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18页)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
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
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
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重要污染物(1)元素:Cr,Hg,As,Pb,Cl(2)无机物:CO,NOx,SO2,KCN(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全套复习资料(戴树桂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2+ hν NO + O(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3)HNO3 + hν HO + NO2(4)H2CO + hν H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3X + hν CH3+ X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O3 + CH2 == CH2H2CO+H2COO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3O2 + ClOClO +O O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杜绝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物质的产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
2、原子经济学是指在设计合成路线时尽量使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更多或全部转变为最终预期产品中的原子。
3、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4、电子活度5、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6、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7、分配作用是指颗粒物(沉积物或土壤)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的作用。
8、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9、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硫酸烟雾又称伦敦型烟雾,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3、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14、生物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
15、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某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该有机物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生长代谢。
《环境化学》考点
第一章绪论1、由包涵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的自然环境和以生物圈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组成地球环境系统,再与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技术活动的人类活动圈形成彼此相互间存在错综复杂关系的综合体系。
P42、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简答)P5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或消除以及防止发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3、各圈层环境化学(简答)P10本分支学科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
由于研究对象已扩展到过去认为无害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含氮氟烃等耗损臭氧层的物质,以及营养物等,故其研究领域由原各环境要素的污染化学发展成为相应的环境化学。
4、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
P115、.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P116、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P127、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素。
P138、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应。
(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P139、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P1410、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环境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概念:相对于特定中心事物而言的。
围绕中心事物的周边事物的总和,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着人群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外界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环境分类:按主体分: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范围大小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环境问题:指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一切不利影响。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洪涝、干旱和滑坡等引起。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第二环境问题)。
一般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次生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ϒ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地向自然索取ϒ在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向环境释放出废物和废能ϒ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干扰ϒ人口增长引起单位时间和空间中人类活动频度增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定义:环境污染一般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在环境中的累积数量和速率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使环境质量变差,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产生了有害影响。
分类ϒ按污染对象(要素)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分: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
ϒ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环境化学污染物➢1.元素:如汞、镉、铅、砷、铬等重金属和类金属、卤素、氧(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如无机酸、碱、盐类、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物、卤间化合物(如ClF、BrF3、IF5、BrCl、IBr3等)、卤氧化物(ClO2)、硅的无机化合物(如石棉)、无机磷化合物、硫的无机化合物等。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循环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的归纳:环境化学基本概念-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环境化学循环: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的循环过程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 大气污染:包括温室气体、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水环境化学- 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硬度、重金属含量等- 水污染源: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水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气体- 土壤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的分类: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 资源化技术:废物转化为能源和材料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化学分析技术: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污染物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环境化学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 环境风险评估:污染物的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管理- 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绿色化学: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结束语:环境化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而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1、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的生成1.乙醛光解产生乙酸基2.乙酰基与空气中O2结合形成过氧乙酰基.3.过氧乙酰基与No2化合生成PANps:PAN具有热不稳定性,遇热会分解而回到过氧乙.基和NO2,因而PAN的分解和合成之间存在着平衡.2、温室效应、气体概念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3、大气颗粒物消除方式并解释/(机制)①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机制i通重力对颗粒物作用,使其降落在土、水等物体上 ii 粒径小于0.1um 靠布朗运动扩散相互碰撞成较大颗粒随大气湍流到地面去除。
②湿沉降.指通过阵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机制 i 雨除:半径小于1um ii 冲刷:半径大于4um4、水中无机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沉淀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一解吸.5、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①表面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物理吸附②离子交换吸附:静电作用,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其他阳离子,属于物理化学吸附,不受温度影响,可逆反应③专属吸附:除化学键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范德华力、氢键在起作用.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的表面也可吸~6、沉积物中重金属诱发适当的因素盐浓度升高。
氧化还原条件变化。
降低ph。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7、腐殖质分为腐殖酸(不碱可酸)、富里酸(可可)、腐黑物(不不)8、光解过程分三类: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腐殖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
9、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吸着在在两种机理(只适用于非离子型农药)1.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机物的溶解度相关(因而放出热量小)2.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表面的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作用.10、生物降解作用→两种代谢模式区别①生长代谢:许多有毒物质可以像天然有机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作为微生物唯碳源有滞后期②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和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是共代谢无滞后期11、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从三大类(土壤、植物、重金属分析) 1.土壤理化性质:~PH越低,H+越多,活动性越强,加大了土壤中重金属向生物体迁移的数量.~土壤质地黏重,对重金属的吸附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对重金属吸附力强.降低了重金属转化能力.~还原条件下能力弱、氧化条件下能力强。
环境化学重点总结
环境化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活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处理的对象是:环境问题;任务是:环境质量控制和改善。
3.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4.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名词解释)5.环境污染物的类别:(1)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2)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态污染物;(3)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选择或填空)6.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较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名词解释)7.当今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8.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9.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声、光污染、电脑磁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选择题)10.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酸雨、光化学污染都是环境化学效应)11.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12.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移即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13.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1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
物理--化学迁移是最主要的迁移方式,它可通过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螯合、吸附--解吸等理化作用实现无机污染物的迁移。
环境化学笔记高考知识点
环境化学笔记高考知识点高考对环境化学的考查涉及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总结环境化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大气污染与控制1. 大气成分及其来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是大气污染的关键物质,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燃煤排放等。
2. 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酸雨主要是由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会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害。
3.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评估和控制大气污染程度。
常用的治理方法包括降低污染物排放、烟气脱硝、烟气脱硫等。
二、水质污染与治理1. 主要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不同指标反映了不同的水质状态。
2. 水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有机物、重金属、农药、微生物等。
这些污染物可来自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城市污水等。
3. 水质治理技术:常用的水质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沉淀)和生物方法(如生物降解、植物净化)等。
三、土壤污染与修复1. 土壤污染物种类与来源: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等。
它们的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使用、废水灌溉等。
2. 土壤污染评估与监测: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评估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3. 土壤修复技术: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如挖掘、覆盖)、化学修复(如吸附、沉淀)和生物修复(如菌类修复、植物修复)等。
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韧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系统对扰动的恢复能力,韧性则指系统对扰动的抵抗能力。
3. 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
(环境管理)环境化学考试重点
环境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第一章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研究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和化学物质的生物和生态效应。
4、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若用Wc表示环境容量,Ws表示规定的环境标准值,B表示环境的背景值。
则它们的关系为:Wc=Ws-B5、浓缩系数: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与生物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之比,叫该生物的浓缩系数,又叫富集系数或生物积累率,可用下式表示:6、生物半衰期: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由于生物的代谢作用和排泄作用,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量减少到原有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生物半衰期,又叫代谢半衰期:就是C=1/2C0时的时间,这类衰减过程多为一级反应,应有:7、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在环境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污染物时,若一种污染物能加强另一种污染物的危害性,这种现象叫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又叫相乘作用。
与协同作用相反,一种有毒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抑阻,使其效果相互抵消或减弱的现象,称之为物质间的拮抗作用。
第二章1、水质指标水质即水的质量。
水质指标是指水样中除水分子外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浓度(数量)。
水质指标可以归纳为物理、化学、生物学、放射性等四类指标。
2、水质化学指标(1)pH value pH(2)Eh value(ORP) Et(3)Acidity and alkalinity 酸碱度3、水质有机物指标(1)Dissolved oxygen(DO)(2)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3)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4)Total oxygen demand (TOD ) (5)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 4、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接触该气体的分压力。
环境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点1. 环境化学基本概念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现象及其影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
环境化学实验是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2.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环境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过程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在实验中,应遵循化学反应原理、仪器分析原理和环境监测原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包括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等。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离子交换实验、环境污染物检测实验等。
4.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环境化学实验所需的基本技术包括:化学实验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环境化学实验的常用技术1. 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包括:物质的称量、溶液的调配、化学反应的进行、沉淀的制备、溶液的过滤、溶液的蒸发等。
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重要技术之一。
包括: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适用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重要技术之一。
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熟练掌握各种监测技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化学实验的应用1. 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实验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分布和浓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环境治理环境化学实验在环境治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环境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工作。
环境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化学概论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化学污染物和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 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和其来源、迁移转化规律、环境标志物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等。
环境化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复杂性、多相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等。
3. 环境化学与环境污染防治的关系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指导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的科学基础。
二、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大气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大气样品一般采用活性炭或液体气相色谱法收集,采用冷冻浓缩和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2. 水体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水体样品采集需注意避免污染源再次污染样品,一般采用玻璃瓶、塑料瓶等样品集装器具,同时还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光照避免、保存时间,保存温度等。
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区域应避开与化工厂、废水和废气排放口等有关的地方。
采自不同部位的土壤应分别存放,避免氧化过程或降解对样品的影响。
4.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主要包括样品的保存、处理、非特殊条件下冷冻或冷藏等。
三、环境化学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大气污染物和水质分析中,常采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2.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环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3. 质谱分析质谱技术是一种很强大的分析手段,包括质子质谱、气体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全谱扫描技术等。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方法包括电沉积分析、电解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法等,广泛应用于水质和大气环境分析。
5. 环境标志物的分析环境标志物是环境中的特定化学物质,可用于评价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和污染源。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一、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环境化学的概念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包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行为和性质,以及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影响。
环境化学主要关注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以及它们的来源、迁移转化、去除和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
1.2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化学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的迁移、转化、去除和影响等方面。
它还涉及到环境中的化学污染和有毒物质的鉴定、检测和监测等技术,以及环境修复和治理技术等方面。
1.3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模拟实验、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以及现场监测和远程遥感等技术。
其中,实地调查和采样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分析和模拟实验是环境化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现场监测和远程遥感是环境化学研究的新兴技术。
1.4 环境化学的应用领域环境化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修复与治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它在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2.1 环境化学的物质迁移转化理论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在不同的介质中(如大气、水体和土壤等)间发生迁移和转化的过程,这是环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介质的特点,可以建立相应的迁移转化模型,来描述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质。
2.2 环境化学的化学污染理论环境中的化学污染是指化学物质因人类活动而进入环境并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化学污染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化学污染的理论,可以掌握化学物质的特点和环境介质的行为规律,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环境化学的生态毒理学理论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环境化学主要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特性、存在状态、化学转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化学行为与化学效应的科学。
研究内容:环境污染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包括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理、积累和归宿等方面的规律。
例如,化学污染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中迁移,并伴随着发生一系列化学的、物理的变化,形成了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和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是取得环境污染各种数据的主要手段,必须运用化学分析技术,测量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本底水平和污染现状。
不仅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做定性和定量的检测,还对它们的毒性,尤其是长期低浓度效应进行鉴定。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医学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生物效应,如致畸、致突变、致癌的生物化学机理等。
未来发展方向:
开发新型环保材料:例如可降解塑料、无毒无害的涂料和染料等。
探索新型环保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研究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探索环境化学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环境化学的技术手段合成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只是环境化学的部分核心知识点和研究方向。
在实际学习和研究中,还需要深入探讨各个领域的细节,并关注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进展。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doc《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前言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分布、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
本文档旨在总结《环境化学》(第二版)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基础1.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1.2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1.3 环境化学的分析方法样品采集和处理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第二部分:大气环境化学2.1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划分大气成分及其作用2.2 大气污染现象雾霾酸雨温室效应2.3 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行为气体扩散化学反应沉降过程第三部分:水环境化学3.1 水体的组成和特性淡水和海水的成分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3.2 水污染现象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3.3 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第四部分:土壤环境化学4.1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的化学组成4.2 土壤污染现象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重金属污染4.3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第五部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1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5.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回收利用5.3 资源化技术废物能源化材料化土地利用第六部分:环境化学案例分析6.1 典型环境化学事件工业污染事件农业污染事件生态破坏事件6.2 环境化学事件的影响分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环境化学事件的应对措施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法律法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2:水体富营养化的化学机制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3:土壤污染的化学修复方法习题概述答案解析结语《环境化学》(第二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环境化学的平台。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习题的解答,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了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图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的目的。
第一节环境化学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地球作为宇宙中较小的一分子,人们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和递进的过程。
“星云假说”在当时,18世纪占有重要的意义。
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先后独立提出来的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俘获说、灾变说、星子说,大部分各有其合理的部分,以现有的事实为基础又提出一些任意的假说,思想上带有片面性。
“星云假说”认为地球的形成是由星云状的物质凝聚的结果,这种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质点组成,它的体积很大,曾遍布在整个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
质点分布不均匀,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大部分物质向中心集结,逐渐形成原始的太阳。
同时,环绕在太阳周围的质点由于互相碰撞,向原始太阳的某一轨道面集中,而形成环绕太阳旋转的,包括地球在内的各个行星。
因单纯建立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上,含有形而上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太阳系演化学说40多种。
演化:在地球形成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地球逐渐冷却,内中的物质同时发生异作用。
使地球逐步分出了不同的圈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三个圈层位于不同的深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深度越深,密度、压力和温度越高。
软流层:集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由地幔顶部和地壳的坚硬岩石组成了厚约为70—100km的岩石圈同时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
由于有了水、空气给生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形成了生物圈地球各圈层形成之后各个圈层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原始大气成分(H、He)→部分C、N、O→CH→→→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对某一生物主体而言,环境指的是那些影响该主体生存、发展和演化的外来原因和后天性的因素。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变化和化学过程的科学。
环境化学研究的是地球上有机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所有物质,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等。
下面将介绍环境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环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如石油和化学品)、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等。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有助于制定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2. 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环境化学也关注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
污染物可以来自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和自然过程(如火山爆发和自然放射性)。
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3.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环境化学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污染物可以通过气相、水相和固相的迁移途径传播到不同的环境介质中。
在环境中,污染物还可以经历化学反应和转化,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了解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有助于判断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预测环境污染的影响。
4. 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环境化学也研究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等。
监测污染物的方法可以通过采集水、土壤和空气等样品,然后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是评估和监控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5. 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环境化学还研究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污染物可以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其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比较常见,可以引起生物体的畸形、生长受限和生殖力下降等。
研究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有助于了解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和评估环境暴露风险。
6. 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环境化学也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密切相关。
环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吸附剂、光催化剂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此外,环境化学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帮助制定环境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
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
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13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化条件、大气中的NH3、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
14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中,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成为温室效应。
15大气颗粒物的消除:干沉降和湿沉降。
其中湿沉降分为雨除和冲刷。
三水环境化学++2+2+---2-为天然水中常HCOSO,NO,Na,Ca和,Mg,Cl,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K433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2PH=5.673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2--+]】+2[CO]-[H=总碱度【HCO]+[OH334与碱度相反,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
(看课本p155~157例题)+-*-]+2[HCO=[H]-[OH]+【HCO】总酸度3325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6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大体可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等。
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Henry型,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
7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主要因素: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降低pH、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
8在硫化氢和硫化物均达到饱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饱和浓度为:2+2-++]2/(0.1KK/Ksp]2'=Ksp[H【Me】= Ksp/[S]=Ksp[H)219PE是平衡状态下(假想)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受或给出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
从PE概念克制,PE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给出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反之,PE越大,电子浓度就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10根据Nernst方程,PE的一般表示式为:PE=PE°+1/nlg(【反应物】/【生成物】)11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敢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称之为决定电位。
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而在有机物累积PE的.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是决定电位物质,介于两者之间,则其决定电位为溶解氧体系和有机物体系的结合。
12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原性环境,同时天然水的PE随其pH减小二而增大。
13河流分为几个区:清洁区、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清洁区。
14腐殖质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分为三类: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
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除含有大量苯环外,还有大量的羧酸、醇基和酚基。
ρ+1)K ρ=ρ/(15标化分配系数:水中有机物的平衡质量浓度ρ为pwTpw16光解过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直接光解这些化合物本身吸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第二类敏化光解也可称为间接光解过程;第三类为氧化过程。
17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四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项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占土壤的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重质量的90%以上。
2岩石化学风化主要分为三个历程: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3土壤中次生硅酸盐可分为三类: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
4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有机体的各种有机物,称为非腐殖质物质如蛋白质、糖、树脂、有机酸等;另一类是称为腐殖质的特殊有机物,他不属于有机化学中任何一类,它包括腐殖酸、富里酸和腐黑物。
5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土)表示。
土壤的可+3+2+2+、CaMg、和Al;另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交换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包括H+++等。
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中,和KNH、Na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4粒子加速器为依据作为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
6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cmol/kg)/阳离子交换量(cmol/kg)*100%7土壤的缓冲作用:对酸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M+HCl?土壤胶体-H+MCl)、对碱的冲作用(土壤胶体-H+MOH?土壤胶体-M+HO),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2冲能力就越强、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
8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黏土>砂土。
9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复合污染;施肥。
10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植物根系的作用、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酶系统的作用、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扩散(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性质等)、质体流动。
12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根据机制可分为以下五类: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被动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是正常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
13当污染物质有血液进入脑部时,必须穿过这一毛细血管壁内皮的血脑屏障。
污染物由母也同样受到经膜通称为胎盘屏障,必须通过由数层生物膜组成的胎盘,体转运到胎儿体内,透性的限制。
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被称为肠肝循环。
1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浓度的现象。
15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6所谓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7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其中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底物所发生的转化称为酶促反应。
18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往往使有机毒物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另外一方面也会改变有机毒物的毒性,多数是毒性减小,少数毒性反而增大。
19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20毒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类: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21根据剂量(浓度)大小多引起毒作用快慢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稳(慢)性三种。
22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酶活性的抑制、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化学致癌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对人和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确认致癌物,可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23阈剂量(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
六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1六价铬的致癌作用应经被确认;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长距离迁移病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