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论文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记述了康熙末期的清室及其贵族家庭的历史故事,以及神话般的悲剧行为,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性审美与情感符号。
其中,有许多精彩出色的女性形象,在书中鲜活
地展现出深邃的心态,卓越的精神实力,多变灵活的见解,以及优雅而内敛的行为,极大
地拓宽了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的内涵和深度。
首先,杨颐的闺密贾敏,无论面对满宫冰雪的贵族冷落,还是面对贾赦暴虐和贾政的
虚伪,她都展现出固执、坚毅的性格,勇敢为自己所信仰的誓言坚守苦战。
例如,在梦中,她为了保护林黛玉,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反抗贾政,惊心动魄,展现出一个追求自由、不
甘被奴役的女性形象,引起读者的敬佩。
其次,被称为“西厢联合胡三小姐”的薛宝钗,是少数具有社会财产才能的女性形象,在贾家的一反常态的家庭社会关系中,以自己的文雅、出色的实力,一系列地扼杀了宁国
府客人及家族弟子,甚至一度把握住贾夫人的政治必争权利而谋取更高的地位。
同时,她
又成功地打动了林钰花的芳心,从而实现了职位的提升,展现出一个聪明、精明、有主见
的女性形象,增加了小说中社会阶层差异的刺激性。
最后,关汉卿的女儿林黛玉,是一个真诚、守么、孝恭的天真人物,无论贫寒品尝痛苦,还是路过富贵,始终迸发出卓越的芳心美,引得贾家众人的笃信爱护。
身处满宫荒淫,却终能自律节操,从而把一种很独特的清新感带入小说的故事之中,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神话般的憧憬与认知性。
总之,《红楼梦》中几位著名的女性形象,通过其各自的性格特征及行为举止,凸显
出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特性,使得有一股壮丽灿烂的感情流淌在书中,体现了女性清高、动人的心态及优雅朴素的形象。
世界名著人物分析论文

《呼啸山庄》男女主公的矛盾性格分析摘要:矛盾性格,即人的性格中存在着互相冲突的两个层面,也可称作双重性格。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无论是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了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
它的奇特表现在很多方面,而男女主人公的矛盾性格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个。
也正是他们性格中的矛盾性导致了小说中的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本文着重分析男女主公的矛盾性格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从而揭示出社会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关键词:矛盾性格;具体表现;原因;影响;社会环境序言:《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这也是她惟一的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
即便当时因为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致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
书中写尽了寂寥的荒野、偏僻的古堡、粗暴的爱情,气氛阴霾而深刻,为当时的世俗所不容。
当人们认识到它的价值的时候,已是半个世纪以后了,这部小说逐渐的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成为世界上流传比较广泛的小说之一。
艾米丽在她的《呼啸山庄》中着力描写了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这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悲剧,着重刻画了两个主人翁的矛盾性格。
本文将从具体表现,原因,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展示他们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性格希斯克利夫是个孤儿,老恩肖将他带回呼啸山庄抚养,让他逐渐找到了原本已经失去的归属感,他也与恩肖的女儿凯瑟琳展开了一段强烈的、牢不可破的爱情。
然而老恩肖的离世,辛德雷的虐待,凯瑟琳的背叛,使他性格中的残暴因素完全释放,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行动,最终上演了一系列悲剧。
而导致悲剧产生的原因正是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性格。
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人性与兽性的并存。
在老恩肖去世后,他那充满愤恨的儿子辛德雷虐待希斯克利夫,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机会,把他视为奴仆。
而辛德雷的妻子,弗朗西斯,对希斯克利夫尤为残酷。
《伊豆舞女》女主人公形象[论文]
![《伊豆舞女》女主人公形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5ef77d8e9951e79b89273c.png)
浅析《伊豆的舞女》女主人公形象《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这部小说继承了当时文学的美学传统,典雅精细又深含伤感愁绪,通过作者的细腻感情的流露,表现了年轻男女之间朦胧、纯真又略含羞涩的初恋情愫。
作品对伊豆这个地方美丽自然风貌的描写,使读者在感受清新自然景色之时得到心灵上的休憩和升华,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浪漫的唯美爱情世界。
一、作品及人物形象概述《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自己1918年在的伊豆半岛旅行经历而著成的。
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我”的口吻展开叙述,讲述了20 岁的高中生“我”在伊豆之旅中遇到了巡回演出舞女熏子,并对之萌生了朦胧纯真的感情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之间纯净的爱慕之情辉映于伊豆的青山秀水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清新脱俗之感。
整部小说的创作添加有不少作者自身对于唯美爱情的渴望,其中不乏包含自身理想爱人的缩影,这也和23岁的作者当时惨淡个人的感情经历现状有关,小说中的“我”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自己。
在旅途中“我”和女主人公“熏子”相遇并对她一见钟情,通过和舞女“熏子”一家的同行,“我”从她以及她的家人身上感到了一种“爱的力量”。
川端康成用自己一贯的的唯美主义风格,通过对人物情感灵魂的加工,刻画了舞女羞涩、可爱的美丽形象。
二、女主人公形象内涵分析《伊豆的舞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巨著,对当代文学和年轻人的爱情观也都产生一定影响,男女主人公形象在日本是身深入人心的,他们甚至想象熏子和“我”两个形象是完全存在的,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还建有“伊豆的舞女”文学纪念碑和舞女的雕塑,主人公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冲破了文学和现实的界限,在心灵上和真实社会情感中都散发出不朽的魅力。
舞女熏子是无数少男心中一个瑰丽的梦,她的清澈可爱的眼神、时而突然绯红的脸颊,对大家细心周到的照顾,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川端康成并没有对这一人物赋予过多的正面称赞,只是通过细节的烘托,“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簪,使她严肃的鹅蛋脸显得非常小,调和得非常美。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独特的文化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女性角色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扮演着各具特色的角色。
下文将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刻而丰富的女性角色。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林黛玉、贾元春和史湘云。
首先,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敏感,情感复杂。
她追求自由和真实,对社会的虚伪充满不满,因此常常表达自己的伤感和忧愁,被称为“情感代言人”。
其次,贾元春是贾府的贵妃,她的形象深受作者关于儿女情长的描写。
她是一个温柔贤淑、有母爱的形象,用她的智慧和理解力去缓和家族内部的争斗。
最后,史湘云是贾府中的第三代女子,她有着果敢坚定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她因为自己的才华和超越时代的观念在贾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二、《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著名的有白晶晶、沙僧师太和女儿国国王。
白晶晶是唐僧师徒团队中的女儿国公主,她的形象代表着纯洁和勇气。
白晶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她善于保护自己和自己心爱的人。
沙僧师太是唐僧护法之一,她非常聪明和机智。
她的形象追求自由,她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不断为团队提供帮助。
她展示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智慧。
最后,女儿国国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
她有着很高的权力和地位,她勇敢地保护着她的国家,代表了女性在领导地位上的能力。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草根起义的文学巨著,虽然男性形象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一定影响力。
最突出的是林冲妻黄氏、武松妻潘金莲和孟康家的姐妹三人。
黄氏是林冲的妻子,她在丈夫遭受逆境的时候表现出了巨大的母爱和胆识。
她用自己坚强的心态和智慧帮助丈夫摆脱困境。
潘金莲是武松妻子,她是一个有着强烈欲望和野心的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1. 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不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2. 文学作品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述贾府家族子弟间复杂纷争,展现出了多个鲜明的女性形象。
其中,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塑造了缤纷多样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示了自主、聪慧、坚韧、婉容等特质。
然而,《红楼梦》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束缚与压抑。
3. 文学作品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融合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于一体的奇幻小说,其中唐僧师徒四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
在这个故事中,女儿村的小龙女、玉帝的女儿和妲己等形象展示了勇敢、聪明以及善良等美好品质。
她们不仅是主角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助手,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包容女性的思想。
4. 文学作品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为首的英雄史诗,其中亦有几位重要的女性形象。
穆桂英、李瓶儿等人物以她们的聪明智慧和无畏勇气来支撑起整个故事。
她们在男性主导社会中出类拔萃,展示出了坚强、独立和反抗等特质。
5. 文学作品四:《孽海花》《孽海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现代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富商家庭世代积累的罪恶与报应来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小说刻画了两位至关重要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罗柔和白湘琴。
两位女性形象寄托着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展现出了追求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6. 比较与总结通过对以上几部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不同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她们有时是封建礼教下的受压迫者,有时是勇敢、聪明的冒险者,有时则是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卓越人物。
这些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女性角色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7. 结论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孽海花》等古代文学名著中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刻画的方式和思想观念。
《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研究——中西文化互观中的简爱与林黛玉姓名:邓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詹志和20090501 中文摘要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中的同名主人公,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有身世命运上的“孤女刀身份.寄人篱下的人生苦难,思想性格上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叛逆精神和追求真挚美好爱情的强烈意愿。
基于此,学界曾有人取平行研究的思路对二者加以综合研究,开拓出了一片异彩纷呈.摇曳多姿的学术园地。
但整体看来,既往的同类课题研究大多着重于探讨二者的类同性,而辨异性研究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互相观照的中西文化背景下从辨异入手进而促进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化.系统化。
有鉴于此,本文将林黛玉形象和简爱形象纳入中西文化比较的大视野中,从中西哲学观.中西宗教观.中西美学观.中西女性观等四个方位展开探讨。
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中西哲学价值论在这两个形象身上的投影:在林黛玉的形象中体现了中国哲学“尚善”的,以伦理道德.群体关怀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简爱的形象中则体现了西方哲学“求真”的,以生命意义.个体关怀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探讨中西宗教意识对这两个人物精神的渗透:简爱身上有基督教主张的着眼于协调人际关系的“博爱.宽恕”精神和由“原罪一-救赎”说衍生出来的自我“救赎’ ’思想;林黛玉身上则有中国佛教提倡的也是着眼于调理人际关系的“隐忍.包容”思想和由“苦谛”说衍生出来的自我“解脱’’祈向。
第三章探讨中西文学中关于女性人格美的审美取向在这两个形象中的体现:在简爱身上体现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常常表现出来的纵情追随“真我” .有“自强一-平等”观念的文化人格,在林黛玉身上则有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常常表现出来的对操守名节的终极关怀和内心深处自卑柔弱.依附性强的文化心理。
《西厢记》与《牡丹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西厢记》与《牡丹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世名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
两部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
首先,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形象都是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
《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
与《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都是身份高贵的女子。
但是,《西厢记》中的紫钗女主张小凡
要比《牡丹亭》中的潘金莲更为纯洁,更为娴静。
《牡丹亭》中的潘金莲则是一位聪明、
有智慧的女儿,但她的道德观却不太正常。
其次,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在性格方面也有所不同。
《西厢记》中的张小凡是一位非
常善良和温顺的女孩。
她对爱情非常真诚,对爱情也非常珍视。
与之相比,《牡丹亭》中
的潘金莲则是一个意志坚定,非常自信的女人,她的性格自由、率直,甚至有些傲慢自大。
这种性格使她在文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后,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经历和人生轨迹也不同。
在《西厢记》中,张小凡经历
了许多磨难和考验,但是她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愿望,达到了她的生命目标。
与
此相反,《牡丹亭》中的潘金莲却遭受了很多打击。
她从未能够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在整
个故事中她遭受了很多挫折和失败。
综合来看,《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各具特色。
无论是张小凡还是潘金莲,她们都是一些值得我们赞美和尊重的女性。
作为后辈的我们应
该更好地汲取她们身上的优点,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增添一份不同的乐趣。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犹如璀璨星辰,以其丰富多样的性格、命运和经历,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魅力。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性和社会的窗口。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她身世飘零,自幼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敏感细腻,才情出众,内心充满了对真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无奈。
她的敏感并非无因,而是源于其身世的坎坷和在贾府中所处的微妙地位。
她深知自己的孤独,却又不愿随波逐流,坚持着内心的纯真和高洁。
她的爱情观也是独特而坚定的,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精神共鸣,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
然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难以开花结果,最终她在忧郁中香消玉殒。
林黛玉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勇气和无奈。
《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位独立自主、勇敢追求平等和真爱的女性。
她出身贫寒,却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在面对爱情时,她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并非建立在金钱和地位之上,而是基于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当她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尽管内心痛苦万分,她依然毅然决然地离开。
这种坚定的道德底线和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使她成为了女性独立精神的象征。
简·爱的形象,鼓舞着无数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摆脱社会加诸于她们的束缚。
《飘》中的斯嘉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生命力的女性。
她出生于南方的一个富裕家庭,但南北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她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
为了生存,她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爱情。
她的坚韧和顽强令人敬佩,但她的自私和任性也让人又爱又恨。
斯嘉丽的爱情经历也是曲折复杂的,她一直深爱着艾希礼,却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
她的成长历程,反映了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性为了生存和爱情所做出的挣扎和奋斗。
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通过讲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主要角色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女性的境遇。
本文将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的性格特点、命运安排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抗争。
H1:贾母——传统家庭女性的典范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她被描绘成一个传统家庭女性的典范。
贾母聪明睿智,具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她不仅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整个贾家的核心人物。
她善良贤淑,不仅能够处理家庭大小事务,还能以智慧处理家族内部矛盾。
H2:王熙凤——聪明机智的狮子派女性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她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的狮子派女性。
她的性格坚强而独立,深知如何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来摆脱困境。
尽管她是一个女性,却具备了男性所具备的智慧和决断力。
王熙凤曾经帮助贾府度过了许多危机,展现了她作为一个贤妻良母的能力。
H3:林黛玉——叛逆的代表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被描绘成一个叛逆的代表。
林黛玉并不合群,她善良而敏感,对于封建社会的伪善和虚伪深感厌倦。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忧虑和不满,并常常表达出对封建家族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H4:贾宝玉所承载的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束缚作为男性角色,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也承载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束缚。
贾宝玉是一个纨绔子弟,他的行为和言论影响了贾府内其他女性的命运。
他对女性的喜好和厌恶成为了其他女性角色一生的命运守则,使得她们无法真正获得自由和幸福。
H5:王熙凤的女权之路尽管贾宝玉对女性的决定权相当大,但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展示了女权之路的可能性。
她通过聪明才智和自信,成功地在男权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地。
她在与贾宝玉的冲突中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H6:贾母的传统婚姻观贾母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女性,她对婚姻的态度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鲍小姐是四位女性中最“离经叛道”的,作者只给了她一个姓,连名字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子,却是主人公方鸿渐爱情生活的开端,对方鸿渐后来的爱情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鲍小姐的娇艳与性感,是她引诱人的本钱,她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从她搭讪方鸿渐的过程来看,她引诱人的手段可谓相当高明,不露痕迹。
方鸿渐对爱情的直观体验是从鲍小姐开始的,而对鲍小姐而言,方鸿渐只不过是漫长旅途中一个不错的消遣对象——事实上,鲍小姐一开始就是抱着跟方鸿渐逢场作戏的心态与之相处的,并没有半点感情可言,没有方鸿渐,她也会在船上找别的“李鸿渐”、“张鸿渐”来排解她旅途上的寂寞的。
苏文纨从外在的条件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极品女子”:家世好,学历高,容颜俏。
方鸿渐虽然没有爱上她,但也不得不承认“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
”苏文纨一向清高,身为留学博士,是新时代的女性,按说应该勇敢主动地追求自己幸福的,可是她偏偏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依旧保持着所谓的矜持,不肯轻易主动向方鸿渐明确示爱,还试图利用赵辛楣对自己的爱恋来激发方鸿渐的勇气,同时“看两个男人为她争斗”,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作品中关于唐晓芙的描述笔墨不多,但却意义重大。
因为她是方鸿渐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对象,也是作品中最美好的女性形象。
人如其名,从名字就让人产生由衷的好感——晓芙,清晓芙蓉,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圣洁而美好。
导致方,唐两人分手的原因不仅仅是唐晓芙“过信表姐”,而是性格使然。
首先,唐晓芙对爱情有太多浪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后来苏文纨挑拨离间成功埋下了伏笔,她的理想爱情轻而易举地就破灭了;其次唐晓芙虽然能积极主动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但对现实问题却缺乏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归根到底她还是个不喑世事的小女孩,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去经营一份感情或者婚姻;再次,唐晓芙是男性心里的完美女生,作者太喜欢这个人物了,不愿轻易将她嫁给碌碌无为的方鸿渐。
毕业论文 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描写和刻画所塑造出来的。
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一个富有的贵族少爷,他天生聪明机智,却也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
他对诗词歌赋有着极高的天赋,但却常常陷入对世俗欲望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痛苦思考之中。
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虚荣和腐败,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
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独立且有主见的女性。
她对婚姻和爱情持有独特的见解,不愿意妥协和迎合社会的期望。
伊丽莎白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她代表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再来,我们分析一下《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是一个年迈的渔夫,他孤独而坚韧,对渔业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特的智慧。
尽管他在捕鱼过程中屡次遭遇失败,但他从不放弃,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
圣地亚哥的形象象征着人类的顽强和坚毅精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赫敏·格兰杰。
赫敏是一个聪明、勤奋且有学识的女孩,她是哈利和罗恩的好朋友,也是他们的智囊。
赫敏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在魔法世界中的力量和价值,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魔法师,并在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赫敏的形象鼓励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追求知识和成长。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人物形象不仅是故事的驱动力,也是作者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载体。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外国文学名著人物形象作文

外国文学名著人物形象作文
简·爱,那就是个硬骨头的女娃!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她,
活得那叫一个独立!啥都不怕,啥都不怵,就像山崖上的石头,风
吹雨打都不带怕的。
她可不是那种轻易低头的人,命运想摆布她?
门儿都没有!
哈姆雷特,哎呦,这哥们就是纠结的代名词!莎士比亚笔下的他,一会儿想复仇,一会儿又觉得这么做不对,真是让人看了都替
他着急。
他的内心就像个战场,复仇的火焰和理智的水花在那儿打
得不可开交。
他呀,就是个人生意义的探寻者,也是个对人性弱点
毫不留情的揭露者。
艾丝美拉达,那就是个美到让人心疼的姑娘!雨果笔下的她,
纯真得就像山涧的清泉,一看就让人心动。
可惜啊,这么美的姑娘,命运却不给她个好脸色看。
爱情、自由,啥都被剥夺了,看得人心
里真不是滋味。
红楼梦女性形象1500论文

红楼梦女性形象1500论文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纯洁,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都存在着A、B两面。
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圆滑世故”;但骨子里,她却实在是一个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在小说里,每至关键时刻,真正敢于坚持个性,以至于给家长们留下诸如“忌讳”、“离格”、“不祥”之类负面印象的,几乎总是宝钗;从客观能力上看,宝钗显然比黛玉更善于处世,更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从主观意愿上看,黛玉对各种世俗利益、名位的关注和向往,却又远远强过于宝钗。
史湘云别有一种风流妩媚,如娇花临水般独立在十二钗中间,给人一种林下风致与清秀之气。
她的思想与感情似乎都缺了点深刻老道,然而正是这种稚嫩纯真使她显得空灵透脱、胸无纤尘,赢得了书中人物与读者的普遍好感。
她的出场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而她的命运却与十二钗中其他人物一样的悲惨。
曹雪芹是抱着一腔同情与赞赏的态度来写她的,又将这同情与赞赏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一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比不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甚至也比不上王熙凤那样丰富与深刻,而她的性格所显示的魅力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

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丰富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展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多样性。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最为丰富多彩。
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众多女性角色各具特色,形象生动。
薛宝钗温柔贤淑,才情出众,具备典型的封建淑女的特质;林黛玉则以独立、叛逆和独特的个性为人们所称道,她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她成为当时女性的异类;王熙凤则精明干练,富有心机,是贾府中不可或缺的女性管理者;贾母,作为贾家的精神支柱,有着强烈的家族责任感和家族荣誉感。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多重角色和性格特质。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相对较少,但仍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观世音菩萨,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以其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帮助孙悟空解决各种难题;另外,白骨精也是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被描绘成一个妖怪,但其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相较于《西游记》更为鲜明。
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一丈青”的扈三娘,她勇猛果敢,武艺高强,为梁山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潘金莲的形象也十分引人注目,她虽然被。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论文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论文
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颇受历代作家的青睐,他们不吝自己对女性的种种赞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开篇便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真实地再现世间男子对美丽女性的追求;屈原的《离骚》,更是以“美人”来作为高尚、纯洁、正直的象征;曹植的《美女篇》中的“美女妖且闲”、司马相如《美人赋》中“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都描绘出了女性的娇柔和美貌。
不仅如此,女性的另一个身份——妻子,在男性文人的心目中更是占据了相当崇高的地位: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便记录了他们对待妻子的那份关爱和真情,其中的爱意更是令人羡慕和感动。
可见,女性的形象在古代历史中大放光彩。
然而,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对女性的描写、刻画和评价可谓是少之又少。
《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无名无姓的有九个,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有一百零二个,也就是说,文中共有787个人物。
而《水浒传》中只写了76个妇女,当中提及但未具体描写的就有47人。
这些妇女形象的人数还不到全书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她们没有性格、没有语言、没有面目,没有姓名,甚至,只因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单单凭借一个卑微的身份,作为一种道具或者符号出现在小说中。
可见,《水浒传》是作者有意构筑的集合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世界,是一个象征女性悲哀的世界。
论文—简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形象

彩色世界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彩色世界》的第三章节“生活中的颜色”,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观察和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及其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区分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颜色现象的能力,提高对颜色的敏感度。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重点:认识和区分基本颜色,掌握颜色的基本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世界挂图、彩色卡片、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实物模型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调色盘、水杯、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彩色世界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包含的颜色。
2. 讲解:通过实物模型,讲解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颜色,让幼儿认识和区分。
3. 实践活动:(1)分发彩色卡片,让幼儿找出对应的颜色。
(2)进行“找颜色”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相应的颜色。
(3)分组进行调色实验,让幼儿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
4. 例题讲解:以画一幅四季变化的树为例,讲解颜色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幼儿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自由创作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1. 《彩色世界》2. 内容:(1)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紫(2)颜色运用:生活中的颜色、绘画中的颜色(3)颜色混合: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彩色世界”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颜色,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彩色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颜色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颜色,观察颜色的变化。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创作,提高亲子互动。
论简爱人物形象及其与典型人物比较

论简爱人物形象及其与典型人物比较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经过孤儿院的冷酷生活而后成为家庭女教师。
但她心地纯正,感情深挚,善于思考,个性倔强。
敢于反抗压迫、屈辱和任何卑鄙的行为,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敢于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壮举,她迎合了时代的召唤,用惊人的语言、骇俗的行动证明了女人的尊严。
简爱反抗不公平的命运、保持独立自我、不甘心忍受社会的压迫,是当时妇女解放斗争的艺术楷模。
本文将对女主人公的形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将其与其他人物进行比较,体现人物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简爱,人物形象,分析,比较,性格特征前言:《简爱》的出版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直以来,《简爱》深受读者喜爱,不仅在英国,在全世界都成为了经典。
无论是她所表现的主题、结构的故事,和她的叙述方式都是独特的,特别是她的语言和所塑造的简爱这一女性形象,尤其令人玩味和赞赏。
小说中的简爱深知自己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然而她并没有服从命运的安排。
她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美好的品质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内在美的独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女人。
简爱既温柔体贴,对爱情忠贞不渝,又具有高尚的品格,超凡脱俗。
她坚强、独立、自爱、自强,保持女性的独立与尊严的意识在她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这个全新的形象使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一、时代家庭背景对简爱性格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中等阶级妇女深受时代的禁锢。
上层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下层劳动妇女也拥有较独立的人格,唯有中产阶级妇女是一种多余的人,她们是丈夫的摆设,完全没有社会功能,也没有独立性。
而女家庭教师一般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中,这种家庭的女孩子会接受一定的教育,简爱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夏洛蒂在塑造简爱这一典型时,从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她没有着力于简爱的在外刻画,而是全力描写她高尚的内心和灵魂。
名著中女性人物形象作文300字

名著中女性人物形象作文300字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那妹子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怜。
她那种才华,写出来的诗句美得让人心醉,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那么一丝丝的哀愁,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让你看了心里头就跟着不好受。
说到《简·爱》,简那丫头真是个硬骨头!面对啥困难都不带怕的,追求自由和平等,那劲头儿真是让人佩服。
她的故事,就像是给所有女性打了一剂强心针,告诉咱们要勇敢做自己。
《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她可是个聪明绝顶的姑娘。
她看问题总能一眼看穿,不受那些偏见的影响,选择爱情和生活都自己说了算,真是个独立的女性典范。
还有《飘》里的斯嘉丽,她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她那股子活力和野心,在战争和重建中都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就像是个传奇,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为她鼓掌。
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浩瀚海洋中,女性形象犹如璀璨的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谓是古典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身世飘零,自幼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敏感细腻,才情出众,内心充满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然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家族的复杂关系,让她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
她的多愁善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
她的诗词,如泣如诉,抒发着内心的孤独与哀怨。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诗便是她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
薛宝钗则与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端庄稳重,理智冷静,恪守着封建礼教的规范。
她深知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应遵循的种种规则,并努力迎合。
她聪明能干,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在这看似完美的表象下,也隐藏着她内心的压抑和无奈。
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或许更多的是基于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而非纯粹的爱情。
她的人生,是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典范,然而这种生存方式也让她失去了一些真实的自我。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则呈现出另一种风貌。
潘金莲,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她出身贫寒,被卖给大户人家为奴,后因不甘命运的摆布而与西门庆私通,最终害死了武大郎。
她的行为无疑是违背道德伦理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也是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压迫和扭曲的一个缩影。
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最终走向了毁灭。
孙二娘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她性格豪放,武艺高强,与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黑店。
她身上没有传统女性的柔弱和温顺,而是充满了江湖气息。
她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女性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变得强悍的现实。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以其美貌和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为了报答王允的养育之恩,甘愿献身,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最终铲除了董卓这个奸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名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项目基金】2012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外事专项)课题”培养大学生英语语感的经典导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in16)
【摘要】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
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但将她俩并举对比的研究论文就相对较少了,更是缺乏系统地从中西方文化对比方面来入手对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文化蜕变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
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学者们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常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
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但将她俩并举对比的研究论文就相对少一些了,更是缺乏系统地从中西方文化对比方面来入手进行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的分析。
一、白流苏和斯佳丽在传统文化教养下的形象差异
不同国度,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养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使得两个女子拥有完全不同的性格,爱情观与婚姻观。
1.性格上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女子的教养是十分严苛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名门淑女,以及在作为大家长的母亲的压制下,白流苏俨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门闺秀,不能有自己的意见,而且她的活动范围也几乎限定于白家大院里。
不能同家里以外的男性交谈,也不能参加社交活动。
因此,自小生活在白家大院这样一个封建遗族的家庭里,使得中国传统的那些深深束缚着女子的礼教在白流苏的性子里深
深扎根,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句话道明了中国传统礼教下女子的命运,同样也造就了白流苏软弱,不能彻底反抗的性格。
同样是淑女,但斯佳丽的言行举止就远比白流苏来的自由。
西方的的传统文化教导女子怎样成为一个可以持家有道,能帮助丈夫的贤惠的家庭主妇。
然而斯佳丽并没有完全跟着母亲与礼教的路子走,她可以听从母亲的话,但却不盲从,她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还有同身为爱尔兰血统的父亲一样,斯佳丽拥有坚韧的性格,她热爱生活、土地。
这二点可以说是和白流苏性格本质上的差异。
再者,西方的上流社会跟中国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淑女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能彰显她们的贤惠,而在西方的上流社会,他们允许淑女们出席各种聚会,接触人群。
恰恰就是这样的区别,使得白流苏和斯佳丽拥有完全不同的淑女性格。
斯佳丽热情、开朗,
她可以和男士一起侃侃而谈,不拘一格;也可以在舞会上肆意舞动,热情奔放;也可以抛投露面和商人讨价还价。
白流苏确是温柔、端庄的,无论是面对徐太太还是范柳原,她一直保持着温柔、端庄的名家淑女的形象,进退有度。
2.爱情观的差异
在白流苏接受的教育里,女子是不能随便说”爱情”的,女子出嫁从夫,她们的爱情只能给予她们的丈夫,来保障她们的生活。
因此,白流苏的爱情是隐晦的,在出嫁后,她的爱情归于她的丈夫来换取在另一个家族的生活权利。
在和前夫离婚后遇到范柳原,她的爱情便归于范柳原,只因范柳元能在她离开白家后,给予她生活和经济上的保障。
而对于斯佳丽来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斯佳丽可以说是一个对自己魅力十分肯定的女子,她暗恋阿希礼,也自我认为阿希礼也爱着她,在听到阿希礼要订婚的消息时她仍然认为阿希礼是爱她的,她就是这样一个对爱情十分绝对、也十分执着的人,”我爱你,你也必须是爱着我的”。
可斯嘉丽也是十分矛盾的人,在阿希礼拒绝她后,她为赌气而嫁给查理斯,却也是豁达的,她可以爱屋及乌,帮着阿希礼悉心照顾他的妻子。
斯嘉丽可以将他的婚姻与爱情完全地分离开来,这是和白流苏全然相反的。
相较于白流苏的隐晦,斯嘉丽可以大胆地向异性说出她的爱,显得更可爱。
3.婚姻态度上的差异
对于白流苏来说,婚姻是她唯一的出路,可她的婚姻也是不自由的,典型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使得
她重新回到白家这个吃人的封建家庭,家人的刁难以及指桑骂槐的氛围使得她极力想要离开白家。
幸运的是她在这个时候遇见了范柳原,本是介绍给妹妹的对象,可她全然不顾,在范柳原表示出对他的一点点兴趣后,便开始积极地和范柳原互动。
因为她知道,只有抓住范柳原这个男人,她才可以离开白家,以后的生活才可以有经济保障。
她的婚姻,只是建立在范柳原可以给她提供经济来源的基础上。
斯佳丽的第一次婚姻,是为赌一口气;而她的第二次婚姻则是完全为了金钱,为了生存。
战争的残酷使得斯佳丽为了如何生存下去,而将自己的婚姻作为筹码,以换取金钱来保住自己的庄园和家人的生活。
第三次和巴特勒的婚姻亦是如此,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同样带有功利性的婚姻。
斯佳丽和白流苏的不同在于,斯佳丽是为了庄、为了家人,而白流苏仅仅是为了自己。
二、白流苏和斯佳丽在蜕变后两人的形象差异
两个女子为了自己的追求,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开始接受更适合当时社会生存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而在接受这些新东西后的白流苏和斯佳丽的形象变得更鲜活。
但是,同样不同的新文化的入侵所造成的蜕变程度是不同的。
1.性格上的蜕变和差异
性格上的蜕变,白流苏远不如斯佳丽来的更彻底。
白流苏在接受新思想后开始为自己谋出路。
离婚,拒绝家人为前夫奔丧并领养一个孩子孤老终身的意见,更是跌破眼镜的抢了妹妹宝络的未婚夫范柳原。
这些可以说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行为,白流苏在面对
生存的问题时开始审思自己的出路,她选择背弃教养了自己的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在五四新思想”男女平等”的引领下开始走自己所谓的”出路”。
她变身赌徒,强悍的拿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来寻求经济保障。
而斯佳丽不同,她接受北方思想和资本主义自由的文化,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她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叛逆,以及本身伪装贵族淑女的矜持对她来说,只是一种负担与累赘。
在面对该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她很轻易的抛弃那些负担与累赘,彻底的接受对自己生存有益的北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在亚特兰大的土地上生存下去。
2.对爱情和婚姻的差异
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们两个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首先,在白流苏看来,她的爱情和婚姻要有经济的保障,还要来得名正言顺。
因此,在白流苏发现范柳原仅仅是想要她的爱情,而不愿给她婚姻的时候,她选择转身离开,最后还是迫于经济的压力而妥协,回到范柳原身边。
白流苏的爱情和婚姻是被她当做筹码来做赌博的,具有经济的功利性。
对斯佳丽来说,和白流苏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她比白流苏来得坚强,在现实面前,白流苏选择妥协,是对男性的服从。
而斯佳丽则是不放弃,坚强的坚持着自己。
战争摧毁了她的家园,可她没有屈服、没有退缩,坚强的担负起几近破碎的塔拉庄园。
为了塔拉庄园的生存,为了家人的生活,她可以站在土地上,亲手劳作;也可以不择手段的抢夺妹妹的未婚夫;也可以抛弃所有的礼教束缚和名誉,经营工厂,走向社会。
这就是斯佳丽和白流苏
最大的不同,白流苏只是为了自己,而斯佳丽则是为了整个塔拉庄园和家人。
其次,对白流苏来说,她的爱情和婚姻建立在金钱上,范柳原能保障她的经济生活,那么她可以把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换给范柳原。
而斯佳丽不同,她把爱情和婚姻划下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她将所谓的爱情留给阿希礼,却将婚姻作为筹集金钱的砝码,来支撑自己和塔拉庄园的生存。
在塔拉庄园面临危难时,她仅仅因金钱毫不考虑地就嫁给弗兰克,同样在后来因为金钱而嫁给巴特勒。
但就这点来说,斯嘉丽远比白流苏来得更彻底,这也是由她们所接受文化的不同以及性格本质上的区别所决定的。
三、结语
两个不同国度的女人,同样生存在战乱中,一个因战争成全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婚姻,一个却因战争家庭破灭,在战争中犹如凤凰涅槃一样,重新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然而她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令人深究。
张爱玲虽然在塑造白流苏形象时赋予了她新思想,可是她并没有离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并没有使白流苏的反叛走远。
而玛格丽特·米切尔却将西方新兴的人文精神和女性的韧性与力量深深地印在了斯佳丽身上,使得斯佳丽对人性的禁锢和天性的践踏做出了革命性的反抗,也使得斯佳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彻底,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陈良廷等译.《乱世佳人(上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8)
[2]王巧凤.原型批评与张爱玲[j].文学评论,2002,(1)
[3]张昭.从郝思嘉形象看美国的文化性格[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