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表现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校表现自我评价
在自我价值感与自我评价的关系上,一直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在特殊领域里的自我评价是“总的自我价值感的建筑基石”( Pel-ham & Swann,1989,P673)。James(1890)提出的公式:自我价值感一成功/抱负,就表明在个体重视从而寄予了高期望的领域,其成功与否才会直接影响着自我价值感的水平。Cooper smith(1967)认为,人们根据四个方面的自我评价来形成自我价值感,它们是:(1)力量;(2)重要性;(3)品德;(4)能力(转引自刘丽,1993 ) o Coopers mith (1967)和Rosenberg( 1979)都认为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个体对自己的品质特别是那些对实现自身价值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品质的评价过程基础之上的。如果按照这种观点,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在自我评价上的差异应出现在少数几个重要方面,与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的自我评价也应表现在少数的领域。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一种基于情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体验,它是在儿童时期就形成的一种对自我接纳与否的态度,它影响着人们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评价。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Brown(1993)。按照这种观点和Brown的研究结果,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在自我评价上的差异普遍存在,自我价值感并不仅仅同少数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有密切关
系,因为自我价值感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成分,它可能渗透在自我评价的各个方面。
另有研究者指出,高、低自我价值感者在自我评价上的显著差异不是因为低自我价值感者对自己的评价极端低,他们往往是以中性化或偏消极化的方式看待自己,而是因为高自我价值感者对自己的评价特别高(Campbell,1990,1993;Brown,1991,1993),他们是戴着玫瑰色眼镜看待世界、评价自己的(Brown, 1993) o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评价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上述两种观点矛盾吗?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自我价值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人格。
二、研究一
(一)被试
被试来自河北省的普通中学和师范大学,人数分别是初二231人、高二172人、大二227人,共计630人,其中男生303人,女生327人。
(二)方法
由主试在班级内进行集体施测,问卷采用Rose nberg(1965)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编自我评价量表。
自我价值感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如“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让被试从“完全符合”到“不完全符合”四个等级评价自己,量表总分为40
分。
自我评价量表要求学生在学习成绩、艺术特长、体育运动能力、聪明程度、体形相貌、语言表达能力、运气、经济条件、人际关系、性格脾气等十个方面对自己从“非常好”(7分)到“非常差”(1分)作出评定,并同时对每一项对他本人的重要程度从“非常不重要’’(1分)到“非常重要”(7分)进行评定。
(三)结果
1。测量工具的信效度的分析结果
Rose nbe rg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在国外得到了大量的广泛的应用(a = 。82),本研究中其再测信度为。80,全部被试得分呈负偏态分布,也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Tice ,1993 ;Bau meiste r , Tice&Hutton, 1989),说明此量表在/yingyong/我国青少年样本中是适用的。
自我评价量表:一71,再测信度在。57。82之间。与师评求效标效度,在6项上相关系数在。26 - 。67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且十项目中每一项得分均与总分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此量表有着较好的信效度。
2。自我价值感与自我评价的相互关系
对不同样本的群体,求自我价值感与每一项自我评价的相关系数,列于表1。
表1不同样本的自我价值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系数表
由表2看出,对不同样本的群体,自我价值感与每一项自我评价几乎都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只有在高中样本,自我价值感与经济条件的自评未表现出显著相关,说明二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且普遍存在于几乎每一项自我评价领域中。 3。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在自我评价上的差异比较按照频数把自我价值感得分划分成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它们的分数分布和频数分布如下:
高分组:X33分,占总人数的31 。8%
中分组:29分一32分,占总人数的39。2%
低分组:X28分,占总人数的29%
为了考察不同样本群体中高、中、低三组自我价值感者在哪些自我评价项目上存在差异,对不同样本和被试总体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发现无论是从年级、性别还是从总体上进行考察,高、中、低三组自我价值感者除了在个别自评项目上未见显著差异外(它们是初中:体形相貌,高中:经济条件,男生:经济条件,总体:经济条件),在其它绝大多数项目中都表现出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5),即高自我价值感者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普遍高于低自我价值感者。
4。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在重视程度上的差异比较对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十项品质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价值感分组的10x3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初中阶段的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对十项品质的重视程度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一项
上的显著差异。高中和大学阶段的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则在个别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高中:人际关系、性格脾气;大学:艺术特长、人际关系),说明同一年级的被试中高、中、低不同自我价值感者对十项品质的重视程度是相差无几的。
5。对十项品质的自评与看重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对自我价值感得分在每一项品质上分别作7x7的分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每一项上的自我评价均对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影响(P值均小于。05),在重视程度上有两项表现出显著影响(它们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运气),在“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能力”两项上自评与看重的交互作用对自我价值感影响显著(人际关系:F一2 。25 , P = 。001 ;语言表达能力:F=1 。59,P=。05)。
(四)讨论
由以上结果3和结果4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样本群体中,自我价值感得分几乎与每一项自我评价得分都呈显著相关,而不仅仅与少数重要领域存在密切关系,并且不同样本群体中的高、中、低三组自我价值感者在十项自我评价上几乎都存在显著差异,自我价值感得分越高,则在各方面的具体的自我评价中得分就越高。显而易见,这个结论支持了Brown 等人的研究结果,即自我价值感并不仅仅由人们对自己的少数重要品质的评价所决定,它对自我评价的广泛影响说明它可能首先是一种“基于情感的结构’’ ( Brown,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