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2)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2)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黄昏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景,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认识,长歌怀采薇。

1.试剖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址,“黄昏”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响应起尾联,表现出悲伤的感情,为全诗确立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己、得不到赏识的愁闷、迷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景,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绘了铺天盖地,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落情形,画面萧瑟安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单、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两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瞭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心里的希望,希望觅得悉音,获得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黄昏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联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由。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展转流浪,徘徊愁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实的知己,因此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好友。

抒发了孤单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梦想。

(二)黄鹤楼崔颢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论该诗,莫非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2 分)该诗不单写景,还有抒怀。

前四句抒写了室迩人遐,世事苍莽的感触;后四句描述了登楼所见,衬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怀” 1 分,剖析 1 分,共 2 分。

)2. 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联合诗意进行赏析。

八上03《使之塞上》-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八上03《使之塞上》-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字词理解]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这里借指使者身份。

④居延: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⑤征蓬:飘飞的蓬草常比喻远行的人。

⑥孤烟:指烽烟。

⑦长河:指黄河。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⑨都护:官名。

这里指前线统帅。

[内容描述]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要去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像飘飞的蓬草飞出大唐的边塞,又像北飞的归雁,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在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那一柱烽烟直上云天,在横贯大漠的黄河上空,轮圆圆的落日徐徐而下。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唐军统帅在燕然前线。

[全诗赏析]诗人出使至塞上,描绘了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感和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叹。

苍凉“孤烟”在大漠中“直”上,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圆圆,徐徐而下,给人伤感又显得亲切温暖。

黄沙、白水、青烟、红日色彩丰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展现塞外风光的奇特壮丽。

【诗歌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写作特色】运用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融情于景地给雄浑的景色中增添一份悲壮。

【精选练习】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两组问题。

(8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一组题目:(1)【内容筛选】请找出诗中体现诗题“使至塞上”的词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感情分析】领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题目:(1)【内容筛选】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中的词语具体说明。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试卷+答案版)(1)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试卷+答案版)(1)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时练一、古诗词赏析(10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

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3分)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二、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与注释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初中语文_《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怀。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一、导入我来考考你。

你最喜欢王维的那句诗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王维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

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

知识卡片<作家作品>盛唐时代,有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工草隶,善画,精通音律,诗名享天下;他笃信佛教,人称“诗佛”;他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的诗作天才妙悟、神韵悠然,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古典诗坛最灿烂的景象。

当一介喜欢山水田园书生,走进大漠,目睹了雄浑奇特的塞外风光,抒发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情,唱出了不一样男儿本色,奏响了边塞诗歌的传奇。

今天让我们与大诗人王维同行,一起来欣赏这首雄浑的边塞诗。

二、读出诗味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建议你这样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读出诗心品读诗歌,老师建议你这样的品析:扣住“心情”。

请同学们默读全诗,静静思考,细细品味,做好批注:你从哪些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内可以交流讨论一下,发挥你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整理代表小组发言。

四、背景介绍、知识补充知识卡片: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现入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唐诗五首》,选入《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等五首唐代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五首诗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

王维唐诗使至塞上古诗的全诗原文、这首诗词的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使至塞上》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诗人王维所著。

以下精心整理了《使至塞上》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鉴赏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词语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9.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10.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1.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

12.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13.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

14.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15.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16.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17.候骑:一作“候吏”。

【作者简介】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古诗词 第四组八年级上册《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古诗词 第四组八年级上册《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运用设问,“愁”字点题,以抒情作结,由 景生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怀乡之情。
全诗主旨
全诗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 和所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 的伤感和吊古怀乡之情。
第 14 首 使 至 塞 上
近10年未考
[唐] 王维
古诗词原文—赏析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全诗主旨
这首边塞诗表现了诗人由 于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抑郁 之情,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 情感得到净化、升华后产生的 慷慨悲壮之情,体现了诗人的 达观。
第 15 首 钱 塘 湖 春 行
2013、2016年整首诗默写
[唐] 白居易
古诗词原文—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湖 东”点明诗人行踪,呼应首联。“行不足 ”说明诗人陶醉在湖东一带春和景明的湖 光山色之中,游兴未尽。
全诗主旨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 节特征,描写了西湖早春 的明媚风光与盎然生机,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 16 首 饮酒(其五)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叙写诗人游西湖沿途所 见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水涨云低的线 条轮廓。
描绘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借此传 达初春到来之际的喜悦心情。
古诗词原文—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渐欲”写出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 写出草之浅,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巧妙传神。
2.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胸襟宽广,眼界空阔;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

这里,诗人写由望岳而想到登岳。

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对照强烈。

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

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使至塞上》的基本背景和主题。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王维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将士的豪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重点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案例展示了王维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边塞之中。
-在艺术特色分析方面,以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王维如何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边塞风光,理解其以景寓情的手法。
-在主题思想理解方面,通过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王维如何在边塞诗中融入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眷恋。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意境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中的抽象意境,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意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所学古诗知识描绘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7.应用拓展: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古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边塞文化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使至塞上。本节课主要学习《使至塞上》这首古诗,包括以下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使至塞上(王维)修订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使至塞上(王维)修订版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朝代】唐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

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部编版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八年级上册

②炼字、内容:“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 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 际和黄河的渺远,“圆”字表现了落日之低、之大。一“直”一“圆”, 展现了边塞的壮阔。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边陲大漠中 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③内容、情感:迎面碰到前线巡逻的士兵,从“候骑”的口中得知“都 护”在燕然,可知虽打了胜仗,但都护并未放松警惕。流露出作者对都 护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④炼字、情感: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出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 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缠绵 的乡愁。 主旨:本诗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 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2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③。
重点赏析 ①写法、炼字、情感:颔联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征蓬”与“归 雁”、“出汉塞”与“入胡天”进行对比,一“征”一“归”,一“出” 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饱含悲壮。运用“征蓬”和“归雁”自比, 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被排挤出朝廷,就像这随风飘拂的蓬草一样飘出汉 塞,又像归雁一样凄凉地飞入胡人居住的地区,身世浮沉之感和乡思之 愁涌上心头。表现了诗人因受排挤而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
③修辞、情感:“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 “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绝,久盼音 信不至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④炼字、情感:“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程度之深,连簪子都插不 住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 的情感,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野望(XXX)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XXX真想隐居在山冈!【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XXX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XXX)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XXX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XXX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XXX更使人烦愁!【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玩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XXX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XXX 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XXX)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逢候骑,都护在XXX。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使至塞上

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一、原诗与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文学常识1.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苏轼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三、解释下列重点词。

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4.孤烟:指烽烟。

5.长河:指黄河。

6.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四、解读诗意。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行进在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地方。

茫茫大漠上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夕阳西下,黄河上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五、理解默写。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缘何而作的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实写所见景物,即景生情,并以景物自比,抒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使》表现边塞将士战斗生活,暗示出战事频繁的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六、中心与感情。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色时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七、历年中考题集锦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一:[使至塞上]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二:[使至塞上]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

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d ān 车ch ē欲y ù问w èn 边bi ān ,属sh ǔ国ɡu ó过ɡu ò居j ū延y án。

征zh ēn ɡ蓬p én ɡ出ch ū汉h àn 塞s ài ,归ɡu ī雁y àn 入r ù胡h ú天ti ān。

大d à漠m ò孤ɡū烟y ān 直zh í,长ch án ɡ河h é落lu ò日r ì圆yu án。

萧xi āo 关ɡu ān 逢f én ɡ候h òu 骑q í,都d ōu 护h ù在z ài 燕y àn 然r án。

诗词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
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