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古代文化常识 测练及 答案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会怎样考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一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及答案古代文化常识检测(1)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C.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D.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
答案:A解析:“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D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B.“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C.“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
D.“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
答案:A解析: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这两个词与“擢”不同。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1、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的过程。
下列关于古代小说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滥觞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B、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C、雏形期——唐代——传奇小说D、高峰期——宋代——话本小说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等发展阶段。
滥觞期(起源)——先秦时期——神话寓言;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定型期——宋代——话本小说;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中国古代小说滥觞期(起源)期,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期,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如《柳毅传书》。
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宋元话本小说成为定型文本,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高峰期。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2、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下面理解“一代之文学”作品正确的是:( )A、楚之骚——屈原《离骚》汉之赋——司马相如《上林赋》B、汉之赋——贾谊《吊屈原赋》唐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唐之诗——李白《忆秦娥》宋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宋之词——李煜《虞美人》元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A解析: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题目的详细解答。
1. 明清两代的文学称为“古文运动”,主要受到《庄子》的影响。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明清两代虽然确实重视古文,但古文的主要影响源自于《文选》和《世说新语》。
《庄子》主要影响的是史家和哲学家。
2. 关于古代汉字的书写格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篆书发展初期,常用篆书来书写。
这是正确的说法。
古代的篆书是汉字演变的结果,因此在汉字发展初期,人们常常使用篆书来书写。
3. 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礼仪节俭。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在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遵守,它涵盖了诸多方面。
而节俭则是在礼乐制度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4.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但以五经指的是《易经》、《尚书》、《传》、《礼记》和《春秋》。
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常用“九州”来代表中国的疆域。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术语,代表了中国的疆域。
九州的位置和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6. 古代文化中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四书是儒家经典,它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
7. 近年来,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8. 古代文化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六艺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学科和技艺,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是古代士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测试卷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精练)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2.(2017 ·全国卷Ⅰ)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3.(2015 ·全国卷Ⅱ)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4.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所定,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5.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是对死者的美誉,谥号一定是朝廷颁布的。
()6.(2015 ·全国卷Ⅱ)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7.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8.(2015 ·全国卷Ⅰ)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9.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10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
()11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
()12 .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
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 称对方的父母) 、“尊意”( 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 对方的儿子) 、“贤弟”等。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推荐文章2018届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题目加答案热度: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之赏文学热度: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天文历法热度:5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5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5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5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5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推荐文章2018届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题目加答案热度: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之赏文学热度: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天文历法热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历史悠久,成为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学好古代文化常识,做题很重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100题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17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常见称谓练习题(含答案)
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 岁的儿童。
1. 垂髫(ti 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 总角:指幼年儿童。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3.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4. 及笄j ī :指15岁女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5.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6. 冠、加冠、弱冠:7. 而立:指30 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8. 不惑:指40 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9.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 岁10.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指60 岁。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1. 古稀:12. 耄(mào)耋(di é):指八九十岁。
13. 期颐:指百岁。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学以致用】1.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 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 岁了。
C. 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 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
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岭南、08 人举、87 下门、67 32�12、47 节宵元、27 》字解文说《、07 堂令、86 子妻�A、66 黜�D、46 午壬�C、26 帝武汉�B、06 阳重�B、85 试乡�D、65 代隋�B、45 书尚�B、25 鹊扁�B、05 关海山�C、84 163�D、64 白李�D、44 》鉴通治资《�C、24
代”梓桑“④ 代”青汗“①
�么什代指各语词列下�中文诗古在�53 正斧 教赐 扰打 涵包�D 教指 涵包 正斧 扰打�C 正斧 教赐 扰打 驾劳� B 涵包 教指 正斧 扰打�A 评批人请④谅原人求③文改人请②人别烦麻①�境语 是项一的当恰用使词敬中境语种几面下在�43 。等”康杜“、”醴玉“、”液玉“、”浆琼“为称被酒�D 。等”札“、”函“、”素尺“、”牍尺“、”雁鸿“为称被信�C 。等”花梨“、”出六“、”花冰“、”玉乱琼碎“、”玉碎“、”玉琼“为称被雪�B 。等”宫桂“、”娟婵“、”钩银“、”盘玉“、”宫月“、”宫蟾“为称被亮月�A 是项一的确正全完不说解下以。称名干若有往往物事一同�中文诗古在�33 。 。 叫封开 � 叫州杭 � 叫州扬 � 叫岁十四� 叫州苏 �陵金叫京南如 �称别或称古有市城少不国我 �C 叫岁十三� 。 � 叫职官予授 � 叫作工职到员官 � 叫岁十二�称代有龄年示表人古�B 叫休退官辞求请老年臣大
“取能才时这�年成示以�”
己自称�等 。人呼称来 、
、父令有词敬�时亲父的人别称在人古。德美统传的族民华中是”人尊己卑“�2 、 以是别分�翁放陆为游陆称�公毅忠左为斗光左称�部工杜为甫杜称�1
组Ⅰ第 题 08 试测识常化文代古
1�题 08 试测识常化文代古
代”尺三“⑥ 代”帼巾“③
代”辕轩“⑤ 代”眉须“②
叫岁十六�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1)
2017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国学试题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B.阴、阳C.文、武2.“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的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3.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A.黄帝B.张仲景C.秦始皇4.“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伍子胥B.范蠡C.屈原7.“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A.新疆B.甘肃C.宁夏8.中医把人的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医所说的“五脏”?()A.肺B.胃C.肝二、阅读思考题如何区分我国古代官员的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
汉代以禄石多寡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志,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类是二千石,县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不同,月俸收入不同。
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有三十级。
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
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
流外官经过考铨转授流内官,唐代称为入流。
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阶——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
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通称为阶官。
例如文官阶是: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从二品称光禄大夫,等等。
六品及以下的文官阶称郎,例如正六品上称朝仪郎,正六品下称承仪郎,等等。
唐代采取前代各种将军和校尉的官号作为武官阶。
宋元明清都有阶官,只是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而已。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120题(五花八门版)
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100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1.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 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A “左迁”必是降职。
10.D 皇帝的庙号。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训练100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呼人。
A.郡望、爵名、号B.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第一组)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
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答案: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
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答案: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答案:B.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臣、老臣、下官、末官、小吏等。
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
足下,则是尊敬对方时使用。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答案:C.拙荆是丈夫对外称自己的妻子。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
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答案:A.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
“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答案: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好后,结为“刎颈之交”。
C.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不受年龄限制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交”。
D.不因地位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答案: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
B.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年。
C. 笄年,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又叫“及笄”。
D.古人对整岁数有特定称谓。
如三十叫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叫半百,60岁叫花甲,70岁为古稀。
答案:B.豆蔻,只能指是十三四岁的女子。
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古代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老师的简称。
C.尚书是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
D.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答案:B.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
1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是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C.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不可以兼任。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答案:C.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