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投资者行为心理学因素文献论文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2dca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a.png)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学因素,这些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形成和投资结果的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聚焦于分析投资者行为中的心理学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结果。
首先,投资者行为中的心理学因素之一是情绪。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受到情绪的驱动。
情绪可能包括恐惧、贪婪、焦虑等。
例如,在市场熊市中,投资者往往由于恐惧而选择卖出,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而在市场牛市中,投资者可能由于贪婪而选择买入,以追逐高收益。
然而,这些受情绪驱动的决策通常会导致投资者偏离理性的投资策略,进而产生负面的投资结果。
第二个心理学因素是认知偏差。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其中一个常见的偏差是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指的是投资者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从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种认知偏差会使得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信息,而导致过度交易和冒险行为,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实际利益。
另一个常见的认知偏差是顺从偏差。
顺从偏差指的是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受到他人的建议和看法的影响,而忽视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跟风行为,盲目地跟随他人的投资决策而忽略了自己的投资策略和目标。
这种盲从行为通常会导致投资者集群效应和市场波动的加剧。
第三个心理学因素是权重分配。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会受到权重分配的影响。
权重分配指的是投资者如何对待不同的信息和因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然而,由于投资者的认知限制和心理偏差,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估和权衡不同的风险和回报因素。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过度关注短期的股价波动,而忽视了长期的基本面因素。
这种不恰当的权衡往往会导致投资组合的不均衡和风险的增加。
最后一个心理学因素是行为反应。
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受到过往经验和反馈的影响。
例如,当投资者在过去的一次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回报时,他们往往会变得更加乐观和冒险,从而导致不理性的决策。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6b90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e.png)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分析金融市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然而,投资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常常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出现情绪和心理上的偏差,从而对市场产生非理性的反应。
本文将通过分析投资者行为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投资者行为模式1. 心理套利心理套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与市场基本面不符的决策。
例如,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容易追逐热点,盲目跟风,导致市场出现投资泡沫;当市场情绪低迷时,投资者则可能过度悲观,产生恐慌性抛售行为。
2. 多数效应多数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决策。
当他们看到大多数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时,往往会选择跟风买入,而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这种行为模式容易导致市场出现羊群效应,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3.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会受到一些已有的信息或经验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锚定,导致判断偏差。
例如,如果股票价格长期上涨,投资者会将其视为“正常”,从而认为股票是值得投资的;反之亦然。
这种行为模式容易导致投资者过度依赖过去的信息,而忽视新的市场变化。
二、投资者心理因素1. 亏损厌恶亏损厌恶是指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度大于同等程度的盈利。
这种心理因素常导致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不愿意承认错误,并往往会延迟割肉或不断加码,以期待价格回升。
然而,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常使投资者陷入进一步的亏损。
2. 个体偏好投资者的个体偏好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些投资者可能更加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偏好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
这种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会影响市场的资金流动。
3. 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当某些大型机构或投资者持有重要、非公开的信息时,他们可以通过交易来获利,从而引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
![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9cdc6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2.png)
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投资是个人财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
虽然有些人能够成功地进行投资并获得长期收益,但大部分人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经常会被错误的决策所影响,进而导致失败。
这时候,许多人忙于寻找正确的投资策略来帮助他们,却往往忘记了投资行为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决策驱动力: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学因素。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学因素一般而言,个人投资行为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学因素影响,这也是许多投资者容易陷入错误决策的原因。
以下是本文将讨论的五种心理学倾向。
1. 回避风险倾向回避风险倾向是指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候会过度担心并回避潜在的风险。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时。
由于情感上的影响会导致投资者选择安全而低回报的投资方案,从而失去了更好的机会。
2. 过度自信倾向过度自信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个人投资者过分自信,过于自信地进行决策,从而低估了市场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个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资者更加容易做出高风险的投资决策,导致投资失败。
3. 主观确认倾向主观确认倾向指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观点而选择相信某些信息。
这个因素在投资决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有时也是误导判断的主要原因。
4. 成本沉没倾向成本沉没倾向是指当投资者已经投资了部分资金,在面对亏损时,他们会选择增加资金来填补损失。
这个倾向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完全不根据市场趋势来进行操作。
5. 社会压力倾向社会压力倾向指的是个人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同伴或朋友的压力,例如,特定的投资策略。
以上是个人投资者的五种心理学因素。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会受到其中一项或多项,影响自己的投资决策。
所以,在我们分析投资决策的制定时,不能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如何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学因素?1. 回避风险倾向回避风险倾向是导致许多人放弃优质投资机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f3b57f312b3169a451a443.png)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作者:魏思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摘要: 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研究的成果,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方面的不足,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种理论对于经济领域各种“异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心理学是这种理论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论述了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心理一、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传统金融理论在讨论资本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理想化的假设,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人”,个体依据效用最大化和相机抉择等来进行投资。
将投资者的行为抽象化为一个追求主观期望效用(SEU)最大化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由库特纳(Cootner)、奥斯本(Osbeme)和法码(Fama)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正是这一理论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过程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后,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对理性决策的偏离主要集中在系统偏差方面,它来自人们的信念和偏好,不能因统计平均而消除。
二、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实验研究及论述心理学家阿什(Asch)、杜斯基(Deutsch)及吉拉德(Gerand)通过“判断长短线实验”和“彩色信号灯答题实验”证明人们在决策时具有强烈的受群体成员行为和信息传导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倾向,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发现人们在制定决策时会因为受到干扰而可能出现认知偏差。
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拉宾(Rabin,1998)将心理学研究与投资者行为相结合,发现投资者行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修正与调整。
此后,热衷于研究投资者行为的经济学家陆续建立了投资者行为模型。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学因素与投资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学因素与投资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c8c3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d.png)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学因素与投资行为分析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场所。
股市、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各种金融市场存在许多因素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其中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心理误判等心理因素经常会影响市场上的投资行为。
一、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当市场行情良好,投资者情绪一般会变得乐观和自信,他们往往会过度关注市场的利润和涨幅并试图占据最优的市场位置。
而当市场行情不佳、或者突发事件时,投资者情绪往往会变得悲观、紧张和惶恐。
此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迅速卖出自己的投资品或暂停交易等,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在投资者情绪变化的背后,常常存在着市场上某些信息的传递。
例如,当投资者看到有分析师预测市场将大涨时,他们可能会跟随这些预测而投资,但当市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等的影响也会导致大量投资者情绪变化。
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更好地管理投资风险。
二、心理误判在金融市场中,心理误判也是影响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误判是指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被感性因素所左右而偏向了某一方面。
例如,偏重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是一种管理投资时常见的心理误判。
此时,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收集那些符合自己商业目标,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而忽略那些相反的信息。
偏重确认偏误主要来自于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而不是根据市场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这种误判往往导致投资者的知觉和行动产生偏差,从而错过了更好的投资机会或加重了自己的损失。
另一种常见的心理误判是超买和超卖。
这两种误判通常涉及到市场交易量和价格。
当市场价格达到上涨极限时,投资者往往会认为市场即将达到极高点而停止买入;相反,当市场价格下跌到行情低谷时,他们会认为市场即将触底,并开始购买。
但这种看待市场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市场价格可能不受投资者的情感因素影响而持续上涨或下跌。
证券行业工作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
![证券行业工作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8eb8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5.png)
证券行业工作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是证券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探索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和行为因素的影响。
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投资者自身以及证券市场的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投资者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特点每个投资者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会影响他们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
首先,投资者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情绪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当市场行情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这导致他们可能会做出冲动性的卖出决策。
其次,投资者常常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判断过于乐观,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过度自信的心态可能导致他们在投资决策中忽视风险,进而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最后,投资者在决策中也容易受到他人的推动和市场情绪的影响,这种从众心理使他们更容易跟风而动,忽视市场的基本面。
第二部分:投资者的行为特点除了心理特点外,投资者的行为特点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投资者往往存在过度交易的行为。
他们频繁地买卖股票,试图通过频繁操作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然而,过度交易往往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并降低了投资者的综合收益。
其次,投资者常常倾向于追求近期热点,这种赶时髦的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者错过长期投资的机会,错过了市场的潜在收益。
最后,投资者也容易受到过度关注短期波动的影响,这使他们更容易在市场的短期波动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三部分: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情绪、媒体报道和投资者关系等,这些因素会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490cc0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e.png)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心理与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进而对市场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分析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首先,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对其投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投资者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会导致他们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
例如,在股市下跌的时候,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抛售股票,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然而,这种冲动的行为往往会导致投资者错失市场反弹的机会。
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心态,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其次,投资者的行为也受到一些心理偏差的影响。
其中之一是“损失厌恶”。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要大于对于同等金额收益的渴望。
这意味着当投资者面临亏损时,他们往往会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行为,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们错失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
因此,投资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损失厌恶心理,并在投资决策中做出合理的权衡。
此外,投资者的行为也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而不是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
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风他人的投资行为。
此外,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还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即一些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另一些投资者则缺乏信息,导致市场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因此,投资者应该努力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以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最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也受到个人的风险偏好的影响。
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一些投资者更倾向于保守投资,选择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产品,而另一些投资者则更愿意承担高风险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d65a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9.png)
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不断加剧,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波动的市场让投资者陷入恐慌,难以冷静思考和理性决策。
本文将分析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化解方法。
首先,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长期的市场下跌让投资者感到沮丧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失去信心,并开始质疑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
其次,市场的波动性会让投资者感到不安和恐慌。
他们害怕面临更大的损失,并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甚至出售价值仍存在的资产。
最后,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投资者的苦恼。
他们很难预测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更不用说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了。
其次,金融市场波动对投资者行为也产生了影响。
首先,市场的波动会引发大量的卖出行为。
当市场下跌时,许多投资者会选择抛售投资组合中的资产,以防止进一步亏损。
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趋势,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市场波动还会导致投资者过度交易。
他们可能频繁地买卖资产,试图通过频繁交易来抓住市场的短期波动。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削弱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
最后,市场的波动也会引发投资者的投机行为。
一些投资者可能选择进行高风险的投机交易,以谋求更高的回报。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有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资产损失。
然而,面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投资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化解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首先,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市场波动的时候,他们应该切勿冲动出售或购买资产。
相反,他们应该保留冷静的头脑,分析市场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做出基于理性的决策。
其次,投资者应该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
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同时,他们还应该遵循长期投资原则,将目光放远,不要被短期波动所左右。
最后,投资者可以寻求专业的投资指导。
他们可以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了解市场的动态,获取专业的投资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
投资学中的个人投资者行为与心理
![投资学中的个人投资者行为与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127a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6.png)
投资学中的个人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在投资学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决策过程和投资结果。
本文将探讨个人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分析它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个人投资者常常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例如,个人投资者可能受到过度自信的诱导,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并对投资结果过于乐观。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过于冒险,做出高风险的投资决策。
此外,个人投资者还容易受到选择偏见的影响。
选择偏见指的是个人倾向于只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可能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
例如,他们可能只看重过去的投资收益,而不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的情况和未来的趋势。
二、个人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个人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也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投资行为和决策。
例如,当投资者面临市场下跌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从而导致决策的冲动和偏差。
他们可能会选择恐慌性抛售,而不是冷静地分析市场情况和持有投资的长期价值。
此外,个人投资者也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当市场上的一些人做出某种投资决策时,其他人可能会跟随其行为,而不是依据自己的独立判断。
这种羊群效应可能导致市场的波动加剧,并导致个人投资者的盲目行为。
三、行为金融学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解释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个人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的学科。
它通过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个人投资者为什么会出现一些犯错和非理性决策。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个人投资者往往被认为是有限理性的。
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受到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认知能力的限制。
同时,个人投资者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媒体的报道和他人的意见。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还揭示了一些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和反应不足等。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从而对其投资组合的回报产生负面影响。
四、个人投资者行为调整的方法为了让个人投资者能够做出更为理性和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几种方法和策略可以被采用。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c2f0f8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a.png)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心态对其投资决策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预测市场走向、制定投资策略以及优化投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剖析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态和其对市场的影响。
一、市场心理学的视角市场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心态和情绪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和影响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经常会影响其投资决策,从而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1.1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情绪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情绪通常会受到投资者的情绪波动所影响,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情绪在市场中扩散,从而引发市场的波动。
当市场情绪偏向恐慌时,投资者普遍表现出抛售行为,市场下跌;当市场情绪偏向贪婪时,投资者会更倾向于持有或买入股票,市场上涨。
因此,了解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走势。
1.2 群体行为与市场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群体行为常常会带动市场效应的出现。
群体行为指的是投资者受到他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从而改变自身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市场上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因为群体心理而跟风抛售,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市场恐慌。
相反,当市场上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买入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可能会因为群体心理而跟随买入,推动市场上涨。
因此,理解群体行为和市场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
二、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用于解释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
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行为模式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2.1 心理偏差与错误决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一些心理偏差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会让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忽视风险。
此外,损失厌恶心理偏差会使投资者更加抵触承担风险,导致错失投资机会。
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
![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30b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在投资领域之中,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这一主题涉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和投资行为,因此对于投资者和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探究其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
一、投资者心理的影响投资者心理是指个人的思维模式、情绪和行为,它们可以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然而,由于人类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不同的心理状态可能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当投资者处于兴奋或紧张的状态时,他们可能会高估收益并低估风险,导致过度自信和过夸大的投资行为。
反之,在压抑和沮丧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避免风险或放弃市场机会。
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通常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
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不同心理状态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策略。
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和投资者心理一样,投资者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的行为通常是基于他们的信念、偏见和决策规则,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资选择和行动。
例如,一些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在涨势进一步发展后购买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而其他人则可能更倾向于在价格下跌之后进行买入。
了解这些行为的特点和因素,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充分利用市场机会,以及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亏损。
三、实证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实证研究通常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旨在得出结论并进行预测。
在投资者心理和行为领域,实证研究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使用实验室实验来研究投资者不同心理状态下的投资行为影响;对于真实的市场数据,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确定投资者行为、社会和市场因素对股价和收益的影响。
此外,许多投资公司也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市场和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以制定更精确的投资策略。
四、总结本文讨论了实证研究在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ff11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c.png)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场所,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投资者行为与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揭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以及决策过程。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市场的影响。
一、认知偏差与投资决策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过于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者低估风险,并做出过度冒险的投资决策。
2.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做决策时过度依赖已经存在的信息或先前的经验,而忽视其他可能的信息来源。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投资者在评估资产价值时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3. 短期偏好人们通常偏好立即的回报而忽视长期的利益,这一现象在金融投资中也普遍存在。
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利润,而忽视长期的风险和回报。
二、羊群效应与市场波动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这种行为模式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追逐行为,投资者会盲目跟从别人的投资决策,而不考虑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风险。
羊群效应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并可能导致市场出现的投资泡沫和崩盘。
三、心理压力与投资损失投资市场中的波动和风险常常给投资者带来心理压力。
当投资者面对亏损时,他们可能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例如,他们可能会过早地止损,或者继续加大投资风险以期盈利。
这种行为往往导致更大的损失,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四、心理分析与投资策略1. 投资者心态管理理性的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态,并克服情绪上的冲动。
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避免过度自信或恐慌以及其他情绪的干扰,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2. 长期投资与多样化投资根据投资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投资和多样化投资是降低风险和平衡回报的有效策略。
投资者应该考虑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以及长期持有投资以获取更稳定的回报。
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市场心理
![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市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88de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c.png)
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市场心理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并非仅仅由理性的经济分析和数据驱动。
市场心理,这个看似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投资者的决策。
理解市场心理对于解读投资行为、预测市场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市场心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贪婪。
当市场呈现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被潜在的高回报所吸引,贪婪的心态驱使他们不断加大投资,期望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种贪婪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风险,过度投资于热门资产,甚至在市场已经处于高位时仍然盲目追涨。
例如,在 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许多投资者被科技股的飙升所迷惑,不顾公司的基本面和过高的估值,纷纷涌入市场,最终当泡沫破裂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与之相对的是恐惧心理。
当市场经历下跌或动荡时,恐惧迅速蔓延。
投资者担心自己的资产会进一步缩水,于是纷纷抛售,引发市场的恐慌性抛售潮。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市场底部割肉离场,错失后续的反弹机会。
例如,在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市场的恐慌情绪使得大量投资者不计成本地抛售股票和其他资产,造成了市场的深度下跌。
从众心理也是影响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人们往往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决策,认为集体的智慧和行动是可靠的。
在投资领域,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买入某种资产时,投资者很容易受到影响,也跟风买入,而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这种从众行为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繁荣或过度萧条,因为投资者的决策并非基于对资产价值的理性评估,而是基于群体的行为。
过度自信同样会对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投资者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容易过度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从而采取更加冒险的投资策略。
然而,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超出个人的预测能力,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潜在的风险,做出错误的决策。
此外,损失厌恶心理也值得关注。
投资者对于损失的痛苦感往往大于获得同等收益的快乐感。
这使得投资者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更加倾向于采取冒险的决策来避免损失,而在面对可能的收益时,却更加保守。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d563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5.png)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研究投资者心理是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且广泛探讨的问题。
在市场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往往会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和个人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研究,从投资者心理偏差、市场情绪和行为金融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投资者心理偏差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常常受到情绪和直觉的影响,而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
例如,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倾向,使他们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此外,投资者还容易受到损失厌恶效应的影响,即对于获得同等利益和承受同等损失的两个决策,人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
这种心理偏差会使投资者在决策中更加保守和回避风险,从而限制了其收益的增长。
其次,市场情绪对金融市场的波动起着重要作用。
投资者的情绪常常会直接影响市场的情绪,进而影响市场的波动性。
例如,当投资者对市场乐观时,他们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股票,推动市场上涨;而当投资者对市场悲观时,他们倾向于卖出股票,引发市场下跌。
这种市场情绪的传染效应使得市场波动更加剧烈,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因此,了解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投资者心理偏差和市场情绪外,行为金融学也是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心理的重要领域。
行为金融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探讨投资者决策行为和市场反应的学科。
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市场的反应机制,行为金融学试图揭示金融市场中涌现出来的非理性和异常现象。
其中,代表性启发式和羊群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代表性启发式指的是投资者在决策中会依据已有信息和经验作出判断,而忽视了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而羊群效应则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市场主流观点,而忽视个体的信息和判断能力。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容易导致市场的波动,更使得金融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投资者心理研究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对应也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投资者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和适应。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56b66e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市场是一个涉及众多投资者的复杂环境,他们来自各个行业、背景和文化。
在这个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决策和市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一些特点和影响因素。
首先,投资者的心理会受到市场情绪和舆论的影响。
市场的情绪波动和媒体的报道都会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更有可能冒险投资,而当市场情绪悲观时,他们倾向于保守投资或者选择观望。
这种情绪传染现象会在市场中形成投资者之间的集体行为。
其次,投资者心理中的“羊群效应”也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现象。
当一些明星投资者或者大资金机构选择某一种投资策略时,其他投资者也会效仿他们的行为。
这种羊群效应使得市场上的波动更加剧烈,从而形成股市的短期过度波动。
除此之外,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也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投资者普遍存在的“损失厌恶”心理让他们对于承认错误产生困难。
他们希望尽可能地避免亏损,并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盈利。
这种心理偏差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止损,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此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受到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
当投资者在市场赚到一笔钱时,他们会对自己的决策能力产生高度自信。
这种自信使得他们在后续的投资决策中更加冒险,而不顾及风险管理。
然而,金融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高度的自信并不能保证持续的成功。
随着科技的发展,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例如,电子交易和高频交易技术的出现使得交易过程更加迅速和高效。
这些技术导致了交易的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可能放大市场的波动。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市场信息和其他投资者的意见。
然而,这种信息的过量也可能干扰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在决策和市场走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市场情绪和舆论、羊群效应、心理偏差以及科技发展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了解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降低风险,并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研究
![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e9dd7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c.png)
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研究在当今社会,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
然而,资本市场波动频繁、变化莫测,给投资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投资者心理这一角度探讨资本市场对其的影响,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应对资本市场的波动,同时提高投资成功的几率。
1.资本市场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1.1 市场情绪感染资本市场的波动常常会引起投资者的情绪变化。
例如,市场上出现大量空头,投资者容易失去信心,贪婪情绪也可能会被挑起。
这种情绪传染会形成市场情绪,进而引发投资者短视行为。
市场情绪感染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1.2 组件重塑感随着市场的变化,投资组合也要发生变化。
这时,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合适,可能会对投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拥有的某些投资组件跌了而焦虑,短视,并最终导致违背自己的投资战略。
1.3 锚定偏误锚定偏误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倾向于以之前的看法、实践、经验或心态来辅助现在所做出的选择。
锚定偏误的存在,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资行为。
2.如何应对资本市场波动?2.1 坚定投资信念投资最重要的要素是坚定的投资信念。
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要坚定自已的投资信念。
投资信念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一个备选的参考框架。
此外,一个良好地投资决策应该基于理性和较为相近的知识结构,投资者应该通过充足的研究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2.2 巩固投资知识投资者必须全方位的了解投资知识,而不只是对某个领域有了解。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的投资知识不足,将会很容易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投资者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投资能力。
2.3 避免短视行为避免短视行为对实现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非常重要。
短视行为往往会导致投资人的错觉,而将相对有利的投资机会遗漏掉或错过,实际股票/基金收益也往往长期处于波动状态。
浅析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浅析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6174a9625c52cc58ad6be6f.png)
商展经济浅析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顾鸿翼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对于个人投资理财而言,人们更倾向于将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以实现投资收益。
面对投资市场中品类繁多的投资产品,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选择,这要结合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中投资者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心理账户的存在,往往在做投资决策时会违背一些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
本文对于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希望对正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投资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投资心理;投资行为;投资者;投资品种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11.20与改革开放前对比,目前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稳居世界大经济体的行列,同时发展的成果斐然。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组创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思想观念、消费观念、理财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加之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以及投资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投资,而投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
面对金融市场中众多的投资产品,如何去选择和判断,更需要投资者保持理性的态度,投资心理决定了投资行为,非理性的投资心理,势必会导致投资的失败。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都是以对资产保值并实现增值为投资目的,简而言之,以可以实现“钱生钱”为最终投资目的。
作为投资者而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产品时,如何保持冷静、理智、清醒的头脑,去判断一款投资产品的投资价值,对投资初期的目标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投资者投资心理行为现状分析现阶段,大量的现实调查表明,我国投资者投资心理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第一,太过自信,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对自身没有客观的认识。
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与心理分析论文
![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与心理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d23ae6102de2bd960588f4.png)
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与心理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摘要为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特征,本文对336名个人投资者的基本信息,心理偏差和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当今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有转向中长线的趋势,但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
同时,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
当然,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找到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心理偏差投资行为一、引言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但现代金融理论模型解释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时存在着缺陷。
第一,现代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等假设上。
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
amos tversky (1990)针对投资者准确无偏的奥斯本定义上的理性,指出投资者具有倾向于过分自信的心理特征。
第二,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市场投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非理性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面对传统的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行为金融却能够很好地解释。
同时,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研究行为金融,研究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与心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问卷结果分析(一)个人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投资心理特征的问题设计除了羊群效应外均采用了封闭式问题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每个问题都采用逐级递增的形式,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就是他对各题回答所得的分数,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分就可说明投资者整体的态度强弱。
此部分信息除锚定与调整心理(小于3存在,大于3不存在)外,其他心理特征均是小于3不存在,大于3存在。
投资心理在投资中的影响研究
![投资心理在投资中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ea0f64cc7931b764ce150d.png)
投资心理在投资中的影响研究中文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至于证券投资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以,因为投资心理而产生的种种投资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如何去探究投资心理及投资行为的关系,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这早已经成为了研究的课题。
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波动性与刺激性,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和高冒险。
一旦投资失败,则会使个体、群体引起心理变化,甚至波及社会稳定。
所以投资者应具备正确科学的投资心理,这样对家庭对社会都是福音。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研究理论,分析现在证券投资中常见的心理状态。
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理论方面的客观分析。
最后给出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行为投资策略。
关键词:证券投资行为金融学投资行为心理素质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tock market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in the life of a part. Therefore, because the investment psychology and produces a variety of investment behavior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ow to guide rational investment, how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has already become a research topic.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volatility and irritation, high yield with high risk and high adventure. Once the failure of investment, will make the individual, groups caused 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even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investors should have the correct scientific investment psychology on both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is is the gospel.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finance to stud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now common psychological st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investors, the reasons for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analysis. Finally,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finance behavioral investment strategies.Key words:Securities investment Behavioral financeInvestment behavior Psychological quality目录一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 (3)1.1 概念 (3)1.2 投资心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3)二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 (4)2.1期望理论 (4)2.2套利限制理论 (4)2.3行为组合理论 (5)三证券市场中不良投资心理分析 (5)3.1 后见之明 (5)3.2 过度自信 (5)3.3 锚定效应 (5)3.4 损失庆恶 (6)3.5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6)四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6)4.1个体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6)4.2宏观环境因素对投资者行为影响 (7)4.3信息披露因素对投资者行为影响 (7)4.4上市公司素质因素对投资者行为影响 (8)4.5政策及市场因素对投资者行为影响 (8)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行为投资策略 (8)5.1针对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分析 (8)5.1.1反向投资策略 (9)5.1.2惯性交易策略 (9)5.1.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10)5.2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分析 (10)5.2.1基金的羊群行为与相关投资策略 (10)5.2.2利用和个体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行的投资策略 (10)参考文献 (13)一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投资者是市场的主体,他们对市场有绝对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01-02摘要 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研究的成果,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方面的不足,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种理论对于经济领域各种“异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心理学是这种理论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论述了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
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心理行为偏差一、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传统金融理论在讨论资本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理想化的假设,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人”,个体依据效用最大化和相机抉择等来进行投资。
将投资者的行为抽象化为一个追求主观期望效用(seu)最大化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由库特纳(cootner)、奥斯本(osbeme)和法码(fama)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正是这一理论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过程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后,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对理性决策的偏离主要集中在系统偏差方面,它来自人们的信念和偏好,不能因统计平均而消除。
二、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实验研究及论述心理学家阿什(asch)、杜斯基(deutsch)及吉拉德(gerand)通过“判断长短线实验”和“彩色信号灯答题实验”证明人们在决策时具有强烈的受群体成员行为和信息传导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倾向,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发现人们在制定决策时会因为受到干扰而可能出现认知偏差。
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拉宾(rabin,1998)将心理学研究与投资者行为相结合,发现投资者行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修正与调整。
此后,热衷于研究投资者行为的经济学家陆续建立了投资者行为模型。
巴博拉斯(barberis)、席勒佛(shleifer)和威什尼(vishny)提出投资者行为bsv模型,认为人们在投资决策时存在选择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
丹尼尔(danier)、海尔西佛(hirsherfer)、和苏波拉姆(subramyam)提出dhs模型认为获得信息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和过分偏重信息两种行为偏差。
三、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分析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学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学者研究主要为过度自信、事后聪明、损失厌恶、情感依托、从众心理、赌博心理、过度恐惧、政策依赖、框架效应、心理账户、锚定心理等多达10多种。
barberis和thaler认为,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需要指定投资者的非理性形式。
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学者们通过大量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研究、观察和实验,开创了投资者行为理论。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心理特征包括与投资者信念、偏好以及投资决策相关的情感、认知和社会群体心理。
下面对其进行分类讨论:1.情感心理学因素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和记忆力,会导致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反应出现非理性偏差。
主要类型如下:①反应过度。
指人们对某一重大事件不能进行理性合理的评价而引起的证券价格产生剧烈变化,超过预期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方式回复到其应有价位上的现象。
由于反应过度的存在,会使证券价格暂时偏离基本价值,使得资本市场的波动大于有效市场理论所描述的。
2002年中国股市的6.24行情中正是股价对政策信号产生过度反应的典型表现。
②反应不足。
反应不足是交易者低估了交易者最近获得的信息,交易者正处于保守状态,对某些信息反应冷淡,甚至没什么反应。
③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和未来的预测表现出过分的乐观自信。
de bondt和thaler认为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他们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表明人们在决策时,会过于自信地估计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度自信效应来自另外两种偏差,自我归因偏差和事后聪明偏差。
自我归因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将任何成功归因于他们自己的才能,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而不是自己不称职。
如此反复会使人们得出令自己高兴但却是错误的结论:他们非常有才能。
例如,投资者在一系列的投资成功之后也许会变得过度自信。
事后聪明偏差是在事先预测的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人们认为对过去的预测好于他们实际上所做的,他们也会相信他们对将来的预测好于实际。
过度自信可以很好地解释“一月效应”异象,即出于熊市中的封基和股票在一月份得到反弹的现象。
当人们把年末视为结算时间,进入新的一年他们认为未来还有满满12个月来挽回,因此不介意在一月份一搏。
④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认为相对于收益,投资者更加在意损失。
丹尼尔.卡耐曼与阿莫斯.特韦尔斯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损失和收益影响的效用比值大约为2:1。
一定数量的损失在投资者精神上引起的痛苦感受程度两倍于相等数量收益带来的愉悦程度。
金融市场上则表现为:投资者在获利时表现为风险规避,在亏损时表现为风险爱好。
损失厌恶表明,在面对不同情况时,人们的风险偏好发生了改变。
投资者在做出出售证券决策的时候普遍存在处置效应,即投资者趋向于较长期地持有亏损的投资,同时又过快的卖出获利的投资也可以由这个心理特征来解释。
依赖于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在收益上的凹性和在损失上的凸性以及狭窄框定效应。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很好地解释了股票市场上存在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
比如当公司公布利好信息时,股票价格首先在短期内表现出持续的走势,随后在长期出现反转走势。
这是因为在前期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过于保守。
此时,由于历史信息较为新信息更有显著性,因而对新信息估价过低,因而价格趋势并未因新信息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信息变得更显著,此时投资者对新信息估价过高,表现出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所导致的价格偏离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偏离的价格最终得到纠正,因而出现反转的走势。
2.认知心理学因素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
①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一种趋势,使人们将赌资同其他财富隔绝开来,他们经常会在不考虑其他问题的情况下来评价赌博,就好像他们的世界中只存在这一个赌博。
人们考虑这种问题的过程可以被称作心理账户。
kahneman,slovic和tversky提出了心理账户的局部组织这个概念,它使得人们从相对值而非绝对值来评价得失。
shefrin和stat2man提出,个人投资者自然地认为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一个具有最低风险的安全部分和一个能投机致富的风险部分。
人们允许自己受心理账户的影响,这种倾向可以解释当某个股票被选入标准普尔指数时会上涨的现象。
它还可以帮助解释上述的“一月效应”异象。
②锚定心理。
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确答案的特性。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人们通常利用某个参照点作为锚定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调整得出最后的结论。
然而这种调整常常是不充分的,因而也是非理性的3.社会群体心理学因素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别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不能离群索居。
而处于一个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由于经常性的交流所以思维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一旦加入一个群体之中,个体就或多或少会受到匿名、感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
影响投资者行为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心理学因素当属从众心理,又称羊群效应。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某个时期大量的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某一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从而某些金融资产投资过剩,引起价格波动,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证券市场上羊群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信息不完全。
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足以做出有效的决策促使其只能跟随别人的意见。
投资者掌握的信息越是不完全羊群效应产生的偏差越大。
二是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容易依据别人的观察做出选择,模仿别人的行为,而忽略了自己掌握的信息。
三是社会压力。
社会非强制性压力经常迫使个人服从社会整体规范,从而导致“羊群效应”。
四是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投资者一旦不自觉地服从于权威便容易产生非理性偏差。
羊群行为很好地解释了证券市场上的“追涨杀跌”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投资者的一致性极为明显。
这种一致性不仅表现在整个市场上,而且表现在单个股票上。
四、影响投资者行为心理学因素的持续存在性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大多来自于人们的信念和偏好,属于系统性偏差。
即使在不断的反馈中投资者可以对其行为进行纠偏,达到减少系统性偏差的目的,但却不能消除它。
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会使人趋于理性,却不能达到完全理性。
各种心理学偏差被发现后,人们可以了解它,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会立刻违背它。
尽管刺激某些时候会减少人们表现出的偏差,但即使增加刺激、重复学习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完美理性的违背。
参考文献:[1]李晓周,王浩志,姚景春.投资者行为本质:理性与非理性辨析.经济纵横.2006(14):47-48.[2]王广,孙绍荣.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心理学特征.商场现代化.2007(03):189-190.[3]杨奇志.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基础.经济师.2005(05):28-30.[4]何勇,陈湛匀.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偏差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1):34-35.[5]杨胜刚,吴立源.非理性的市场与投资:行为金融理论述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