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8 卖火柴的小女孩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点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幅插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描述插图,相互交流补充。
3.简介创作背景。
同学们,170多年的一天,正在旅行中的丹麦作家安徒生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的信,信中就有这张图片,安徒生根据这张图片创作了一篇不朽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一——《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出示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安徒生是世界级的童话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广为流传。
同学们了解他吗?(学生交流,师生补充)2.简介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镇,自幼家贫,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洗衣妇。
安徒生几十年致力于童话创作,一生创作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话作品。
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3.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讨论:课文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故事?4.检查初读情况,学生交流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词,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指导读准字的音。
旧围裙又冷又饿打成卷挣钱富商明晃晃几乎擦燃蜡烛火焰喷香①提示字音:“明晃晃”中“晃”的读音为第三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被收录在《安徒生童话》中。
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旧、饿”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2.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旧、饿”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
(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分钟)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4.作者简介。
(课件: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生字课件)8.卖火柴的小女孩
会写字
chái
柴
音序:C 结构:上下 偏旁:木 笔画数:10 组词:火柴 柴门 骨瘦如柴 笔顺:
造句:疾病把她折磨得骨瘦如柴。
lěng
冷
音序: L
结构:左右
偏旁:冫 笔画数:7
组词:寒冷 冷酷 冷嘲热讽
笔顺:
造句:今天有点冷,你出门的时候多穿点衣服。
jiù
旧
音序: J
结构:左右
偏旁:丨 笔画数:5
组词:依旧 破旧 喜新厌旧
笔顺:
造句:多年不见,他的面貌依旧不变。
qún
裙
音序:Q 结构:左右 偏旁:衤 笔画数:12 组词:裙子 连衣裙 笔顺:
造句:他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
lián
怜
音序: L
结构:左右
偏旁:忄 笔画数:8
组词:可怜 怜惜 同病相怜
笔顺:
造句: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冻死了。
笔顺:
造句: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là
蜡
音序: L
结构:左右
偏旁:虫 笔画数:14
组词:蜡烛 蜡像 味同嚼蜡
笔顺:
造句:她用火柴点燃了蜡烛。
zhú
烛
音序: Z
结构:左右
偏旁:火 笔画数:10
组词:蜡烛 烛光 秉烛夜游
笔顺:
造句:我们为小慧点燃了生日的蜡烛。
fù
富
音序: F
结构:上下
偏旁:宀 笔画数:12
组词:富有 丰富 荣华富贵
笔顺:
造句: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sù
诉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讠 笔画数:7 组词:告诉 诉说 如泣如诉 笔顺:
人教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学习1—4自然段。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01我会写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lěng(寒冷、冷冻、冰冷)旧jiù(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hū(几乎、在乎、似乎)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蜡là(蜡烛、石蜡、蜡笔)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告诉、诉说、诉苦)离lí(离开、离别、分离)02我会认卷juǎn(卷尺、卷烟、胶卷)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几jī(几乎、几率、茶几)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03多音字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jī(几乎)jǐ(几年)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喷pēn(喷出)pèn(喷香)04近义词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05反义词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暖烘烘——冷冰冰06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分析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童话中残酷的现实与小女孩的美丽想象交替出现,使整篇童话读起来凄美又打动人心。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之前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对童话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体裁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掌握阅读、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卷、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生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3.能和同学描述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和同学描述读后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思考,导入新课1.画面展示。
第一组:我们过大年夜时的热闹景象。
1第二组:课文第一幅插图,卖火柴的小女孩满面愁容,衣衫褴褛,赤着双脚,走在灯火通明的雪夜街头。
引导对比思考:这两组景象都是发生在大年夜。
第一组是我们度过大年夜的常见景象,那么,在这么愉快的节日夜里,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会以这么可怜的形象出现在寒冷的街头呢?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3.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为纪念安徒生在童话领域的杰出贡献,1956年,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设立“国际安徒生奖”。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二、说学情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我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说教学重、难点1.从幻想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重点)2.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实现语言积累运用。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渗透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课文的重点是:小女孩通过擦燃的五次火柴产生的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与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不满与憎恨,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人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因此,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歌曲,再以教师动情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注重朗读教学。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更好地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在读中让学生寻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为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直接把研究主题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部分,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设置了三个“读”的环节: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在每次擦燃火柴中分别看到了什么?2.再次精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标画出来,全班讨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课件
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一个卖火柴的小 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 头的凄惨故事。
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______, 再写______,最后写______。试试用小标题 概括各层次内容。
卖火柴 1~4
擦火柴 5~9
捏着火柴梗死去 10~11
课文品读
天气
➢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
一个硬币。
➢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 可怜的小女孩!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 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 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 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 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美好的想象
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 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请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 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 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 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
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
柴冷旧裙怜饿
乎焰蜡烛富诉离
观察字形、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注意重点笔画。
上下结构 柴 富 离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冷旧裙怜饿 焰 蜡 烛诉
乎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哆哆嗦嗦 ):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 奇异 ):奇特,惊异,不平常。 ( 暖烘烘 ):形容温暖宜人。 ( 舒服 ):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 精致 ):质量很好。 ( 慈爱 ):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总目标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能够初步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体会她的美好愿望。
2.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一、预习检查,激情导入1.教师: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大家搜集安徒生的资料,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写作背景,大家搜集了么?请大家用我通过搜集知道了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吧!(学生畅所欲言)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小组间交流)(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先写了小女孩______,再写小女孩_____,最后写小女孩____。
3.学习生字在朗读课文中,大家有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么?(集体交流)(1)出示会认字,重点指导“挣、几、晃、喷”四个多音字,引导学生比较辨读。
(2)聚焦本课会写的13个生字,根据字形和结构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运用字理识字法,重点强调“柴”“焰、烛”。
师:“柴”是形声字,木表意柴的篆书像树木,柴是用来做燃料的树木。
此表声,有彼此之意,烧火的木柴不只一根,也有彼此的意味。
(隶书)“焰”也是形声字,火表意,其形像火苗溅出火星,表示火焰;右半部分,像人掉进陷阱,表示火焰是有危险能伤人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 上标记。
学认字
火字旁的字多 与火有关。
拼音开关
jiǎn jiù
è
juǎn
捡起 旧围裙 又冷又饿 打成卷
jī
rán
yàn
几乎 点燃 火焰
là zhú
蜡烛
fù
huǎng huá
pèn qiáng
富商 明晃晃 划出 喷香 强烈
卖
火
第一次 大火炉
柴 的 小
擦燃 火柴
第二次 烤鸭 第三次 圣诞树 第四次 奶奶
女
第五次 跟奶奶飞走了
孩
冻死
街头
残酷 现实
美好 幻想
悲惨 命运
主题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一个卖__火__柴__的__小__女__孩__ 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一年的最后一 夜 _冻__死__在__街__头__ 的 故 事 , 揭 露 了 贫 富 悬 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 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 _强__烈__不__满___。
我从“冷极了、下着雪、又冷又黑”这些词语 中感觉到这个夜晚特别冷,在这么冷的一年的最后 一夜,小女孩却“赤着脚”在街上走,她真可怜。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简 伸板 颗奶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课堂演练
一、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拖鞋 慈爱 蜷着 B.维一 简直 擦燃 C.暖和 曾经 冻疆 D.火焰 腊烛 喷香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仔细观察这 幅图,你关注了 哪些信息?有什 么疑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文及教案【原文】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全]部编语文三年级上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点+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点+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
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
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冰雪女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我会写: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lěng(寒冷、冷冻、冰冷)旧jiù(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hū(几乎、在乎、似乎)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蜡là(蜡烛、石蜡、蜡笔)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告诉、诉说、诉苦)离lí(离开、离别、分离)我会认:卷juǎn(卷尺、卷烟、胶卷)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几jī(几乎、几率、茶几)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多音字: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jī(几乎)jǐ(几年)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喷pēn(喷出)pèn(喷香)近义词: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反义词: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暖烘烘——冷冰冰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Ol我会写柴chai (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IQng (寒冷、冷冻、冰冷)旧jiC∣(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J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也n (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5 (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HU (几乎、在乎、似乎)焰y5n (火焰、烈焰、焰火)蜡Ia (蜡烛、石蜡、蜡笔)烛ZhU (烛光、烛芯、烛台)富fu (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U (告诉、诉说、诉苦)离Ii (离开、离别、分离)02我会认卷ju5n(卷尺、卷烟、胶卷)挣Zheng (挣钱、挣脱、挣扎)几ji(几乎、几率、茶几)燃也n(燃烧、点燃、自燃)晃HUang (晃动、摇晃、晃眼)划HUa (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en (喷香、香喷喷、喷泉)03多音字挣Zheng (挣钱)Zheng (挣扎)Ji (几乎M (几年)晃HUang (晃动)HUang (明晃晃)喷Pen (喷出)Pen (喷香)04近义词奇异--- 奇特穷苦---- 穷困慈爱----- 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05反义词飞—-缓慢温暖一一寒冷精致一—粗糙慈爱一-冷酷明亮一—暗淡光明一—黑暗快乐一T畜苦一向一T禺尔穷苦一—富裕暖烘烘—冷冰冰一06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烤鹅:—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2020-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学习1—4自然段。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捏着火柴梗死去 10~11
课文品读
天气
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
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时间
环境描写:提示时间、天气,渲染凄
凉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寒冷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 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乖巧 环境:冷酷
美好的形象身处冷酷 的环境,更令人心酸。
拓展发散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
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 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 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 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 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 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自然环境——寒冷 社会环境——冷漠 家庭环境——冷淡
恐惧 痛苦
说一说
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你现 在最需要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示例:食物、热水、 棉衣、床铺、炉火、爸爸 妈妈的拥抱……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 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 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 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 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lěng
冷
组词:冷水 寒冷 造句: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jiù
旧
组词:新旧 破旧 造句:小女孩穿着破旧的衣服。
qún
裙
组词:裙子 衣裙 造句:她的裙子真漂亮。
lián
怜
组词:怜爱 可怜 造句:这只小猫太可怜了!
è
饿
组词:饥饿 挨饿 造句:旧社会好多人都会挨饿。
hū
乎
组词:胖乎乎 几乎 造句:一只胖乎乎的小狗爬在地上。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 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 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 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 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一个贫 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
第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__自__己__的__奶__奶____, 是因为她__太__痛__苦__,__渴__望__得__到__亲__人__的__疼__爱_________;
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__自___己__和__奶__奶__一__起__ _飞__走__,是因为她__想__和__奶__奶__生__活__在__一__起__,__摆__脱__悲__惨__的__ __命__运__,__过__上__幸__福__的__生__活____;
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读小女孩擦火柴后的幻想时,
要读出喜悦、幸福之情;读小女孩在大年夜 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火柴熄灭及冻死街头的 语句时,语调低沉,读出带有控诉、满含同 情的语气。小女孩乞求奶奶将她带走的话要 读得急切而哀伤。
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 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旺旺的、 暖烘烘的火炉,这说明她非常寒冷,渴望温 暖;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喷香的烤 鹅,这说明她非常饥饿,渴望食物;小女孩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圣诞树上的烛光变成 闪烁的星星,这说明她非常痛苦,渴望欢乐;
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去世了的温 和、慈爱的奶奶,这说明她非常孤单,渴 望爱抚;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美 好的地方,这说明她渴望幸福。
喷
焰
划
晃
蜡
富
烛
燃几挣
饿 卷
旧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一个卖火柴的小 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 头的凄惨故事。
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______, 再写______,最后写______。试试用小标题 概括各层次内容。
卖火柴 1~4
擦火柴 5~9
悲惨结局 不幸命运
现实遭遇——大 风大雪、不合脚的大 拖鞋、冲过来的大马 车、冷漠的大人、又 厚又冷的高墙
强大冷酷的世界
小女孩——弱 小、无助、孤独、 恐惧、可怜……
悲惨的结局
思考:小女孩的命运这么悲惨,死去 的时候为什么还“嘴上带着微笑” ?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 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 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 新年的幸福中。
孤独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 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 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飞驰的马车 蛮横的男孩
弱小无助 的小女孩
惊吓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 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三个“一”—— 她已经在街上冻了一天,饿 了一天,走了一天,累了一天,却没有得到别 人一丝一毫的回应。
寒冷 原 因 渴望得
到温暖
饥饿
渴望得 到食物
孤独
渴望得 到快乐
痛苦 想摆脱寒
渴望得到 冷,饥饿
疼爱
和痛苦
结果
火柴灭了, 火炉不见
火柴灭了,火柴灭了, 烤鹅不见 圣诞树不
怕奶奶不见,
赶紧擦着大 小女孩
了
了
见了
把火柴
冻死了
体会小女孩的“幸福”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 了什么?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__一__个__温__暖__的__大_ _火__炉_____,是因为她___很__冷__,__渴__望__得__到__温__暖_____;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翠绿的树
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
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火柴又灭了……有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空
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实写
幻象——美好
虚相交
现实——残酷
(牵引情感、打动人心 )
第四次憧憬——关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
大风大雪
大拖鞋
大马车
大人
高墙
小女孩
现实的不幸
对比
大火炉 大烤鹅 高大的圣诞树 高大的奶奶
内心的幸福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擦火柴
(残酷的现实) (美好的幻觉)
捏着火柴梗死了 (悲惨的结局)
寒冷
火炉
没有寒冷
饥饿
烤鹅
没有饥饿
孤独
圣诞树
没有痛苦
奶奶
(另一种幸福)
我会写
chái
柴
组词:打柴 火柴 造句:我用火柴点燃了烟花。
多音字
zhèng (挣脱) 挣
zhēng( 挣扎)
jǐ ( 几个) 几
jī (几乎)
huàng (晃动) 晃
huǎng(晃眼)
pēn (喷出) 喷
pèn(喷香)
chái
lěng jiù
qún
lián è
柴 冷 旧 裙 怜 饿 L
L
D
S
F
K
冫
亠
⺮
刂
斤
石
火柴 冷水 旧书 裙子 可怜 饥饿
hū
yàn
là
两个“谁”—— “谁”指任何一个人、每个
人,没有人理会卖火柴的小女孩。 冷漠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 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 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 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第二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__喷__香__的__烤__鹅__, 是因为她___很__饥__饿__,__渴__望__得__到__食__物___;
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_美__丽__的__圣__诞__树__, 是因为她____很__孤__独__,__想__得_到__一__些__快__乐__________;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示例: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小女孩在火光中 幻想见到去世的奶奶并急切地乞求奶奶将她带走。 尘世的悲惨生活让小女孩毫不留恋,她渴望得到 亲人的关怀和爱护,但这在现实中根本没法实现, 她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已经去世的奶奶,这更衬 出了小女孩的悲惨,也更反映出社会现实的冷酷 无情,也更能引发读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
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
就会不见的!”
惊喜
激动
恳切
祈求
说一说
想象:小女孩可 能还有好多好多话想 讲给奶奶听……
第五次憧憬——安宁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思考: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 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从最初的犹豫,到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 再到擦着一大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幸福,小 女孩什么都不顾及了。
擦燃火柴看到的美丽幻景
快速阅读第5—10自然段,思考讨论下面问题,并 填好表格:
1、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 都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次 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产生的 幻象
大火炉
香喷喷 的烤鹅
圣诞 树
慈祥的 和奶奶一 奶奶 起飞走
yàn
焰
组词:火焰 焰心 造句:山林里燃起了熊熊火焰。
là
蜡
组词:蜡烛 蜡笔 造句:今晚停电了,只能用蜡烛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