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学公式总结认知与情绪的数学表达
心理学公式总结认知与情绪的数学表达在研究心理学过程中,数学表达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总结心理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认知与情绪的互动。
1. 认知心理学公式1.1 意义概括公式S = Σ(Wᵢ × Vᵢ)在认知心理学中,常使用意义概括公式来计算一个人对某个刺激的意义。
其中,S表示意义的总和,Wᵢ表示个体对刺激的重要性权重,Vᵢ表示刺激的特征值。
通过加权求和,可以得到该个体对刺激的整体意义评估。
1.2 工作记忆容量公式WM = K × N工作记忆是指短期记忆中能够同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工作记忆容量公式表达了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个体能够同时处理的信息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中,WM表示工作记忆容量,K表示信息单元的容量,N 表示个体可以同时处理的信息单元数量。
1.3 反应时公式RT = TT + MT + CT反应时公式用于计算一个人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其中,RT 表示总反应时,TT表示思考时间,MT表示运动时间,CT表示确认时间。
通过将思考、运动和确认时间累加,可以得到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2. 情绪心理学公式2.1 平均情绪评分公式MS = Σ(Eᵢ × Dᵢ) / N平均情绪评分公式用于计算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平均水平。
其中,MS表示平均情绪评分,Eᵢ表示第i个情绪状态的评分,Dᵢ表示第i个情绪状态的持续时间,N表示情绪状态的数量。
通过对每个情绪状态的评分和持续时间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得到情绪的平均水平。
2.2 情绪感官评估公式ESA = Σ(Sᵢ × Iᵢ) / Σ(Sᵢ)情绪感官评估公式用于计算不同感官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程度。
其中,ESA表示情绪感官评估,Sᵢ表示第i个感官的情绪强度评估,Iᵢ表示第i个感官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每个感官的情绪强度评估和影响程度进行加权求和,再除以所有感官的情绪强度评估的总和,可以得到不同感官对情绪的影响程度。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1、加权平均数
,其中W i 为权数
,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
2、方差与标准差
,
其中
3、变异系数
,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
4、标准分数
,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5、全距
R=最大数-最小数
6、四分差
,其中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
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
7、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
变形: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8、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其中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有相同等级时:
9、点二列相关
,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10、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
心理统计公式汇总情况
心理统计公式汇总心理学考研分为:心理学学硕和心理学专硕(又称“应用心理硕士”、“心理专硕”)。
心理学学硕和心理学专硕考试科目不同,但是都会考察到心理学统计,(部分自主命题院校不考察心理学统计,考生需要提前了解院校信息。
)无论是对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心理学考研的同学而言,心理学统计始终是比较难懂的一块。
博仁教育老师为考生分章节整理出心理学统计公式,方便考生进行复习与记忆。
第三章集中量数1、几个集中量数的公式计算一览表平均数(M)算术平均数(M)未分组:1=niiXXn=∑分组数据:i ciif XMf∙=∑∑加权平均数(单位权重不相等的情况)iiiW XMwW∙=∑∑几何平均数(解决增长率的问题)lglg iXMgN=∑;11NNXMgX-=;1,,NNMg X X=调和平均数(解决速度的问题)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1HiNMX=∑;中数(Md)未分组:无重复值N=奇数:中数即12N+位置的数;N=偶数:中数即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有重复值若重复值没有位于中间,则求法与无重复值时一致;若重复值位于中间,则(P62):图示:思路:①连续性数字,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间;②有几个重复的,则将组距除以几;分组d()2b bMdN iM L Ff=+-∙众数(Mo )1、直接观察法。
2、公式法。
(皮尔逊经验法&金式插补法)①皮尔逊经验法:o 32M Md M =-; ②金式插补法:ab a bf Mo L i f f =+⨯+ ;【组中值的计算】第四章 差异量数百分位数(点) 100bp bPN F P L i f⨯-=+⨯; 百分等级未分组:(10050)100R R P N-=-分组:()100[]b R b f X L P F N i-=⨯+ 四分位差31=2Q Q Q -; (Q3与Q1即P25与P75) 平均差未分组:..iiXA D nnX x-==∑∑分组:..fxA D n=∑;(IxI 为各组中点值对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方差与 标准差未分组:①222()sX X NNx-==∑∑;②原始数据代入:222222()()sN NXX X XNN-=-=∑∑∑∑分组:222()c f X X fNNxs-==∑∑22s ()f i Nfd d N=-⨯∑∑总方差与总标准差:222;()i i i iT i T iiN s N ds d X XN+==-∑∑∑标准差的应用差异系数100%sCVX=⨯标准分数X X xZs s-==第五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适用资料公式积差相关(皮尔逊)①成对的数据(≥30对);②连续变量;③正态双变量;④线性关系;rx yxyN s s=∑(N为成对数,x、y为离均差);原始值代入:2222()()X YXYNrN NX YX Y-=-∙-∑∑∑∑∑∑∑等级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两列)两列具有线性关系的等级或顺序变量;1、等级差数法:226=1(1)r RNDN--∑(D为对偶等级之差)2、等级序数法:43=(1)1(1)r X YRNN N NR R⎡⎤∙-+⎢⎥-+⎣⎦∑3、出现相同等级时:222222r RCyx Dyx+-=∙∙∑∑∑∑∑其中,32-N=12XNx C-∑∑;2(1)12Xn nC-=∑∑(N为成对数据数目,n为各列变量相同等级数)肯德尔等级相关(多列)肯德尔W系数(和谐系数):①K个评分人评N个对象,分析K个评分人的一致性程度;②同一个人先后K次评价N个对象,分析其前后一致性;1、基本公式:23s1()12WK N N=-;(K为评价者数,N为被评对象数)2i22123(1)(1)1NWK N N NR+=---∑; (iR为评价对象获得的K个评价者给的等级之和,222()()i ii iR Rs R RN N=-=-∑∑∑∑);2、相同等级时:23s=1()12WK N N K T--∑;其中,s的意义同上,T如下:312n nT-=∑∑;(n为相同等级数)肯德尔U系数(一致性系数):对偶比较法:将N个事物两两配对,可配成N(N-1)/N对,然后对每一对进行比较,择优选择,优者记1,非优者记0;2ij8=1(1)(1)ijr K rUN N K K-+-∙-∑∑();N为被评价对象数目(即等级数),K为评价者数目,ijr为对偶比较表中i>j(或i<j)格中的择优分数。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应用统计方法和概率理论来研究心理现象,分析和解释心理数据。
在心理统计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公式和方程式,用于计算和分析心理测量数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心理统计学公式总结。
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量的结果。
它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一种度量。
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数=总和/数量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值,将数据分为两个等长的部分。
对于一个有奇数个数据的数据集,中位数就是中间的值;对于有偶数个数据的数据集,中位数是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离其平均数的距离的平方的平均值。
方差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计算公式如下:方差=Σ(数据-平均数)²/数量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是一组数据离其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值。
标准差也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6.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它是一个介于-1和1之间的值,越接近-1或1表示关系越强,越接近0表示关系越弱。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协方差/(标准差1*标准差2)7.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是在统计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分布模式。
它呈钟形曲线,对称分布在平均数周围。
正态分布可以由均值和标准差来完全描述。
8. 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s)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它表示一个分数距离平均数的几个标准差。
标准分数=(原始分数-平均数)/标准差9.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置信区间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常用来估计平均值或比例的范围。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K (总体分布为正态)厂7 广:「〜八’(N为数据个数,K取近似整数)未分组时已分组时,其中皿为估计平均数,i为组距,d=(Xc-O)/i组差数,比组中值3 、中数全不—样!奇(冊1)住个数'偶M2和N/2+1M个数的均数如有-样的数已分组b严"叫,其中Ft为中数所在区间的次数和,险为中数所在区间的次数Lid4为中数所在区间精确下限,1为组距,N为数据个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分组时次数最多那一组区间的组中值3M1-2M (皮尔逊经验法儿其中阳为中数,M为平均数AX=J fLb+二礙全氏插补法),其中h为含众数这一区间的精确下限.刍为髙于介数所在组一个组距那fa + fbfb为低于介数所在组一个组距那1分组区间的次数,i为组距4 、众数2 、算术平均数5 、加权平均数126 、几何平均数-・一」一二・,其中n 为数据个数, 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宅我弹工盅-{工舒丫用(用原始分数直接计算)未分组叭其中X 减r 己分组晒其中©=(花-酗)”也曲估计半均数,證为组口值,f 为各组区间的次数,励8 、方差与标准差常珂腐—皿翳)+ (恥哥十恋石+…+ M 曙川何十埜+…+虬)其中」1 -: J J '■_-': ' -.■ x ■i -2--7-: *■'cr =—xioo%9 、变异系数」'匚,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X-X10、标准分数 ,其中 X 为原始数据,n i 为各小组人数•为各小组的平均数,--为平均数,S为标准差3411、全距R =最大数—最小数12、平均差已分组时,^ = X C -X13、四分差,其中L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14、积差相关基本公式: 需:,其中:'■ - ' / -变形:差法公式:3N—幺=2分组后Q7十2匕小“44.二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为组距, N 为数据个数AD工HN耒分组时,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工05_N ^X Y-^X '^Y '一叔工疋-(工盘产迦云—0亍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工“厂①触迄侶)15、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有相同等级时:减差法工宀17-工(“y 尸其中:葺 禺分别为乩 咻标准差贅、梦为离均差,滋题十碓)方差吐-啲方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N + 1)],其中R X 、 R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其中疋=X 「AM X r Y' =Y- AM^, AM X .卫皿丫为估计卫6其中工宀耳尹-三壬=工咛^ 5>a =气尹-1?,送G =工哙2梯成对数据数目,九为相同等级数目K 个等级之和,H 为被评价事物的件数即等级数,K 为评价彳16、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7系数〔一致性系数)二也二斥_迁头 其中M 为被评价事物的数目即等级数,疋为评价者白NK (N~ 1)(疋 _ 1)衍为对偶比较记录中心〔或i ① 的格中的择优分] 其中工害垃为相同等级的数目—J 二f 二"册系数(和谐系数) n —-——,其中一工風・-工附-学厂鸟为每一件被评价:r si「九-血■后 K F17、点二列相关匸,其中亠 旷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dr”,其中ST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为P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多系列相关工【仙-片)百],其中P i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h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返■站crZ7-—”更~・卡2■邑工20、总体为正态,b 2已知:,L二' 1 -21、总体为正态,122、亠工(Xp尸后©T)尽J23247。
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 K(总体分布为正态)( N 为数据个数, 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 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 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 S 为标准差, 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 S 为标准差11 、全距R=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为组距, 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 S x 、 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 R X 、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 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心理统计学公式汇总
心理统计学公式汇总在心理统计学的领域中,各种公式犹如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解释数据。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心理统计学公式。
一、集中趋势的测量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集中趋势测量指标,其公式为:\\bar{X} =\frac{\sum_{i=1}^{n} X_{i}}{n}\其中,\(\bar{X}\)表示算术平均数,\(X_{i}\)表示第\(i\)个观测值,\(n\)表示观测值的数量。
2、中位数当数据呈现偏态分布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对于未排序的数据,首先将其从小到大排序。
如果数据个数\(n\)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如果\(n\)为偶数,中位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众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二、离散程度的测量1、极差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公式为:\(R =X_{max} X_{min}\)。
2、方差方差反映了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离散程度,其公式为:\S^2 =\frac{\sum_{i=1}^{n} (X_{i} \bar{X})^2}{n 1}\3、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公式为:\(S =\sqrt{\frac{\sum_{i=1}^{n} (X_{i} \bar{X})^2}{n 1}}\)。
三、正态分布相关公式1、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f(x) =\frac{1}{\sigma \sqrt{2\pi}} e^{\frac{(x \mu)^2}{2\sigma^2}}\其中,\(\mu\)是均值,\(\sigma\)是标准差。
2、标准正态分布若\(X\)服从正态分布\(N(\mu, \sigma^2)\),则\(Z =\frac{X \mu}{\sigma}\)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 1)\)。
四、相关分析1、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用于测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为:\r =\frac{\sum_{i=1}^{n} (X_{i} \bar{X})(Y_{i} \bar{Y})}{\sqrt{\sum_{i=1}^{n} (X_{i} \bar{X})^2 \sum_{i=1}^{n} (Y_{i} \bar{Y})^2}}\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适用于测量两个顺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公式为:\r_s = 1 \frac{6 \sum_{i=1}^{n} d_{i}^2}{n(n^2 1)}\其中,\(d_{i}\)是两个变量的等级差。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K(总体分布为正态)(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11 、全距R=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R X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SPSS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 K (总体分布为正态)( N 为数据个数, 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 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 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 S 为标准差, 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 S 为标准差11 、全距 R =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为组距, 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 ,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 S x 、 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 R X 、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 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 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心理统计学公式总结
1.算术平均数:NX X ∑=NfXX ∑=2.中位数:mdmd f i n N L Md )2(1-+= 3.众数:X Md M 23-≈ 4.加权算术平均数:∑∑=WWX X W 5.几何平均数:NN X X X Xg 21= 6.调和平均数:∑=XNX H 1二、差异量1.四分差:213Q Q QD -=2.平均差:NX X MD ∑-=3.标准差:NX X X ∑-=2)(σ4.方差:NX X X∑-=22)(σ5.差异系数:%100XCV Xσ=6.百分等级分数:N i L X f F P b b R 100)(⎥⎦⎤⎢⎣⎡-+= 7.标准分数:XXX Z σ-=1.积差相关系数: yx n YX n Y X r σσ∑-=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1(6122--=∑n n D r R3.肯德尔和谐系数:)(12132n n K SS r RW -=式中:nR R SS R 22)(∑∑-=4.点二列相关系数:pq X X r tqp pb σ-=5.二列相关系数:YpqX X r t q p b σ-=6.多系列相关系数:∑∑--=])([])[(2pY Y X Y Y r HLtHLs σ7.四分相关系数:)1180cos(bcadr t +=︒8.Φ相关系数:))()()((d c d b c a b a bcad r ++++-=Φ9.列联相关系数:22χχ+=N c四、推断统计1.二项分布概率:Xn X X n X qp C P -=)( 2.二项分布平均数:np =μ 3.二项分布标准差:npq =σ 4.正态分布曲线:222)(2σμπσ--=X e NY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2221Z eY -=π6.平均数抽样分布标准误:≈=XX σσσ五、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1.σ已知:nX Z σμ-=2.σ未知但n >30:1--=n X Z Xσμ3.σ未知但n ≤30:1--=n X t Xσμ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相关大样本(n=n 1=n 2>30):1221222121--+-=n r X X Z X X X X σσσσ2.相关小样本(n=n 1=n 2≤30):1221222121--+-=n r X X t X X X X σσσσ1-=n df3.独立大样本(n 1>30、n 2>30):22212121n n X X Z X X σσ+-=4.独立小样本(n 1≤30或n 2≤30):212121222211212n n n n n n n n X X t X X +⋅-++-=σσ 221-+=n n df七、方差齐性检验1.两个独立样本:)1()1(22221211--=n n n n F X X σσ 111-=n df 122-=n df2.两个相关样本:2)1(4222212221---=n r t X X X X σσσσ 2-=n df八、方差分析1.完全随机设计:w b MS MS F =组间方差:b b b df SS MS = 组内方差:www df SS MS = (1)总平方和: ∑∑∑∑∑∑∑-=-=+=nX X X X SS SS SS twb t 222)()( 总自由度:w b t df df df +=(2)组间平方和:∑∑∑∑∑∑-=-=nX n X X X n SS t j b 222)()()( 组间自由度:1-=K df b (3)组内平方和:∑∑∑∑∑∑-=-=nX X X X SS j w 222)()( 组内自由度:K n df b -=∑ 2.随机区组设计:处理水平差异显著性检验:e b MS MS F =组间方差:b b b df SS MS = 误差方差:eee df SS MS = 区组差异显著性检验:e r MS MS F =区组方差:r r r df SS MS = 误差方差:ee e df SS MS = (1)总平方和:∑∑∑∑-=++=nKX X SS SS SS SS er b t 22)( 总自由度:1-=nK df t(2)组间平方和: nK X n X SS b 22)(∑∑∑∑-=)( 组间自由度:1-=K df b(3)区组平方和: nKR KR SS r 22)()(∑∑∑∑-=区组自由度:1-=n df r(4)误差平方和: r b t e SS SS SS SS --= 误差自由度:r b t e df df df df --= 3.在F 检验拒绝H 0后: (1)完全随机设计:)11(22121n n MS X X q w +-=(2)随机区组设计:)11(22121n n MS X X q e +-=九、总体比率的假设检验1.nq p p p Z '''-=2.两个独立样本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21212211221121n n n n q n q n p n p n p p Z +++-=3.两个相关样本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cb c b Z +-= b 、c 为不和谐频数十、2χ检验1.单项表的2χ检验:∑-=tt f f f 202)(χ 自由度:1-=K df2.双项表的2χ检验:)1(20202∑∑-=-=cr t t n n f N f f f )(χ 自由度:)1)(1(--=c r df3.独立样本四格表的2χ检验:))()()((22d c d b c a b a Nbc ad ++++-=)(χ 自由度:1=df4.相关样本四格表的2χ检验:cb c b +-=22)(χ 自由度:1=df十一、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积差相关系数的检验:(1)0=ρ且n ≥50:211rn r Z --=(2)0=ρ且n <50:212rn r t --=自由度:2-=n df(3)0ρρ=:3--=n Z Z Z r )(ρ (4)两个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31312121-+--=n n Z Z Z r r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检验:212RR rn r t --=自由度:2-=n df3.肯德尔和谐系数的检验:w r n K )1(2-=χ 自由度:1-=n df4.点二列相关系数的检验:212pbpb rn r t --=自由度:2-=n df5.二列相关系数的检验:npq Yr Z b 1=6.多系列相关系数的检验:212s s r n r t '--'=∑-='])([2p Y Y r r H L ss 自由度:2-=n df7.四分相关系数的检验:Nq p q p Y Y r Z t2211211=8.Φ相关系数的检验:22Φ=Nr χ 自由度:)1)(1(--=c r df9.列联相关系数的检验:)1(202∑-=cr n n f N χ 自由度:)1)(1(--=c r df。
SPSS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1 、组数、组数、组数 K K K (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分布为正态)( N N 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 K K K 取近似整数)取近似整数)2 2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3 3 、中数、中数4 4 、众数、众数5 5 、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其中,其中 W i W i W i 为权数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为各小组的平均数, n i n i n i 为各小组人数为各小组人数6 6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其中,其中 n n n 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 X i X i X i 为数据的值为数据的值为数据的值7 7 、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8 8 、方差与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其中其中9 9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 ,其中,其中 S S S 为标准差,为标准差,为标准差, M M M 为平均数为平均数为平均数10 10 、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标准分数 ,其中,其中 X X X 为原始数据,为原始数据,为原始数据, 为平均数,为平均数, S S S 为标准差为标准差为标准差 11 11 、全距、全距、全距 R R R =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最小数12 12 、平均差、平均差、平均差13 13 、四分差、四分差、四分差,其中,其中 L b L b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F b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i i 为组距,为组距,为组距, N N N 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为数据个数14 14 、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基本公式: ,其中,其中, , ,, N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为成对数据的数目,为成对数据的数目, S x S x S x 、、 S y S y 分别为分别为分别为 X X X 和和 Y Y 的标准差的标准差的标准差变形:变形:差法公式: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其中 D D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为各对偶等级之差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其中 R X R X R X 、、 R Y R Y 分别为二变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量各等级数 有相同等级时:有相同等级时:16 16 、肯德尔等级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有相同等级:17 17 、点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其中,其中 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平均数, p p 、、 q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p+q=1 p+q=1 ,, S t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18 、二列相关、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其中,其中 S T S T S T 与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y y 为为 P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的正态曲线的高度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19 、多系列相关、多系列相关、多系列相关,其中,其中 P i P i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 y 1 y 1 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 y h y h y h 为每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S t S t 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20 、总体为正态,、总体为正态,、总体为正态, σ 2 2 已知:已知:已知: 21 21 、总体为正态,、总体为正态,、总体为正态, σ 2 2 未知:未知:未知:22 22 、、23 23 、、24 24 、、。
统考心理学 心理统计的公式整理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K (总体分布为正态)(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11 、全距R =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R X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心理统计公式汇总
心理统计公式汇总第三章集中量数1、几个集中量数的公式计算一览表平均数(M)算术平均数(M)未分组:1=niiXXn=∑分组数据:i ciif XMf∙=∑∑加权平均数(单位权重不相等的情况)几何平均数(解决增长率的问题)lglg iXMgN=∑;11NNXMgX-=;1,,NNMg X X=调和平均数(解决速度的问题)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1HiNMX=∑;中数(Md)未分组:无重复值N=奇数:中数即12N+位置的数;N=偶数:中数即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有重复值若重复值没有位于中间,则求法与无重复值时一致;若重复值位于中间,则(P62):图示:思路:①连续性数字,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间;②有几个重复的,则将组距除以几;分组众数(Mo)1、直接观察法。
2、公式法。
(皮尔逊经验法&金式插补法)①皮尔逊经验法:o32M Md M=-;②金式插补法:aba bfMo L if f=+⨯+;【组中值的计算】第四章差异量数百分位数(点) 100bp bPN F P L i f⨯-=+⨯; 百分等级未分组:(10050)100R R P N-=-分组:()100[]b R b f X L P F N i-=⨯+ 四分位差31=2Q Q Q -; (Q3与Q1即P25与P75) 平均差未分组:..iiXA D nnX x-==∑∑分组:..fxA D n=∑;(IxI 为各组中点值对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方差与 标准差未分组:①222()sX X NNx-==∑∑;②原始数据代入:222222()()sN NXX X XNN-=-=∑∑∑∑分组:222()c f X X fNNxs-==∑∑总方差与总标准差:222;()iii iTi Ti iN sN d sd XX N+==-∑∑∑标准差的应用 差异系数标准分数第五章 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适用资料公式积差相关(皮尔逊)①成对的数据(≥30对);②连续变量;③正态双变量;④线性关系;rx yxyN s s=∑(N为成对数,x、y为离均差);原始值代入:2222()()X YXYNrN NX YX Y-=-∙-∑∑∑∑∑∑∑等级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两列)两列具有线性关系的等级或顺序变量;1、等级差数法:226=1(1)r RNDN--∑(D为对偶等级之差)2、等级序数法:43=(1)1(1)r X YRNN N NR R⎡⎤∙-+⎢⎥-+⎣⎦∑3、出现相同等级时:其中,32-N=12XNx C-∑∑;2(1)12Xn nC-=∑∑(N为成对数据数目,n为各列变量相同等级数)肯德尔等级相关(多列)肯德尔W系数(和谐系数):①K个评分人评N个对象,分析K个评分人的一致性程度;②同一个人先后K次评价N个对象,分析其前后一致性;1、基本公式:23s1()12WK N N=-;(K为评价者数,N为被评对象数)2i22123(1)(1)1NWK N N NR+=---∑; (iR为评价对象获得的K个评价者给的等级之和,222()()i ii iR Rs R RN N=-=-∑∑∑∑);2、相同等级时:23s=1()12WK N N K T--∑;其中,s的意义同上,T如下:312n nT-=∑∑;(n为相同等级数)。
高等心理学常用公式汇总
高等心理学常用公式汇总
1.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个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差 = √( Σ(xi - x)² / n )
其中,xi为数据集合中的每个数据点,x为数据集合的均值,n 为数据集合的大小。
2.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常用的计算
公式有两种: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Σ((xi - x) * (yi - ȳ)) / √(Σ(xi - x)² * Σ(yi - ȳ)²)
其中,xi和yi为两个变量的数据点,x和ȳ为两个变量的均值。
3. 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
回归分析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回归方程
用来描述这种关系。
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如下:y = a + bx
其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a为截距,b为斜率。
4. 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
方差分析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如下:
F = (SSB / (k - 1)) / (SSW / (n - k))
其中,SSB为组间平方和,SSW为组内平方和,k为样本组数,n为总样本数。
以上是高等心理学中常用的公式汇总,这些公式在数据分析和
统计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统计学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K(总体分布为正态)(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11 、全距R=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R X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心理统计测量学常用公式及例题总结完整版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中数常见题型:例题3-5。
2 、众数常见题型:以3Md-2M=Mo公式为基础的考察3、加权平均数,其中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几何平均数,其中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调和平均数此种类型的题目极少出现4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考察方式和高中数学无二,送分题。
有时会和其他题型结合,例如通过标准差计算一些其他的值,例如和信度或标准误结合。
见下文。
5 、变异系数,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重点☆,变异系数是考察两不同样本变异大小区别的标准,容易在选择题中出现。
也称为差异系数。
要理解什么类型的样本才需要使用变异系数来比较,什么类型的用方差或标准差就够了。
两样本差异过大这个说法比较模糊,但考试中不会给你一个模糊的例子。
例题4-56 、标准分数,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总分题,常见的变式有通过标准分数估计概率、比例、区间等。
7 、全距R=最大数-最小数8、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不常用)用相关表计算:(不常用)积差相关出题一般为简答,也可以嵌套在实验设计题当中。
需要掌握前四个公式。
例题5-19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R X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公式1较为常用。
如出现公式2,将会列出详细数据。
参考例题5-310、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时:(不重要)肯德尔W 系数和U 系数,相比运用,更重要的是区分。
区别在于,W 系数使用时,评分者可以任意评分,例如有十个物体,可以评分1-10,但注意,不重复;U 系数是对单一维度的二元评分。
肯德尔等级相关目的在于分析评价者的一致性。
由于公式繁简问题,W 系数更有可能被考察计算,要求掌握如何把现成的数据套入公式计算。
参考例题5-6 11 、点二列相关,其中 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关的区别是考察重点(也是人为二分变量和真正的二分变量的考察) 计算主要考察点二列相关。
心理视角计算公式
心理视角计算公式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人员经常会使用各种计算公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心理学家量化和测量一些抽象的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运作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计算公式,并探讨它们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 平均数(Mean)。
平均数是一组数字的总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在心理学研究中,平均数通常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计算一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以便了解他们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情况。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bar{x} = \frac{\sum_{i=1}^{n} x_i}{n}。
\]其中,\(\bar{x}\)代表平均数,\(x_i\)代表每个数据点,\(n\)代表数据的总个数。
2.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数据点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在心理学研究中,标准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计算一组参与者在某项任务上的表现的标准差,以便了解他们的表现差异程度。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sigma = \sqrt{\frac{\sum_{i=1}^{n} (x_i \bar{x})^2}{n}}。
其中,\(\sigma\)代表标准差,\(x_i\)代表每个数据点,\(\bar{x}\)代表平均数,\(n\)代表数据的总个数。
3.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系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计算两种心理特质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便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frac{\sum_{i=1}^{n} (x_i \bar{x})(y_i \bar{y})}{\sqrt{\sum_{i=1}^{n} (x_i \bar{x})^2 \sum_{i=1}^{n} (y_i \bar{y})^2}}。
心理统计公式
2
N 1
,用 sn 1 表示。总体方差未知时,用样本统计量取估计它,
2
也就是求 sn 1 而不是 s 。
显著性水平: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 表示。还指拒绝虚无假设时可能出 现的犯错误的概率水平。 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1
例:0.95 置信区间是指总体参数落在该区间之内,估计正确的概率为 95%,而出现错误的 概率为 5% 0.05 ,可知: 0.95 置信区间=0.05 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区间 0.99 置信区间=0.01 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区间
12
F df1
22
df 2
如果令 1 2 ,有
2 2
n1 1 sn2 1 12 n1 1 F n2 1 sn2 1 2 2 n2 1
1 2
2 sn 1 1
12
2 2
2 sn 2 1
参数估计 无偏性:
2
x 的无偏估计量是
心理统计公式
算数平均数:
未分组:
X
X
N
i
, X :平均数;
X
i
:所有数据之和; N :数据个数
分组: X
f X
N
c
, X c :各区间组中值; f :各区间次数; N :数据总次数(=
f )
利用估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未分组:
X AM
X , X= X
N
N
i
AM ;AM:估计平均数
准差的分布,渐趋于正态分布,这时,其分布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与母总体的 和 的关系如下:
2
X S , X S 2 2 , S
心理统计学公式范文
心理统计学公式范文
1.平均数公式:
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观测数,用于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
公式:均值(μ)=总和(ΣX)/观测数(N)
2.方差公式:
方差是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它表示每个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公式:方差(σ^2)=Σ((X-μ)^2)/N
3.标准差公式: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度量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并且具有与原始
数据相同的度量单位。
公式:标准差(σ)=√方差
4.t检验公式:
t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平均值是否存在显
著差异。
公式:t值(t)=(样本平均值差异)/(标准误差)
5.相关系数公式:
相关系数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它可以是正相关、负相
关或无相关。
公式:相关系数(r)=Σ((X-μ_x)*(Y-μ_y))/
(N*σ_x*σ_y)
6.回归方程公式:
回归方程用于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可以预测未知观测值的因变量。
公式:Y=a+bX
其中,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a表示截距,b表示斜率。
7.方差分析公式: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多组之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例如比较不同组别的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公式:F值(F)=(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8.卡方检验公式:
卡方检验用于比较观测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观测值是否符合一些理论分布。
公式:X^2值(X^2)=Σ((观测频数-期望频数)^2/期望频数)
以上是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它们在心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分析和解释心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1 、组数K (总体分布为正态)(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
2 、算术平均数
3 、中数
4 、众数
5 、加权平均数
,其中W i 为权数
,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
6 、几何平均数
,其中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
7 、调和平均数
8 、方差与标准差
,
其中
9 、变异系数,其中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
10 、标准分数,其中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11 、全距R =最大数-最小数
12 、平均差
13 、四分差
,其中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
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
14 、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
,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 、S y 分别为X 和Y 的标准差
变形:
差法公式: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用相关表计算:
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R X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
16 、肯德尔等级相关
有相同等级:
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18 、二列相关
,其中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为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
19 、多系列相关
,其中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
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
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
22 、
23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