2efd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6.png)
GBT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等。
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煤样经过粉碎和混匀后,放入保温的烘箱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煤样中的水分蒸发掉,然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由此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使用烘箱烘干法测定煤中的全水分时,常用的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一般为2小时,以保证煤样中的水分能够充分蒸发。
烘箱烘干法需要保证烘箱内温度均匀,同时对煤样的混匀度也要求较高。
溶剂抽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将煤样和溶剂(如甲醇或乙醇)混合,通过抽提的方式使煤中的水分溶解到溶剂中。
然后通过蒸发和干燥溶剂,使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最后称量煤样的质量变化,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溶剂抽提法相对于烘干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湿煤和含水量较高的煤样。
热解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它通过加热煤样,在高温条件下使煤中的水分分解为氢气和水蒸气,然后利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测定氢气和水蒸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热解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煤中的有机硫化物进入溶液从而降低测定精度,但是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
除了上述的烘干法、溶剂抽提法和热解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全水分测定方法,如红外水分测定法和微波水分测定法等,它们通过测量煤中水分的吸收或发射光的特性,来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总的来说,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全水分含量。
煤中全水的测定
![煤中全水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3e7d787a58da0116d174920.png)
煤中全水的测定
GB/T 211-2007
仪器设备:空气干燥箱,浅盘,玻璃称量瓶,分析天平,工业天平,干燥器 实验步骤:
方法A (两步法)
一、外在水分:
计算公式:M f =
×100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煤样质量(
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内在水分:
计算公式:M inh
=
×100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称量瓶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称量瓶总质量(g )。
注:若内在水分在2
%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三、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M f +
× M inh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f —煤样的外在水分,%; M inh —煤样的内在水分,%。
方法B (一步法)
一、<13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
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二、<
6mm 全水分:
计算公式:M
t =
×100
M t —煤样的全水分,%; m
—
煤样质量(g ); m1—浅盘质量(g );
m2—干燥后煤样与浅盘总质量(g )。
精密度:。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8d8b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9.png)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煤炭的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了解煤炭的水分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炭全水分测定方法。
一、烘干法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出来,然后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均匀地摊放在干燥皿中。
2. 将干燥皿放入预热至恒温的烘箱中,通常烘箱温度为105℃。
3. 在规定的烘干时间后,取出煤样,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 将冷却后的煤样称重,计算质量损失,即可得到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二、气体吸附法气体吸附法是利用煤炭对水蒸气的吸附特性来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煤样暴露在一定的湿度下,通过测量吸附在煤样表面的水蒸气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粉碎并筛选成一定粒度范围的颗粒。
2. 将精确称量的煤样放入装有水蒸气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在一定的湿度下平衡一段时间。
3. 取出煤样,迅速称重,并用气体吸附仪测量煤样中吸附的水蒸气量。
4. 根据吸附的水蒸气量和煤样的质量,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三、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红外辐射加热器下,使其受到红外辐射加热。
2. 同时使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辐射能量。
3. 根据样品的辐射能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四、微波干燥法微波干燥法是一种快速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微波辐射加热器中,启动微波辐射加热装置。
2. 在一定时间内,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
3. 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总结:煤炭的全水分测定是煤炭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958b25021ed9ad51f11df227.png)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9b6917650e52ea551898e0.png)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浅盘中迅速称取<13mm的煤样(500±10)g,称准至0.1g。
平摊在浅盘中。
2.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105-110)℃的空气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无烟煤干燥3h。
3.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至0.1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5g 或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中分析水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无烟煤干燥1.5h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小于2.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的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克。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在耐热灰皿架上。
2.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们,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灰皿架缓慢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
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厘米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作废)。
3.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4.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5.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b69ee5b84ae45c3a358c2e.png)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
燥至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 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③干燥时间:烟煤1h;无烟煤1.5h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2)分析步骤
称
➢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 ➢连瓶带盖一起称;
量
➢样重1±0.1g,称准至 0.0002g;
➢将煤摊平;
➢预先鼓风的并已加热到105-110oC;
干
➢揭开称量瓶盖,在鼓风条件下烘干;在一直鼓风的条件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二、常用水分概念
4、全水分 Mt :
—— 煤的外水和内水的总和,代表刚开采、发运及接收时煤 的水分
5、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ad :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
——一般分析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的水分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煤种)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记录的数据:
1、空称量瓶质量m0(g) 2、煤样质量m(g) 3、干燥后称量瓶+干煤的质量m2(g) 结果计算
公式: Mt=m1/m×100%
=(m0+m-m2) /m ×100 %
Mt—全水分,%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 称取煤样的质量,g
例:用≤6mm全水分煤样测定全水分,空称量瓶质量m0=20.452(g),煤样质量 m=10.147(g),干燥后总质量m2=29.655(g),检查性干燥一次:29.641(g),二 次:29.644(g)。该煤样全水分为多少?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1](https://img.taocdn.com/s3/m/38fe004ea8956bec0975e316.png)
84.5
82.5
81.5
80.5
80.0
78.5
4
86.0
86.0
85.0
84.0
83.0
82.0
81.0
79.5
5
86.0
86.0
86.0
85.5
84.5
83.5
82.5
81.5
6--7
86.0
86.0
87.0
86.5
86.0
85.5
84.0
83.0
注:只在Vdaf<35%而同时Mad又大于3%的烟煤的情况下才减去括号内的数字。
1.4分析天平
1.5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尺寸与炉膛相适应。
2、分析步骤
2.1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2.2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 C的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 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到815+-10 C,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4、结果计算
Mad=m1/m *100
M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98fae1aeaad1f346933f5f.png)
symbol 森博检测服务中心关于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煤的水分是怎么测定的?按照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中举例说明以下几种:1、通氮干燥法2、空气干燥法3、微波干燥法实验室一般常用空气干燥法大家可能还会问,煤中全水分到底有着什么作用呢?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方法一(两步法)方法一a: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b: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方法二(一步法)方法二a: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b:在空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13mm(或<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后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方法三(微波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置于微波炉内。
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化工技术专业《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煤化工技术专业《煤中全水分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a67a14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d.png)
二、方法提要
〔3〕微波枯燥法
称取一定量的6mm试样,置于微波炉内。煤中水分子在微 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震动产生摩擦热,使水 分迅速蒸发。根据试样枯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 三、试验步骤
加两步法动画
• 四、本卷须知
1“水分无明显损失〞是指破碎后的煤样全水分测定结果与破碎前的测定结果比较,经t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或虽有差异,但置信范围很小。 2采集的全水分试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并放在阴凉的地方。 3制样操作要快,最好用密封式破碎机,以保证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 4全水分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测定,保证从制样到测试前的全过程煤样水分无变化。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那么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 5全水分煤样不宜过细,如要求用较细的试样进行测定,那么应该用密封式破碎机或用两 步法进行测定——先破碎成较大颗粒测定外在水分,再破碎到较细颗粒测定内在水分。 6制备好的全水分煤样如不立即测定,应准确称量,以便进行水分损失或吸收补正。
称取一定量13mm试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枯燥到质量恒定, 再将枯燥后的试样破碎到破碎到标称最大粒度3mm;于105~110℃下, 在氮气流/空气流中枯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经两步枯燥后的质量损 失计算出全水分。
2一步法〔方法B1和方法B2〕
称取一定量的6mm〔或13mm〕试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空气流 中枯燥到质量恒定,根据试样枯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1
2
3
4
一、测定方法GB/T211-2021
01两步法Fra bibliotek仲裁法
方法A1:氮气干燥(适用于所有煤种)
方法A2:空气干燥(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0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c641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a.png)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水分含量是煤质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在煤的孔隙中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以及在煤的内部以化学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因此,准确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对于评价煤的质量、确定煤的产量和计算煤的热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滴定法和仪器测定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 烘干法:烘干法是常见的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煤样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根据煤样质量的变化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适量的煤样,将其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称取好的样品放入预处理好的烘干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
3)等待煤样完全烘干后,取出样品,冷却并称取样品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4)根据原始样品质量和烘干后样品的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烘干法进行煤中全水分测定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对煤样质量的影响。
2. 滴定法:滴定法是通过将煤样与电解质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利用滴定液与煤样中水分的化学反应来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煤样粉碎并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将样品投入预处理好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使煤样与溶液充分接触。
3)将标准滴定液滴加到煤样溶液中,直至出现变色指示。
4)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得出煤中全水分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和滴定液。
3. 仪器测定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仪器设备也逐渐用于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红外干燥仪、电子天平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仪器通常能够通过检测煤样中水分的特性或物理性质来测定煤中的全水分含量。
这些仪器有着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点,但一般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维护。
总的来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
![煤中全水的测定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2fde7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e.png)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标准号:GB/T211-2007。
代替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008-06-01实行。
水是煤炭的组成部分,煤中水分含量与其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煤中含水量过多,会增加加工利用的难度,同时也会给运输、贮存带来不利的影响;煤中含水量高,其发热量就降低,因为煤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要消耗相当热量。
全水分还是商品煤的定量指标,如:洗精煤的计量指标定在7.0 %。
煤中水分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图1 煤中水分存在状态的分类游离水: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的水。
化合水: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例如:硫酸钙(CaSO4.H2O)、高岭土(Al2032siO22H2O)中的水。
煤中的游离水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在煤的表面上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
煤中水分的测定主要是指全水分的测定和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这两种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基本相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的测定。
1范围△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方法A1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二部分:煤样的制备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3 方法分类「方法A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A(两步法)4、方法A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B1 (在氮气流中干燥)方法B(一步法)y“方法B2 (在空气流中干燥)方法C(微波干燥法)图 2 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分类4试剂△氮气:99.9%,含氧量<0.01%。
(氮气为实验室常用惰性气体,主要作用—-防止样品氧化。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5b070f844769eae009ed89.png)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2008-06-08 00:12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al国家标准局1984-08-07 发布1985-05-01 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465a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6.png)
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测定煤样质量的变化来确定其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方法
如下:
1.准备烘干室:将煤样称重,使用干燥至恒定质量的烘干室,通常温
度为105℃,将样品放入其中。
2.烘干煤样:将煤样放入预热的烘干室,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24
小时),以排除样品中的所有水分。
3.烘干后称重:将烘干后的煤样取出,置于恒量重秤上,记录其质量。
4.计算水分含量:根据煤样的初始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可以计算出
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体积法:
体积法是通过测定煤样内部的孔隙容积来确定其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
方法如下:
1.煤样制备:将煤样研磨成粉末状,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2.饱和处理:将煤样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完全浸
泡在水中,通过真空泵或振荡器等方法排除空气,获得完全饱和的煤样。
3.密度测定:将饱和的煤样取出,快速将其放入浸泡水中,测量水的
位移量与纯水的位移量之差,即煤样的体积(V)。
4.烘干处理:将饱和的煤样置于预热的烘干室中,将其中的水分烘干,达到恒定质量。
5.计算水分含量:根据煤样的初始质量和烘干后的质量,以及煤样的体积,计算出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以上是GBT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的概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控制好温度、时间和其他条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5dce0b6b52acfc789ebc9d7.png)
《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解读一、煤中水分1、煤中水分按其结合状态分为两类:游离水和化合水2、煤的游离水于常压下在|(105℃-110℃)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干燥即可蒸发;而化合水通常要在200℃及以上才能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测试的水分只是游离水。
3、煤的全水是煤中固有成分,不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但实测同一煤样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在试样中测试其它指标项目的同时必须测空干基水分。
二、全水分煤样的制备1、粒度<13mm的全水分煤样:按GB475或GB/T19494.1的规定采取,按GB474或GB/T19494.1的规定制备,煤样量≥3kg。
2、粒度<6mm的全水分煤样:应采用水分无明显损失的破碎机一次性破碎到符合要求的粒度,用二分器迅速缩分不少于1.25kg的煤样。
全水分煤样制备后应立即测定,否则装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质量的0.1%,并在装瓶容器上标注,在取样分析前应再次称量总质量,其水分损失率不应超过煤样的1%。
三、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五种测定方法方法A1(两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是仲裁分析方法。
方法A2(两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
两步法均采用≤13mm煤样,先在40℃下干燥,测外水分;再破碎到<3mm,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B1(一步法):氮气流中干燥,适合所有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方法B2(一步法):空气流中干燥,适合烟煤和无烟煤,煤样粒度要求<13mm。
一步法均置入(105-110)℃下干燥,测全水分。
方法C(微波法):在微波下干燥,适合烟煤和褐煤,煤样粒度要求<6mm。
五种测定方法可从三个主要因素上把握:1、加热介质:氮气流、空气流、微波2、样品粒度:<13mm、<6mm、<3mm3、操作步骤:两步法、一步法全水分等于内水和外水之和,计算时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直接相加?两步法测煤的全水分,先以粒度<3mm煤样,进行空气干燥测出外水,然后将除去外水的煤样破碎到粒度<3mm煤样,测出内水,前者是收到的基外水,后者是空干基内水,必须把空干基内水换算成收到的基内水,才能相加。
GBT211_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1_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71747b866fb84ae45c8d74.png)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的全水分检测方法
![煤的全水分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12431a4431b90d6c85c711.png)
煤的全水分检测方法1·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称取煤样500g(称准到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注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
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
然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验30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注:将称好煤样的盘子放入干燥箱之前3~5min 开始鼓风。
2·结果计算测定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WQ=G1/G*100式中:WQ---煤样的全水分%G---煤样的重量g;G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马弗炉煤炭检测仪器挥发分的测定一·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 min。
以减少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二、仪器设备(1)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坩埚总质量为15~20g。
(2)煤炭检测设备智能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有足够的(900±5)℃的恒温区。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时,放入室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和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的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解点在坩埚底和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
马弗炉的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高温计(包括毫伏计和热电偶)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3)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其规格尺寸以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部紧邻热电偶热解点上方。
(4)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国家标准GB/T211-1996规定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共A、B、C、D四种方法。
方法A(通氮干燥法)适用于各种煤;方法B(空气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方法C(微波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褐煤;方法D(包括一步和两步法)适用于外在水分高的烟煤和无烟煤。
方法A、B、C采用粒度小于6mm的煤样,煤样量不小于500;方法D采用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煤样量约2kg。
本实验采用方法B测定全水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了解全水分测定的用途。
二、实验原理
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仪器、设备
1.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和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玻璃称量瓶:直径70mm,高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3.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工业天平:感量0.1g
5.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6.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7.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步骤
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内迅速称取粒度小于
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
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至0.01g)。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
0.01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
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五、实验记录和结果
1.实验记录表(供参考)
2.结果计算 全水分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t M =m
m 1×100% 式中 t M ──煤样的全水分的质量分数,%;
m ──煤样的质量,g ;
m 1──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g 。
六、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对同一煤样进行两次水分重复测定,当t M <10%时其差值不超过0.4%;当t M >10%时其差值不超过0.5%。
思考题
1、全水分煤样可由哪些渠道制取?
答:它表示刚开采出来,或使用单位刚刚接收到的,或即将投时,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则不可不正。
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经补正水分损失”
入使用状态时的煤的水分
2、全水分测定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1用九点取样法从破碎到粒度小于13mm 煤样中 取出约2g ,全部放入破碎机中,一次破碎到粒度小于6mm ,用二分器迅速缩分出500g 煤样,装入密封容器。
2测定前,首先应检查 煤样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 擦拭干净,然后用工业天平称量,称准至总量的0.1 %,并与容器标签所注明的总质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总质量小于标签上注明的总质量(不超过0.1 %),
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少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
M),计入煤样全程中的水分损失量,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的质量分数(
1
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