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1百家争鸣概述

1.1百家争鸣概述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始创于1989年9月,其前身是 孔子诞辰故里游。孔子文化节是一项融纪念先哲、交流文化、 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情 趣盎然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每届活动期间,于9 月26日举行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开幕式;9月28日在孔庙 2564 大成殿前举行孔子诞辰纪念集会,进行别开生面的祭孔活动, 以发思古之幽情,实现敬仰、怀念先师孔子之夙愿。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呼吁将教师节 改期。魏明伦、李汉秋等政协委员更 是提出了教师节改期的提案。他们提 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 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 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 政区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诞辰日9 月28日。“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文化 符号,把中国的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 日既有纪念意义,也可赋予节日更深 厚的文化内涵。
孔子之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1. 有教无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2.因材施教; 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学习要实事求是;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 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5. 要学思结合;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要不耻下问;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要全面发展; …… ……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 千,成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 《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乐》(佚失)
【杏坛】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 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 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 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 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 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 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 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 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 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 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 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植杏树, 遂以“杏坛”名之。后世将杏 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 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 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 南亚诸国。

1.1 百家争鸣

1.1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四)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
动历史的发展; 2、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形成传统的文化 体系; 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 放的特点。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 生晚自修说话以及宿舍夜聊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3、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政治主张:
①奖励耕战、实行严刑峻法;
②主张变革;
③加强君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百家争鸣
(三)概况:
3、法家学派(代表平民阶级利益):
(2)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韩非子等。
(3)影响: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百家争鸣
(三)概况:
1、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荀子:
①简介:名况,字卿。
②天人关系: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者——“天行
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③政治思想:礼法并用。
④人性论:性恶论。
一、百家争鸣
(三)概况:
2、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1)老子:
①简介:姓李、名耳、字聃。
②万物的起源:“道”是万物的起源。
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 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 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 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D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一)概念: (二)原因: (三)概况: (四)意义:

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7张PPT)

1.1百家争鸣(课件) (共27张PPT)

趣味百家——连连看
孔子说 我义,民贵君轻
孟子说
墨子说
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
庄子说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我顺其自然
评说诸子
假如你在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努力了就好,要顺其 自然。”
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 A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 家的风范 B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 子的做法
C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 老子真传
D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开学初就制定了学习规则, 并严格执行
(模拟)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其《孔子传》中指出:
孔子只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 格拉底诞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谟克利特 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大6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 小15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7岁。波斯的精神鼻祖 琐罗亚斯德(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查拉图斯特拉)的生 卒年份有多种说法,据比较可靠的一种说法,他去世 的那一年正好孔子出生。 ——余秋雨
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韩非的思想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 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 不亡之术也。”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非子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下列能为钱穆先生这一观点提供佐证 的是(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古代先贤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通过这样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升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古代思想家”的短文,要求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百家争鸣”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其思想主张、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将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如:
1.列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比较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并阐述其对社会的影响。
3.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百家争鸣”中某个学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各个学派的思想精华。接着,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重点:通过“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以及古代先贤的智慧。
难点: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的兴趣,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5.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百家争鸣”中的某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的现实意义。

1.1 百家争鸣(18张PPT)

1.1 百家争鸣(18张PPT)

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
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目录 退出
1-3.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 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私田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 答案:A 2.下列关于老子与孔子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思想核心偏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老子思想偏重人与人 关系的思考 B.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老子倡导“无为而治”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老子主张实行回归小国寡民状态 D.孔子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思想也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答案:A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问题 1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历史影响
(1)社会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夺、较量, 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注意:诸子百家正是代表不同阶层和 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们受到重用并希 望用自己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法家的管仲、李悝、吴起、商鞅、 申不害等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孔子虽未受重用,可也是周游列 国宣传自己的治国之道。)
目录 退出
3.庄子主张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故他主张“齐物”。 4.总体评价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 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1.1《百家争鸣》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1.1《百家争鸣》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课后探究: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一 个问题。怎样让斑马线成真正的保障线, 请你根据诸子百家的思想给出相应的解 决办法。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 处世和立国的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 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 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 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儒家学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儒家学派
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不正如宋 人守株待兔一样?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三、法家学派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术、势三者的结合。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四、墨家学派
孟轲
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地址:中国山东邹县
网址:/Index.html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二十二分。
儒家: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1.1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爱人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足食…民信之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 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 业税)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育理论: 伦理道德:
政令.思想.言行与圣王的意志相同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功利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 墨家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儒家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 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 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 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 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 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 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 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 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 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1百家争鸣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1百家争鸣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 析为什么说法家 思想是战国时期 最“有用”的思 想?
47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48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和《老 子》,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1)简介:春秋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2)主张
唯心主义
①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本源。永恒不 变;(人要顺应“道”而生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辩证法(对立与转化) a“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台 风 来 了 一方面有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
看不到转化需要条件,忽略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b“弱者道之用 ”
③.政治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消极保守 材料:小国寡民。违…背…甘潮其流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
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 思儒本想学特以色德:治民仁、民德贵治君、轻教君化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治国思 想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1.1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仁的思想 异 政治思想 人性论 同 孔子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都是儒家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思考1: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强调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 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②儒家提倡的“诚信”、“仁爱”、“尚义”、“和谐”、“自律”、“孝”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 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 有经济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变动: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地主阶级兴起掌权 ④.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二)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1、孟子提出“仁政”
(1)孟子简介:孟子(代表新地主阶级利益),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 ,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 。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2)思想主张:
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和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材料;克已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目的: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实质: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 评价:A、局限:维护奴隶制等级秩序,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具有 政治上的保守性。B、积极: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政治思想 思想学 说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核心

高中历史三1.1百家争鸣(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三1.1百家争鸣(教学素材)

1·1百家争鸣(教学素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材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3:“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1)材料1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6分)(2)据材料2,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6分)(3)据材料3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诸子”的含义回忆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第(3)问的历史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起。

(2)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

墨家“强本节用”.法家“严而少恩”.(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导入】从孔子引入。

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共3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课件(共36张PPT)
农业税)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3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部著作吗?
《道德经》
(二)道家学派
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
15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10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11
儒家思想
仁 礼 德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5
(一)儒家学派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6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
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32
四、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 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 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高一年级历史课题一、百家争鸣课型新授第一章第1课时总第 2 课时主备人冯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先秦文化中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克已复礼的谦恭自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等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1、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导学案、课件、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单元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学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儒学—理学;明清期,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新课导入】展示材料: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中天由此导入新课第一课 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含义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家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思想流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学习主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执教者〗曹锦荣〖课程标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识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学法建议】1.预习教材,用列表法归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3.列表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

4.思考百家争鸣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百家争鸣1.含义2.出现原因:3.表现(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4.影响:二.课中探学主题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一①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②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谷梁氏《谷梁氏·太史公自序》史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史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③不治而议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史料四仲尼曰:“天子失官,④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试一试(1)据史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指什么?主题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的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礼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1.1《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交流2 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 提示: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的学说, 主张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荀子深入讨论“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 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思想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人性论 性相近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 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
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 意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 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 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交流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 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 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哪一观点 突出体现了上述规定? 提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1)材料一中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氛围?有何影响? 提示:社会氛围:不同派别的思想家相互讨论、辩论的场面,反映 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氛围。 影响: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交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 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阶级关系
“士”阶层大量涌现并得到重用,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 文化原因
私学逐渐兴起,打破过去“学在官府”的局面,学术下移
老子(约前600-前500)
庄子(约前369-前286)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 道家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⑴“道”是世界的 根本;⑵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⑶“小国寡民”的思 想。主要思想收集于《老子》(即《道德经》)。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 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 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哲学节在中国”活动中,
“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调查结果公布, 排名第一位的是
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 轻利主张针锋相对,墨子创立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
墨翟(约前468-前376)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后世
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子口吃,虽然不善言谈,但是 善于著述。他师从荀子,但思想观念却 大不相同,“喜刑名法术之学”。他继 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 家之集大成者。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 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 如果你是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的君主,你
会选择哪一学派的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 如果你是儒、法、道的信奉者,你认
为应如何遏制同学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B.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C.天行有常 D.“制天命而用之”
★ 天人关系上,荀子主张“天行有常, 人道有为”,要“制天命而用之”。
学派
人物
孔子
时代
主 要 思 想
孟 子 (约前372-前289)
荀 子 (约前313-前238)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 “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 (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除此,孔子还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 风,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 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体现尊卑等级的 “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 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 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 期奉为正统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儒家思想对东亚 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出现,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B.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 C.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D.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大变革,大发展” ◆ 经济原因
封建经济出现并逐步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前提
◆ 政治原因
1)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政局动荡,思想领域空前活跃 2)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不同阶层不同力量反复较量
《历史必修·Ⅲ(文化史)》
专题一 第一讲
百 家 争 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 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 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孟子(约前372-前289)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无恻隐 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恭敬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 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 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
家。他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并称“老庄”。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⑴天道与自然无为;⑵“齐物
论”。其思想主要集中体现于《庄子》一书。
★ 老庄思想最大的特征即
“无为”“逍遥”的出世态度。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 爱,交相利。” ——墨子
专 题 一
本专题将儒家思想的发展分成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课讲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二课讲儒家思想在西汉时发展成为正统思想; 第三课讲宋、明时期儒家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第四课讲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传统
儒学,使其顺应历史发展的新潮流。
总起来四课内容构成了中国儒学的一部发展简史。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形成】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
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步完备。
【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柏拉图,孔子紧跟其后排在第二位。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2.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 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 轻”的民本思想。 “仁”-人际关系;“仁政”-阶级关 系
他的主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封建社会初 期),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2.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3.儒家代表人物——荀子
★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
收各家思想,主张“仁义”和
“王道”思想,并提出“君舟 民水”思想,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约前313-前238)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主要包括: ①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②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 发展观: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但两汉以后,它
的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孔 子 (约前551-前479)
“仁”-内在道德;“礼”-外在规范
【07年北京卷】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 《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 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 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B.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明末清初
专 题 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 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 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 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 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 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春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战国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战国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战国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道家
墨子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 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
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⑴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 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⑵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 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