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合集下载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

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公务人员录用大体相当。

由于官吏担负着国家的日常管理职责,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官吏的考核选拔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十分注意积累经验,完善制度。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对当今中国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简要的论述。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

苏东坡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 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 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话, 实际上划出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禅让制,而它的正式形成,则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大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时代。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即实行世官制。

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

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春秋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主义。

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例如:“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关键词:管理选拔制度;人事制度;古代;当代摘要:中国古代历朝不断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为我们今天培养和选拔干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吸取其精华,依法治官,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正文官吏选拔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也称仕举进制度。

他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事制度中的公务员录用大体相当,在西方属于文官制度的范畴。

管理选拔制度是古代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一只都把官吏的选拔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十分注重经验积累,完善制度。

从三代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可以总结这份历史遗产,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为我国的行政制度改革服务。

古代人事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

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

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世卿世禄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奴棣社会之所以实行世卿世禄制度。

是统治阶级强化王权的需要,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承袭着高爵显职,从而控制整个奴隶社会的统治权,一方面,它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

传子的世袭制的出现时“造成”国家产生的中澳原因之一,二“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有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世袭制不仅“造成”了国家的出现,而且相伴产生了奴隶制。

世袭制与奴隶制是相适应的在人类历史上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官吏制度是以皇帝垂帘听政为基础,将宽厚待官吏作为中央政府的基本政策,并根据官吏贡献的不同实施不同待遇的一种社会体制,封建政府的政治核心就是官吏。

中国古代官吏是从下而上的,首先从县级官吏层面开始,官吏有进士考试、察举等形式,进士考试的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文史哲、五经八家等稀有学问,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选拔方式,其目的是鉴别官员的素质,以保持官员的质量。

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会获得及格证书,这就是状元,状元可以直接晋升为官员,而重状元更可以获得封为公侯这种更高职位。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察举制度,也就是平民对官吏的监督。

在这种制度下,平民可以对官吏的行为提出抗议,例如控告官吏滥用公权或做出违背法律的行为,中央政府会对此进行调查,如果发现涉嫌有罪,将会做出处罚。

这种察举制度使官吏得到了更多的监督,也让官吏更加尊重平民。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是对中国古代与当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举出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强调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树立公务员公正务实之风。

关键词:官吏选拔;科举制;公务员考试一个国家的治理,除了有皇帝的统治,还要有一群官吏辅助皇帝开展工作。

换做今日的说法,我们可以将皇帝与其下属(即官吏)统称为领导班子。

因此,官吏的选拔与任用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官吏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统治集团的运作,甚至可能会威胁皇权。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从先秦到明清,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拔制度体系。

研究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可以了解历史上人才选拔的利弊,同时与现代官吏选拔制度作比较,挖掘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继而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我国历史上官吏选拔制度的演变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选贤任能成为推举首领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以氏族为主的原始社会长期存在。

夏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由诞生发展至鼎盛,再逐步走向衰败的时期。

夏朝的建立编织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努力社会,“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这一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主要采取世卿世禄制。

它表现为官位由贵族世代相继,一经任用,世代不变。

世卿世禄制是任人唯亲的选任制度,国家无法从其他渠道选拔官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

此后,我国进入了一个较安稳的时期。

秦汉是我国古代空前的大一统时期。

秦汉时期我国主要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

所谓察举,“察”即考察;“举”就是推荐。

察举制是由皇帝下诏对外公开征求人才,通过地方官的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2010/6/27【摘要】: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因时代不同,办法也各异。

原始社会实行的是“选贤授能”的民主制度。

夏、商、周时代,官吏是世袭的,实行的是所谓“世卿世禄”制,贵族世代做官,但有些统治者也采取“举贤才”的特殊措施。

战国时代的各国国君采取的是“招贤养士”的办法。

选举制度正式开始于汉代,主要通过“征辟”和“察举”两种方式选拔人才。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

从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即所谓“开科取士”。

自从科举制出现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这一制度一直为各封建王朝所采用,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成为学子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尽管已经被废止,但它在人才选拔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试图就科举制的发展史及其利弊作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简单论述其对现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科举制发展史现代人才选拔一.早期选才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选贤授能”在“天下为公”的古代原始社会,部落联盟中实行的是“选贤授能”的民主制度。

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人们推选富有生产经验的劳动能手和具有指挥才能的战斗英雄充当本部落联盟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保卫者。

如果他们工作不称职,群众可以罢免他们。

(二)夏、商、周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和“举贤才”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国家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在奴隶制的夏、商、周时代,各级官吏都由奴隶主贵族按自己亲属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加以分封,当时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这种官制叫做“世卿世禄”制。

由于这种制度有很大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而成为国家机器中的腐蚀剂,所以有些统治者为了要使国家机器有效地运转,便采取“举贤才”的特殊措施,从卑贱者中选拔人才,让他们补充到政权中来。

(三)战国时代的“招贤养士”战国时代进入封建社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力量的“士”阶层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古今中外选官制度

古今中外选官制度

古今中外选官制度从古至今,选官制度一直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通过人才选拔与管理机制的行政管理形式,选官制度对于政权稳定、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外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其特点与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选官制度1.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后来的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中国,官员主要由贵族世袭,地方豪强和农村精英担任。

而随着周朝的崛起,中国开始实行分封制度,以选择“贤能”为官的原则。

这意味着,根据个人的德行、才能和能力,作为合格的人才能够进入政府行政体系。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真正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以考试形式来选拔人才,进一步确保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省试和殿试。

只有通过殿试的考生才有机会成为官员。

这种方式确保了选拔官员的公正与严肃性,使得得天下英才皆可入仕成为可能。

2. 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选官制度也颇有特色。

古希腊早期由贵族担任政治职务,但随着城邦的扩展和民主意识的崛起,选官制度得以实施。

在希腊城邦中,政府官员由所有合法成年公民选举产生。

被选中的官员担任一定时间后,由于限制任期,有能力的公民可以重新竞选。

此外,古希腊的选官制度还注重官员的公平性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不同,古希腊的选官制度更倾向于民主,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通过实施公开的选举和监督制度,确保政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利益。

二、现代选官制度1. 美国美国的选官制度以选举为基础,体现了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从总统到各级政府官员,都是通过普选得来的。

选举过程中,候选人需要进行竞选活动,以争取选民的支持。

选民则通过投票来决定最终的选举结果。

美国的选官制度注重公平公正,选拔和选举的过程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

此外,层层民主机构以及相应的监督机构共同维护着政府的正常运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对当今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对当今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引言要想治理好国家则必须先整治好官吏,选贤任能,择取优秀的人员为官,被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视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对官吏的选拔、考核放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治吏之法严密周详,使得依法治理官吏的各个环节、步骤都有法律作为依靠,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治吏贵在以法为尊。

古代社会在选贤任能,发挥官吏才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本文试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存在形态、发展演变及需要我们对现今公务员制度的实施需要防微杜渐的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一)夏、商、周——世卿世禄制我国最原始的选官方法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实际上也是原始社会民主制度的末尾阶段,到了禹和启的时期,这种最原始的民主的选官制度已经跟不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故而被传子制所更替。

夏代还是国家的初级阶段,虽其组织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都处于雏形,但是夏代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具有国家性质的新因素。

夏代开始设官分职,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采用世袭制,而职位也有了高低的区别。

例如春秋时期的《夏书》有“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的说法,指的是听被考察者的话语,就可以知道这人的志向,然后给他指派任务再考察他完成的效果,再根据其完成的效果赐予与其相符的车服以定官阶。

这句话很形象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夏代设职分官时如何选拔官员的情形。

商王朝是我国国家机构和制度的初设时期,商朝的朝廷职务大多数也是世袭,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调整。

因此,在商朝这个国度的政权建设中大多数任用的都是贵族子弟,无论中央,这个时期王朝从上而下,大大小小的职务几乎都是由贵族及其后代所占据、垄断。

到了周代则是:天子立诸侯,诸侯立卿大夫,从上而下,层层递进,依次分封。

这是为了上下等级分明,以免觊觎乃至争夺。

周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封建制和宗法制还有等级制相与共生,族权与王权高度结合在一起。

从古到今选拔官员的方法

从古到今选拔官员的方法

从古到今选拔官员的方法摘要:一、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1.直接选拔2.举荐制度3.科考制度二、汉代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察举制2.征辟制3.上书拜官4.任子、荫袭、赀选等方式三、秦汉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1.世卿世禄制2.军功爵制度四、现代选拔官员的方式1.考试选拔2.竞争上岗3.人才引进正文:自古以来,选拔官员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选拔官员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的角度,为您梳理我国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选拔、举荐制度和科考制度。

直接选拔是由掌权者直接任命官员,这种方法在古代最早出现。

其次是通过名士权臣的举荐,选拔有德才兼备的人才。

最后是科考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

这三种方式在古代是同时存在的。

汉代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包括察举制、征辟制、上书拜官、任子、荫袭、赀选等。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之一,由皇帝下诏责成中央和地方长官选举贤能,向朝廷推荐出任官吏。

征辟制则是通过名士权臣的举荐,选拔有德才兼备的人才。

上书拜官则是通过向朝廷上书,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才能,获得官职。

任子、荫袭、赀选等方式则是以家族地位、功勋和财富为依据选拔官员。

在秦汉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世卿世禄制和军功爵制度。

世卿世禄制是指官员的职位和俸禄世袭不变,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家族地位。

军功爵制度则是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相应的官爵,激励士兵为国家效力。

现代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有考试选拔、竞争上岗和人才引进。

考试选拔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具有相应能力和知识的人才。

竞争上岗则是通过竞选演讲、面试等方式,选拔具有领导才能和业务能力的人才。

人才引进则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官职和发展机会。

总之,从古到今,我国选拔官员的方式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世卿世禄制到现代的考试选拔,都在努力寻找最适合国家发展的官员选拔方式。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000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其具体实行的时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

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是指通过选拔,在各种考试、申请、举荐等途径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从而进入官员队伍,成为政府机构中的一员。

首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具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因此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都非常高。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程序十分繁琐,包括举荐、考试、面试、体检等多个环节。

这些程序确保了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才能够成为合格的官员。

其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例如,清朝时期,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层层筛选,体现了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官员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方可成为封建政府的官员。

这种选官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至关重要,强调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避免了贪污和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然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由于对考生进行统一考试,容易造成选才不宽泛,往往只能选择那些学习优秀的人才,而对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却没有考试成绩的人才束之高阁,使选官衡量能力体现得不够客观。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封建社会朝着更加有序、稳定的方向迈进。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科举制度及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启示

论科举制度及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启示

论科举制度及对当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启示摘要:中国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度,作为封建时期人事行政制度的最高成就,不仅为其后的封建社会各朝代提供了基础,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借鉴意义.虽然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他和许多事物的产生一样有着双面性.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度产生的利弊分析,客观的阐明了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并从中汲取我们当今选拔人才制度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而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官吏的选拔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人事选拔制度发展过程中最成熟、最进步的一个阶段,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方面来说,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得寒门子弟有了走上仕途的机会,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另一方面,科举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在后期消极影响甚至大于积极影响,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和学术进步,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秦朝以前,是采用“世卿世禄”制度,这一制度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由奴隶主贵族家庭选拔国家官吏,世代承袭。

可是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下,任人唯亲的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所以到了汉朝,就需要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察举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征辟,即征诏和辟除。

征诏是由皇帝下诏推举贤良方正者委以官职,辟除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吏可以自行聘请人员辅助自己治事。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言,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出现为中小地主出身的贤良人才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但是,这种进步是极其有限的,它并没有改变行政官员的选拔由某一社会阶层所操控的局面,因此,任职中的任人唯亲局面并没有完全被打破.到了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浅谈中国历史上的官吏选拔制度

浅谈中国历史上的官吏选拔制度

浅谈中国历史上的官吏选拔制度【摘要】选官用人乃至国家大事――人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大话题。

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从“竖”的角度来看。

从竖的角度来看,有原始社会的选贤任能的民主制、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封建社会的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唐代开始盛行并且影响在古代中国持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近代社会的文官考试制度以及现代公务员制度。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发展至今,方法越来越科学,形式越来越民主。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拨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下面,就从“竖”的角度来具体浅谈具有代表性的人才选拨制度的要点。

【关键词】禅让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科举制;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原始社会的选贤任能的民主制――以“禅让制”为代表在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里(通常指尧舜禹时代),由于生产力极度落后,没有剩余产品。

古人为了生存,就依靠集体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

基于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大公无私的人作为首领以带领大家共同抵御外来入侵,进行生产劳动以获得食物。

于是,禅让制产生了。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禅让制作为一种中国古代原始社会一种国家最高权力(君权或皇权)更迭的一种方式,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它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它通过在位的君主通过选举继承人并将统治权给予他,让这个更加贤能的人治理统治国家。

根据《括地志》记载:“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又有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

”禅让有内禅和外禅之分,内禅指的是,将君权或者皇权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同家族的人;外禅指的是,讲君权或者皇权授予外姓毫无血缘之亲的外姓人。

禅让制它特被为儒家和墨家所推崇和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在原始社会的中国,禅让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基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在古代中国,禅让制体现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政治斗争史和权力更迭史。

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2016・8(中)◆法学研究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陈智摘要“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历史上,诸多政治人士均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治理好官吏。

中国古代封建集权的专制制度,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一定是“人治”的社会。

在古代管理机制中,实现“人治”的核心就在于“吏治”。

官吏的治理和监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各代的统治者都对此比较重视。

要想维护社会统治的长久,就必须建立相应制度保障官吏的廉洁和高效。

经过历代君王和臣子的努力,我国古代官吏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当时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从两方面入手探讨,即官吏的选拔和官吏的考核。

通过对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学习、揣摩,以史为镜,建设法治和谐社会。

关键词古代官吏选拔考核作者简介:陈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8.155一个集权中心的设立,必然离不开人员的组成,组成中央或者地方的机构必然谈到官吏的存在。

官吏治理制度历来都是各朝君王十分重视的政治事宜。

每个朝代对官吏的管理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国家的现实情况予以调整和适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官吏制度。

社会的进步必然使官吏的管理制度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的潮流。

古代官吏治理原则:国情决定制度,制度适应国。

一、官吏的选拔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主要包括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科举选拔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自隋唐志清末,科举制度共维持了1300年之久,经历这么长久的年代,因为它是最适合国情的制度,也是最为平等的选拔制度,具有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

(一)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度主要存在于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

世卿制和世禄制是世卿世禄制的两个重要内容。

世卿制是指天子在与其有血缘关系或者姻亲关系的人中选拔官员分封封底,册命他们为诸侯,官职、爵位和政治特权由他们的子孙继承。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王诗玉(辽宁大学行政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36)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6-0116-02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朝代自身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选官制度不仅能对古代的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对当代的公务员等现存制度有着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现实意义政治文化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ncient Chinese System of Se原lecting Officials and Its Realistic Meaning//Wang Shiyu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so its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left us endless spiritual wealth.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bother certain dynasties and the world.To research theses systems of selecting officials can not only help us know about ancient political ideology,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ntemporary civil servant system.Key words the ancient Chines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re-alistic meaning;political culture选官制度,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主要包括世袭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

1. 世袭制:主要盛行于夏、商、周时代,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

2. 军功授爵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军政制度,通过按军功的大小授爵和赐给田宅等方式来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 察举制:在汉朝时期,察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它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

4. 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中央设立中正官,按家世、才华、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将人才分为九品,上报吏部,按品授官。

然而,后期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使得这一制度逐渐失去了公正性。

5. 科举制:隋朝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拔官吏。

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

常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制科由皇帝临时召集,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固定。

宋朝时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唐朝,但增设殿试和糊名制度。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并走向僵化,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范畴内,形式上也演变成八股文取士。

总之,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从世袭制到科举制逐渐走向公正和开放。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近代化的进程这些制度也逐渐被淘汰和取代。

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浅析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制度作者:陈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23期摘要“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历史上,诸多政治人士均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治理好官吏。

中国古代封建集权的专制制度,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一定是“人治”的社会。

在古代管理机制中,实现“人治”的核心就在于“吏治”。

官吏的治理和监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各代的统治者都对此比较重视。

要想维护社会统治的长久,就必须建立相应制度保障官吏的廉洁和高效。

经过历代君王和臣子的努力,我国古代官吏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当时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从两方面入手探讨,即官吏的选拔和官吏的考核。

通过对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学习、揣摩,以史为镜,建设法治和谐社会。

关键词古代官吏选拔考核作者简介:陈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8.155一个集权中心的设立,必然离不开人员的组成,组成中央或者地方的机构必然谈到官吏的存在。

官吏治理制度历来都是各朝君王十分重视的政治事宜。

每个朝代对官吏的管理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国家的现实情况予以调整和适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官吏制度。

社会的进步必然使官吏的管理制度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的潮流。

古代官吏治理原则:国情决定制度,制度适应国。

一、官吏的选拔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主要包括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科举选拔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自隋唐志清末,科举制度共维持了1300年之久,经历这么长久的年代,因为它是最适合国情的制度,也是最为平等的选拔制度,具有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

(一)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度主要存在于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

世卿制和世禄制是世卿世禄制的两个重要内容。

世卿制是指天子在与其有血缘关系或者姻亲关系的人中选拔官员分封封底,册命他们为诸侯,官职、爵位和政治特权由他们的子孙继承。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一个从汉朝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被广泛应用,而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选秀制度汉朝时期,选秀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一种形式。

这是因为,汉代时期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文学和诗歌比赛。

在当时,一些有文化的人被邀请参加选秀,他们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评委会会评定比赛结果,并根据其结果来选拔官员。

选秀制度的优点是,它可以选拔那些拥有文学和诗歌天分的人,但是,它的缺点是与政府官员的工作能力完全无关。

因此,选秀制度很快被放弃了。

乡试制度唐代时期,中国推出了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乡试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各地方政府在本地区举行考试,选拔出优秀的应试者,然后他们可以进入省级考试。

最后,考生在国家级考试中取得高分者将成为官员。

乡试制度的优点是,与选秀制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反映应试者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文化或诗歌技能。

此外,乡试制度也有助于在各地方政府中选拔出更多的人才。

然而,乡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它只依赖于理论以及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实际的行政管理能力。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也是最长寿的官吏选拔制度,它延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度用于选拔政府官员,从唐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

它要求应试者从基础的乡试进入,然后进入更具竞争性的省试和殿试。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竞争性和公正性的制度,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够提供完全公开的机会,让人们不论生于何种环境,都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优点是,它可以选拔出有才能的官员,而不是那些只有文学和诗歌天分的人。

它还为那些没有背景或财富的人提供了进入政府服务的机会。

然而,科举制度的缺点是,它过于依赖考试,而不是实际的管理能力,有时可能会招聘那些考试优异、但实际管理能力不强的人。

结论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反映了这个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合适的官员,以保持政府的高效和公正。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一个严格而又复杂的过程,旨在选拔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的人才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治理。

这一制度可以追溯到周朝,历经各个王朝的演变和改革,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官吏选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乡试和会试。

乡试是选拔士人的地方考试。

每个省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乡试。

士人可以通过学习典籍、参加私塾教育等途径准备乡试。

乡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文和策论等各科目。

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交卷。

乡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士人,筛选出一批具备学术基础和文化素养的人才。

乡试合格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京师(即古代中国的首都)举行的全国性考试。

会试参加者来自各个省份,需要通过一个严格的选拔过程才能进入会试考场。

会试的内容与乡试相似,包括经义、诗文和策论等各科目。

考生需要对题目进行详尽的阐述和论述。

会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具有深厚学问和扎实能力的士人,以及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会试合格者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是一个更高级别的考试,只有少数优秀的考生可以进入。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目的是选拔出最优秀的士人,为国家的管理和治理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

殿试内容主要包括策问和论定等科目。

策问是对考生在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而论定则是考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的见解和建议。

殿试的成绩非常重要,与考生的前期表现、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

通过殿试的考生,有机会成为朝廷官员,各自担任不同的职务和岗位。

担任官员需要通过相关机关的测评和面试,以及一定的培训和考核周期。

这一阶段的选拔制度旨在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和服务国家。

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是一个独特而严密的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虽然现代的选拔制度有所改变,但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非常严谨和重要。

整个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推荐阶段,二是考试阶段。

在推荐阶段,官吏的选拔主要依靠官吏的亲朋好友、恩师以及朝廷的重臣来推荐。

推荐制度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交来决定官员的前途。

在这个阶段,有推荐资格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人脉和声望,否则很难被提拔。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官员的政治可靠性和行政实力,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在考试阶段,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各种考试来评定。

这些考试包括文学考试、武艺考试、礼仪考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考试是文学考试,主要是测试官员的文化素养和文笔。

考试内容包括经史、文学、法律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这些考试对官员来说是相当有挑战性的,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才能参加。

考试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官员的前途和地位,所以官员们对考试非常重视。

在考试阶段,选拔官员的最高机构是朝廷。

保持公平和公正的评选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原则基础。

朝廷会设立考评官员的机构,这些机构由贤能和清廉的官员组成。

这些机构会进行考试的安排和试卷的评阅,确保考试的公正性。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个制度可以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得国家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其次,这个制度可以使得人才得到合理的运用,让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有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而且,这个制度还可以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公正和透明的选拔方式。

然而,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制度的严格性和繁琐性,导致选拔的过程较为复杂和耗时,容易耽误行政进度。

其次,官吏的选拔过于依赖人脉和关系,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

此外,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使得一些有实际才干但考试不擅长的人被排除在外。

总的来说,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制度,它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这个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摘要]官吏的选拔制度贯穿着古今社会。

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存在着“禅让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再到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封建社会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直接当今社会的公务
员选拔制度。

我们要了解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当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做出正确的认识,才能为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纳言献策。

[关键字]官吏选拔考试制度公务员选拔对比启示
无论在动物种族中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会存在着领导者,以将群体聚集在一起,这就是一个群体的“本能”,但是当群体的逐步扩大,若全部依赖于一个领导者便难以负荷群体的正常运转,于是便要扩张领导的助手以保证群体内部事务的正常运转,官吏便由此产生。

但是官吏的选拔要有足够的能力协助领导者进行管理,所以要寻找适合的官吏促进管理的有序进行,官吏的选拔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
官吏的选拔制度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实行的官吏选拔制度的禅让制,主要是体现在王位的禅让。

在中国的商周时代,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

由秦及汉,中国进入了封建集权时代,出现了察举制,东汉末年是九品中正制的萌芽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

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一)先秦的世袭制
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了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

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世袭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但是官吏的选拔是在窄狭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官吏素质的优化与崇高和贯彻任人唯贤的用人选择,影响国家的发展。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
举荐制产生于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事选拔制度,是荐举贤才,授以
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

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标志着荐举制的成熟,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则表明察举制的衰败。

举荐制实施扩大了统治阶级额的选官范围,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束缚,激励了下层人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势力,而且在东汉中期还出现了腐败现象,导致所荐之人与实际不相符合。

(三)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

隋炀帝时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选拔制度,也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科举制的考试僵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科举制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开的考试选拔制度,为社会下层人提供了一个晋升渠道,加强了中央集权,传播了儒家思想,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在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始于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15年的历史。

过去我们干部选拔方式极为单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选拔制度,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

而当代公务员的选拔方式包括:公务员考试、调任、选举、军转干、选调生。

虽然在这几类的选拔条件不相同,录取职位也不一样,但是这几类方式都是以考试为基础的录用机制,在合乎条件的情况下仍需进行考试录取。

(一)公务员考试
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基础是考试录用制度。

选拔考试制度法制化是公务员管理法制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高效的保障。

考试也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主要渠道。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与面试,笔试主要有两大题型:行测和申论。

公务员考试为广大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而且同时也为政府筛选了优秀人才。

(二)调任
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简单地说就是:调离原职担任新职。

但是因为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录用高,所以对于调任人员要求也会相对提升。

在2008年出台的《公务员调任规定》,明确指出调任人选的应具备的条件、调任程序等,对于调任做出了明细的规定。

(三)选举
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逢进必考。

按照法律规定,经选举产生的政府、人大副职也具备公务员资格,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也可以成为公务员。

(四)军转干
军转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

(五)选调生
选调生也属于公务员系统,但与普通公务员有一定区别的。

选调生必须为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他们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而被选调的,所以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必须为党员、学生干部等。

2000年,发布的《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对做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六)当代选拔制度的弊端
1、“回避”政策。

虽然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二章回避中有规定“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萝卜坑”等现象。

“回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多人的利益,但是也会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有的人才拥有才干,适合招聘的岗位但会因为本身的身份而不合乎标准没有竞选的资格。

2、公务员面试环节不够完善。

在公务员考试中面试环节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
性质,因此,应该加强在面试环节中的监管力度,增强面试环节的客观性。

三、古今选拔制度的对比
(一)选拔方式
明清时代的正式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与学校相结合,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通过学校,取得一定的学生资格。

要先通过县学童试、府试,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当代的公务员考试也是有一定的学历要求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公务员岗位具有不同的要求,而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省考(地方单位和乡镇公务员),考生可自由选择考试。

(二)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在考试时间上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中是有明确的时间规定的。

在年龄限制方面,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不涉及的,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而在现代,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必须在18—35周岁的范围内,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四、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辩证的看待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对于我国当前的人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官吏的选拔制度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官吏制度的发展进程体现了官吏制度的时代性,选官范围由在少数贵族阶层向广大平民阶层开放,逐渐拓展官吏选拔渠道,以广泛发现人才,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民主思想。

因此,对于官吏的选拔制度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基本国情和时代要求不断改善,才能选拔出适合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民主、严格的监督机制是公务员选拔的保障
从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缺少监督机或是监督机制作用未能发挥始终,最终走向衰亡。

因为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贿赂、徇私舞弊等官制腐败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选拔机构的正常运作。

因此,为使选拔机构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构。

(三)遏制“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
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中畸形发展的读书做官道路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而官本位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因此为遏制官本位思想,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创业富民环境,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促进“民本位”观念的推广和强化。

参考文献
[1]蔡放波.中国行政制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
[2]金开诚,姜丹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科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
[3]李云天.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N].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网,2012—4—4.[4]王波.浅析中国古代玄关制度的积极因素[J].黑河学刊,2011第09期(总第170期).
[5]古代人才选拔制度[N].中国网,2009—3—30.
[6]公务员选拔千年轮回科举制度失败因时代[N].法治周末,2010—10—22.
[7]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务员调任规定[M],2008—2—29.
[8]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M],1993—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