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以及国家和地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方面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某一环节。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步入新一轮调整,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扩散,使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期利用信息产品和网络技术,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动力。而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化运作,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国际分工的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如果资本不断积累,而技术不发生改变,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越来越低。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和产业。因此,科学技术对一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纵向和横向发展,这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改变了以世界性工农业经
济对立而表现出的垂直国际分工体系和大工业时代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内部的水平分工体系。科学技术进步为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来,它们中间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接近、经济结构相类似的国家间进行水平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分工,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混合型国际分工体系。在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唯有通过这种混合型分工体系,才能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各种不同技术素质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国生产力要素配置的合理化、经济化和最优化。
在科技进步促进混合型分工成为国际化分工的主要形式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分工形式的多样化。知识、技术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生产的范围,使原来一些非生产领域变成了生产部门或间接生产部门,如企业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实际上已从研究领域独立成为生产部门。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形成的分工就带有新的特点。这种分工既不是部门间垂直型分工,也不是部门内水平型分工,因为研究与开发和信息处理,虽然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但又不能归入任何一个传统概念上的具体的生产环节,其本身已超出了传统的纯粹生产分工的框架,所以是一种具有新的内涵的分工形式。如一些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留在国内,而将整个生产和销售部门转移到国外,就具有新的分工形式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个国家都在科学技术中寻找突破口,运用信息技术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扩散效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已成为比物资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全面推进各产业的进化和飞跃。个人电脑和因特网的发明能够在较短时间迅速催生一个规模庞大的信息产业和因特网经济,信息产业在社会产业中越来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而且,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不仅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并能通过国际贸易、技术转让和国际化生产来进行扩散,这种迅速扩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其次,与一般生产要素成本递增、效益递减相比,信息技术成本并不递增而效益递增。工业化成果加快向包括农业和能源、原材料在内的初级产品部门扩散,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要素配置比重的变化,使发达国家初级产品部门的优势地位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对外出口。同时,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部门的要素配置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反,要素主要流向工业制造部门,其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发生某种程度的逆转,有利于其实现用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再次,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特征。新的国际分工实质上就是
“大脑”与“手脚”的分工。掌握先进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就成为国际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脑”,而不掌握先进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只能扮演服从大脑指挥的“手脚”的角色。如果后进国家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势必进一步沦为作为“大脑”的发达国家的仆从。在今天的贸易格局中,以低技术、低附加值、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去交换高技术、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的产品,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最后,依存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给现有的商务观念和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它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国际贸易革命,深化了国际分工,给发展中国家和小企业创造了机遇。电子商务实现了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信息化,使得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一些交易手段变得更便利、更快捷,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经营方式和经营主体,实现了全球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是 21 世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跨国公司
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从根本上来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次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在发达国家,
资源大量涌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信息产业为象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为象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仍然拥有规模经济效益和有市场支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像汽车、石化等行业,仍然保持了发展态势;而那些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萎缩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资源流出和发展势头减弱的趋向。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分工格局在产业结构上的这种调整,具体表现为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由跨国公司所组织的跨越国界的分工,使不同国家按国民经济的规划与发展,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性、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分工。各国的生产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紧紧地套在全球化经济的链条中。这就导致各国之间相互交往、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的全球战略不再像理论分析中那样以产品分工为基础,而是以要素分工为基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将生产、销售、研发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配置于世界各个角落,将其价值增值环节配置在任何一个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地方,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取得最佳配置。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环节也可能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如计算机部件的生产、组装等。跨国公司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在国内进行经营结构进而产业结构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