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ppt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8张PPT)
• 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42张)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学习思考](教材P29)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 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提示: (1)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 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 ,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 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历史·W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1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___禄__,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
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影响: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_民__族__矛__盾___,巩固了政权。
历史·W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1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2)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 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 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历史·W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1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措施 (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 处死。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_俸__禄__,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 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练高分跨栏
[学习思考](教材P30)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 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提示: (1)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 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思考:据材料,概括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 女政治家。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 买卖 )四十亩,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 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 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 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 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
一、改革的背景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 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 开始。”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 统一-----改革的前提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 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四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 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 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 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 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 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 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 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44张PPT)
目的
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整顿吏治;
• 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 理?
• 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1)整顿吏治;
• A.背景: •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前提)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
3、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冯太后(442~490)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北朝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
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
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 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
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整顿吏治;
• 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 理?
• 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1)整顿吏治;
• A.背景: •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前提)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
3、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冯太后(442~490)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北朝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
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
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 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432人民版PPT课件
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政治)
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 发达(经济中心)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 朝代之都(经济中心)
军事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地理 偏居塞上
地处中原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一、变法之原 二、变法之行 三、变法之效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 封建化改革
2、影响: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 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目标要求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理解:(1)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建化 的关键措施 目标分解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的重要意 义、评价孝文帝
一、改革之原 二、改革之行 三、改革之效
一、改革之原(小组展示)
1、鲜卑建魏,北方统一 2、文帝即位,太后执政 3、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扩充)。
(4)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 统一,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政治)
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 发达(经济中心)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 朝代之都(经济中心)
军事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地理 偏居塞上
地处中原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一、变法之原 二、变法之行 三、变法之效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 封建化改革
2、影响: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 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目标要求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理解:(1)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建化 的关键措施 目标分解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的重要意 义、评价孝文帝
一、改革之原 二、改革之行 三、改革之效
一、改革之原(小组展示)
1、鲜卑建魏,北方统一 2、文帝即位,太后执政 3、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扩充)。
(4)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 统一,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12019-2020版 专题3 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PPT
——《魏书·食货志》
栏目导航
[解读] 根据“受露田”“诸宰民之官……给公田”等信息可 知,史料一反映的是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栏目导航
史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 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栏目导航
(3)阅读教材 P31“学习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 么?
提示: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 化习俗,并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 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 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 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 解 读 ] 根 据 史 料 一 中 “ 歧 视 与 迫 害 其 他 民 族 ”“ 经 济 剥 削”“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来分析北魏社会矛盾激化 的原因及表现。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 P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 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栏目导航
提示: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 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 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 以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栏目导航
史料二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 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栏目导航
[解读] 根据“受露田”“诸宰民之官……给公田”等信息可 知,史料一反映的是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栏目导航
史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 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栏目导航
(3)阅读教材 P31“学习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 么?
提示: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 化习俗,并摆脱旧势力的阻碍。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 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 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 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 解 读 ] 根 据 史 料 一 中 “ 歧 视 与 迫 害 其 他 民 族 ”“ 经 济 剥 削”“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来分析北魏社会矛盾激化 的原因及表现。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 P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 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栏目导航
提示: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 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 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 以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栏目导航
史料二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 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共19张PPT)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3张PPT)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 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 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前提条件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割据
材料一 公元315年拓跋部建立代 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 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 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 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 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 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 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 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度 1、均田制(土地制度)
(1)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7)积极作用: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 ②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政治黑暗(如宗主督护制),租调徭役繁重, 官吏贪污搜刮,兵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二)必要性 材料四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 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 此。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 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 纵马践踏。
农民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 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前提条件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割据
材料一 公元315年拓跋部建立代 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 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 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 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 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 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 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 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度 1、均田制(土地制度)
(1)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7)积极作用: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 ②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政治黑暗(如宗主督护制),租调徭役繁重, 官吏贪污搜刮,兵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二)必要性 材料四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 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 此。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 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 纵马践踏。
农民
人民版选修一 第5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张27PPT)(共27张PPT)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 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 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 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 并任意纵马践踏。
其他民族与鲜卑族之间的矛盾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2、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①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 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4、革除旧俗;
1)有利条件:
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 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2)主要目的:
为了尽快解决迁都洛阳后的民族差 异问题。
4、革除旧俗;
3)措施:
①禁胡服,改穿汉服;②改说汉语; ③改用汉姓;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⑤改行汉制; ⑥改籍贯: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 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 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
——《魏书•李冲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 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 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孝文帝迁都洛阳。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 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 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 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 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魏疆域图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平城 (1)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_____ ,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大兴安岭 (2)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 ____________ 一带,过着游牧
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传统的统治方式,引 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 为什么长城两岸人民的穿着、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 机,使改革迫在眉睫。
要点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 .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 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特别提醒: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国有
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控制着大
量的无主荒地,不触犯地主土地私有制。随着土地兼并的 发展,均田制至唐中期以后被废除。
三、整顿吏治 1.原因:北方统一后,百官贪污成风,既影响了北魏政 权的经济收入,也加深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要点三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整顿吏治,使改革有一个良好
的环境。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
制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历时一百余年十六国
的局面。
• 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冯氏 文明太后执政,490年,孝文帝亲政。
• 4.社会问题
• (1)阶级矛盾激化
• ①原因: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政治租调黑徭暗役, 极为繁重;北魏官吏的贪污和搜刮进一步加重 了各族人民的负担。
• ②表现:深受兵役之苦的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
• (2)内容
• ①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 ②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 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 ③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俸行禄
,由国家统
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 (3)意义: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和矛盾 ,巩固了政权。
•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法令,推行均田制
合。
• 2.革除旧俗
• (1)措施
• ①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汉改服穿
。
• ②讲汉语:要求朝臣汉讲语 ,30岁以下的官员必 须严格执行法令。
•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
•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贵族和汉族的主通要婚士族 。
• (2)意义
• ①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 ②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民族族的融合
• A.鲜卑族的落后 朽
B.统治者的腐
• 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
• 答案: A
• 1.均田制
• (1)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从事农
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 (2)内容
• ①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 ② :露田无主荒地,死后归还政府。 • ③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
•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 下图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他亲自率领 北魏铁骑,消灭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 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 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 拓跋焘壮大了北魏,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原 混战,但“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 上治天下”,统一后的北魏面临着一个如何化 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对北魏暴虐统治的起义,以 民众暴动达七汉八族十次之多。
为主的各族
•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 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生俗活、方式 颇为悬殊。
• ②表现:汉族贵族时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 (3)影响: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北魏政 权的稳定。
•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 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 )
课标要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
求
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掌握: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目标分 解
理解:(1)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 建化的关键措施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有重要意
义
• 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
平城国
,
定
都
,历史上称北魏。
• 2.统分一裂黄割据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
• (3)评价
• ①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 ②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限制土了地兼并
。
• 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 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2.整顿吏治
• (1)原因: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官吏要手段, 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不
仅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加剧了阶 级矛盾。
• 提示: 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相结合的 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内容是国家把无主荒地分 给丁男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 亩。露田在农民60岁免课赋及身死时归还政府; 桑田传给子孙。地主按级别也分给公田。均田 制的实行,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推动了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 (2)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 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 4.[学习思考](教材P30)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 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 提示: (1)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 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 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 1.孝文帝改革前夕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
• 2.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
• 提示:
(1)北魏统一北方以后,中原战争逐渐减少, 北魏百官转而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
背段 景(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经济收入,同时也 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1)孝文帝决心整顿吏治,下令官吏的任期不 再固定为六年,而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2)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枉法”的官吏 措 一律处死
施(3)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484年,孝
• 3.[学习思考](教材P29)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 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 提示: (1)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 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 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 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 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 徭役杂税。
。
•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 提示: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少数民 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是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 张
•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非常尖锐,孝文帝励精图志全面改革,推行均 田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整顿吏治,缓和了 社会矛盾,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 制,并推动了改革的深入,积极学习汉族文化,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 汉族趋同。
• 1.迁都洛阳
• (1)迁都原因
• ①政治上:一是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二 是为避开平城鲜卑保守势力的阻挠。
• ②经济上:平城闭塞,经济比较落后。洛阳地 处中原,经济发达,是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2)过程 • ①以 讨伐南朝 为名,中途至洛阳停下。 • ②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 ③规定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 • (3)意义: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和胡汉文化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