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口腔微生物观察及牙菌斑检测(-35)

口腔微生物观察及牙菌斑检测(-35)
Biblioteka 12口腔微生物群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目前有关口腔微生物分布的研究主要是细菌,其次 是真菌,对病毒、支原体和原虫等口腔微生物分布的 文献鲜见。
13
来源:父母或亲密接触的人
研究者们在剖腹产的新生儿口腔 中未检查出细菌,由此认为人出生 时口腔一般是无菌的。
在一项出生 1~2 天的新生儿口腔菌群调查中发现,在 新生儿口腔中检出与母亲口腔中相同血清型的唾液链球 菌 。 一项对父子(女)或母子(女)口腔内中间普雷沃 菌的检测,也发现了相同血清型的中间普雷沃菌在父子 (女)或母子(女)口腔中存在。
24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分3个阶段
(1)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选择性吸附至牙面, 形成 一层无细胞、无结构的薄膜 。
作用
促进早期菌黏附定植及细菌共聚。 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和代谢基质。 有利于牙面的矿化或再矿化(因膜中蛋白质、氨 基酸可结合钙、磷、氟等矿物质)。 保护牙釉质:减少牙釉质对酸的敏感性。
15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 均提示了细菌来源于新 生儿的母亲或密切接触 的人,以及口腔细菌在 亲属或家庭中流行 或传播的可能性。
唾液链球菌是新生儿口腔中最早定植的链球菌菌种, 98%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1~2 天,即可从口腔中分 离到唾液链球菌。
(二)材料
1.菌种
自取:无菌棉签自取口腔标本获得
2.试剂 革兰染液 抗酸染液 3.其它材料
3.漱口:30秒后吐出残余物并漱口。 4.结果:对镜检查(手机自拍),牙面被染成红色的 部分即牙菌斑附着的部位。
注意: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勿污染衣服
(五)结果
显影结果
注:刷牙可去除牙面残留 颜色,牙菌斑显示片也会 染红舌和牙龈,但不会持 续很长时间。

口腔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口腔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等,具体机制有三: 1、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细菌利用本身的
表面蛋白与牙表面的获得性膜的唾液蛋白相结合, 实现细菌在牙表面的定植。
菌斑附着过程
2、多糖可引起多种细菌在牙表面上的聚集: 由变链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合成的两种葡聚糖, 合成的葡聚糖两种:含ɑ-1,6糖苷键的水溶性葡聚糖
含ɑ-1,3糖苷键的不溶水葡聚糖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概念 * 2.口腔生态系
组成 影响因素
一、基本概念
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利用细胞水平研究技术或分 子水平的研究技术,对生态学的内容进行研究,该学科体 系即为微生态学。
2、氧张力
a、口腔内氧张力的特点:在口腔各个部位上氧的浓度有 很大的差别,氧张力也有很大差别,氧化还原电势(Eh) 也不同。
舌前部表面
氧张力为16.4% 适于需氧菌生长
牙周袋
氧张力为0% 适于厌氧菌生长
b、根据细菌对氧的敏感度不同分为:
绝对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
微嗜氧菌
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奈瑟球菌属(Neisseria) 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优杆菌属(Eu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dobacterium) 乳杆菌属(Lactobacillas) 罗氏菌属(Rothia) 诺 卡菌属(Nocardia) 嗜血菌属(Hemophilus) 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 艾肯菌属(Eikenella) 口腔金氏菌(K.orale) 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

口腔微生物学PPT课件

口腔微生物学PPT课件
b、影响口腔pH的因素:
外源性物质:饮料、食物等;
细菌发酵:
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碳酸盐缓冲系统
第十八页,共91页。
4.营养物质的利用:
口腔中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其所寄 居的部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九页,共91页。
(二)宿主因素:
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antonvanleeuwenhook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称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连续ecologicalsuccession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就是生态连续的典型范例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菌丛normalflora或固有菌丛寄生在健康人体各特殊部位或表面的生物群
• 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生理
、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
• 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 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 病,如肠炎等。
第四十六页,共91页。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门 (Phyla):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形成机制
可逆性结合 不可逆性结合
共聚集
第二节 牙菌斑与生物膜
釉质
第二十八页,共91页。
形成机制
菌斑成熟
生物膜脱落再植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口腔微生物是指寄生在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类口腔健康密切相关,不仅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与全身健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和分析口腔微生物样本,探究不同群体的口腔微生物组成差异,为口腔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了三组实验对象,分别为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

2. 采集样本:使用消毒的棉签,轻轻刮取实验对象口腔黏膜表面的微生物样本,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3.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到含有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摇匀后进行离心分离。

4. DNA提取:采用商用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DNA提取。

5. PCR扩增:使用特定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以获取微生物群落的DNA序列。

6. 测序与分析:将扩增的DNA样品送至测序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原始测序数据。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OTU聚类、物种注释等。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口腔微生物样本进行测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物种多样性: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口腔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

儿童群体的微生物物种较为单一,以少数几种细菌为主导;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微生物物种较为复杂,包含了更多种类的细菌。

2. 常见细菌菌群:在三组实验对象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口腔细菌菌群。

例如,儿童群体中常见的有链球菌、放线菌等;成年人群体中则出现了更多种类的细菌,包括厌氧菌、放线菌等;老年人群体中则以放线菌、放线菌等为主。

3. 口腔疾病相关细菌:通过分析口腔微生物样本,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口腔疾病相关的细菌。

例如,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微生物中常见的有放线菌、厌氧菌等;龋齿患者的口腔微生物中则出现了更多种类的细菌,包括链球菌、放线菌等。

这些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口腔微生物与口腔健康的密切关系。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口腔微生物样本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群体的口腔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PPT课件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PPT课件
1.染色操作中,用浓盐酸熏蒸涂片时要小心。 2.该法不能检测细菌的活动性,但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思考题:
刚果红负性染色有何优点?菌斑采集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二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菌落特点和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的观察,初步掌握菌斑标本中变异链球菌的分 离、培养和表型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熟悉牙菌斑中常见细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及 革兰染色特点。
刚果红负性染色方法:
载玻片一端滴一滴 2%刚果红染液
加入待见样本 混合后推片
置浓盐酸上熏 至变红色
推片置显 微镜下观 察
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
球菌:菌细胞直径0.5μm~1.0μm,包括少量球杆菌; 直杆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1.0μm~1.9μm,包括部分分支杆菌; 丝状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与宽之比大于6∶1,菌细胞多为不规则的长丝状杆
实验结果及结果评价
表型鉴定——(1)菌落特征观察
初代培养的菌落观察要点:
形态:如水滴状、圆形、丝状、不规则状、根状、梭形等。 大小:菌落直径一般以mm计,注意大小的一致性。 厚薄:扁平、丘状、凸、半球状、瘤状(中央凸)。 颜色:无色、白、黄、红、绿、黑或棕色。 边缘:如整齐、锯齿状、波状等。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菌落型:光滑、粗糙、黏液样。 溶血型:α、β、γ(限血平板)。
第七章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提要: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是针对口腔生物学理论课设计的实验指 导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口腔生物学研 究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口腔医 学基础研究的兴趣,了解基本的科研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 维。

口腔微生物学-宁玉洁

口腔微生物学-宁玉洁
1.蛋白质
细菌表面蛋白(粘结素)与牙表面获得性的唾液 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即蛋白质-蛋白质的 作用机制来实现细菌对牙表面的定植。 细菌表面的丝状附属器称为菌毛,对细菌在牙面
上或上皮细胞的黏附以及细菌的聚集有重要作用。
菌斑附着过程 细菌菌毛
牙菌斑形成机制
共聚集 可逆性结合 不可逆性结合
釉 质
2.多糖 多糖可引起多种细菌在牙表面上的聚集 由变链菌胞外葡糖基转移酶合成的两种葡聚糖: 含ɑ-1,6糖苷键的水溶性葡聚糖 含ɑ-1,3糖苷键的水不溶性葡聚糖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口腔微生态,以及这一生态环境的主体——微生 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口腔生态系的 影响因素,同时还应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口腔中的微生物是以 生物膜这一生态形式而存在的,重点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其组 成,了解生态平衡对维持口腔健康的作用,熟悉常见的口腔微生物, 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上,却与龈沟上皮 和结合上皮接触,以G-厌氧菌为主,其 代谢产物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
菌斑中:水分80% 固体20% 蛋白质(45%) 糖(15%)
脂肪 (12%)
(一)细胞成分 1.细菌:龈上菌斑主要为微需氧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链
牙菌斑的清除方法: 1.刷牙:如果刷牙得当,就可以使牙齿表面的牙菌斑量大为减 少,因此我们必须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并掌握 正确的刷牙方法; 2.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减少邻面龋的发生; 3.牙签:在牙龈萎缩、牙与牙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下,可借助横 断面呈三角形牙签来清除邻接面的牙菌斑; 4.牙间刷:牙间刷也适用于牙齿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能有效 的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5.冲洗器:冲洗器的高压水柱可将牙面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细 菌冲洗干净。

口腔细菌的显微观察(实验)-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口腔细菌的显微观察(实验)-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

口腔细菌的显微观察(实验)-沪科版生物拓展型课程教案背景介绍口腔细菌是生活在人类口腔中的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细菌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但当口腔卫生条件不利时,会有一些病原菌繁殖,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了解口腔细菌的显微观察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口腔健康。

实验材料•玻璃片•压片器•显微镜•盐水或蒸馏水•消毒酒精•无菌棉签•菌落计数板实验步骤1.取出一个无菌棉签,沾取一些口腔分泌物,较为理想的是用牙刷刷过牙齿后口腔分泌物较多的早晨样本,以对比试验后进行学生的分析。

2.用盐水或蒸馏水把口腔分泌物稀释。

3.在玻璃片上滴入一滴稀释后的口腔分泌物,加一滴水,用压片器压平。

4.用消毒酒精消毒玻璃片,然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观察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大小和运动情况。

6.使用菌落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口腔细菌的数量。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计数,我们可以得到口腔细菌的数量和特征。

同时,还可以探究不同人群口腔细菌的数量差异,或探究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对玻璃片、压片器、显微镜等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2.口腔分泌物收集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镜头碰撞或受损。

4.实验后要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病原菌扩散和交叉感染。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口腔细菌的显微观察方法和分析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口腔细菌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微生物课件

口腔微生物课件

活性
细胞(郎罕细
胞)
细胞免疫作用大,但不能清除神经
节中的
病毒, 病毒在体内潜伏甚至终生
23
4.辅助诊断:
水疱液
病毒分离: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
等,
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
变圆、
细胞融合等病变
形态学诊断:涂片找包涵体 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结核杆菌 梅毒螺旋体
螺 旋 奋(森与螺梭杆旋菌体协同)
球菌性口炎,又称假膜性口炎 口腔结核
先天性梅毒 新月形切牙、桑椹样磨牙 获得 性梅毒 Ⅰ期:口腔粘膜硬下疳
Ⅱ期:粘膜斑 Ⅲ期:梅毒瘤 树胶肿 奋肺森脓咽肿喉炎、牙龈炎、口腔炎、口颊坏疽、
5
主要口腔粘膜致病性微生物
一、病毒
(一)疱疹病毒
为有包膜的DNA病毒,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为感染口腔粘膜最常见的病毒
形态结构 球形 D=120~200nm dsDNA病毒, 衣
6
间层蛋白
7
除EBV、HHV-6、HHV-7外,均可在2倍体 细胞内复制(产生明显CPE、核内嗜酸性包 涵体、多核巨细胞)
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 潜伏性感染:病毒不增殖,与宿主细胞暂处平衡状
态,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受抑制,直到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治 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 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42
43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 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 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 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讲解]人体口腔细菌的检测

[讲解]人体口腔细菌的检测

人体口腔不同阶段微生物的检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了解人体口腔微生物(2)比较刷牙对人体口腔微生物的影响(3)熟悉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4)提高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实验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

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

实验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培养基琼脂)2.溶液及试剂生理盐水、NaOH溶液、HCl溶液、无菌水等3.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三角烧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灭菌移液管、灭菌烧杯、酒精灯、移液枪、恒温培养箱、PH试纸、无菌操作台、高压蒸气灭菌锅实验方法及步骤:(一)、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配制1、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2、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3、溶化: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③加入琼脂;④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4 、调pH: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7.0~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大多数与厌氧菌有关,在标本采集后,要求立即用厌氧方式运送到培养箱中孵育。脓液或唾液标本可直接用注射器针筒运送,大多数标本均应加入具厌氧条件的还原转送液运送到实验室。减少氧敏感细菌在运送过程中死亡,保证厌氧菌的检出。
(二)几种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唾液:
最佳采集时间为晨间起床后,刷牙洗漱前或两餐之间。(10:00 am或4:00pm)。在采集标本前令受检者用温开水清漱口中的食物残渣,然后自然排出唾液于无菌容器中,至少采集0.5—1ml。然后塞好管口,立即送检。
复染:沙黄染液,1-2滴,1分钟,水洗,吸水纸吸干。
三、变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链球菌分离、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2.掌握变链球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
材料
1.菌种:变链球菌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1)分离培养用培养基:MS琼脂平板或血琼脂平板
(2)生化反应用培养基:4.5%NaCl、甘露醇、乳糖、七叶苷
2.牙菌斑:
按菌斑的位置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两大类。龈上菌斑指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的牙菌斑,龈下菌斑指牙龈缘内侧被牙龈所覆盖牙面上的菌斑。
(1)龈上菌斑的采集:
适用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细菌分离。受检者用温开水漱口后,用菌斑指示剂显示出龈上菌斑,然后在无菌纱球局部隔湿的情况下,用无菌匙形器采集,转至有还原转移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目的要求:观察口腔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一些微生物的动力。
1.不染色检查方法:标本不染色,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1)压滴法
材料
①菌种:变形杆菌,葡萄球菌12小时肉汤培养物。
②其他:载玻片,盖玻片等。
方法
①用接种环取变形杆菌菌液2-3环,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
②将盖玻片轻轻盖住菌液,防止产生气泡。
③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
正常龈沟深度小于3mm,在牙周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龈沟可加深,超过3mm。此时结合的上皮向牙根方向增殖,其冠方部位与牙面分离,而形成牙周袋。
龈沟液是来自牙龈组织的渗出液,其成分来源于血清和牙龈局部结缔组织。正常时,龈沟液极少,但有炎症时,不但液量增加,而且成分也会发生变化。检查龈沟液可辅助诊断牙周病。
标本/变链球菌→(接种)MS琼脂平板→孵育(最适条件:37℃,5%CO2+95%N2,培养18-24小时/48小时)→菌落观察→革兰染色:细菌形态学观察
(接种)生化反应培养基→37℃,18-24小时→确定菌种
4.甘露醇、乳糖或菊糖培养基:
配方:蛋白胨1g
牛肉膏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NaCl 0.5g
琼脂2g
酚红0.0018g
蒸馏水100ml
甘露醇(乳糖或菊糖)1g
制备:将以上物质混合后,分装试管,115℃,20分钟,灭菌,取出摆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
接种:挑取细菌培养物接种后,置37℃培养18—24小时,观察。
结果:置培养基中指示剂(酚红)呈酸性反应者为阳性(黄色)。
5.七叶苷培养基
配方:蛋白胨0.5g
磷酸二氢钾0.1g
2.用无菌滴管吸取唾液标本分别滴于MS平板和血平板各1-2滴,分离划线,接种后置37℃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形态。
3.每块平板任选5个较典型的不同菌落,标记,并记录其特征。
结果记录
菌落
1
2
3
4
5
形态描述
4.细菌形态特征观察:在载玻片上各滴5滴生理盐水,分别挑取上述5个菌落(部分)于生理盐水中制成涂片。革兰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菌细胞形态和染色性,并记录结果。
采集方法多采用灭菌滤纸法。漱口后,去除局部的龈上菌斑,软垢及牙石,将灭菌纸尖或滤纸条插入龈沟,停留5—10秒后取出,厌氧条件下转运。
4.感染的牙髓及根尖周围组织:
牙髓及根尖采样全过程应尽量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采集操作应严格无菌,厌氧条件下尽快转运。一般为钻开髓腔后引入N2,CO2或H2保持厌氧条件,然后将预还原的转送培养液注入根管,置入灭菌纸尖,取出后立即放入转送培养液送检。
⑥同法制备葡萄球菌悬滴片,观察。
2.染色检查方法
活的细菌为无色半透明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清晰。若用染色方法可使菌体表面及内部结构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可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菌细胞形态。
(1)革兰染色法
材料
①牙垢
②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牙签,载玻片
③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碘液,95%酒精,沙黄染液。
5.颌面间隙感染:
由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局部可表现为炎症症状,出现脓肿,有的伴有全身症状。引起颌面间隙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可有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
①兼性厌氧菌:从病灶取分泌物或脓液进行分离培养。
②厌氧菌:局部取材后,用无菌密闭的装有还原转送液小管运送。
二、口腔微生物的直接涂片检查法
直接涂片的显微镜下检查技术在口腔微生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检查口腔细菌、螺旋体、真菌和原虫,直接涂片检查可快速提示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在口腔微生物涂片检查中常用方法包括不染色法和染色法两类,不染色标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染色法常用革兰染色法和刚果红负染色法等。直接涂片检查法具有简便、快速、可直接计数、便于观察活菌的形态和可动性的优点。
方法
1用接种环取无菌生理盐水1环,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
2同学间或自己用无菌牙签,挑取恒磨牙牙垢,加到载玻片的盐水中,混匀,制成涂片。
3干燥,固定,革兰染色,油镜观察。
(2)刚果红负染色法
材料
①牙垢
②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牙签,载玻片
③染液:2%刚果红水溶液,浓盐酸。
方法
1同革兰染色法取牙垢,但置于载玻片一端制备成悬液。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2005年)
前言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课是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掌握和熟悉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口腔医学基础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口腔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存在多种微生物群。从口腔中可分离培养到各种需氧、微需氧或厌氧、兼性厌氧的细菌。口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确定各种细菌最常用的方法。
配方:蛋白胨1g
牛肉膏0.3g
氯化钠4.5g
琼脂2g
蒸馏水100ml
制备:将上述成分称量混合,溶解,校正pH至7.4,分装试管121℃灭菌15分钟,取出摆斜面,凝固后冷藏备用。
四、口腔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要求
1.掌握口腔链球菌分离、鉴定的主要程序。
2.熟悉常见口腔链球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和革兰染色特性。
3.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取37℃18-24小时培养后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菌落,涂片,行革兰染色,镜检。
4.按下表所列内容观察并记录结果。
(1)变链球菌革兰染色
结果记录
染色特性
基本形态
排列方式
(2)变链球菌的主要培养特性
结果记录
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MS平板
血平板
4.5%NaCl
(3)变链球菌的重要生化反应
结果记录
④同法制备葡萄球菌压片,观察。
(2)悬滴法
材料
①菌种:变形杆菌,葡萄球菌12小时肉汤培养物。
②其他:凹玻片,盖玻片,凡士林等。
方法
①取凹玻片,凹窝周围涂少许凡士林。
②用接种环取适量变形杆菌菌液于盖玻片中央。
③凹玻片凹面向下,凹窝对准盖玻片菌液处盖于其上。
④反转凹玻片,菌液悬滴于盖玻片下,压紧。
⑤高倍镜观察。
(3)5个菌落的菊糖培养物斜面做触酶试验。记录结果。
五个不同菌落细菌的耐盐特性及重要的生化反应特性:
2于载玻片的另一端滴一滴2%刚果红水溶液。
3用接种环将待检标本与刚果红溶液混匀后制成薄膜,自然干燥。
4置于浓盐酸蒸气上熏至蓝色。
5油镜观察。
注:革兰染色程序
初染:结晶紫染液1-2滴,1分钟,水洗,轻甩干。
媒染:卢戈碘液1-2滴,1分钟,水洗,轻甩干。
脱色:95%酒精数滴,频摇脱色,约0.5分钟,水洗,轻甩干。
(一)口腔标本取材与运送原则
口腔微生物培养检查的临床标本主要有唾液、龈沟液、龈上菌斑、龈下菌斑,感染根管组织,牙槽脓肿的脓液,颌面间隙感染的脓液或分泌物等。
以上标本的采集应根据其培养目的来确定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氧菌采用棉拭子法,厌氧菌采用厌氧采集技术,尽量减少标本与空气的接触及培养物的放置时间,以提高厌氧菌的检出率。在采取标本中必须无菌操作。
甘露醇发酵
乳糖发酵
七叶苷水解
说明:变链球菌群(Mutans streptococcus)是一群表形近似而遗传型各异的链球菌,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菌体变长而得名,又称变形链球菌、变异链球菌。常居于牙菌斑和唾液中。根据菌体DNA中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不同分7个菌种,人类口腔中常见变链球菌(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sobrinus)两个种,其他种存在于啮齿类动物或猴口腔中。
(3)生化反应:分解多种糖类,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棉子糖、甘露醇等,水解七叶苷,触酶试验阴性。
2.致病性
变链球菌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黏附、集聚和对牙表面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其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作用重要;而其产酸能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中起作用,因此,变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
3.变链球菌群细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程序
(2)龈下菌斑的采集:
1取菌器采集:有带充气导管的采集器(见图1)及Moore 00取菌器。受检者经温开水漱口后,用取菌器采集,放入有还原转送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2灭菌纸尖采集法:温开水漱口,刮除龈上菌斑,采集部位用纱球隔湿,用无菌镊子将灭菌滤纸尖直接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见图2),放置数秒后取出放入还原转送液,加盖后尽快送检。该法较简便,但易被唾液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