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中国茶文化知识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那中国的茶文化知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给你们分享一些中国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中国茶文化知识1、茶文化知识之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2、茶文化知识之茶德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文化知识之茶精神(茶道精神)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如: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4、茶文化知识之茶联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是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
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
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
5、茶文化知识之茶书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6、茶文化知识之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与茶艺有着很大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的关系中国茶道与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的艺术。
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是无形的,就是指导茶艺的理念、精神。
有道无艺,则空洞无用;有艺无道,则无精无神。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茶之性——静茶叶常年生长在寂静的山坡上,静乃茶之本性。
茶的这种本性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强调的静不谋而合,而大受人们推崇。
儒家是以“静”为本,强调以虚静之态作为人与自然万物沟通的渠道。
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审美观就是主张“闲和、严静、趣远”的高逸境界;理学家程颢也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茶之为物”其品性和功效之一就是“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即冲淡闲洁的茶性和高雅的神韵会将人导入“静”的境界。
儒家的艺术观也就由此而注入到了茶道的精神中去了。
道家把“静”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
静虚则明,明则通。
比如《老子》中说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也说: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境也。
水静能映照万物,精神进入虚静的状态就能洞察一切。
因此,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它视为一种功夫、一种修养,并将这种虚静与茶叶自然属性中的“静”相融,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到茶事活动中去。
佛学中的“静”也有重要的地位。
“禅”字的本意译成汉文就是“静虑”,禅宗就是讲究通过静虑的方式来追求顿悟,即以静坐的方式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冥思苦想,直到某一瞬间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高僧净空法师曾经指出:“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觉而已,要怎么才能恢复呢?一定要定,你要把心静下来,要定下来,才能够恢复。
”而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恰恰是这种融佛家于一体的空灵静寂的禅境。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的关系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的关系随着人们的饮茶习惯的养成,中国茶艺与茶文化在中国也有着丰富的演变与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茶艺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其实也是一门艺术的发展。
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
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
后来,明清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中国茶艺的历史起源发展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
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截止到2013年的今天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宗教结缘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茶艺萌芽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在中国,茶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文化符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几千年来,中国茶文化与茶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妙体验和滋养。
茶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据传说,中国的茶栽培始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最早的茶树发源于云南地区。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国人民通过研究和品味茶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涉及到茶的制作、品尝和鉴赏等方面。
茶艺注重的是通过精心制作和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叶的品质与生命力。
中国的茶艺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四川的川派、江南的江派、福建的闽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通过不同的技巧和仪式,展现出茶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茶艺的核心包括泡茶、品茗和茶器的使用。
泡茶是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掌握正确的温度、时间和比例等因素,以确保茶叶能够充分释放其香气和滋味。
品茗则是欣赏茶的过程,通过品味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来感受茶叶的独特韵味和品质。
好的茶器不仅可以提升茶的品质,还可以成为茶艺表演的重要道具,增添艺术感和仪式感。
除了茶艺,茶文化还体现在茶道、茶史、茶礼等方面。
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强调的是清雅、简朴和谦逊的品味,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茶史是对于茶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与总结,通过了解茶的历史沿革和变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茶礼则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了制茶、斟茶和敬茶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深受国际社会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和茶叶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接受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品味。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它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心,也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茶文化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讲:茶文化一、茶之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种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中国是饮茶的真正发源地。
中国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树,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tú),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茶圣),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二、茶的种类1、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2、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和红碎茶(立顿红茶)三大类。
中国茶道文化和茶艺知识
中国茶道文化和茶艺知识茶,是中国最为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它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更是一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茶道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茶艺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一、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中国茶道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等不同朝代的演变与发展。
而自唐宋时期开始,茶与佛教、诗词、绘画等文化元素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注重的是茶的品质、饮茶的环境、茶具的制作和使用等方面,以及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
二、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 茶的分类和品鉴中国茶可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几大类。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品鉴茶叶需要注意观察外形、闻香、品味等方面。
2. 茶具的选用和制作茶具在茶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选用合适的茶具可以提升茶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茶具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如烧制、雕刻等。
3. 茶艺师的礼仪和技巧茶艺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和技巧,比如专注的态度、优雅的动作、熟练的泡茶功夫等。
茶艺师还需了解茶叶的性质和泡茶的时间、水温、比例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泡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三、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茶道文化也在不断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人们通过参加茶道培训班、品茶会、茶文化节等形式,了解茶文化的魅力和茶艺知识。
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一杯茶常常被作为一种方式来展示个人的品味和修养。
茶道文化的审美理念也逐渐融入到现代的家居装饰、茶具设计和茶叶包装等方面。
茶室、茶座、茶楼等茶道场所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了解中国茶道文化的渊源、茶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以及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和茶艺。
本文将从历史、制茶工艺、茶道和茶艺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与茶艺。
一、历史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商代。
茶的发现和应用,最早记录于《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饮食有道,茶饮之”。
此后,茶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一种独特的饮料。
在茶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逐渐摸索出了制茶的技艺,并将其传承至今。
茶文化在唐宋时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的雅事,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和茶艺体系。
二、制茶工艺中国的茶文化离不开制茶工艺。
中国古代的制茶工艺可以分为采摘、炒制、杀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摘,可以采摘嫩叶或成熟叶,取决于不同茶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
接下来是炒制,将采摘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这一过程能够破坏叶子的细胞结构,以便更好地释放茶叶的香气。
然后是杀青,通过杀青过程,可以阻止茶叶内部酶的作用,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颜色。
揉捻是为了让茶叶更好地释放茶汤,提高茶叶的品质。
最后是干燥,通过烘干等方式,使茶叶脱去水分,便于保存和运输。
三、茶道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它强调的是对茶的品味和欣赏。
中国茶道分为茶事、茶具、茶叶、水和技法五个方面。
茶事是指一系列用茶来招待客人的活动,如烹茶、沏茶、敬茶等。
茶具是指用于烹制和品尝茶的工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叶是茶道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品种和不同的风味。
水质对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茶道注重选用质量优良的水。
技法是指烹制和品味茶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烧水、控制火候、冲泡时间等。
四、茶艺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的茶艺以“闻香、观色、品味、察形”为基本原则,通过冲泡、品饮和赏析来展现茶的独特魅力。
茶艺讲究从外形、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进行评价和品味。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1)特点:绿叶红边 (2)干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 (3)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 (4)原料:一芽两叶,枝叶连理 (5)香型:具有花香果味 (6)滋味:醇厚回甘,微苦有回味 (7)代表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闽北水仙等 (8)加工: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9)概念解释:摇青—茶叶经过摇动后檫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轻度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1)特点:绿叶红筋 (2)干茶: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
茶汤呈象牙白 (3)原料: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 (4)香型:香气弱 (5)滋味:清鲜爽口、甘醇 (6)代表茶: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 (7)加工:鲜叶→萎凋→干燥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1)特点:黄汤黄叶 (2)干茶: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 (3)香型:香气清纯 (4)滋味:甜爽 (5)代表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6)加工:鲜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 (7)概念解释:焖黄—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时间短,由湿热引 起物质变化。
• 宋朝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 从元到明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
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气节。 •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源流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 社会性:茶都是生活必需品,不同的人只是喝茶方式和品味有所不 同,但对茶的需要和推崇却是一致的。
• 群众性:茶文化雅俗共赏,不同人群从茶中各得其所。茶文化成为 精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饮茶风俗,并通过各个 • 民族的特有生活、心理、习惯加以表现。 • 区域性: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的 • 影响,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区域性。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艺与茶道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对茶的敬重和热爱。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茶艺和茶道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的起源及茶文化的发展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相传,中国古代圣贤神农尝百草,发现一种有瘦肉菜味的泡水能解疲劳的植物,便将其命名为茶。
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药用植物逐渐演变为一种有饮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载体。
茶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诗人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的分类、加工、品鉴和泡制等技艺,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唐代的陆羽茶经成为茶学的经典之作,对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茶艺的内涵与传承茶艺是将茶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泡茶、品茗、赏茶等方式,展现茶的美、情和意境。
茶艺强调的不仅仅是茶的品质和口感,更注重茶师的修养、仪态和礼仪。
茶艺要求茶师有独特的审美观和品鉴能力,能够将茶的品质、香气、色泽和口感等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将其表达给茶友。
茶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方式。
师徒传承是茶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承方式,通常由资深茶艺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学徒。
学院教育则为茶艺技能的系统学习提供了途径,许多高校都设有茶艺专业,并引入了茶学、品茶等课程。
三、茶道的哲学与实践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是以茶为载体,以礼为基础,以和为贵的文化修养形式。
茶道注重礼仪,强调平和、谦逊、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
茶道的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包括茶具的选择与摆放、茶席的布置与点缀、茶的选用与冲泡等。
参与茶道的人需要细心地品味茶香,借助自身的感受,领略茶的纯净与自然。
茶道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茶道协会、茶道培训机构等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
2024版《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茶的起源与历史•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泡茶技艺与品茗方法•茶文化内涵与传承•饮茶与健康养生之道•茶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茶的起源与历史茶的起源传说神农氏发现茶传说中,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具有解毒功效。
达摩禅定悟茶达摩祖师在禅定时,因打瞌睡而割下眼皮,眼皮落地生根长出茶树,最终悟出茶能助禅定。
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期,煎茶法成为主要烹茶方式,同时出现了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唐代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明清茶文化宋代茶文化达到高峰,点茶法成为主流,斗茶之风盛行,同时出现了许多茶诗、茶词。
明清时期,泡茶法逐渐取代点茶法,紫砂壶等茶具开始流行,茶馆文化也逐渐形成。
030201古代茶文化发展被誉为“茶圣”,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唐代陆羽一生爱茶,留下许多咏茶诗篇,其“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脍炙人口。
宋代苏东坡对茶情有独钟,曾六下江南品尝各地名茶,并留下许多御制茶诗。
清代乾隆皇帝历代名人与茶以瓷器为主,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为著名。
同时出现了专用于饮茶的茶盏、茶托等器具。
唐代茶具黑釉茶具盛行,建盏成为点茶必备之器。
同时,紫砂壶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
宋代茶具紫砂壶成为主流茶具,景德镇瓷器也备受推崇。
同时,盖碗、公道杯等茶具也开始出现并广泛使用。
明清茶具茶具的演变历史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绿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制止氧化;揉捻则是塑造茶叶形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干燥则是进一步挥发水分,达到提香、去苦涩的目的。
绿茶特点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即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口感清爽鲜美,香气清幽,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红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步骤。
萎凋是使鲜叶适度失水,增强酶活性;揉捻则是塑造茶叶形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发酵是红茶制作的关键步骤,通过酶促氧化作用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干燥则是终止发酵,提高茶叶香气。
茶艺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天府茶友协会茶艺表演队茶艺学习以茶促思以茶会友以茶养生以茶修身总论基本概念一.茶与茶文化茶:茶是一种生命,这一生命具有双重性:一是它的物质属性,这一属性与自然科学相关,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解渴、提神、去火和消食等);二是它的精神属性,这一属性与人文科学相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赏美、抒情、礼仪、悟道等)。
茶在自然界中是以生命的形态存在的。
它长于土木,沉寂于金火,复活于水中。
它的物质属性使它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成为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它的精神属性使它与琴、棋、书、画、诗、酒并称,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广义茶文化是指与茶相关的一切知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中国历代文人们(包括儒、释、道三家),对茶本来固有属性的发现发掘、感悟和发扬。
二.茶艺与茶道茶艺:茶艺是茶艺师与品茶者使品茶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活动过程总称。
它包括选茶、择水、配具、冲泡、品饮、感悟几部分。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我们品茶时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般认为,茶道是茶人在饮茶活动中对以茶证道、以茶悟道的追求,是贯穿于整个茶事活动中的内在精神。
茶艺与茶道:茶艺是茶道的载体,是体悟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不可以对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茶过程,重在获得审美享受;茶道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三.茶艺师的层次茶艺师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茶艺师对茶的自然属性有较深刻的理解,冲泡技术高超,把茶的物质属性发挥得非常好,但尚未领悟茶的精神内涵。
此类茶艺师虽技艺超群却仍不能免俗。
这种茶艺师或可称为茶技师。
第二层:茶艺师已经领悟到了“茶是生命”的真谛,于茶有了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并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由懂茶性、顺茶性进而驾驭茶性。
他使茶真正进入人的思想领域,这一层可称为茶艺师。
基础篇一.茶的基本概念1.中国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2.茶的分类安出口类别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
中国茶艺和中国茶道
中国茶艺和中国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中国茶艺和中国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从茶艺和茶道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茶艺和中国茶道的特色。
1. 茶艺的起源与发展茶艺是与茶有关的一种独特文化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东汉时期。
据传,东汉时期将茶叶煮熟后,开始出现了一些茶的初步烹制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饮茶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艺形式。
茶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艺流派。
其中,福建、江苏、四川等地都有着盛产名茶和丰富的茶文化,茶艺也在这些地方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2. 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是一种借助茶来表达东方文化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
茶道以茶为媒介,通过独特的礼仪和仪式,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僧人,他们将茶作为修炼身心的一种方式。
茶道在宋朝时逐渐成为士人文化的一部分,后来又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3. 中国茶艺的特点中国茶艺注重独特的茶煮制和品饮技艺。
茶艺师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心思,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完美地展现给前来品茶的人。
茶艺的过程中,茶艺师注重每一个细节,从选茶、备具、冲泡到品饮,力求将一个个环节都做到极致。
同时,茶艺注重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对茶的了解和尊重,传达了中国茶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念。
4. 中国茶道的特点中国茶道强调的是对茶的品味和内心的修养。
茶道注重的不仅是茶的味道和香气,更重要的是茶的精神内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道所倡导的是一种平和、内敛的心境,而不是追求繁复和浮躁。
在茶道中,人们通过细细品味茶的滋味,领悟茶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无欲。
5. 中国茶艺与中国茶道的关系中国茶艺和中国茶道虽然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但是它们都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
中国各地饮茶习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
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
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
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
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回族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
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中华茶艺:品茶、泡茶与茶文化探索
• 茶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
•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许多诗人以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茶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茶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茶文化在绘画中得到了体现
• 红茶适合使用较高的水
• 乌龙茶适合使用较高的
• 普洱茶适合使用较高的
温,泡茶时间较短
温,泡茶时间较长
水温,泡茶时间适中
水温,泡茶时间较长
• 可以采用上投法、中投
• 可以采用红茶的泡茶方
• 可以采用乌龙茶的泡茶
• 可以采用普洱茶的泡茶
法、下投法等不同的泡茶方
法,如功夫茶、金骏眉等
方法,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 世界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
• 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茶文化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友谊与理解
02
茶叶的种类与产区
茶叶的产区:从中国各产茶区的特点到世界主要茶叶产区的介绍
中国各产茶区的特点
• 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广泛,分为江南、江北、西南、华南四大产区
• 通过人工栽培,茶树品种不断丰富
03
茶的药用价值
• 茶叶最早被用作药用,具有解毒、清热等功效
•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发掘
•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茶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茶文化的发展:从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到明清时期的茶艺繁荣
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繁荣
明清时期的茶艺繁荣
• 秦汉时期,茶叶开始作为商品交易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
一、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与 养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
生
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
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
节气的天文位置。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 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采茶时节:
明前茶: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 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雨前茶: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 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三、十二时辰与经络养生
四、五行、五脏、五色
五、茶的养生喝法
1、清茶:要掌握六大茶类 的基本冲泡方法 基本要素:适量、适温、 适器、适时、适人。 2、调配茶:以六大茶类为 主,搭配适宜的养生物质, 调饮,因个人体质而益。
3、代茶饮:花草茶、桑叶茶、银杏茶、等,参照茶的 饮用方式冲泡,调理健康。 4、实用茶方: 奶茶:正山小种、鲜牛奶、放糖。 温补茶:普洱茶或黑茶、大枣、桂圆、枸杞子等。 养颜茶:绿茶加蜂蜜、红茶加玫瑰花、白茶加大枣
六、茶艺美学
自然之性、中庸之道、明伦之礼、高雅之美。 茶席、茶器、茶品、茶画、茶乐、茶歌(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一种饮品,如今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很多人爱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醇香,而是痴迷于茶的文化,陶醉于品茶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已不仅仅是喝茶来止渴这么简单,喝茶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真正品到茶的味道,就得先学会如何品茶。
要学会品茶,就得先了解一些有关茶的基础知识。
茶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植物分类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属——这是茶的自然科学定义。
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按干茶外形分为扁平状、针状、球状、雀舌状、片状、末状;按产地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按我国出口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我国的七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
绿茶的代表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有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
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
红茶的代表茶有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宜红。
颜色为暗红色。
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味浓厚略带涩。
青茶的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闽北水仙、冻顶乌龙、武夷岩茶。
颜色为青绿、暗绿,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
味,滋味醇厚回甘。
白茶的代表茶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
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绒毛,茶汤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
黄茶的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黄叶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
黑茶的代表茶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
颜色是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为黑茶,汤色却不一定是黑的。
陈香,味醇厚回甘。
品茶时,茶具也是很重要的。
茶具的种类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
一套茶具包括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以及其他。
常用茶具中,紫砂壶是泡茶、饮茶的主要用具;茶海(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浓度;茶漏用于滤取多余细小的茶叶,不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茗杯用于饮泡好的茶汤;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闻香杯闻留在杯里的香气,是乌龙茶专用;盖碗又称三才杯,泡茶专用也可单杯品用;茶叶罐是装茶的罐子;茶荷用于置茶和赏茶;茶巾擦水,辅佐茶具;茶道组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斗和茶拔。
我想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茶具是泡好一杯茶的点睛之笔。
而且茶具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品茶的过程自然也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泡好一杯茶了。
泡茶的过程是取茶→赏茶→温壶→温杯→温盅→泡茶→奉茶→赏茶底→整理茶具归位。
具体而言,取茶:以茶则在茶仓中取适量茶叶置于茶荷中或以茶仓置适量茶叶于茶荷中(取一次的泡茶量);赏茶:以茶荷
与茶友欣赏茶叶外形及闻干茶香;温壶:以沸水温茶壶;温杯:以温茶壶的水直接温就口杯、温润泡之水温茶盅;温润泡:以沸水向茶壶中之茶冲泡,并迅速将温润泡的茶汤倒至茶盅(温盅);泡茶:以沸水向茶壶中之茶冲泡,需视茶叶之种类不同,以不同温度的水冲泡;奉茶:第一泡以茶盅将茶汤分至茶杯中,再奉给茶友,第二泡以后,以茶盅至茶友前(或旁边),将茶汤分至茶杯中;赏茶底:将茶壶中的茶叶取出,置于一浅盘(叶底盘)欣赏叶底,闻叶底香;整理茶具归位:将茶具清洗擦干归位。
要想泡好茶有几个必备条件:水质、茶质、壶具、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以及环境。
了解水质是泡好茶的第一要件,才能以头等茶泡出头等的价值。
茶品质以外观、汤色、香气、味道来评鉴,外观以圆润、紧结翠绿为上品,汤色为蜜绿金黄色,香气淡雅幽香,或呈花香、果香,味道甘甜爽口、两颚生津。
唯有自然之味,不加人工香料、添加物的才是真正的好茶。
至于壶具,哪一种比较好,需要自己去衡量。
主要是自己喜欢、顺手、出水好、又便宜就是好壶,重要的是使用后需要清洗、晾干。
因为茶叶含蛋白质容易腐化,如果没洗干净会影响茶叶品质及身体的健康。
至于投茶量,茶若放太少滋味会淡薄,放太多会有苦涩味。
茶叶会闷黄,且放太多会浪费茶,所以茶要放刚好才能泡出好茶。
然后是水温,高温快速不等于低温长时间,因为茶叶怕闷怕浸,会影响品质。
所以了解茶叶的特色,加上适当的温度,就能泡出好茶。
浸泡时间也很重要,时间不够的话,滋味淡薄,没有口感,
如喝水一样,时间太久会苦涩难以入喉且香气不扬,只有时间刚好,茶才会甘甜柔顺。
最后,泡茶最好的环境是山、水、字、画、书、音乐、通风、宁静。
泡好了茶,就要学会品茶。
以绿茶为例,品茶要做到一看、二闻、三品味。
小口喝入茶汤,使茶汤在口腔中稍事停留,这时轻轻用口吸气,使茶汤在舌面流动,以便茶汤与味蕾充分接触,有利于更精细地品悟出茶韵。
然后闭紧嘴巴,用鼻腔呼吸,使茶香直灌脑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绿茶所独有的“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茶香与茶韵。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经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所以,在了解了如何泡茶、品茶后,我们更需要了解茶的文化。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茶道具体包括了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
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
茶道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的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茶道的精神是“清、敬、怡、真”,“清”即指心灵的清寂、宁静。
“敬”指尊敬他人,对己谨慎。
“怡”指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是指真理之真,真知之真,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庄晚芳教授提出茶德应为“廉、美、和、敬”,也就是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事、敬爱为人。
茶道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文化构成,总体基调高雅深沉、博大精深,共同特征是和谐宁静、淡泊旷达、养生清思、礼仪,但也有所不同,儒家积极入世,道家避世超尘,佛家是苦寂与顿悟。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中国的四大茶道流派,分别是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和世俗茶道。
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它成了大众生活必需的七样“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大小茶馆,都能发现茶早已融入大
众生活。
或许茶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富贵高雅,又能随性自然,能满足于各个阶层。
茶,既是雅物,也是俗物。
总而言之,茶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用心灵去体会。
将这两者融会结合,才能真正领略到茶带给我们的愉悦,让茶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茶,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其他的传统文化融合却又保持其个性,是中国为之骄傲的文化。
如今,它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纵使受当地文化影响形成了差异,但是茶所能带给人的精神享受是不变的,我们也相信茶将在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东华大学电信1203班胡玲芳
学号:1209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