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疾病,临床上一般根据该疾病的诊断依据作为参考因素,常用的诊断依据包括患者的血清抗原、抗核抗体、X线检查等,一般医生可以也可根据患者的关节变化作为诊断要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

(1)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2)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4)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5)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栏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0)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

约10%~30%患者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皮下小结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结的出现常提示疾病处于严重活动阶段。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X线检查: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译】: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

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温馨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要留心,首先要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原则,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尽可能少吃脂肪食物,坚持以醣类和蛋白质为主要热量来源。因为,肥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体重超标者要注意健康减肥。

原文链接:/lfsxgjy/2014/0326/1579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