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a71acd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4.png)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考虑一次泵的变流量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流量控制策略,如压差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实现系统的节 能和稳定运行。
关键参数选择与计算方法
设计流量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等,合理确定设 计流量。
二次泵系统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而一 次泵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能耗 较高。
VS
控制复杂性
二次泵系统控制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 水泵的运行状态;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 制相对简单。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 投资成本:二次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 维护成本较高,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 较低。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选择合适的二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二次泵 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3
考虑二次泵的调节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如变频调 节、阀门调节等,以实现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确定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合理选择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系统水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如改进控制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等。
存在问题二
一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控制逻辑上存在缺陷,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改进措施包括 :对控制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
高传感器精度等。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揭示了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
• 控制简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对简 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747ed696f1aff00bfd51e02.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 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 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 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 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 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 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土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 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 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 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 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 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 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 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 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C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da47e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晓明 赵建博 石颖李向东摘 要:对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优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冷水泵的选择及控制、旁通管及旁通控制阀的配置、压差及流量传感器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空调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设计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空调的普及使得空调能耗在生产和生活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其中中央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统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30%。
工程实践表明,导致中央空调系统电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型建筑空调冷水系统多为定流量系统,且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的问题,由此造成冷水循环泵扬程过大、电耗过高。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通过改变输送管网内的冷水流量满足用户负荷要求,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送能耗,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2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2.1 原理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一方面是在负荷侧通过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改变流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以适应末端用户空调负荷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在冷源侧采用可变流量的冷水机组和变频调速冷水泵,使蒸发器侧流量随负荷侧流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水循环泵的能耗。
同时,要确保通过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维持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相对稳定,保证冷水机组能效比相对变化不大。
2.2 组成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所示。
在冷源侧配置变频泵,每台冷水机组的进(出)水管上设置慢开慢关型隔断阀,冷水泵与冷水机组不必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启停应分开控制;在空调冷水总供回水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冷水机组的许可最小流量时,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打开,使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cfe23e10661ed9ad51f3ef.png)
s s e ,b t is c n i u a i n,o e a i n a d c n r l c n e ti i e e t fo t a i o a ytm u t o fg r to p r t n o t o o c p s d f r n r m r d t n l o f i
( hn hi S a g a GALAXY n i e rn . E gn e i g Co ,Lt . d)
ABSTRACT Prm a y p i r ump s t m t rab e fo r t s aki fo i ia i s g ys e wih va i l l w a ei nd o ptm z ton de i n
第1卷 1
第 2 期
剖
睁
室 谰
24 28 —
20 1 1年 4月
R EFRI GERA T 1 0N ND I —C0 N DI 0 N I A A R T1 NG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统 设 计 要 点
张 宇 ” 邢 萍
( 海嘉 力 思机 电设 备工 程有计 方 法 , 要包 括采 用一 次泵 变 流 量 系统 设 计 时 经 常 会 碰 到 的 问题 , : 冷 水 机 组 流 主 如 对
量 变 化 范 围及 流 量 变 化 率 的 限 制 的 要 求 , 冻 水 泵 流量 变 化 的控 制 方 法 , 冷 以及 冷 冻 水 系 统 的 控 制 原 理 。介 绍 在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中遇 到 冷 水 机 组 大 小 机 搭 配 时 冷 冻 水 系 统 的设 计 方 法 , 就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加 并 载、 载冷水机组的逻辑等问题进行阐述。 减 关 键 词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 水 机 组 ; 冻水 ; 制 冷 冷 控
一次泵冷水变流量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
![一次泵冷水变流量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1b2dd6b14e852458fb57ce.png)
一次泵冷水变流量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华东交通大学罗新梅摘要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与一次泵定流量/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相比具有初投资小、节省制冷机房占地面积和降低运行费用等优点。
本文阐述了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工程应用时在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控制策略。
关键词一次泵冷水变流量系统设计控制策略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能耗在生产和生活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国内空调能耗占居民建筑能耗的25%~35%,占公共建筑能耗的30%~45%。
空调系统年能耗中冷水机组的能耗约占33%,水泵能耗约占22%,冷却塔能耗约占2%,风机能耗约占43%,尽管水泵功率较小,但水泵能耗却占到制冷机房能耗的2/3[1]。
可见,如果水系统采用节能技术,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空调水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定流量,一次泵定流量/二次变流量,随着制冷机组控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也不断得到应用。
目前离心机蒸发器最小冷水流量可降到设计流量的30%左右[2],螺杆机蒸发器最小冷水流量可降到设计流量的40%左右[3],蒸发器最小允许水流量与冷水机组品牌有关,在工程应用中须向产品制造厂家进行详细咨询。
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蒸发器水流量,不会对冷水机组的效率及稳定性产生影响,这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的技术保障,但是要充分发挥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减少初投资及节能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进行系统设计,怎样进行系统控制,是暖通设计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1冷水变流量系统常用类型“变流量系统”是指在水路系统的空调末端使用二通调节阀的系统,是与水路系统末端使用三通调节阀或不使用调节阀的“定流量系统”相对而言的。
所谓“变流量”与“定流量”均是指输送冷水的水路系统的流量是变化的。
变流量系统根据其系统构成形式不同,又可分为“相对的变流量系统”,即冷量制备环路是定流量,而冷量输送环路是变流量(如一次泵定流量/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图1)、传统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图2));和“真正的变流量系统”,即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系统(如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图3))。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674bd933d4b14e852468ff.png)
图4
固定的冷却水温度下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曲线
而低负荷节能是种错觉, 如图 5 所示 , 在 ARI 的工况下, 低负荷时有更低的冷却水温度, 这让主 机看起来在低负荷下更节能。如果去除冷却水温
图 3 部分负荷下传统系统与一次泵 变流量系统的工作状况
度的影响, 反而是高负荷时更节能。
满载运行。 本例中, 传统系统 2 台主机的容量为整个系统 的 66. 7 % 的负荷 , 但是因 为主机 不能 满载运 行, 2 台主机无法提供 60% 的负荷 , 只能开 3 台主机。 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 却可以通过开 3 台水 泵、 2 台主机的做法 , 使主机的流量超过 100 % , 这 样在 4 % 的温差下 , 也可以让主机开到 90% 。这 样 2 台主机就可以满足需要 , 笔者称这样的运行方 式为超量打水。也就是说通过 超量打水的方 式, 可以解决系统温差不足的问题 , 使主机仍 然可以 达到满载状态。 传统的 一机一泵的对应关系下 , 主机常常无 法满载( 一般很难开到 80% 以上 ) 运行, 需要多开 主机 , 且多开冷却塔和冷却水泵。 而在多 机对多泵的变流量系统中 , 单台主机 并不受温差与流量的限制 , 可以在主机满 载运行 后再加机 , 系统需要多供水只需要多开水泵, 并不 需要多开主机、 冷却塔和冷却水泵。
第11卷 第 2 期 2 0 1 1 年 4 月
REFRI GERA T ION A ND A IR CON DIT ION IN G
24 28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张宇1)
1)
邢萍2)
2)
( 特灵空调系统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上海嘉力思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摘
要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一种优化的空调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可降低 空调系统 的整体能耗, 属于 节能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9ff1c17049649b6649d74711.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与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就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与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与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就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与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cee8770ff00bed5b9f31d9a.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求信号,每,实现无级调节。
±0.3控制,达到制导叶逐渐关小,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RLA(运行机组) %设定∑≥)2.flow*3.水泵控制,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在加载或减载泵时,加载泵的频率由零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泵的频率由最大频率逐渐减小,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减载泵时,剩余泵的频率由最小频率逐渐上升,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有的并联泵组运行台数的确定不遵从台数最少原则,也多与其它相关设备开启的台数相关联。
比如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开启冷水机组的台数与开启水泵的台数相同,这种由机组数决定水泵数的被动模式不能保证泵组的效率最高,因此不是最优方法。
现有技术中变频泵组台数的确定方法一般效率低,耗能高,无法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需求。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f1850ccc964bcf84b8d57b98.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土0. 3 C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M I加载、卸载和保持判断我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图3:出水温度控制循环图“ 一T”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C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271a462eefdc8d376ee32a9.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0.3℃以内。
见图2。
容量不变。
见表1。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控制,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1运行机组台数%RLA(运行机组)%设定-∑≥)2.flow*△T3.系统流量20%,并持续20分钟(可调),冷冻站管从而对制冷单元的启用选择和制冷单元水泵控制水泵控制依据:压差为主(用户侧压差控制,最好是最不利处用户,各回路都是并联,有区别吗),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 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109da4a417866fb94a8e0a.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 —→”代表系统控制 “ —→”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分析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特点及各部件控制方案
![分析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特点及各部件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f760f910ef12d2bf9e71b.png)
分析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特点及各部件控制方案引言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
要减少空调能耗,不仅需要提高空调设备本身的效率,而且还要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地下车站冷水机组通常是以满足车站使用要求的最大冷负荷来进行选型设计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冷热负荷是随时间、气候、环境等因素变化的,通常冷水机组超过90%运行时间处于非满载额定状态,水系统节能潜力巨大。
1、空调水系统方案地下站冷水系统一般包括冷水机组、冷却塔、冷水循环泵及冷却水循环泵等耗能设备。
在负荷侧变流量的前提下,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空调水系统方式:1)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冷源侧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无变频泵;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源侧变流量,负荷侧变流量,冷源侧变流量,冷源侧与负荷侧采用同一个变频泵。
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一般标准地下车站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时,选用2台变流量冷水机组,作为车站大、小系统冷源。
对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温度基本恒定,蒸发器内的水流量在一定范围内随负荷侧的流量变化而变化,同时调节循环水泵流量,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冷水循环泵出口通过共用集管后,再分流到各冷水机组。
冷水在分集水器之间设置旁通管,及由压差控制的旁通阀,当负荷侧流量低于单台冷水机组流量时,可以旁通部分水量,保证通过蒸发器的流量达到单台冷机最小流量要求。
冷冻水循环泵并联连接,变频运行。
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采用两管制。
经分集水器,提供车站两端大、小系统冷冻水供应。
空调机组设动态平衡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均设电动两通阀。
3、自动控制方案相对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需要更复杂的控制要求,同时对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因此,需要详细的设计自动控制方案,并由运行人员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管理,同时配合高水平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才能达到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效果,发挥系统优势。
1)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系统采集系统中各相关参数,包括冷水供水温度、冷水回水温度、制冷机组运行电流及冷媒参数,计算出全部车站空调实际所需要的供冷量,从而确定冷水机组运行工况,达到最佳节能的目的。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0593b31002d276a201292e37.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322b46b27fd5360cbb1adb4b.png)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82264facb7360b4c2f3f6482.png)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岀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士0. 3 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衣丨加载、卸载和保持判断我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图3:出水温度控制循环图“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 3 C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与变流量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与变流量系统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2f9a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9.png)
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与变流量系统的对比分析李宁;云岭冬;许海松;许佐达;吴翠翠;刘海滨【摘要】C om bined w ith the projectcases,aim ing atlarge tem perature difference constantprim ary flow and variable prim ary flow system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tw o actual cases selected in H aikou w ere analyzed. T 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variable prim ary flow system w 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others. A lso, the initial investm ent w as highest.A fter calculation,in this project,the static investm entpayback period w as notm ore than three years.T he system had better econom y.%结合工程案例,针对空调系统中的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选择了海口地区两个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节能效益明显优于其他方案,但初投资也最高。
经计算,本项目中该系统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超过3年,经济性较好。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一次泵变流量;节能效益;经济性分析【作者】李宁;云岭冬;许海松;许佐达;吴翠翠;刘海滨【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冷水机组一次泵大温差定流量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目前暖通行业内使用较多的两种节能技术[1],对于这类技术的研究层出不穷[2、3],但多数研究仅是针对一次泵大温差或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分别进行分析,两种技术孰优孰劣以及适用于何种场合并未说明。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f14e87dbec3a87c24028c4a7.png)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 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 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 SS并持续一段时间2. 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1运行机组台数%RLA(运行机组)%设定-∑≥)2. flow*△T3.系统流量加减机逻辑:冷冻站管理器将监测供回水总管的温度,同时监测冷机的负荷。
当水系统的计算冷负荷达到运行冷机额定制冷量的80%(可调),并持续20分钟(可调),则冷冻站管理器将增开站房内下一个可用的运行时间最短的制冷单元。
当水系统的冷负荷低于运行冷机的总名义额定制冷量的20%,并持续20分钟(可调),冷冻站管理器将根据启动顺序或者运行时间,选择关闭适当的制冷单元。
现有配置会监视系统内末端机电设备的运行、故障等状态,从而对制冷单元的启用选择和制冷单元之间故障切换有实时准确的判断。
水泵控制依据:压差为主(用户侧压差控制,最好是最不利处用户,各回路都是并联,有区别吗),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 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在加载或减载泵时,加载泵的频率由零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泵的频率由最大频率逐渐减小,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减载泵时,剩余泵的频率由最小频率逐渐上升,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有的并联泵组运行台数的确定不遵从台数最少原则,也多与其它相关设备开启的台数相关联。
比如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开启冷水机组的台数与开启水泵的台数相同,这种由机组数决定水泵数的被动模式不能保证泵组的效率最高,因此不是最优方法。
现有技术中变频泵组台数的确定方法一般效率低,耗能高,无法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需求。
另外,传统模式下的变频泵组在加载和减载时,与正常变速控制逻辑(即泵组正常工作下满足压差、流量或温度等需求的控制逻辑)衔接困难,泵组频率的震荡幅度大,工作点的确定耗时长,一般需要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泵组的使用性能、可靠性以及寿命,同时降低泵组的工作效率。
回水总管流量控制或冰机前后压差控制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2.1、冷水机组的流量变化范围为防止蒸发器结冰、水流由湍流变为层流、水流对铜管的冲蚀,一次水流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需要选择最小流量尽可能低的冷水机组。
蒸发器最小流量由蒸发器的类型、回程以及管束尺寸决定。
通常机组效率越高,机组蒸发器流量变化的范围就越窄。
目前离心机的最小流量一般都能达到设计流量的30%左右。
冷水机组最小允许水流量:一般要小于设计流量的50%。
(目前离心机最小允许流量可以达到设计流量的30%,本项目离心机是多少?本项目没有相关参数,据了解约克和特灵的最小允许流量可以达到设计流量的30%)2.2、冷水机组的允许冷水流量变化率由于蒸发器中水流量的较快变化能引起控制不稳定和压缩机的回液与停机,应尽量选择可允许流量变化率值高的机组。
在一般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允许流量变化率应取25%-30%,这意味着加载一台冷水机组后(假定流量变化50%),大约1.5min系统就可以稳定运行。
冷水机组能承受的水流量变化率,即每分钟的水流的改变量,% full flow/min:一般推荐25~30%。
(目前各生产厂商推荐的流量变化率差异较大,每分钟2%-30%不等,本项目离心机是多少?本项目没有相关参数,据了解约克和特灵的最大流量变化率可以达到50%)2.3、注意水系统流量的测量与旁通控制供回水干管上加设一旁通调节阀,该阀是保证冷水机组蒸发器侧的流量不低于其最小流量要求,确保冷水机组的正常运行。
阀的调节是依据检测的流量信号而进行,因而对流量的检测必须准确。
一般选择测量精度较高的电磁流量计为宜,同时应注意定期标定、校正;此外,阀的调节需快速,为满足流量与阀门的开度成线性关系以及考虑到阀门的实际流量特性,选择等百分比特性的调节阀为宜。
2.4、注意系统周转时间。
一般情况下冷水机组厂家会提供一系统周转时间,设计时应对整个水系统周转时间进行计算,校核是否大于厂家所给的值。
若系统周转时间长,说明该系统利于机组控制的稳定,否则.需采取改善措施。
2.5、精确的控制系统3、系统优缺点特点:1.与二次泵系统关键区别是旁通管的作用改变(二次:调节供回水压差;一次:保证机组的最小流量)2.冷冻水流量的控制和冷量的控制是分开独立的3.流量计和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优点:1节能2降低初投资3减少机房面积缺点与问题(设计与运行中的问题):1系统实施、调试增加难度2蒸发器水流量突然变化加机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3使用同型号同压力降的机组时,系统运行会比较好4需要更加复杂的控制系统5需要同时控制机组的负荷调节和水量调节阀6更加复杂的旁通控制7冷水机组分级启停控制复杂8可能出现的故障9專用控制器。
(配合節能軟體)10需精確的PID控制閥。
11需要更精準的控制系統及調節冰水主機、控制閥及pump順序控制。
12更長的試車時間。
13完整的教育訓練。
一次定流量二次变流量系统1、控制方式二次泵系统的负荷调节冰机控制冷量调节:同上(出水温度是检测一次侧还是二次侧?)用于单机的冷量调节应该是一次冰机加减机(台数控制,一般说的加减载也是是台数加减?):1流量调节(常采用):2负荷调节(控制精度较高场合):3二次侧供水温度供水温度,或旁通水流方向当旁通水流量支援供水时,也就是旁通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回水侧流向供水侧,加机;或,当二次侧供水温度大于设定值时,表明投入的主机数量不够,加机旁通水流方向和水流量当旁通管内的水流是从供水侧流向回水侧,并且旁通水流量达到一台主机水流量的110%,减机;一次泵控制方式流量调节(常采用):负荷调节(控制精度较高场合):二次水泵控制控制方式:压差控制。
设定一个供回水压力波动范围,当负荷变化引起管网流量改变时,供回水压力随之波动,当超过设定上限值且水泵频率达到时减少泵的运行台数,当低于设定下限值时增加泵的运行台旁通管无阀,一般有流量计,温度压力显示等低温差综合症解决措施:(1)确保空气冷却器(盘管)具有足够的换热能力,使空气冷却器(盘管)的水温差最大,避免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方法获得换热能力。
(2)系统设计合理,系统负荷设计准确,选择合理的末端设备电动控制阀门。
(3)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中适当增大一次泵的容量。
(4)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的一次泵上安装变频器或在平衡管上增加止回阀。
“低温差综合症”是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和一次泵定流量水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控制失调的问题。
它的主要症状是:(1)系统的供回水;fit差小,导致负荷侧流量高于设计值。
(2)冷水机组加、减机失调,机组的运行效率降低;(3)系统供水和回水混合,导致供水温度升高、冷库末端去湿能力降低,房间的温、湿度偏高。
3、系统优缺点特点:1.旁通管的作用 (二次:调节供回水压差;一次:保证机组的最小流量)2.流量需求和机组冷量对应优点:1.因系统分二回路,控制单纯(各别控制)。
2.试车及开停主机容易。
3.一次冰水流量稳定。
4.二次冰水pump因以变频控制可省能源。
缺点与问题1.初设成本较高。
(多送水pump)2.占地面积大。
3.低温差综合症(逆向混水)冰机变频的适用情况对于单台冰机制冷的情况,变频有明显节能意义。
对于两台以上冰机制冷的情况,变频的节能意义不大(注意:变频与冷量调节是两回事(类似于汽车档位与油门的情况?)。
冷量调节是通过调节压缩机导叶开度来实现。
而变频的作用是1提高效率2防止喘振。
),是因为机组的效率一般在50%~75%负荷时最大,当系统负荷小于50%时,比如30%,开启一台冰机,则冰机的负荷在60%,效率已经很高,不需要再变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