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完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六国破灭,非兵 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
(3)有如此之势,而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介词结构后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品特色
精于古文写作,犹长策论,主张“言必 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 论证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 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解题
1.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 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 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 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 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如果,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或曰…… • 或未易量 • 以地事秦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始速祸焉 • 终继五国迁灭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故曰“弊在赂秦也” •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强弱胜负已判矣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弊在赂秦。 不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
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考
第二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 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别在 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
第赂破 一秦灭 个 而 之 对比论证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 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 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六 国 苏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 号老泉,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 嘉祐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 文章22篇(其中就有《权书》第八篇《六 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 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称他为 “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 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 A.日割月削 “日”“月”,名词作状语
• B.以地事秦 • C.义不赂秦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 侍“义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 D.不能独完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 E.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 想要,追求,动词 欲望,名词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 A.其实百倍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 B.思厥先祖父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 C.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 D.始速祸焉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 E.可谓智力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 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二、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 A.暴霜露
“暴”同“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
• B.暴秦之欲无厌 ““冒厌着””同“餍”。读yàn,满足。
•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部、北部边患严重,自开国至 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 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 投降。例如宋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 银10万两、绢20万匹,后来又被迫追加银10万两、 绢10万匹。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 辽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 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一种现实撰 写《六国论》的。
朗读全文,进一步感知整体内容
总结
从我们以上的学习了解到, 我们学习文章一定要首先从整体 上把握课文,哪怕只是略知大意, 对于理解和记诵都是十分必要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时
思考题: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 因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进 行论述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国破灭, 赂秦

非兵不利,

战不善,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宋地图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
sàng
暴霜露



草芥
Jiè
与嬴

胜负之数
shù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时
疏通词句
1.逐段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解 的词句问题。 2.依据对本文内容的感知,依据上下文 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辨析词义
• 一、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以荆卿为计 • 邯郸为郡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灭 • 薪不尽,火不灭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并力西向 • 而秦兵又至矣 • 斯用兵之效也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良将犹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