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公开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联系作者生平,说明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1)诗歌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 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 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 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2)首联“徙倚” 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的
心绪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 尾联抒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
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中,只好在 先贤那里寻找慰藉,可见诗人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
17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苦闷彷徨
课堂总结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 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孤 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 孤寂的情怀。
19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直接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 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12
赏析鉴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 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
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 起构成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13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 颈联。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 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 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 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 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野望》教学课件(共27张PPT)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野望》教学课件(共27张PPT)
思想情感。
走近作者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 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 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 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 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 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 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 山西河津)之时。
当堂检测
解析:B项中“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错误,应是: 现存较早的律诗。
当堂检测
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自己身处乱世,前途 无望,孤独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思想
《野望》通过描写山野秋景黄昏图,在闲逸的 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 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板书设计
野望
首联:徙倚——叙事、抒情 颔联:落晖——静态、远景 颈联:返、归——动态、近景 典故:采薇——用典、抒怀
当堂检测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野野 望望 王 绩 ——王绩
新课导入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 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 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 独特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语。
学习目标
➢ 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 感受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 ➢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 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归园田居》作者闲逸中带有回归自然的自由欢 喜,情感欣喜喜悦。
通过对比积累,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内涵的领会
教学过程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王绩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落实到笔头 上,同时加强课外古诗词的诵读积累。
板书设计 06
《野望》 ——王绩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释义诗歌
首: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 彷徨徘徊。 颔: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 上落日的余晖。 颈:放牛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 回猎物。 尾: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 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
品读赏析
1、首联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传达作者怎样的心情?你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描写;“徙倚”是徘徊 的意思,“欲何依”化用《短 歌行》,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 的彷徨心情。
2、既有望必有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描绘 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连绵起伏的山峰, 层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 恬静。
5、这首诗的最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什么手法来传达的?
明确: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 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隐士交朋友 的孤单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隐退的愿望。
对比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拓展延伸 找找异同
《归园田居·其三》
《野望》写山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秋景,闲逸中带着
彷徨苦闷,情感落
学情分析 02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基础,能 够借助书中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到诗人抒发的孤 独抑郁,惆怅孤寂之情。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 - 野望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 - 野望课件

•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 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 ②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 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 赏析本诗的颔联。 •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 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 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 独落寞的情怀。
野望 使至塞上
黄鹤楼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赋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题材):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 诗、怀古诗、咏物诗、咏史 诗、爱国诗、悼亡诗、思乡 诗、闺怨诗、战争诗、写景 抒情诗等
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体裁):
课文注释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傍晚 3、徙倚(xíyǐ) ) :徘徊,来回地走。 4、落晖:落日。 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7、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 食,最后饿死。薇,是一种植物。 8、依:归依。
古体诗 四言(字)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古诗
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
近体诗
律诗 (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 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 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 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 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 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野望(优秀课件)PPT课件

野望(优秀课件)PPT课件
以景结情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往往以自然景色作为情感的载体,将诗歌 的意境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象丰富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日、余晖、归鸟等,这些意象不仅 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
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
野望作为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和繁荣。
白描手法
通过简练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 生,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情感真挚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使得 诗歌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情景交融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融为 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成就
王绩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之一。他 的诗歌注重表现自然美和人性美,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对后 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简介
诗派概述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描写山水田 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内容。这一流派的诗人注重表现自 然美和人性美,追求清新自然、恬静淡雅的艺术风格。
重点注释
对诗中的生僻字、典故、 地名等进行注释,加深学 生的理解。
写作手法与技巧分析
修辞手法
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拟 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 学生了解古诗的表达技巧 。
篇章结构
探讨诗歌的篇章结构,如 起承转合等,让学生体会 古诗的严谨性。
用典与化用
解析诗中的典故及化用前 人诗句之处,让学生感受 古诗的博大精深。
描绘。
空间转换
野望中的空间转换也十分灵活多 样,诗人可以通过远近法、高低 法等手法,将读者的视线引导至 不同的自然空间,形成丰富而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6张PPT)

注释: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课文品读
试着赏析颔联和颈联。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
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令人不能不沉浸,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秋景之中。这 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 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 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野 望》课 件(共26 张PPT)
课前德育三分钟
野望
王绩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 情的写法。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 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 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 让我们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 语。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多写饮 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 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有《王无功 集》。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检测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直接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 郁心情的句子是: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起联),三 四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结联)。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 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 联必须对仗。
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经说“至人无 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 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 的圣人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 分子,大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
板书设计
叙事。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 无所依傍的彷徨 怀才不遇的压抑 • 知音难觅的苦闷 避世归隐的愿望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 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 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 孤寂的情怀。
开启律诗先河,发田园先声
——王绩
文体知识
律诗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 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律诗有八句,一、四、六、八句要押 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 背景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 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 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文体 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 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 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 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诵读 全文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相关链接
作者 生平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 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 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 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 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 ,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 ,无功实为先声。

主旨归纳
小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全诗通过萧瑟 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 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 见而不相识的情景, 抒发了惆怅、孤寂的 情怀。
品读 赏析
2.诗歌最后一句用到了什么典故?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

2.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王绩在隋末唐初时期担任秘书省正字,后辞官还乡,曾在贞观年间出任太乐 丞,不久又辞职,隐居在东皋(位于今山西河津)时所作。
3.读准字音
(bó)
(x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野【 王 绩
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薇:五微阴平】 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中倚、树;山、人;马 、顾,平仄都一致,这称为黏连,平仄不一致就是失黏,失黏
是南朝后期格律诗常见的现象,甚至在初盛唐也有不少,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
应物《滁州西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 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 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 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 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 功实为先声。
4.理解诗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④返,猎马带禽⑤归。
注解:④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泛指猎取的鸟兽。 翻译: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 家园,猎人带着猎物经过我的身旁。 赏析:颔联写秋林、写山,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为动景、近景,动词“驱”、 “返”、“带”、“归”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 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野望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野望 (共18张PPT)

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 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 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 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 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 然矣。
满树秋色
静 满山夕照
望:秋天野景
无一朋友 牧人赶牛 寂寞独歌
动 猎人带禽
赏析:秋景悲凉落寞,正好与作者孤独无依的心情 相衬!
中心思想
《野望》通过写萧瑟 恬静的山野秋景,抒发 了作者彷徨苦闷、惆怅 孤寂的情怀。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 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全诗赏析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 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 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 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 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 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 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 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 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诗文解释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 识,长声歌唱《诗经》 中“采薇”的诗句。
诗文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 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 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 ”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 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 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小牛,这里指牛群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No Image
课后延伸
与杜甫的《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比有什么异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 会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歌赏析
落晖:落日的余晖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 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 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 一 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 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野 望
作者: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人。唐初(朝代)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 的弟弟。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 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 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 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诗歌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 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诗歌 主旨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 抑郁的心情 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 鹤 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 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 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 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 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 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 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 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 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读出诗人隐居的心情。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徘徊、苦闷、矛盾
东皋 / 薄暮 望 ,徙倚 /欲何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迷茫、失意
傍晚(我)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 不知该归依何方,
王尧衢说:“此诗格调 最清,宜取以压卷。” 沈德潜说:“五言律诗 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 为首。”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 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 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 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 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 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前7-8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听读诗歌(1分钟) 2、小声跟读,注意字音与节奏(1分钟) 3、结合注释,口头疏通诗歌大意(2分钟) 4、自读并背诵诗歌(3分钟)

评小结: 景:秋景 情:苦闷、彷徨、失意 写法:化用诗句、用典
一、整理板书以及诗句的赏析。 二、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
心情的句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 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议 要求:组长组织,按顺序发言,记录好本
组有价值的疑惑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之《野望》课件(22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之《野望》课件(22张ppt)

作者介绍
王绩清高自持,放诞纵酒,喜好老、庄及魏晋玄学,
向慕嵇康、阮籍、陶潜。但其一直处于出世和济世的 矛盾之中。 [10] 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 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诗歌创作标举 “以会意为功”的原则,是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结 合,言志述怀中夹杂着玄学思辨。《野望》和《秋夜 喜遇王处士》两诗最负盛名,写田园景色和他的闲适 生活,清新朴素。《野望》是早期出现的成熟的五言 律诗之一,为人传诵。 [10] 著作有《王无功文集》五 卷本存于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 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
逐句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写眺望到的景色。每一株树都显出了秋色(树叶 的黄色),每一个山头都只有斜阳照着。这也还是 按字面死讲,而其含蓄的意义却是:眼前所见尽是 衰败没落的现象,不是我所愿依靠的和平、繁荣的
世界。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 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 覆着落日的余光。
谢谢欣赏
文学常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 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 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整 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 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尾联。
写作特色——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动
随堂练习
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画面宏大,意境开阔。
B.颈联接着写牧人与猎人归来,由上联的静转入这一联的动,动 静结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共22张PPT)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 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 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 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百 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诗文赏析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 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 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 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 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问题探究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明确:颈联着力刻画了视野所见山野放牧归来的生活 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了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 然的意趣。诗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 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 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 绩的代表作。
野 望王

课文导入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 景诗,领略到的不仅仅是美景,还 有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 独特的心。让我们走进《野望》, 感受诗人的心语。
学习目标
壹 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贰 品析诗歌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学习本诗
借景抒情的写法。
叁 体会诗人彷徨无助、孤独抑郁的情感。
问题探究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 诗的精妙所在。
明确: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 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 ,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 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 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 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 课件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 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 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 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 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 舒啸”的诗句。 (2)“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的诗句。 作用:(1)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 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 (2)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彷徨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古时“采薇”代指隐居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 居的地方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 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 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 的色彩,重重山岭披 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 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简评: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 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 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 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悟读,品析艺术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野望 (共1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野望 (共10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课后延伸
一 、将此诗改为下面所展示 的词,是好还是不好?
东皋望,徙倚欲何依。 树皆秋色,山唯落晖。 牧人返,猎马归。相顾 无识,长怀采薇。
二、与杜甫的《春望》相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什么异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课外知识拓展
❖ 典故 的含义 :
❖ 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 史实者的官名。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 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 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 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 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 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
❖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 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 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 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 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 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 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对仗的意思:
❖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 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词语 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 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 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 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 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理解性默写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 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板书设计
首联 叙事抒情


颔联 远景 静态

颈联 近景 动态
怅 孤 寂
尾联 抒情
课堂总结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 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当堂训练
1. 《野望》中写薄幕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 (
)。
(
), (
)。
答案: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理解性默写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 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课文品读
4、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
所在。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 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 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 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难点探究
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 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 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 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 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 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 野之中。
难点探究
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 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 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 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 、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 动场景,为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
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课文品读
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 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 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 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 闷、怅惘的心情。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 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课文品读
5、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远景、近景。颔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 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 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 得自然而精练。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 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 安详宁静。
技法总结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景中寓情,借 日暮山野秋景,写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 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到慰藉,所以最后 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的? 试结合诗句分析。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注释: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
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译文: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 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 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野望 ——王绩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 情的写法。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 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 居之时。
课文品读 深入探究 分析古诗
1、翻译、讲解首联和颔联。 2、翻译、讲解颈联和尾联。 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首联在全诗中的作 用。 4、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 妙所在。 5、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