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2篇)【教学目标】1.会解决两个物体运动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行程问题解决的关键,弄清楚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尝试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相离问题。
4.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同向、背向),出发的地点(两地、同地),出发的时间(同时、先后),运动的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相距、交错而过、追及等等)。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2.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例1、看图说图意和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小时相遇100千米/小时80千米/时客车货车540千米客车乙轿车?小时追上一、填空;(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吉普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15千米,吉普车平均每小时行101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2)在公路上,一辆卡车正以3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在离卡车9千米的地方,一辆轿车正以50千米/时的速度赶上来,轿车几小时后在途中追上卡车?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3)车间里的几个师傅计划合作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做25个,那么比计划少25个,如果每人做30个,那么正好完成计划。
车间里共有几位工人师傅?一共计划做多少个零件?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二、选择(1)东西两村相距750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村出发向西而行,甲每分行10米,乙每分行75米,几分后甲追上乙?解:设X分钟后甲追上乙。
八年级数学上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5)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相互检查作业,开展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力。
4.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开展同学间的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工程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学会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工程问,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a.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法。
b.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等。
c.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培养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在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上可能不够清晰,需要引导和训练。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b.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c.你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经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步骤: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背景,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等量关系和代数符号准确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和、差、倍、分等基本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关键词: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简介: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二)练习(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1.读题,现解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解法二: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三)教师说明:这种方法(解法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教学(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1.读题,理解题意.2.教师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5.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1.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3.学生独立解答.4.学生汇报解答过程.(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四)练习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四、课堂练习(一)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1.小明买4枝铅笔,每枝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3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二)列方程解答.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五、课后作业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六、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解:设原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8.5元4元0.1元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元.8.5-4 =0.14 =8.5-0.14 =8.4=8.4÷4=2.1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教案点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针对新的解题思路不易接受的特点,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在区别比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对比归纳新的解题思路。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列出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解释方程组的解法。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主要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求解方程组。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
2. 方程的解法。
3.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概念及意义,讲解方程的解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方法讲解: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9.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辅导评价:根据课后辅导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分析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学习难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否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1.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2.教授解题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
3.加强对行程问题的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行程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题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行程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构建分式方程。
-对行程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出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探究活动: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通过解答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
主要讨论x+a=b,ax=b的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小球、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最简单的方程——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学生齐读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教学例1 师:请看挂图,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
(盒子里有x个小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小球。
)师:能不能用我们新学的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加法的意义的到方程X+3=9,(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异口同声说6)- 1X+3=9 解:X+3-3=9-3 X=6 提问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书写格式,①、先写方程X+3=9。
②、接下来写“解:”。
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
④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未知数X。
方程的右边9-3是6。
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3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个章节。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进而求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应用题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找出等量关系不够准确,列方程不够熟练,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的能力。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2.准备典型的应用题,用于分析和解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内容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如:雨水收集问题、买苹果问题等。
3、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首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让学生有所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列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应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环节针对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问题提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平时作业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心得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问题类型,如相遇问题、利润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如何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教会学生如何列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能够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问题类型,如相遇问题、利润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列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从基础的等式和不等式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方程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苹果,你也有两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了算术方法之外,他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类问题。
(二)讲解新课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一个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比如“x + 2 = 5”。
然后,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找出能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先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 = 3”。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并讲解如何解这些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方程“2x - 3 = 7”,并解释如何通过加法和除法来解这个方程。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这些题目应该包括一些简单的方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方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来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一本价值6元的书,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四)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方程组的应用,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方程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列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熟练运用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应用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3.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组的应用。
2.应用题案例:准备一些实际的应用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具体的应用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个案例。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列出方程组。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方程组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方程。
难点:1. 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 学生能够正确求解方程,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准备:PPT、教学素材、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学会如何列出方程。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尝试解方程,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练习,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拓展: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七、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应用题- 案例一:假设一个数的四分之一等于18,求这个数。
- 案例二:一个数加上12等于36,求这个数。
2. 倍问题- 案例一:甲数是乙数的3倍,如果甲数是15,求乙数。
- 案例二:某班学生有4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倍问题的转化和求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教案、课件、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完成预习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列方程解应用题1. 导入新课- 通过举例说明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解概念- 讲解什么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释相关概念及解题方法。
3. 实例讲解- 对案例一和案例二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与检测-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二节:倍问题1. 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引入新知识- 讲解什么是倍问题,举例说明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解题方法- 解释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问题转化和求解。
4. 综合练习- 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
3. 讨论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背景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并且能够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的方法;2.能够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3.能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知识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以及如何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内容。
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训练和安排评估考核。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难点为如何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认识和理解。
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演练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演练。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针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擅长的领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并帮助学生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关注某些困难点或容易出错的部分。
4. 课堂总结通过上课内容的后续场景展示和问题解决,总结课堂内容,总结学生的思维和意见,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恰当的调整。
五、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定期考试和不定期课堂测试相结合。
定期考试主要用来考核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课程进度,不定期测试旨在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敦促学生更敬业地学习和进步,以确保课程的合理和有效。
六、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采用务实、直观和易于跟进的方法,两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点和思维。
教学效果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程实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付出和课堂效果相辅相成,成为该项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二、练习巩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今年收苹果8.4吨,比去年的2倍少0.2吨。去年收苹果多少吨?
2、一游泳池长12米,宽8米,一次性向游泳池注入144立方米水,这时游泳池的水深多少米?
3、王阿姨买了3件同样的毛衣和一件羽绒服,一共用去900元,羽绒服是540元,一件毛衣是多少元?
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计者
执教者
课型
复习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综合运用等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体会数学在生活在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调控措施
一、知识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
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等量关系中要包含未知量。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D、男生和女生一共有50人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2)、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A、小明有10元钱,买15本练习本,每本X元,还剩0.2元。
列方程是:
B、合唱队有84人,比舞蹈队的2倍少6人,舞蹈队有X人。
C、学校有蓝球和足球180个,足球是蓝球的 ,蓝球有X个。
(2)、列方程解下面的应用题
A、师徒二人共做一批零件,师傅已做了300个,比徒弟的3倍少6个。徒弟做了多少个?
B、甲、乙两人共存款4500元。甲的钱是乙的 。甲、乙两人各有多少钱?
C、张成借了一本220页的故事书,看了5天后还有35页没看。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D、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已知它的高是1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首先,在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让学生熟练理解方程的意义。
1)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其中最关键的理解是,在等式的基础上含有未知数。
其次,要正确理解实际要解决问题的题意,分析各数量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根据关系用文字和数字列出准确的等式关系,反复琢磨自己所列出的等式关系,并验证。
最后,将未知数X通过解设引入的方程中,作为重要的方程成员,利用列出的等式关系将需要的未知数及各数字带入等式中,准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计算出方程的解,再一次将方程的解带入原方程进行验证,完全符合等式关系后,作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小学阶段用方程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初学习简单的方程的时候,课本上就涉及到一些用方程解决的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学的时候,尤其在讲例题的时候,是重点强调方程的方法,但是因为题目比较简单,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也比较简单,学生很轻松地就会用算术解法,所以很多同学不愿意用方程去做,因为用方程解决的话,还要写解设,学生就想省事,不喜欢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时候,也是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的稍复杂的方程,进一步讲解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解稍复杂的方程一般用到的把其中一项看做一个整体的方法比较多。
当然,相对来说,课后的解决问题的题目类型一般也是用稍复杂的方程来解决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教学的时候还强迫孩子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我总感觉孩子的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一些。
比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的应用题,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相当好的,比如小学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用算术解法是相当抽象的,但是方程的方法是顺向思维,比较好理解。
所以,前几天,有同学拿着考济宁外国语的数学题来问我,就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也就是先设一个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解决出来了,其实所谓的难题也不过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提问每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解题探究
1、我们就先来看求时间的这道吧。
(1)在时间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能根据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吗?
(2)学生解答在作业本上。
(3)交流解答过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板书: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遇。
(65+55)X=54065X+55X=540
2、练习二十二第4题
这题又是关于什么的?你会解答吗?
学生列方程,交流解题思路,师板书方程。
3、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行程问题都是怎么走的?行程问题中还有怎么走的?用手演示。它们能用方程来解答吗?
出示练习:只列方程,不计算。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铺铁路,16天共铺2144米。甲队每天铺70米,乙队每天铺多少米?
(2)5.5×3+3X=40-10()
(3)40-3X-5.5×3=10()
(4)5.5×3+3X=40()
(5)3X+3×5.5+10=40()
学生讨论并一一判断。
2、先提出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
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放学时同时从校门口骑车出发,相背而行。男同学每分钟骑75米,女同学每分钟骑65米,,。
问:这道题目是什么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在自备本上,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小强走的路程+小军走的路程=总路程
(65+55)×4.565×4.5+55×4.5
2、改编应用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求出的问题,不改变题意,你能把它改编成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的应用题吗?先自己改编,再说给同桌听听。
结合板书提问:65+55表示什么?再乘X表示什么?65X,55X分别表示什么?加起来表示什么?
(4)可以怎样检验呢?指名回答。写答句。
2、师:我们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解答了求时间的题目,这两道又是求什么的?你会用同样的方法解答吗?
(1)同桌两人商量好各选一题解答,解答后说给同桌听听,你是怎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乙队每天铺X米。
(2)妈妈去超市买了3千克苹果和2千克橙子,共花了19.6元。苹果每千克4.8元,橙子每千克多少元?
解:设橙子每千克X元。
(3)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3.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1.5千米。航行几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解:设航行X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学生在作业本上列出方程,再交流列式和思路,师板书出方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想一想
1、下列方程中哪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确的?
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3小时后两人相距10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行5.5千米,那么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1)(5.5+X)×3=10()
4、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你能给这节课起个课题吗?指答后板书课题:。
你觉得行程问题一般可以怎么解答呢?
三、尝试练习
1、练一练
(1)p98~99,先读题,再任选一题解答,另一题只要列式。
(2)学生交流解答过程,列式的依据,师板书列式。
师:看来列方程不仅能解答行程问题,也能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八册p98~99例3、例4及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相关题目。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应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用列方
程的方法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和求另一速度的应用
题,进一步认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等
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指名编题。一一出示3道题目: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军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多少米?
(2)交流解答过程,说说列式及依据。
板书:解:设小军每分钟走X米。
(65+X)×4.5=54065×4.5X+4.5X=540
解:设小强每分钟走X米。
(55+X)×4.5=54055×4.5X+4.5X=540
3、根据这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我们又解答了求速度的题目。现在请你观察比较这4道题目,你有什么发现?(每道题的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据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创设情境,解答复习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好吗?看的时候注意他们是怎么走的。
你看懂了吗?用手势演示他们是怎么走的。你能根据这段动画编一道应用题吗?指名回答,并出示应用题:
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